一种高效气提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8668发布日期:2018-11-09 21:25阅读:26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提泵,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气提泵。



背景技术:

气提泵通过空气压缩机向升液管内输送空气,使在升液管内的液体与空气混合,得到比原液体密度低的混合液,升液管内外的液体形成密度差,所形成的密度差使升液管内的液面升高直至从升液管排出;但是采用现有的气提泵存在以下问题:空气进入液体内容易形成大的气泡上升并被排出,不能溶于液体,导致提升液体的效率降低,同时造成了大量空气的浪费,提高了空气压缩机的能耗,增加了提升液体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液体提升效率高,且空气用量少的高效气提泵。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高效气提泵,其包括升液管、气液分离箱、布气器、高压空气管和空气压缩机;所述升液管的一端为喇叭形状的进液口;所述升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箱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箱的顶部设有排气管,在所述气液分离箱的侧壁设有出液管;在所述升液管内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布气器,所述布气器的进气管贯穿固定在所述升液管上;在所述升液管外部的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所述高压空气管;所述高压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固定;在所述高压空气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所述空气压缩机。

进一步的,所述布气器包括所述进气管、布气室和溶气板;所述升液管内部的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布气室的进气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布气室的出气口上固定有所述溶气板;在所述溶气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微纳米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板向所述升液管的出液口倾斜;所述溶气板与所述升液管关管壁的夹角为40°-50°。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板的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板的直径或者长度不超过所述升液管的管径的四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现;高压空气经过溶气板上的微纳米气孔之后与水混合形成微纳米级的小气泡,微纳米级的小气泡可快速溶入到液体内,并且在液体中可以停留较长的时间,实现了空气与升液管内的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保证了升液管内的混合液的密度低于升液管外的液体的密度,提高了液体的提升效率;同时减少了提升液体时所用空气量,进而提高了空气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能耗,减少了提升液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升液管1,进液口11,气液分离箱2,排气管3,出液管4,布气器5,进气管51,布气室52,溶气板53,微纳米气孔54,高压空气管6,空气压缩机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高效气提泵,其包括升液管1、气液分离箱2、布气器5、高压空气管6和空气压缩机7;升液管1的一端为喇叭形状的进液口11;升液管1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箱2连通;在气液分离箱2的顶部设有排气管3,在气液分离箱2的侧壁设有出液管4;在升液管1内靠近进液口11的一端固定设有至少一个布气器5,布气器5的进气管51贯穿固定在升液管1上;在升液管1外部的进气管51上设置有高压空气管6;高压空气管6的一端与进气管51连通固定;在高压空气管6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空气压缩机7。

布气器5包括进气管51、布气室52和溶气板53;升液管1内部的进气管51与布气室52的进气口连通设置;在布气室52的出气口上固定有溶气板53;在溶气板5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微纳米气孔54。

溶气板53向升液管1的出液口倾斜;溶气板53与升液管1关管壁的夹角为45°,为了在向液体内吹送空气的同时,可以向升液管1的出液口推送液体;溶气板53的形状为圆形;溶气板53的直径不超过升液管1的管径的四分之一。

工作原理:将升液管1的进液口11竖直插设在液体中,启动空气压缩机7,将高压空气通过高压空气管6输送到布气器5的布气室52内;然后布气室52内的高压空气克服了液体的静压力,并经过溶气板53上的微纳米气孔54的挤压切割后与升液管1内的液体混合形成微纳米级的小气泡,微纳米级的小气泡可快速溶入到液体内,并且在液体中可以停留较长的时间,实现了空气与升液管1内的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保证了升液管1内的混合液的密度低于升液管1外的液体的密度,使得升液管1内的液面升高,然后升液管1内的混合液被提升到气液分离箱2内,气体从排气管3中排出,剩下的液体从出液管4被输送到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现;提高了液体的提升效率;同时减少了提升液体时所用空气量,进而提高了空气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空气压缩机7的能耗,减少了提升液体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在棚架、构架等简单的构筑物中,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