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正压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0808发布日期:2019-08-09 20:4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正压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正压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印刷机需要采用正压泵进行充气,以实现将负压状态恢复正常大气压状态的功能或者利用充气进行喷墨等功能。现有的正压泵控制电路,设计过于简单,仅有简单的控制功能,虽然能够节省大量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但是使得负压泵的控制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很容易发生故障,并且缺少扩展功能,不能在同一微控制器上实现更多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正压泵控制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正压泵控制电路,其包括基于STM32系列芯片的微控制器、稳压电路、主参数控制按钮和副参数控制按钮;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LM317,24V直流源正接二极管D23后与稳压芯片LM317的输入端电连接,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端输出+3.3V电压,并且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40后与稳压芯片LM317的反馈端电连接;所述主参数控制按钮和副参数控制按钮分别与微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串联电阻R3后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反接二极管D12后与晶体管Q1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1的输入端与连接器J2电连接;晶体管Q2的控制端串联电阻R4后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反接二极管D13后与晶体管Q2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2的输入端与连接器J3电连接;晶体管Q3的控制端串联电阻R5后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反接二极管D14后与晶体管Q3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3的输入端与连接器J4电连接;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的控制端分别对应串联电阻R3、R20、R21、R22、R23、R24、R25、R26、R27后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分别对应反接二极管D15、D16、D17、D18、D19、D20、D21、D22后分别对应与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的输入端分别与连接器J7电连接;24V直流源分别对应通过电阻R1、R2、R7、R8、R9、R10、R11、R13、R14、R15、R17串联光电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的方式分别对应与晶体管Q1、Q2、Q3、Q5、Q6、Q7、Q8、Q9、Q10、Q11的输入端电连接;微控制器的BOOT0脚串联电阻R16后接地;连接器J8与+3.3V电压输出节点、微控制器的SW_DIO脚和SW_CLK脚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稳压芯片LM317的输入端设置有滤波电容C1,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滤波电容C3、C2、C5、C6、C7。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8和发光二极管D24后接地;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9和发光二极管D25后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3.3V电压输出节点串联电阻R12和电容C9后接地,并且电阻R12与电容C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微控制器的NRST脚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稳压芯片LM317的控制端连接一电阻R41后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晶体管Q1、Q2、Q3、Q5、Q6、Q7、Q8、Q9、Q10、Q11采用D882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3.3V电压输出节点分别对应串联电阻R32、R33、R34、R35、R36、R37、R38、R39后与连接器J6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STM32系列芯片作为微控制器,提供强大的控制性能以及较高的稳定性。

2)整体结构设计在尽量保持简化的基础上,将基于STM32系列芯片的微控制器、基于LM317芯片的稳压电路、基于D882M晶体管的开关电路等组成对正压泵的控制电路,并且具有扩展功能,能够在同一微控制器上作出更多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正压泵控制电路,其包括基于STM32系列芯片的微控制器、稳压电路、主参数控制按钮和副参数控制按钮;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LM317,24V直流源正接二极管D23后与稳压芯片LM317的输入端电连接,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端输出+3.3V电压,并且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40后与稳压芯片LM317的反馈端电连接;所述主参数控制按钮和副参数控制按钮分别与微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串联电阻R3后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反接二极管D12后与晶体管Q1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1的输入端与连接器J2电连接;晶体管Q2的控制端串联电阻R4后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反接二极管D13后与晶体管Q2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2的输入端与连接器J3电连接;晶体管Q3的控制端串联电阻R5后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反接二极管D14后与晶体管Q3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3的输入端与连接器J4电连接;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的控制端分别对应串联电阻R3、R20、R21、R22、R23、R24、R25、R26、R27后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24V直流源分别对应反接二极管D15、D16、D17、D18、D19、D20、D21、D22后分别对应与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的输入端电连接,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的输入端分别与连接器J7电连接;24V直流源分别对应通过电阻R1、R2、R7、R8、R9、R10、R11、R13、R14、R15、R17串联光电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D9、D10、D11的方式分别对应与晶体管Q1、Q2、Q3、Q5、Q6、Q7、Q8、Q9、Q10、Q11的输入端电连接;微控制器的BOOT0脚串联电阻R16后接地;连接器J8与+3.3V电压输出节点、微控制器的SW_DIO脚和SW_CLK脚电连接。晶体管Q5、Q6、Q7、Q8、Q9、Q10、Q11为针对扩展功能用途,例如:墨盒电磁阀的控制功能等。

其中,所述稳压芯片LM317的输入端设置有滤波电容C1,稳压芯片LM317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滤波电容C3、C2、C5、C6、C7。

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8和发光二极管D24后接地;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29和发光二极管D25后接地。

其中,所述+3.3V电压输出节点串联电阻R12和电容C9后接地,并且电阻R12与电容C9之间的节点与所述微控制器的NRST脚电连接。

其中,所述稳压芯片LM317的控制端连接一电阻R41后接地。

其中,所述晶体管Q1、Q2、Q3、Q5、Q6、Q7、Q8、Q9、Q10、Q11采用D882M。

其中,所述+3.3V电压输出节点分别对应串联电阻R32、R33、R34、R35、R36、R37、R38、R39后与连接器J6电连接。主参数控制按钮和副参数控制按钮作为按键组中的两个按钮与连接器J6电连接。其他接口可以扩展其他功能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微控制器用于对正压泵的压力数据的处理和控制输出;稳压电路用于本控制电路的工作电压的稳定输出;主参数控制按钮和副参数控制按钮用于调节压力参数,便于用户对正压泵的操控。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