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液体对泵体的泵壁造成冲击的泵体。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乳化液、悬乳液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由于水泵在液体输送过程中,其进水口进入水泵后是水流的一个急聚,导致进入泵体的水容易产生高压或者较大的冲击,尤其是液体内含有硬度较高的杂质时,容易将泵体进水口处的泵体的泵壁进行冲击,久而久之,导致泵体的泵壁变形或者泄露,不利于泵体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体,以提高泵体进水处液体对泵体的泵壁的冲击作用,进而提高泵体的使用寿命,使得泵体能够长时间安全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体,包括: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上设有增压腔,所述的泵体上还设有和增压腔相连通的出水孔,所述的泵体上还设有缓冲部,所述的缓冲部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与出水孔相连通,所述缓冲腔内壁依次设置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缓冲件,适于改变缓冲腔体的腔体尺寸,进而对进入缓冲腔内的液体进行减速和缓冲。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沿缓冲腔的内壁环形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纵向截面均为t形结构。
其中,所述缓冲件包括与第一安装槽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安装槽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缓冲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组成一个锥形筒;并且
第一连接部为锥形筒的小颈端,第二连接部为锥形筒的大径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连接部与各自对应的安装槽为过盈连接,并且通过定位螺钉与缓冲部的内壁形成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组成的锥形筒与缓冲腔同轴线。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均通过橡胶板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的对进入缓冲腔的液体具有柔性缓冲的作用,并且通过缓冲件本身具有的弹性,阻止液体对泵体壁的冲击,从而达到降噪和保护泵体壁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薄璧泵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缓冲部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泵体,包括:包括泵体1,所述的泵体1上设有增压腔11,所述的泵体1上还设有和增压腔11相连通的出水孔12,所述的泵体1上还设有缓冲部2,所述的缓冲部2上设有缓冲腔21,所述的缓冲腔21与出水孔12相连通;
所述缓冲腔21内壁依次设置与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12,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1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适于改变缓冲腔体21的腔体尺寸,进而对进入缓冲腔21内的液体进行减速和缓冲。具体的,液体从缓冲腔21内进入到增压腔11内,进入缓冲腔21的水由于水管的原因使得液体形成增压,进而造成进入缓冲腔21水压增大,进而增加了对缓冲腔21腔壁的冲击,长时间使用,对缓冲腔21的腔壁造成损坏或者穿透。通过缓冲件3对缓冲腔21的腔壁进行防护,是的进入缓冲腔21内的水流直接冲击到缓冲件3上,从而防护缓冲腔21的腔壁免收冲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12均沿缓冲腔21的内壁环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12的纵向截面均为t形结构。增加缓冲件3与安装槽的连接紧密性。
作为缓冲件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
见图2,所述缓冲件3包括与第一安装槽21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安装槽2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和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缓冲部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缓冲部33组成一个锥形筒;并且第一连接部31为锥形筒的小颈端,第二连接部32为锥形筒的大径端。具体的,水流进入缓冲件31后,通过锥形筒的作用,将水流减小后再变大,水流的压力逐渐减小,进一步缓解了对缓冲腔的冲击,避免造成缓冲腔的磨损或穿透,同时水流均沿缓冲部33的内壁前行,不会直接对缓冲腔21的腔壁进行冲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连接部32与各自对应的安装槽为过盈连接,并且通过定位螺钉与缓冲部2的内壁形成可拆卸连接,当缓冲件3长时间使用磨损后,方便拆卸进行更换,同时为了提高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与缓冲部2的连接可靠性,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嵌入与各自对应的安装槽内形成定位后再通过螺栓连接,也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缓冲部33组成的锥形筒与缓冲腔21同轴线,保证进入增压腔11内的水不发生流道的变向,减少水流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缓冲部33均通过橡胶板加工而成。橡胶板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塞入各自的安装槽,并且水流对其冲击时候发生变形缓冲,减少影响碰撞。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1.一种泵体,包括: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上设有增压腔,所述的泵体上还设有和增压腔相连通的出水孔,所述的泵体上还设有缓冲部,所述的缓冲部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与出水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腔内壁依次设置与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缓冲件,适于改变缓冲腔体的腔体尺寸,进而对进入缓冲腔内的液体进行减速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沿缓冲腔的内壁环形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纵向截面均为t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件包括与第一安装槽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安装槽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缓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组成一个锥形筒;并且
第一连接部为锥形筒的小颈端,第二连接部为锥形筒的大径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连接部与各自对应的安装槽为过盈连接,并且通过定位螺钉与缓冲部的内壁形成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组成的锥形筒与缓冲腔同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缓冲部均通过橡胶板加工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