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7099发布日期:2020-07-04 01:1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

传统的风扇在使用时,如需加大出风量,就需要加速驱动电机的转速,而驱动电机转速在高速运转时,不但会增大风扇工作时的噪音,同时还会缩短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使用双扇叶组相互配合驱风,达到在驱动电机低功率输出的情况下,能产生较大的风力,同时实现风扇静音工作的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包括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上设置有双扇叶驱动组件,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扇叶组,第二扇叶组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扇叶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扇叶组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扇叶组和第二扇叶组同轴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扇叶组和第二扇叶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扇叶组与第二扇叶组上的扇叶轴向倾角相反设置。

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扣合连接,所述前壳上端部设置有出风罩,所述后壳上端部设置有进风罩,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设置于出风罩和进风罩之间的容腔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设于出风罩内壁面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设于进风罩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扇叶组和第二扇叶组分别套接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上。

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内安装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电性连接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设置于壳体预设的通孔中,并从通孔向外伸出。

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下端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穿孔,所述穿孔内嵌装有一登山扣组件。

优选地,所述登山扣组件上端部固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螺丝通孔,所述风扇本体壳体内壁面上设置有与螺丝通孔对应的定位螺栓柱,所述固定板利用螺丝锁紧螺丝通孔和定位螺栓柱实现与风扇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登山扣组件配对设置有一底座,所述登出扣组件可活动插装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扇叶组扇叶数量为7片,所述第二扇叶组扇叶数量为5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依靠两个旋转方向相反、倾角相反、角度相通设置的扇叶组同时转动驱风,使得驱动电机在较低功率的工作状态下能产生更大风力,不但能有效地延长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风扇静音工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扇叶组转动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向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风扇本体;11底座;2登山扣组件;21固定板;22螺丝通孔;3前壳;31出风罩;32控制按键;33穿孔;34定位螺栓柱;4后壳;41进风罩;5电路板;6蓄电池;7第一扇叶组;71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扇叶组;81第二驱动机;9扇叶组转向指示箭头;91风流走向示意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所述风扇本体1上设置有双扇叶驱动组件,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1、第一扇叶组7,第二扇叶组8和第二驱动电机8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1与第一扇叶组7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扇叶组8与第二驱动电机8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同轴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扇叶组7与第二扇叶组8上的扇叶轴向倾角相反设置,所述第一扇叶组7扇叶数量为7片,所述第二扇叶组8扇叶数量为5片。

所述风扇本体1包括前壳3和后壳4,所述前壳3和后壳4扣合连接,所述前壳3上端部设置有出风罩31,所述后壳4上端部设置有进风罩41,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设置于出风罩31和进风罩41之间的容腔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1固设于出风罩31内壁面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固设于进风罩41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分别套接于第一驱动电机71和第二驱动电机81上。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形状、大小均相同,通过对扇叶组的叶片倾角和形状大小的设计,可以让双扇叶驱动组件工作时不会相互干扰。

所述风扇本体1内安装电路板5和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第一驱动电机71和第二驱动电机81均与电路板6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6上电性连接设置有控制按键32,所述控制按键32设置于壳体预设的通孔中,并从通孔向外伸出。蓄电池6可以为风扇本体1提供电源,控制按键32可以控制电路板6的工作状态。

所述风扇本体1下端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穿孔33,所述穿孔33内嵌装有一登山扣组件2。所述登山扣组件2上端部固设有一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上设置有螺丝通孔22,所述风扇本体1壳体内壁面上设置有与螺丝通孔22对应的定位螺栓柱34,所述固定板21利用螺丝锁紧螺丝通孔22和定位螺栓柱34,实现与风扇本体1的固定连接。所述登山扣组件2配对设置有一底座11,所述登出扣组件2可活动插装在底座11上。设置登山扣2和底座11可以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工作原理:风扇本体1上设置有双扇叶驱动组件,按下控制按键32使双扇叶驱动组件工作,驱动电机带动两个旋转方向相反、倾角相反、角度相通设置的扇叶组转动,进风罩41进来的风通过第二扇叶组8送往第一扇叶组7,有利于风向的汇集,产生更大风力。登山扣2和底座11的设计可以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依靠两个旋转方向相反、倾角相反、角度相通设置的扇叶组同时转动驱风,使得驱动电机在较低功率的工作状态下能产生更大风力,不但能有效地延长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风扇静音工作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包括风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1)上设置有双扇叶驱动组件,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1)、第一扇叶组(7),第二扇叶组(8)和第二驱动电机(8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1)与第一扇叶组(7)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扇叶组(8)与第二驱动电机(8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同轴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扇叶组(7)与第二扇叶组(8)上的扇叶轴向倾角相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1)包括前壳(3)和后壳(4),所述前壳(3)和后壳(4)扣合连接,所述前壳(3)上端部设置有出风罩(31),所述后壳(4)上端部设置有进风罩(41),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设置于出风罩(31)和进风罩(41)之间的容腔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1)固设于出风罩(31)内壁面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固设于进风罩(41)内壁面上,所述第一扇叶组(7)和第二扇叶组(8)分别套接于第一驱动电机(71)和第二驱动电机(8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1)内安装电路板(5)和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第一驱动电机(71)和第二驱动电机(81)均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5)上电性连接有控制按键(32),所述控制按键(32)设置于壳体预设的通孔中,并从通孔向外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1)下端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穿孔(33),所述穿孔(33)内嵌装有一登山扣组件(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山扣组件(2)上端部固设有一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上设置有螺丝通孔(22),所述风扇本体(1)壳体内壁面上设置有与螺丝通孔(22)对应的定位螺栓柱(34),所述固定板(21)利用螺丝锁紧螺丝通孔(22)和定位螺栓柱(34)实现与风扇本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山扣组件(2)配对设置有一底座(11),所述登山扣组件(2)可活动插装在底座(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组(7)扇叶数量为7片,所述第二扇叶组(8)扇叶数量为5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叶互补驱动风扇,包括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上设置有双扇叶驱动组件,所述双扇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扇叶组,第二扇叶组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扇叶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扇叶组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扇叶组和第二扇叶组同轴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扇叶组和第二扇叶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扇叶组与第二扇叶组上的扇叶轴向倾角相反设置。本实用新型,依靠两个旋转方向相反、倾角相反、角度相通设置的扇叶组同时转动驱风,使得驱动电机在较低功率的工作状态下能产生更大风力,不但能有效地延长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风扇静音工作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燕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燕华
技术研发日:2019.11.19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