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机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2448发布日期:2020-07-29 02:2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机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泵机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随着制造业领域化工生产产业结构的不断扩大与调整,供热系统产生的高温蒸汽凝液量迅猛攀升,其热值回收价值不菲,做好高温蒸汽凝液的回收再利用,是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和有效控制单位产品消耗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为此,通常先对高温蒸汽凝液回收闪蒸产生部分低压蒸汽,然后利用高温蒸汽凝液泵加压输送至高温蒸汽凝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最后送至锅炉系统加热产生蒸汽;用于输送高温蒸汽凝液的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的机封系统通常采用工业循环水作为机封冷却水源,其工作压力为0.400-0.410mpa、电导率为800μs/cm左右,高温蒸汽凝液回收系统工作压力为0.070-0.075mpa、电导率为10μs/cm左右,而进锅炉系统的回收高温蒸汽凝液的电导率则要求小于5μs/cm。在该工况条件下,如果出现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机封失效,势必会造成高压侧循环水串入低压侧高温蒸汽凝液系统。这样,不仅会造成大量高温蒸汽凝液电导率迅速上升而被污染,还会对后续高温蒸汽凝液处理系统产生巨大压力;不论采取高温蒸汽凝液外排置换,还是继续输送至高温蒸汽凝液处理系统处理,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泵机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泵机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左端下部进水口固定插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阀,所述装置壳体的右端上部出水口固定插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阀,所述出水管右端固定连接有生活水换热器,所述生活水换热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所述生活水换热器的下端右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水阀,所述生活水换热器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水阀,所述装置壳体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凝液进水管,所述螺旋管的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凝液出水管,所述蒸汽凝液进水管和蒸汽凝液出水管中部分别连接有第五水阀和第六水阀,所述蒸汽凝液出水管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凝液输送泵。

优选的,所述蒸汽凝液进水管和蒸汽凝液出水管分别密封插接在装置壳体上侧壁左侧和下侧壁右侧。

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为保温壳体。

优选的,所述螺旋管位于装置壳体内腔中部。

优选的,所述生活水换热器的右端连接管通过第七水阀与蒸汽凝液出水管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泵机封系统,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同时有效解决了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在运行过程中因机封失效引起高压侧循环水串入低压侧高温蒸汽凝液系统造成大量高温蒸汽凝液电导率迅速上升而导致后续高温蒸汽凝液处理系统过负荷运行或外排高温蒸汽凝液进行置换的问题,且通过引入降温冷却后的低温蒸汽凝液作为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的机封冷却水,有效解决了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机封瞬间骤冷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装置壳体、2进水管、3第一水阀、4出水管、5第二水阀、6生活水换热器、7出水管道、8第四水阀、9进水管道、10第三水阀、11螺旋管、12蒸汽凝液进水管、13第五水阀、14蒸汽凝液出水管、15第六水阀、16凝液输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包括装置壳体1,所述装置壳体1为保温壳体,即装置壳体1为给高温蒸汽凝和低温循环水提供换热场所的夹套式空间结构,所述装置壳体1的左端下部进水口固定插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阀3,所述装置壳体1的右端上部出水口固定插接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阀5,所述出水管4右端固定连接有生活水换热器6,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右端连接管通过第七水阀与蒸汽凝液出水管14相连,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下端右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道9,所述进水管道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水阀10,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出水管道7,所述出水管道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水阀8,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1,所述螺旋管11位于装置壳体1内腔中部,所述螺旋管11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凝液进水管12,所述螺旋管11的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凝液出水管14,所述蒸汽凝液进水管12和蒸汽凝液出水管14分别密封插接在装置壳体1上侧壁左侧和下侧壁右侧。所述蒸汽凝液进水管12和蒸汽凝液出水管14中部分别连接有第五水阀13和第六水阀15,所述蒸汽凝液出水管14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凝液输送泵16,所述蒸汽凝液出水管14的下部固定接通凝液输送泵的机械密封系统并用于实现凝液输送泵的机械密封和对其机械密封的冷却作用。

工作原理:高温蒸汽凝液通过第五水阀13调节控制蒸汽凝液进水管12且流入螺旋管11高温蒸汽凝液的流量及流速,流经螺旋管11并吸收外界装置壳体1内逆向流经的循环水冷量而达到降温冷却目的后通过第六水阀15调节控制蒸汽凝液出水管14的高温蒸汽凝液的流量及流速,然后作为高温凝液输送泵16机封冷却水使用,机封冷却水回水汇入蒸汽凝液回收系统而最终输送至高温蒸汽凝液处理系统处理后进入锅炉系统加热产生蒸汽。

来自循环水管网的循环水通过第一水阀3调节进水管2控制其流入装置壳体1的循环水上水的流量及流速,流经装置壳体1并对螺旋管11内逆向流经的高温蒸汽凝液进行降温冷却后通过第二水阀5调节出水管4控制其流出装置壳体1的循环水的流量及流速,然后汇入循环水管网回水。

来自管网的生活水上水通过第三水阀10控制进水管道9调节其压力与流量后进入生活水换热器6,并与流经生活水换热器6的循环上水进行逆向换热而达到预热目的,预热后的生活水回水通过第四水阀8控制出水管道7调节其压力与流量后输送至装置区域待用,如此实现循环水回水的冷却与生活水上水的预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的左端下部进水口固定插接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阀(3),所述装置壳体(1)的右端上部出水口固定插接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阀(5),所述出水管(4)右端固定连接有生活水换热器(6),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下端右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道(9),所述进水管道(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水阀(10),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上端左侧固定插接有出水管道(7),所述出水管道(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水阀(8),所述装置壳体(1)的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1),所述螺旋管(11)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凝液进水管(12),所述螺旋管(11)的下端右侧固定连接有蒸汽凝液出水管(14),所述蒸汽凝液进水管(12)和蒸汽凝液出水管(14)中部分别连接有第五水阀(13)和第六水阀(15),所述蒸汽凝液出水管(14)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凝液输送泵(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液进水管(12)和蒸汽凝液出水管(14)分别密封插接在装置壳体(1)上侧壁左侧和下侧壁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为保温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11)位于装置壳体(1)内腔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水换热器(6)的右端连接管通过第七水阀与蒸汽凝液出水管(14)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泵机封系统,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左端下部进水口固定插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阀,所述装置壳体的右端上部出水口固定插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阀,所述出水管右端固定连接有生活水换热器,所述生活水换热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出水管,所述生活水换热器的下端右侧固定插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水阀。该水泵机封系统,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通过引入降温冷却后的低温蒸汽凝液作为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的机封冷却水,有效解决了高温蒸汽凝液输送泵机封瞬间骤冷容易损坏和机封循环水串入凝液系统而影响凝液品质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卢生栋;谢英仲;朱明龙;董海涛;李晓虎;华国军;王振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亚硅硅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