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源外置驱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及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4391发布日期:2020-08-05 02:5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动力源外置驱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及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机,属于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源外置驱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及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通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通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

现有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由两个电机驱动,通风机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7191395a,申请公布日:2017-09-22)公开了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及通风系统。该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包括壳体、一动力源、两个叶轮和同轴式圆柱齿轮变速器;壳体轴向的内部限定出通道,动力源、同轴式圆柱齿轮变速器以及两个叶轮均位于通道内;动力源的输出轴与同轴式圆柱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且彼此同步转动,其中一个叶轮安装于动力源的输出轴上且与动力源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另外一个叶轮安装于同轴式圆柱齿轮变速器的输出轴上且彼此同步转动,两个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同轴式圆柱齿轮变速器位于两个叶轮之间。该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的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制造成本低。缺点是动力源安装在壳体内部不仅为安装及维护带来麻烦,且动力源发热并不利于整个通风机的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源外置驱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及通风系统。该装置一方面通过将两转动方向相反的叶轮采用近距离布置方式,大大增加了通风机的风量,另一方面动力源置于壳体外部还有利于改善散热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源外置驱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体、内筒体、位于所述内筒体内部的变速器和两个叶轮及设于外筒体外侧的动力源,所述变速器包括位于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动力输入轴、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及锥齿轮装置,所述动力源连接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通过锥齿轮装置将动力分别传递给同轴设置的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连接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的转向与第二叶轮的转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的纵向轴线与第二动力输出轴的纵向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于动力输入轴的纵向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锥齿轮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三锥齿轮连接第二动力输出轴,且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轮与第一动力输出轴之间采用平键作周向固定,采用轴末端挡板作轴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叶轮与第二动力输出轴之间采用平键作周向固定,采用圆螺母作轴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设有消声层,且外筒体与内筒体的定位连接处采用法兰连接。优选的,所述消声层为减振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连接变速器支架,所述变速器支架固定在内筒体上。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通风系统,它包括采用上述通风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通风装置提供了在变速器一侧近距离布置的两个转动方向相反的叶轮,一方面提高了通风机的通风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风机内部各部件之间位置结构的紧凑性,此外,该通风装置还通过将动力源外置于外壳体外部,在改善散热环境基础上还有利于动力源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内筒体1;

外筒体2;

消声层3;

法兰盘4;

橡胶垫5;螺栓6;

导流罩7;

动力源8;

联轴器9;

动力源支座10;

通风机地脚11;

变速器支架12;

变速器13(动力输入轴13.1、第一锥齿轮13.2、第二锥齿轮13.3、第一动力输出轴13.4、第三锥齿轮13.5、第二动力输出轴13.6、第一轴承13.7、第二轴承13.8、第三轴承13.9、第四轴承13.0)

第一叶轮14(第一叶轮轮毂14.1);

第二叶轮15(第二叶轮轮毂15.1);

圆螺母16;

挡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源外置驱动的轴流式通风机,如图1所示,它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位于所述内筒体2内部的变速器13和两个叶轮,即第一叶轮14和第二叶轮15,还包括设于外筒体1外侧的动力源8及动力源支座10,所述动力源8通过联轴器9连接变速器13,本实施例优选将动力源8、联轴器9置于外筒体1外部,改善了动力源的散热条件,有利于动力源的维护与修理,从而延长动力源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施例还优选所述动力源为电机。

结合图2可知,所述变速器13通过变速器支架12固定在内筒体2上,所述变速器13包括位于变速器箱体内部的动力输入轴13.1、第一动力输出轴13.4、第二动力输出轴13.6及锥齿轮装置,所述动力源8连接动力输入轴13.1,所述动力输入轴13.1通过锥齿轮装置将动力分别传递给同轴设置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3.4和第二动力输出轴13.6,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3.4通过第一叶轮轮毂14.1连接第一叶轮14,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13.6通过第二叶轮轮毂15.1连接第二叶轮15,所述第一叶轮14的转向与第二叶轮15的转向相反,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一叶轮轮毂14.1置于第一动力输出轴13.4上,周向用平键固定,轴向一侧用轴肩定位,另一侧用挡板17轴向固定,同理,将第二叶轮轮毂15.1置于第二动力输出轴13.6上,周向用平键固定,一侧用轴肩定位,另一侧用圆螺母16作轴向固定。由于第一动力输出轴13.4及第二动力输出轴13.6属于同心轴,第一叶轮14及第二叶轮15位于轴同侧,故有效缩短了第一叶轮14与第二叶轮15间距离。此外,所述动力输入轴13.1还连接第一轴承13.7并由所述第一轴承13.7支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3.4连接第二轴承13.8并由所述第二轴承13.8支承,同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3.4及第二动力输出轴13.6之间还设有第四轴承13.0,所述第四轴承13.0的轴承内圈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13.4的外侧壁,所述第四轴承13.0的轴承外圈连接第二动力输出轴13.6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13.6连接第三轴承13.9并由所述第三轴承13.9支承,各轴承上设有轴承盖、轴承套。

为更好解释说明锥齿轮装置是如何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并实现两个输出端转向相反,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2

结合图2可知,所述锥齿轮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13.2、第二锥齿轮13.3和第三锥齿轮13.5,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13.2固定连接在动力输入轴13.1上,所述第二锥齿轮13.3固定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13.4,所述第三锥齿轮13.5固定连接第二动力输出轴13.6,本实施例还优选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3.4的纵向轴线与第二动力输出轴13.6的纵向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于动力输入轴13.1的纵向轴线,而第一锥齿轮13.2、第二锥齿轮13.3及第三锥齿轮13.5的各轮齿之间相互啮合,动力输入轴13.1通过第一锥齿轮13.2、第二锥齿轮13.3将动力传递给第一动力输出轴13.4,动力输入轴13.1还通过第一锥齿轮13.2、第三锥齿轮13.5将动力传递给第二动力输出轴13.6,由于第一锥齿轮13.2分别与第二锥齿轮13.3、第三锥齿轮13.5间轮齿啮合,使得第一动力输出轴13.4与第二动力输出轴13.6转向相反。本实施例优选各锥齿轮均为圆锥齿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内筒体1和外筒体2之间设有空腔,该空腔用于容纳消声层3,所述消声层3优选为减振海绵,其主要起到减振和隔音的效果,而在内筒体1和外筒体2的位置连接处,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法兰盘4、橡胶垫5并通过螺栓6进行法兰连接,在所述内筒体1内部还设有导流罩7,所述导流罩7起到风流导向的作用,在外筒体2下方还设有通风机地脚11。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通风系统,在所述通风系统中采用了上述通风机。

以上实施例仅为最佳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