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5723发布日期:2020-06-26 21:0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增压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



背景技术:

对于气体增压泵,传统的极差活塞与活塞杆是机械紧固连接,活塞与活塞杆的同轴度,活塞与接触的缸筒的同轴度一直是加工装配的难题,对中不好的活塞和活塞杆还有缸筒会产生偏磨,加剧了缸筒和活塞封的局部磨损,增加了泄漏量,使气体增压泵的性能指标下降,在实际生产中还可能会导致缸筒与活塞拉伤,活塞杆与活塞密封组件磨损,机组产生振动等方面。由于受力不均匀,甚至会使极差活塞剪断或活塞杆折断,造成较大事故。同时使得产品的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效率,维修成本也大大提高。

传统的活塞杆和活塞在缸筒里反复运动时,在设定的行程范围内都会设定机械限位,防止活塞撞击缸筒端部,然而使活塞和缸筒端部产生缝隙,不能最大限度的压缩介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包括活塞杆、活塞和缓冲垫,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半球头,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一端部的凹槽浮动连接;活塞与增压气缸筒之间设置有单向活塞封,活塞的另一端部通过螺钉依次连接有压盖、缓冲垫,压盖与增压气缸筒之间设置有耐磨带。

进一步的,半球头的直径大于凹槽端口的直径。

进一步的,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一端部的凹槽采用热涨法浮动连接。

进一步的,活塞与单向活塞封之间设置有隔套。

本实用新型使得气体增压泵在工作过程中,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自动对中,避免了摩擦现象,减轻了制造、加工以及装配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制造和生产效率。活塞和增压气缸筒端部接触变成了机械限位,为了防止活塞冲击增压气缸筒端部,在活塞端部添加缓冲垫,防止冲击引起的机械故障,同时增加了压缩介质的工作效率,最大化介质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其中:1-活塞杆,2-活塞,3-增压气缸筒,4-压盖,5-缓冲垫,6-隔套,7-单向活塞封,8-耐磨带,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包括活塞杆1、活塞2和缓冲垫5,活塞杆1的端部设有半球头,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2一端部的凹槽浮动连接;活塞2与增压气缸筒3之间设置有单向活塞封7,活塞2的另一端部通过螺钉9依次连接有压盖4、缓冲垫5,压盖4与增压气缸筒3之间设置有耐磨带8。

半球头的直径大于凹槽端口的直径。

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2一端部的凹槽采用热涨法浮动连接。

活塞2与单向活塞封7之间设置有隔套6。

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气的换向在增压气缸筒3中反复运动,使驱动大面积活塞带动增压小面积活塞,来实现对介质增压的效果。

半球头连接是采用热涨法装配,先将活塞杆1和活塞2整体加热到200℃,然后将活塞杆1插入活塞2,待完全冷却下来之后活塞2会锁住活塞杆1半球头,一起安装到增压气缸筒3内,这样能实现活塞2与活塞杆1最大限度的自对中。

本实用新型广泛的应用在机床中的气动卡盘夹紧,蓄能器充气,高压瓶充气,将低压气体转化成高压气体,凡是气源压力不够高,无论是工业机械还是测试装置,均可以采用这种浮动活塞式的增压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活塞(2)和缓冲垫(5),活塞杆(1)的端部设有半球头,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2)一端部的凹槽浮动连接;活塞(2)与增压气缸筒(3)之间设置有单向活塞封(7),活塞(2)的另一端部通过螺钉(9)依次连接有压盖(4)、缓冲垫(5),压盖(4)与增压气缸筒(3)之间设置有耐磨带(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头的直径大于凹槽端口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2)一端部的凹槽采用热涨法浮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2)与单向活塞封(7)之间设置有隔套(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体增压泵的浮动活塞,包括活塞杆、活塞和缓冲垫,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半球头,半球头与开设在活塞一端部的凹槽浮动连接;活塞与增压气缸筒之间设置有单向活塞封,活塞的另一端部通过螺钉依次连接有压盖、缓冲垫,压盖与增压气缸筒之间设置有耐磨带。本实用新型使得气体增压泵在工作过程中,活塞与活塞杆,活塞与缸筒自动对中,避免了摩擦现象,减轻了制造、加工以及装配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制造和生产效率。活塞和增压气缸筒端部接触变成了机械限位,为了防止活塞冲击增压气缸筒端部,在活塞端部添加缓冲垫,防止冲击引起的机械故障,同时增加了压缩介质的工作效率,最大化介质流量。

技术研发人员:阎永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元利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