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8678发布日期:2021-01-12 10:4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这样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在纵置圆筒状密闭容器的内部的上部具备电动机部,在下部具备压缩部。

电动机部具有定子和转子,使定子产生旋转磁场使转子旋转。通过改变电动机的转数能够改变制冷剂的循环量。

轴的上部固定于转子,下部贯通压缩部而由设于压缩部的上侧的主轴承及设于下侧的副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轴中,在压缩部的位置设有偏心部。偏心部,是指相对于轴而沿垂直方向朝着一个方向突出的圆盘状部位。

在构成压缩部的缸体的内部具备活塞,活塞与轴的偏心部嵌合。在缸体的内部还具备平板上的叶片,该叶片压靠于活塞的外周面,将由缸体的内周面和活塞的外周面形成的空间,划分出吸入室和压缩室。

在缸体的上下,设有分别封闭上述吸入室及压缩室各自的上方和下方的上端板及下端板,构成压缩部。分别于上端板及下端板,分别一体地设有支承轴的主轴承及副轴承。

若使转子及轴旋转,与轴的偏心部嵌合的活塞就以偏心部外壁贴着内壁的方式公转,一边改变吸入室及压缩室容积,一边在缸体内移动,从而对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并输送。制冷剂气体从制冷循环经贯通密闭容器的侧面的吸入管而吸入压缩部,在压缩部经压缩后排出至密闭容器内,并从贯通密闭容器的上端部的排出管排出。

就旋转式压缩机而言,通常,为了润滑作为滑动部的上述主轴承、副轴承及活塞的内周面,并且密封形成吸入室及压缩室的多个部件之间的细小间隙,而封存有润滑油。

轴中设有自下端连接至主轴承的中空部,并且设有将中空部与轴的外侧连通的多个横孔,在横孔内所充满的润滑油中由于轴的旋转而离心力作用,从而将润滑油供给至需要的部位。在设于轴的中空部即轴中空部中,插入有扭转形状的板状构件,作为供油叶片,用于促进由离心力所带来的供油効果。此外,主轴承的内周面设有螺旋状槽,用作将供给至主轴承的下端的润滑油汲取至主轴承的上端的粘性泵。此外,轴中空部中由于搅拌作用而使润滑油起泡,溶解于润滑油中的制冷剂有时会发生气化,为了将气化后的制冷剂气体从轴中空部排放出,在轴中设有将中空部与轴上端连通的排气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552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旋转式压缩机中,在密闭容器内部,一部分润滑油被卷入制冷剂的流动中而成为雾状,并与制冷剂一起被排出至压缩机的外部。被排出的润滑油在制冷回路中循环然后返回至压缩机,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大致保持一定的量。

然而,存在下述问题:在压缩机起动时或紧接在提高电动机的转数之后等转数改变的过渡期间,排出的油量较之于回归的油量多,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量暂时減少,特别是穿过轴中空部的横孔之中设于上方的横孔中无法再供油,轴承的润滑或活塞的上下端面的间隙的油封不充分等。

此外,从轴的横孔排出至轴的外侧而密封活塞的上下端面的润滑油中,一部分会从活塞的上下端面的间隙漏出而流入压力低的吸入室。因此,为了使轴偏心部的外侧的空间被润滑油充满,需要从轴中空部通过轴的横孔,供给比泄漏到吸入室的润滑油量多的量的润滑油。但是,对于吸入室的压力低的状态下工作的压缩机而言,存在下述问题:泄漏到吸入室的油量增大,则无法用润滑油充满轴偏心部的外侧的空间,也就无法对活塞的上下端面的间隙进行油封。

此外,活塞的上下端面的间隙成为由润滑油密闭的状态。将这一状态称为“油封”。已知有这样一种方法,为了强化对活塞的上下端面的间隙的油封,在轴的偏心部中沿偏心方向,设置与轴的下侧的端部即轴下端侧的中空部相通的横孔,并且在轴的偏心部设置与该横孔相通的纵孔,以增加对活塞的上下端面的供油(日本特开2016-145528)。但是,这一方法存在下述问题:在轴的中空部中的油面比轴的偏心部的横孔低的情况下,无法对横孔供油。此外,存在下述问题:为了在轴的偏心部设置横孔和纵孔,需要增加加工工序数量,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的供油不足,虽然可采用增加压缩机内蓄存的润滑油的量这样的方法,但存在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中,设置有供油斜孔,该供油斜孔从轴的中空部,朝斜上方通过轴的壁面及偏心部,贯通至轴的偏心部的上端面。

在纵置圆筒状密闭容器的内部,具备电动机部和压缩部,所述压缩部配置于所述电动机部的下方,所述压缩部具备:轴,其具有偏心部;活塞,其具有与所述偏心部嵌合的形状;平板状叶片,其压靠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以及缸体,其收纳所述活塞和所述叶片,形成吸入室和压缩室,旋转式压缩机在所述密闭容器内贮存有浸渍所述压缩部的一部分的量的润滑油,其中,在所述轴的下端侧具有中空部,且所述轴具有供油斜孔,所述供油斜孔相对于所述轴的旋转轴倾斜,将所述中空部与所述偏心部的上端连通。

能够抑制成本增加且同时可靠地进行润滑油密封,并且防止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以及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上方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轴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轴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轴中所设置的供油用的贯通孔的图。

图6是表示压缩机中润滑油的供给路径的图。

图7是表示正常的油面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下降后的油面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申请公开的旋转式压缩机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此外,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给同一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上方分解立体图。以下的说明中,将面向图1的纸面向上即从下述的压缩部12朝向排出管107的方向作为上方向,将反方向作为下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旋转式压缩机1具有电动机部11和压缩部12,该电动机部11和压缩部12配置于密闭的纵置圆筒状压缩机壳体10内。压缩部12配置于电动机部11的下方。此外,电动机部11经由轴15驱动压缩部12。并且,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圆筒状储液器25,该圆筒状储液器25固定于压缩机壳体10的侧部。

储液器25经由上吸入管105及储液器上弯曲管31t而与上缸体121t的上吸入室131t连接,经由下吸入管104及储液器下弯曲管31s而与下缸体121s的下吸入室131s(参见图2)连接。

电动机11具备配置于外侧的定子111、以及配置于内侧的转子112。定子111通过热装而固定于压缩机壳体10的内周面。轴15通过热装而固定于转子112。

轴15具有两个圆盘状偏心部,这两个圆盘状偏心部相对于轴15向与其垂直的一方向突出。配置于轴15的下部的副轴承部161s侧的偏心部为下偏心部152s,配置于轴15的上部的主轴承部161t侧的偏心部为上偏心部152t。轴15中,下偏心部152s的下方的副轴部151与设于下端板160s的副轴承部161s旋转自如地嵌合而由其支承。并且,轴15中,上偏心部152t的上方的主轴部153与设于上端板160t的主轴承部161t旋转自如地嵌合而由其支承。轴15中,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彼此相差180度的相位差地设置。也即是说,上偏心部152t和下偏心部152s为相对于轴15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圆盘。而且,上偏心部152t上支承有上活塞125t,下偏心部152s上支承有下活塞125s。由此,轴15以能够在固定的压缩部12中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通过旋转,使上活塞125t沿上缸体121t的内周面公转运动,使下活塞125s沿下缸体121s的内周面公转运动。

压缩机壳体10内部贮存有浸渍压缩部12的一部分的量的润滑油18。这里,由于图1是用于说明旋转式压缩机1的整体结构的图,所以省略了油面的正确位置的图示。在压缩机壳体10的下侧固定有安装脚310,该安装脚310使支承旋转式压缩机1整体的多个弹性支承构件(未图示)卡止。

如图2所示,压缩部12是自上而下层叠具有圆顶状隆起部的上端板盖170t、上端板160t、上缸体121t、中间隔板140、下缸体121s、下端板160s以及平板状下端板盖170s而形成的。压缩部12从上下通过配置于大致同心圆上的多个贯通螺栓174、175以及辅助螺栓176而固定。

环状上缸体121t中,设有与上吸入管105嵌合的上吸入孔135t。环状下缸体121s中,设有与下吸入管104嵌合的下吸入孔135s。此外,上缸体121t的上缸室130t中配置有上活塞125t。下缸体121s的下缸室130s中配置有下活塞125s。

上缸体121t中,设有从上缸室130t呈放射状向外侧延伸的上叶片槽128t,且在上叶片槽128t中配置有上叶片127t。下缸体121s中,设有从下缸室130s呈放射状向外侧延伸的下叶片槽128s,且在下叶片槽128s中配置有下叶片127s。

上缸体121t中,从外侧面在与上叶片槽128t重合的位置,以未贯通至上缸室130t的深度,设有上弹簧孔124t,且在上弹簧孔124t中配置有上弹簧126t。下缸体121s中,从外侧面在与下叶片槽128s重合的位置,以未贯通至下缸室130s的深度,设有下弹簧孔124s,且在下弹簧孔124s中配置有下弹簧126s。

上缸室130t的上侧由上端板160t,且下侧由中间隔板140,分别封闭。下缸室130s的上侧由中间隔板140,且下侧由下端板160s,分别封闭。

上缸室130t中,通过上叶片127t被上弹簧126t推压而抵接于上活塞125t的外周面,划分出上吸入室131t和上压缩室133t,其中上吸入室131t中连结有上吸入孔135t,上压缩室133t中连结有设于上端板160t的上排出孔190t。下缸室130s中,通过下叶片127s被下弹簧126s推压而抵接于下活塞125s的外周面,划分出下吸入室131s和下压缩室133s,其中下吸入室131s中连结有下吸入孔135s,下压缩室133s中连结有设于下端板160s的下排出孔190s。

上端板160t中,设有贯通上端板160t而与上缸体121t的上压缩室133t连通的上排出孔190t,且在上排出孔190t的出口侧,形成有围绕上排出孔190t的环状上阀座(未图示)。上端板160t中形成有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该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从上排出孔190t的位置朝向上端板160t的外周呈槽状延伸。

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中,收纳有簧片阀式上排出阀200t及上排出阀压板201t整体。上排出阀200t的后端部通过上铆钉202t而固定于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内,通过在后部被固定的状态下使前部上下移动,来对上排出孔190t进行开闭。上排出阀压板201t的后端部与上排出阀200t重叠,通过上铆钉202t而固定于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内,前部朝着上排出阀200t打开的方向弯曲(翘曲),来限制上排出阀200t的开度。

下端板160s中设有下排出孔190s,该下排出孔190s贯通下端板160s而与下缸体121s的下压缩室133s连通。而且,在下端板160s的下排出孔190s的出口侧,形成有围绕下排出孔190s的环状下阀座。下端板160s中形成有下排出阀收纳凹部,该下排出阀收纳凹部从下排出孔190s的位置朝向下端板160s的外周呈槽状延伸。

下排出阀收纳凹部164s中,收纳有簧片阀式下排出阀200s及下排出阀压板201s的全部。下排出阀200s的后端部通过下铆钉202s而固定于下排出阀收纳凹部164s内,通过在后部被固定的状态下使前部上下移动,前部对下排出孔190s进行开闭。下排出阀压板201s的后端部与下排出阀200s重叠,通过下铆钉202s而固定于下排出阀收纳凹部164s内,前部朝着下排出阀200s打开的方向弯曲(翘曲),来限制下排出阀200s的开度。

在以彼此贴紧的方式固定的上端板160t与具有圆顶状隆起部的上端板盖170t之间,形成有上端板盖室180t。在以彼此贴紧的方式固定的下端板160s与平板状下端板盖170s之间,形成有下端板盖室180s。设有制冷剂通路孔136,该制冷剂通路孔136贯通下端板160s、下缸体121s、中间隔板140、上端板160t及上缸体121t,将下端板盖室180s与上端板盖室180t连通。

轴15

接下来,对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特征性的轴1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轴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轴的俯视图。此外,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的设于轴的供油用的贯通孔的图。以下,将轴15旋转时的中心轴,称为“轴15的旋转轴”。

如图3及图5所示,轴15中具有中空部155和排气孔,该中空部155在下端侧开口,该排气孔在上端侧具有开口部,且下端侧连接至中空部155,而将中空部155与轴15的上部的空间连通。而且,中空部155中圧入有图3所示供油叶片159。

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轴15中设有供油横孔156t,该供油横孔156t在轴15的侧面中位于比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靠上的位置具有开口,与中空部155连结。此外,如图5所示,设有供油横孔156s,该供油横孔156s在轴15的侧面中位于比下偏心部152s的下端面1522s靠下的位置具有开口,与中空部155连结。

此外,设有供油横孔157t,该供油横孔157t在隔着中空部155与上偏心部152t相向的轴15的侧面的位置,具有开口,与中空部155连结。此外,设有供油横孔157s,该供油横孔157s在隔着中空部155与下偏心部152s相向的轴15的侧面的位置,具有开口,与中空部155连结。供油横孔157t设于比供油横孔156t靠下侧处。此外,供油横孔156s设于比供油横孔157s靠下侧处。而且,供油横孔157t与供油横孔157s隔着轴15设于相反侧的位置。

并且,设有供油斜孔158t,该供油斜孔158t在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具有开口,贯通上偏心部152t而与中空部155连结。供油斜孔158t是将设于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的开口,与设于中空部155的开口连接的路径,是相对于中空部155倾斜的路径。换言之,供油斜孔158t是将设于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的开口,与设于中空部155的开口连接的路径,是相对于轴15的旋转轴倾斜的路径。这里,将相对于旋转轴而具有倾斜的孔,称为“斜孔”。如图4所示,上端面1521t中供油斜孔158t的开口,配置于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的外周端部附近。这里,虽然供油斜孔158t的开口只要是在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上,则可以设于任何地方,但优选为设于上端面1521t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附近。这里,上端面1521t的偏心方向,是指轴15的旋转轴的径向,并且是使上偏心部152t的外壁处于离轴15最远的位置的方向。而且,如图5所示,供油斜孔158t的中空部155侧的开口,设于比上偏心部152t的下端面1522t靠下的位置。

此外,设有供油斜孔158s,该供油斜孔158s在下偏心部152s的上端面1521s具有开口,贯通下偏心部152s而与中空部155连结。供油斜孔158s是将设于下偏心部152s的上端面1521s的开口,与设于中空部155的开口连接的路径,是相对于中空部155倾斜的路径。换言之,供油斜孔158s是将设于下偏心部152s的上端面1521s的开口,与设于中空部155的开口连接的路径,是相对于轴15的旋转轴倾斜的路径。如图4所示,上端面1521s中供油斜孔158s的开口,配置于下偏心部152s的上端面1521s的外周端部附近。这里,虽然供油斜孔158s的开口只要是在下偏心部152s的上端面1521s上,则可以设于任何地方,但优选为设于上端面1521s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附近。这里,上端面1521t的偏心方向,是指轴15的旋转轴的径向,并且是使下偏心部152s的外壁处于离轴15最远的位置的方向。而且,如图5所示,供油斜孔158s的中空部155侧的开口,设于比下偏心部152s的下端面1522s靠下的位置。

这里,参照图6说明润滑油18的流动。图6是表示压缩机中润滑油的供给路径的图。图6中,用箭头表示润滑油18的流动。

轴15的中空部155内的润滑油18,通过由轴15的旋转而作用的离心力,经过供油横孔156s、157s、156t、157t及供油斜孔158s、158t而排出至轴15的外侧。供油横孔156t及156s,相对于轴15的旋转轴设于相同的方向。供油横孔157t与供油横孔157s,相对于轴15的旋转轴设于相反的方向。而且,供油横孔156t设于比供油横孔157t高的位置。此外,供油横孔156s设于比供油横孔156s低的位置。

供油斜孔158s及158t中,排出润滑油18的开口的位置,处于比供油横孔156s、157s、156t及157t在轴15的旋转轴的径向上远的位置。因此,从供油斜孔158s及158t排出的润滑油18,与从供油横孔156s、157s、156t及157t排出的润滑油18相比,受到更强的离心力。由此,在供油斜孔158s及158t中,与供油横孔156s、157s、156t及157t相比,润滑油18被更强的力向远离轴15的方向推,更多地被排出。由于润滑油18更多地被排出,所以连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的端部都能够被润滑油18充分遍及,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的外侧的空间充满有润滑油18。

而且,从各开口排出至外部的润滑油18,被供给至副轴承部161s与轴15的副轴部151之间的滑动面、主轴承部161t与轴15的主轴部153之间的滑动面、轴15的下偏心部152s与下活塞125s之间的滑动面、上偏心部152t与上活塞125t之间的滑动面,对各自的滑动面进行润滑。

特别是,从供油斜孔158s排出的润滑油18,扩散至下偏心部152s的上端面1521s,且同时通过离心力而被输送到远至下偏心部152s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部分。然后,输送到下偏心部152s的外周附近的润滑油18,被供给至下活塞125s的上端面。并且,被供给至上端面1521s的润滑油18,通过上下贯通下偏心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槽159s,由于重力而向下移动,从而被供给至下活塞125s的下端面。

同样地,从供油斜孔158t排出的润滑油18,扩散至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且同时通过离心力而被输送到远至上偏心部152t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部分。然后,输送到上偏心部152t的外周附近的润滑油18,被供给至上活塞125t的上端面。并且,被供给至上端面1521t的润滑油18,通过上下贯通上偏心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槽(未图示),由于重力而向下移动,从而被供给至上活塞125t的下端面。

供油叶片159由轴15的中空部155挟持,通过轴15旋转而旋转,将润滑油18向中空部155的内壁推压。由此,润滑油18易于受到通过中空部155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中空部155易于汲取润滑油18。供油叶片159,即使在润滑油18从压缩机壳体10内与制冷剂一起被排出而油面降低的情况下,也能用于将润滑油18供给至上述的滑动面。

这里,图7是表示使压缩机以低旋转运转时的正常的油面的状态的图。此外,图8是表示起动时等情况下暂时性降低的油面的状态的图。图7及图8中,点状图案表示润滑油18。此外,油面r表示润滑油的液面。这里,油面为正常的状态,是指润滑油18未从压缩机壳体10的内部被排除而存在足够量的情况下的油面的状态。此外,以低旋转运转的情况,是指例如在上吸入室131t及下吸入室131s的压力较低的状态下旋转式压缩机1工作的情况。

只要是在从压缩机壳体10的内部排出到外部的排出润滑油18的排出量少而油面r的高度为正常的状态下,即使轴15的转数较低,如图7所示,沿中空部155的内壁面的润滑油18的油面的高度也高于主轴承161t的下端部1611t,润滑油18充满供油横孔156t、157t及供油斜孔158t。这里,图7中表示中空部155的内部的润滑油18的油面r的朝下的抛物线,表示由于润滑油18的表面张力而产生的毛细管现象的状态。此外,连接表示润滑油18的油面r的朝下的抛物线的线,表示面向图7沿内侧的轴15的壁上升的润滑油18的油面r。在此情况下,只要油面r为正常,则润滑油18从供油横孔156t及157t以及供油斜孔158t各自供给至轴15的外部。

相对于此,如果是在润滑油18的排出量多而油面降低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润滑油18的油面r有可能下降至低于上偏心部152t的下端面1522t。虽然即使油面r下降而只要轴15的转数高,通过离心力,润滑油18沿中空部155的内壁面的最高到达点也能升高,但是若轴15的转数低,则会如图8的中空部155内所示那样,润滑油18的最高到达点降低,润滑油18未到达供油横孔156t及157t的中空部155侧的开口。这里,图8中表示中空部155的内部的润滑油18的油面r的朝下的抛物线,表示由于润滑油18的表面张力而产生的毛细管现象的状态。此外,连接表示润滑油18的油面r的朝下的抛物线的线,表示面向图8沿内侧的轴15的壁上升的润滑油18的油面r。在此情况下,润滑油18不会从供油横孔156t及157t供给至轴15的外部。

另一方面,供油斜孔158t的中空部155侧的开口,位于比上偏心部152t的下端面1522t靠下方。因此,即使在润滑油18的油面r降低的状态下,润滑油18也能到达供油斜孔158t的中空部155侧的开口。因此,润滑油18从供油斜孔158t被排出。这样,即使成为低油面,也能够确保对主轴承161t的下端部1611t、上偏心部152t及上活塞125t的供油。

接下来,说明通过轴15的旋转的制冷剂的流动。在上缸室130t内,通过轴15的旋转,与轴15的上偏心部152t嵌合的上活塞125t,沿上缸体121t的内周面公转,上吸入室131t一边扩大容积一边从上吸入管105吸入制冷剂,上压缩室133t一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若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增至高于上排出阀200t的外侧的上端板盖室180t的压力,则上排出阀200t打开,从上压缩室133t向上端板盖室180t排出制冷剂。排出至上端板盖室180t的制冷剂,从设于上端板盖170t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t(参见图1)排出至压缩机壳体10内。

此外,在下缸室130s内,通过轴15的旋转,与轴15的下偏心部152s嵌合的下活塞125s沿下缸体121s的内周面公转,从而下吸入室131s一边扩大容积一边从下吸入管104吸入制冷剂,下压缩室133s一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若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增至高于下排出阀200s的外侧的下端板盖室180s的压力,则下排出阀200s打开,从下压缩室133s向下端板盖室180s排出制冷剂。排出至下端板盖室180s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通路孔136及上端板盖室180t,从设于上端板盖170t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t(参见图1)排出至压缩机壳体10内部。

排出至压缩机壳体10内的制冷剂,通过设于定子111外周的上下连通的缺口(未图示)、或者定子111的绕组部的间隙(未图示)、抑或定子111与转子112之间的间隙115(参见图1)而被引导至电动机11的上方,并从压缩机壳体10上部的排出管107排出。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1,如上所述,轴15中设有供油斜孔158t,该供油斜孔158t将中空部155中比上偏心部152t的下端面1522t靠下的位置与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连通。由此,即使成为低油面,也能够利用供油斜孔158t将润滑油18供给至上偏心部152t的上端面1521t,能够确保对主轴承161t的下端部1611t、上偏心部152t及上活塞125t的供油。

此外,供油斜孔158t及158s可以在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各设置一个,并且可以分别为一条直线孔。也即是说,在设置供油斜孔158t及158s时易于对轴15进行加工。

因此,能够抑制复杂的加工以及提高封存油量这样的成本增加,且同时强化基于轴的旋转的离心泵作用,润滑作为滑动部的主轴承、副轴承以及活塞的内周面,并且对形成吸入室及压缩室的多个部件间的细小间隙进行可靠地油封,从而能够防止压缩机的可靠性降低以及性能下降。

变形例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是在上端面1521t及上端面1521s上设置供油斜孔158t及158s的开口,但也可以在通过切削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的端部而形成的倾斜面上,设置供油斜孔158t及158s的开口。

设于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的倾斜面,其表面朝中空部155,使切削工具垂直于各倾斜面进行加工,由此来制作供油斜孔158t及158s。从而,能够防止在加工轴15时切削工具跑偏,更易于加工。

另外,实施例中作为将中空部155与轴15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设有供油横孔156t、156s、157t及157s、以及供油斜孔158t及158s这6个孔,但贯通孔的配置不限于此。

例如,只要仅靠供油斜孔158t就能确保足够的供油量,供油横孔156t、156s、157t、157s及供油斜孔158s中任何一个或者全部都可以不设置。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双缸式旋转式压缩机1为例进行说明的,但也可以是单缸式旋转式压缩机。通过在单缸式轴设置供油斜孔,能够实现在同时存在润滑油18的上升位置降低的条件的情况下对润滑油18的供给确保以及对润滑油18的供给量的増大。也即是说,通过容易进行的加工,能够实现对轴15的可靠性的提高、以及旋转式压缩机1的压缩机性能的改善。

以上对实施例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前述内容并不构成对实施例及变形例的限定。此外,前述的结构要素中,也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所谓等同范围内的要素。并且,前述结构要素可以适当组合。并且,在不脱离实施例的主要内容的范围,可以进行结构要素的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中的至少一种。

符号说明

1旋转式压缩机

10压缩机壳体

11电动机

12压缩部

15轴

18润滑油

151副轴部

152t上偏心部

152s下偏心部

153主轴部

155中空部

156t、156s、157t、157s供油横孔

158t、158s供油斜孔

159供油叶片1521t、1521s上端面

1522t、1522s下端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