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循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8945发布日期:2020-07-04 04:4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循环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纯液压控制的自动循环阀。

[

背景技术:
]

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循环控制阀一般都是使用电子式的压力或行程传感器反馈至控制元件进行方向切换,如果在有防爆的使用需求下,会使得迴路设计要将包含有电器的部分另外隔离出来,从而造成迴路复杂以及管路变多的设置。因此,若能提供一种完全纯液压控制就能达到自动循环换向的阀,以满足在各种需求环境下都能使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循环阀,能够实现完全由纯液压控制即可达到自动循环换向的目的,满足了在各种需求环境下都能使用,尤其在有防爆需求的环境下成为更好的选择。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自动循环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方加工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安装孔一、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均竖直布置,所述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分别置有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所述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外围分别套设有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所述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上方分别置有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所述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分别置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内,所述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上方分别设有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所述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分别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螺纹连接,并通过锁固螺帽一5、锁固螺帽二13锁紧,且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底端分别与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面接触,所述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分别与阀体1螺纹连接,所述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底端分别与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面接触,并通过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分别与阀体1密封连接,所述阀体1内上部加工有安装孔三,所述阀体1内下部加工有安装孔四,所述安装孔四设于安装孔三的斜下方,所述安装孔三、安装孔四均水平布置,所述安装孔三内置有阀芯三20,所述阀芯三20右侧套设有定位弹簧32,所述阀芯三20左右端分别连接应急推杆一25、应急推杆二34,所述应急推杆一25、应急推杆二34外侧分别装设有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所述安装孔四内置有阀芯四40,所述阀芯四40左右两端分别装设有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所述阀体1底部开设有进油口p、回油口t、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所述阀芯三20及阀芯四40通过阀体1内的流道与进油口p、回油口t、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连通,并透过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负载变化进行切换以实现循环换向。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三20右侧开设有阀芯定位沟槽一53、阀芯定位沟槽二54,所述阀芯定位沟槽二54处设有本体定位沟槽55,所述本体定位沟槽55开设于阀体1的安装孔三内壁上,所述定位弹簧32装设于本体定位沟槽55内,并与阀芯定位沟槽一53、阀芯定位沟槽二54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分别与阀体1的安装孔三螺纹连接,且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与阀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铜垫片三26、铜垫片四35,并通过铜垫片三26、铜垫片四35与阀体1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分别与阀体1的安装孔四螺纹连接,且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与阀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铜垫片五42、铜垫片六47,并通过铜垫片五42、铜垫片六47与阀体1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均为阶梯孔,所述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分别置于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下部,所述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分别置于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p通过流道二3与流道一2连通,自进油口p进入的压力油经过流道二3、流道一2往左到腔室一22并作用于阀芯三20,所述腔室一22与流道五21、流道十四49、流道十二38相通,并通过流道五21、流道十四49、流道十二38使压力油到达腔室四39后作用于阀芯四40左端面上,所述阀芯四40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并与六角头四46作面接触后使得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b连通、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t连通,所述阀芯四40向右侧移动后工作油口b、腔室五43及流道三11相通,压力油经流道三11作用于调压阀芯一10上,且工作油口a与腔室七48、流道十一37、流道七28、回油口t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二3的孔径小于流道一2,流道二3连通进油口p与流道一2,所述流道二3用于在压力油变化时使流道一2因流道二3所产生的阻尼效应而保持压力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压阀芯一10在经过流道三11的压力油作用下向上被推开后,压力油通过流道十六51到达腔室二23、流道六27后作用于阀芯三20左端面,所述阀芯三20脱离定位弹簧32右移后,使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一53结合,所述阀芯三20往右移动至与应急推杆二34作面接触时,压力油与流道五21断开,与流道九30、流道十五50、流道十三44相通,并通过流道九30、流道十五50、流道十三44到达腔室六45作用于阀芯四40右端面,所述阀芯四40在压力油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并与六角头三41作面接触,使得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通、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四40向左侧移动后工作油口a、腔室七48及流道四19相通,压力油经流道四19作用于调压阀芯二18上,且工作油口b与腔室五43、流道八29、流道七28、回油口t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压阀芯二18在经过流道四19的压力油作用下向上被推开后,压力油通过流道十七52到达腔室三31、流道十36后作用于阀芯三20右端面,所述阀芯三20脱离定位弹簧32左移后,使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二54结合,所述阀芯三20往左移动至与应急推杆一25作面接触。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自动换向机能不需要电气控制,而是完全由纯液压控制即可达到自动循环换向的目的,如需在不同压力工况下使用,仅需更换调压弹簧一及调压弹簧二即可,从而满足了在各种需求环境下都能使用,尤其在有防爆需求的环境下成为更好的选择,方便不同需求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

图1-3是图1-1的右视图;

图1-4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1的仰视图;

图2是图1-1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2中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2中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3中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1中g-g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1中h-h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机能迴路图;

图中:1、阀体2、流道一3、流道二4、调压螺杆一5、锁固螺帽一6、调压套筒一7、调压推塞一8、铜垫片一9、调压弹簧一10、调压阀芯一11、流道三12、调压螺杆二13、锁固螺帽二14、调压套筒二15、调压推塞二16、铜垫片二17、调压弹簧二18、调压阀芯二19、流道四20、阀芯三21、流道五22、腔室一23、腔室二24、六角头一25、应急推杆一26、铜垫片三27、流道六28、流道七29、流道八30、流道九31、腔室三32、定位弹簧33、六角头二34、应急推杆二35、铜垫片四36、流道十37、流道十一38、流道十二39、腔室四40、阀芯四41、六角头三42、铜垫片五43、腔室五44、流道十三45、腔室六46、六角头四47、铜垫片六48、腔室七49、流道十四50、流道十五51、流道十六52、流道十七53、阀芯定位沟槽一54、阀芯定位沟槽二55、本体定位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液压控制的自动循环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方加工有左右对称布置的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均竖直布置,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分别置有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外围分别套设有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上方分别置有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分别置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内,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上方分别设有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分别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螺纹连接,并通过锁固螺帽一5、锁固螺帽二13锁紧,且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底端分别与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面接触,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分别与阀体1螺纹连接,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底端分别与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面接触,并通过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分别与阀体1密封连接,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均为阶梯孔,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分别置于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下部,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分别置于安装孔一、安装孔二内上部;阀体1内上部加工有安装孔三,阀体1内下部加工有安装孔四,安装孔四设于安装孔三的斜下方,安装孔三、安装孔四均水平布置,安装孔三内置有阀芯三20,阀芯三20右侧套设有定位弹簧32,阀芯三20左右端分别连接应急推杆一25、应急推杆二34,应急推杆一25、应急推杆二34外侧分别装设有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安装孔四内置有阀芯四40,阀芯四40左右两端分别装设有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阀体1底部开设有进油口p、回油口t、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阀芯三20及阀芯四40通过阀体1内的流道与进油口p、回油口t、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连通,并透过工作油口a、工作油口b负载变化进行切换以实现循环换向。

其中,阀芯三20右侧开设有阀芯定位沟槽一53、阀芯定位沟槽二54,阀芯定位沟槽二54处设有本体定位沟槽55,本体定位沟槽55开设于阀体1的安装孔三内壁上,定位弹簧32装设于本体定位沟槽55内,并与阀芯定位沟槽一53、阀芯定位沟槽二54配合连接。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分别与阀体1的安装孔三螺纹连接,且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与阀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铜垫片三26、铜垫片四35,并通过铜垫片三26、铜垫片四35与阀体1密封连接;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分别与阀体1的安装孔四螺纹连接,且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与阀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铜垫片五42、铜垫片六47,并通过铜垫片五42、铜垫片六47与阀体1密封连接。

本发明中,进油口p通过流道二3与流道一2连通,流道二3的孔径小于流道一2,流道二3连通进油口p与流道一2,流道二3用于在压力油变化时使流道一2因流道二3所产生的阻尼效应而保持压力稳定;自进油口p进入的压力油经过流道二3、流道一2往左到腔室一22并作用于阀芯三20,腔室一22与流道五21、流道十四49、流道十二38相通,并通过流道五21、流道十四49、流道十二38使压力油到达腔室四39后作用于阀芯四40左端面上,阀芯四40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并与六角头四46作面接触后使得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b连通、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t连通,阀芯四40向右侧移动后工作油口b、腔室五43及流道三11相通,压力油经流道三11作用于调压阀芯一10上,且工作油口a与腔室七48、流道十一37、流道七28、回油口t相通。

调压阀芯一10在经过流道三11的压力油作用下向上被推开后,压力油通过流道十六51到达腔室二23、流道六27后作用于阀芯三20左端面,阀芯三20脱离定位弹簧32右移后,使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一53结合,阀芯三20往右移动至与应急推杆二34作面接触时,压力油与流道五21断开,与流道九30、流道十五50、流道十三44相通,并通过流道九30、流道十五50、流道十三44到达腔室六45作用于阀芯四40右端面,阀芯四40在压力油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并与六角头三41作面接触,使得进油口p与工作油口a通、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通;阀芯四40向左侧移动后工作油口a、腔室七48及流道四19相通,压力油经流道四19作用于调压阀芯二18上,且工作油口b与腔室五43、流道八29、流道七28、回油口t相通。调压阀芯二18在经过流道四19的压力油作用下向上被推开后,压力油通过流道十七52到达腔室三31、流道十36后作用于阀芯三20右端面,阀芯三20脱离定位弹簧32左移后,使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二54结合,阀芯三20往左移动至与应急推杆一25作面接触。

本发明中,调压阀芯一10、调压阀芯二18分别置于阀体1上方预加工好的安装孔一内,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也分别置于阀体1上方预加工好的安装孔一内,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分别置于调压阀芯10、18上方,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分别置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内,而后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分别置于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上方,而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与阀体1作螺纹连接同时分别与铜垫片一8、铜垫片二16作面接触产生硬密封效果,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分别与调压套筒一6、调压套筒二14作螺纹连接同时分别与调压推塞一7、调压推塞二15作面接触。定位弹簧32与阀芯三20右侧的阀芯定位沟槽二54结合,阀芯三20置于阀体1预加工好的安装孔二内,定位弹簧32与本体定位沟槽55结合;六角头一24、六角头二33分别与应急推杆一25、应急推杆二34结合,而后分别与铜垫片三26、铜垫片四35结合,并分别与阀体1预加工好的安装孔三作螺纹连接,同时铜垫片三26、铜垫片四35与阀体1作面接触产生硬密封效果,阀芯四40置于阀体1预加工好的安装孔四内做滑动配合,六角头三41、六角头四46分别与铜垫片五42、铜垫片六47结合,而后分别与阀体1预加工好的安装孔四作螺纹连接同时铜垫片五42、铜垫片六47与阀体1作面接触产生硬密封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最初先使用调压螺杆一4、调压螺杆二12调整调压弹簧一9、调压弹簧二17至所需要的弹簧压力fs并使用锁固螺帽一5、锁固螺帽二13锁紧,压力油pp从p口进入,分两路流道工作。

第一路为:经过流道二3、流道一2,往左到腔室一22作用于阀芯20;流道二3的作用在于可在压力油pp变化时使流道一2因流道二3的孔径设计所产生的阻尼效应而保持压力稳定;因阀芯三20控制机能取决于右侧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一53、阀芯定位沟槽二54的配合位置,如附图4所示,配合位置在阀芯定位沟槽二54时,阀芯三20与应急推杆一25做面接触。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此时腔室一22与流道五21、流道十四49、流道十二38相通,压力油pp到达腔室四39后作用于阀芯四40左端面上,使其往阀体1的a侧移动并与六角头四46作面接触,控制机能在p口与b口通,a口与t口通。

第二路为:如附图2、附图3、附图5所示,此时压力油pp会因为阀芯四40的移动后与b口及腔室五43及流道三11相通,b口输出液压能做功,另经过流道三11作用于调压阀芯一10上产生液压力fp并与调压弹簧一9所设定的弹簧力fs做抗衡,此时a口与腔室七48、流道十一37、流道七28、t口相通。如附图3所示,当b口负载升高,但液压力fp小于弹簧压力fs则调压阀芯10不作动,阀芯四40的控制机能没有变化。如附图3、附图4、附图7所示,当b口负载升高,造成液压力fp大于弹簧力fs则会将调压阀芯一10推开并通过流道十六51,到达腔室二23、流道六27后作用于阀芯三20左端面,此时虽然流道一23、流道六27、流道七28与t口相通,但是因流道六27的孔径设计产生阻尼效应,从而可生成足够的液压力pp1,使阀芯三20脱离定位弹簧32右移,并使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一53结合,使其往阀体1的a侧移动并与应急推杆二34作面接触。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当阀芯三20与应急推杆二34作面接触时,压力油pp与流道五21断开,与流道九30、流道十五50、流道十三44相通,到达腔室六45并作用于阀芯四40右端面,使其往阀体1的b侧移动并与六角头三41作面接触,控制机能在p口与a口通,b口与t口通。

如附图3和附图5所示,此时压力油pp会因为在阀芯四40左移后与a口及腔室七48及流道四19相通,a口输出液压能做功,另经过流道四19作用于调压阀芯二18上产生液压力fp并与调压弹簧二17所设定的弹簧力fs做抗衡,此时b口会与腔室五43、流道八29、流道七28、t口相通。如附图3所示,当a口负载升高,但液压力fp小于弹簧力fs则调压阀芯二18不作动,阀芯四40控制机能无变化。如附图3、附图4、附图7所示,当a口负载升高,造成液压力fp大于弹簧力fs则会将调压阀芯二18推开并通过流道十七52、腔室三31、流道十36后作用于阀芯三20右端面,此时虽然流道二32与腔室三31、流道十36、流道七28及t口相通,但是因流道十36的孔径设计产生阻尼效应,从而可生成足够的液压力pp1,使阀芯三20脱离定位弹簧32左移,并使定位弹簧32与阀芯定位沟槽二54结合,使其往阀体1的b侧移动并与应急推杆一25作面接触。完成上述设定,阀芯三20及阀芯四40可透过a口、b口负载变化得到有序的导引压切换,便可实现自动循环换向。

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