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599发布日期:2020-10-28 15:5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有时需要利用水泵来泵送某些高温的介质,由于传统的离心泵结构上的限制,导致必定会有一定的高温介质从叶轮区域经过喉部间隙进入到密封腔中,将大量的热量带到泵头后方的泵体中,让泵体各部分(包括轴承组件、密封组件等)全都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这样便会严重影响各组件的可靠性,影响其使用寿命,需要频繁的进行检修或更换,给企业增加了成本。也正因为此,导致所泵送介质的温度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能够让泵体各部分保持低温状态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包括卧式离心泵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卧式离心泵1内转动支撑有泵轴2,所述泵轴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泵轴2的另一端则设置有叶轮3,所述叶轮3位于泵头内,且叶轮3的吸入侧与泵头上的入液口4相匹配,而叶轮3的排出侧则与泵头上的排液口5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1内设置有前密封腔6和后密封腔7,所述前密封腔6通过过流间隙8与叶轮3所在的泵头内腔相连通,所述的过流间隙8为泵盖9与泵轴轴套10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泵轴2位于前密封腔6之中的部分,设置有串联密封组件11和泵送环12,所述卧式离心泵1的泵体上设置有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其中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与泵送环12的位置相匹配,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则与前密封腔6的入口位置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1的泵体上还设置有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二者均与后密封腔7相连通,

所述的卧式离心泵系统还包括与卧式离心泵1相匹配的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17,所述换热器17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相连,所述换热器17的内腔通过管路分别与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相连,同时换热器17还通过管路与外接带压冷却水源相连,

所述的外接带压冷却水源还通过管路分别与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相连,

所述换热器17的顶部设置有带有手动阀的排气管路18,所述排气管路18的顶端为出口方向向下的弯头部,同时在换热器17上还设置有温度表19。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运送高温介质的泵体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直接在后密封腔上连接了一套冷却水循环系统,而利用管路系统将前密封腔中的被泵送的一部分高温介质引入到换热箱中,对其进行冷却后重新输送回到前密封腔中,通过上述两种冷却方式来保证泵体内各个组件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工作,从而保证它们的运转可靠性;同时也让泵送更高温度的介质成为可能,提高了高温泵的应用范围。而且它内部的高温介质的冷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直接套接在泵轴上的泵送环,不需要额外增设新的泵送设备,改造成本比较低。综上所述,可以说这种系统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卧式离心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包括卧式离心泵1,在所述的卧式离心泵1内转动支撑有泵轴2,所述泵轴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泵轴2的另一端则设置有叶轮3,所述叶轮3位于泵头内,且叶轮3的吸入侧与泵头上的入液口4相匹配,而叶轮3的排出侧则与泵头上的排液口5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1内设置有前密封腔6和后密封腔7,所述前密封腔6通过过流间隙8与叶轮3所在的泵头内腔相连通,所述的过流间隙8为泵盖9与泵轴轴套10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泵轴2位于前密封腔6之中的部分,设置有串联密封组件11和泵送环12,所述卧式离心泵1的泵体上设置有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其中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与泵送环12的位置相匹配,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则与前密封腔6的入口位置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1的泵体上还设置有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二者均与后密封腔7相连通,

所述的卧式离心泵系统还包括与卧式离心泵1相匹配的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17,所述换热器17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相连,所述换热器17的内腔通过管路分别与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相连,同时换热器17还通过管路与外接带压冷却水源相连,

所述的外接带压冷却水源还通过管路分别与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相连,

所述换热器17的顶部设置有带有手动阀的排气管路18,所述排气管路18的顶端为出口方向向下的弯头部,同时在换热器17上还设置有温度表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电机,电机通过泵轴2带动叶轮3转动,叶轮3将高温介质从入液口4吸入,加压后通过排液口5排出,实现泵送高温介质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高温介质通过过流间隙8向后方流动并进入前密封腔6中,设置在前密封腔6中的泵送环12会在泵轴2的带动下转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压力,该压力会将前密封腔6深处的高温介质泵通过管路泵送到换热器17中的换热盘管中,由于换热器17中循环流动有冷却介质,冷切介质能够将所泵送的高温介质中的热量吸收并带走,被泵送的介质降温后,重新通过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回到前密封腔6中,并且由于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与前密封腔6的入口位置相匹配,因此还可以对通过过流间隙8进入前密封腔6的介质进行预冷;

而后密封腔7中则始终有冷却介质在循环流动,从而对泵体的后半部分进行冷却,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出现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包括卧式离心泵(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卧式离心泵(1)内转动支撑有泵轴(2),所述泵轴(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泵轴(2)的另一端则设置有叶轮(3),所述叶轮(3)位于泵头内,且叶轮(3)的吸入侧与泵头上的入液口(4)相匹配,而叶轮(3)的排出侧则与泵头上的排液口(5)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1)内设置有前密封腔(6)和后密封腔(7),所述前密封腔(6)通过过流间隙(8)与叶轮(3)所在的泵头内腔相连通,所述的过流间隙(8)为泵盖(9)与泵轴轴套(10)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泵轴(2)位于前密封腔(6)之中的部分,设置有串联密封组件(11)和泵送环(12),所述卧式离心泵(1)的泵体上设置有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其中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与泵送环(12)的位置相匹配,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则与前密封腔(6)的入口位置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1)的泵体上还设置有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二者均与后密封腔(7)相连通,

所述的卧式离心泵系统还包括与卧式离心泵(1)相匹配的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换热器(17),所述换热器(17)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前密封腔出水接头(13)和前密封腔回水接头(14)相连,所述换热器(17)的内腔通过管路分别与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相连,同时换热器(17)还通过管路与外接带压冷却水源相连,

所述的外接带压冷却水源还通过管路分别与后密封腔出水接头(15)和后密封腔回水接头(16)相连,

所述换热器(17)的顶部设置有带有手动阀的排气管路(18),所述排气管路(18)的顶端为出口方向向下的弯头部,同时在换热器(17)上还设置有温度表(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多重冷却管路的高温卧式离心泵系统,包括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卧式离心泵内转动支撑有泵轴,所述泵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泵轴的另一端则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泵头内,且叶轮的吸入侧与泵头上的入液口相匹配,而叶轮的排出侧则与泵头上的排液口相匹配,所述卧式离心泵内设置有前密封腔和后密封腔,所述前密封腔通过过流间隙与叶轮所在的泵头内腔相连通,所述的过流间隙为泵盖与泵轴轴套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泵轴位于前密封腔之中的部分,设置有串联密封组件和泵送环。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双龙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