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1517发布日期:2021-08-24 12:0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润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齿轮式机油泵由于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和泵油压力较高等特点,得到广泛采用,但传统泵体内不断转动啮合的齿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磨损,而齿轮磨损产生的碎屑杂质则会融入油液内,使得油液清洁度下降影响使用,并且杂质会加剧齿轮啮合磨损,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以克服现有技术传统泵体内不断转动啮合的齿轮会出现磨损,产生碎屑杂质,使得油液清洁度下降影响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且泵体内的油液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

除杂机构,所述除杂机构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向下贯穿泵体后连接至所述出油口处,所述外筒侧壁为网状结构,且外筒侧壁上贯穿有导管;

内筒,所述内筒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外筒内,内筒侧壁为网状结构,且内筒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管相对应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导管相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筒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筒和外筒上表面均设有标记,该标记为三角形结构,且内筒和外筒上的标记的尖角相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筒和外筒交界处设有密封圈垫。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筒内侧上设有连接板,导管贯穿连接板后与开口相连接,且连接板覆盖于所述内筒外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泵体包括泵体和除杂机构。油液从泵体上设有的进油口流向出油口。除杂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向下贯穿泵体后连接至出油口处,内筒可拆卸的设于外筒内,且外筒和内筒的侧壁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外筒侧壁上贯穿有导管,内筒侧壁上设有与导管相对应的开口,且该开口与导管相连通。采用上述油液依次穿过内筒和外筒的侧壁外流的结构,可对油液进行双重过滤,提高油液的清洁度,避免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对后续用油设备造成磨损,影响后续设备的使用。另外,内筒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后续快速的将内筒从外筒上取下进行滤渣清理,防止滤渣堵塞内筒影响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泵体和除杂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除杂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除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除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包括泵体1和除杂机构2。

如附图1所示,所述泵体1内设有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在操作时,依靠所述泵体1与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13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实现输送油液,使得油液从进油口11流向出油口12。

如附图3所示,所述除杂机构2包括内筒21和外筒22。

如附图2至4所示,所述外筒22向下贯穿泵体1后连接至所述出油口12处,而所述内筒21通过螺纹连接至所述外筒22内,所述外筒22和内筒21的侧壁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外筒22侧壁上贯穿有导管23,内筒2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管23相对应的开口24,该开口24与所述导管23相连通,在操作时,出油口12处的油液大多通过导管23流入内筒21内,而后油液依次穿过内筒21和外筒22的侧壁外流,此时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则被过滤拦截在内筒21和外筒22中,利用双重过滤,提高油液的清洁度,避免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对后续用油设备造成磨损,影响后续设备的使用,同时可通过逆向转动内筒21,将内筒21从外筒22上取下来,便于清理内筒21内所拦截的油液的滤渣,防止滤渣堵塞内筒21影响过滤效果,而由于内筒21拦截了大量的滤渣,外筒22内的滤渣则很少,外筒22可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所述外筒22内侧上设有连接板25,导管23贯穿连接板25后与开口24相连接,且连接板25覆盖于所述内筒21外侧,连接板25的设置,可起到辅助支撑导管23的作用,避免导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流量过大而发生偏移或折断,影响导管23和开口24的连接紧密性。

如附图5所示,所述内筒2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11,把手211的设置,便于通过把手211转动取下内筒2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21和外筒22上表面均设有标记212,该标记212为三角形结构,且内筒21和外筒22上的标记212的尖角相对,在安装内筒21时,通过观察内筒21和外筒22上的标记212的尖角是否相对,就可以判断内筒21是否安装到位,以确保内筒21上的开口24与导管23对准连通。另外,所述内筒21和外筒22交界处设有密封圈垫26,密封圈垫26的设置,可避免出油口12处的油液从内筒21和外筒22交界处渗漏出来。

在操作时,油液依靠所述泵体1与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13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实现从进油口11到出油口12的运输,而出油口12处的油液大多通过导管23流入内筒21内,而后油液依次穿过内筒21和外筒22的侧壁外流,此时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则被过滤拦截在内筒21和外筒22中,利用双重过滤,提高油液的清洁度,避免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对后续用油设备造成磨损,影响后续设备的使用,同时可握住把手211逆向转动内筒21,快速的将内筒21从外筒22上取下来,便于清理内筒21内所拦截的油液的滤渣,防止滤渣堵塞内筒21影响过滤效果,防止恶性循环,而由于内筒21拦截了大量的滤渣,外筒22内的滤渣则很少,外筒22可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清理。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且泵体内的油液从进油口流向出油口;

除杂机构,所述除杂机构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向下贯穿泵体后连接至所述出油口处,所述外筒侧壁为网状结构,且外筒侧壁上贯穿有导管;

内筒,所述内筒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外筒内,内筒侧壁为网状结构,且内筒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管相对应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导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和外筒上表面均设有标记,该标记为三角形结构,且内筒和外筒上的标记的尖角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和外筒交界处设有密封圈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侧上设有连接板,导管贯穿连接板后与开口相连接,且连接板覆盖于所述内筒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对油液过滤除杂的油泵,该泵体包括泵体和除杂机构。油液从泵体上设有的进油口流向出油口。除杂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向下贯穿泵体后连接至出油口处,内筒可拆卸的设于外筒内,且外筒和内筒的侧壁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外筒侧壁上贯穿有导管,内筒侧壁上设有与导管相对应的开口,且该开口与导管相连通。采用上述油液依次穿过内筒和外筒的侧壁外流的结构,可对油液进行双重过滤,提高油液的清洁度,避免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对后续用油设备造成磨损,影响后续设备的使用。另外,内筒采用可拆卸结构,便于后续快速的将内筒从外筒上取下进行滤渣清理,防止滤渣堵塞内筒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苏雪琼;张正军;苏文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康博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