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3213发布日期:2021-07-23 21:0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的潜水泵的主要动力源大都来自电机,在电源供电条件下,由电机驱动潜水泵实现给排水,该类潜水泵的必须在有电源的条件下工作,且用电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渗水漏电的情况,则该类水泵的安全可靠性差,且水泵体积增大,重量较重,效率降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重点行业的污染减排和“零排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污水处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潜水泵的应用更加广阔,因此,亟需在无电源条件下能够运行,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且稳定性好的潜水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能够在无电源条件下实现传输介质的大流量输出,并且潜水泵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密封性好。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所述潜水泵包括液压马达、泵轴、设置在所述泵轴的外周的吸入喇叭和设置在所述泵轴的一端的叶轮;所述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马达轴,所述泵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轴连接;所述吸入喇叭包括吸入喇叭外壁、吸入喇叭内腔和位于所述吸入喇叭外壁和所述吸入喇叭内腔之间的吸入喇叭叶片组件,所述吸入喇叭内腔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泵轴通过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固定及定位,所述吸入喇叭内腔的一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壳体连接,所述吸入喇叭内腔覆盖所述液压马达轴;所述叶轮包括套筒和位于所述套筒的外部的第一叶片,所述叶轮通过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泵轴上。

可选地,所述吸入喇叭叶片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叶片,所述叶轮包括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弯曲方向与传输介质出口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叶片的纵切面为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套筒的外部侧壁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吸入喇叭内腔的外部侧壁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吸入喇叭外壁靠近所述液压马达的一端的口径大于所述吸入喇叭外壁远离所述液压马达的一端的口径。

可选地,所述泵轴与所述液压马达轴通过套筒联轴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下轴承之间设置有下轴封,所述下轴封通过卡环固定在所述泵轴上,所述下轴封与所述泵轴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上轴承与所述叶轮之间设置有上轴封,所述上轴封固定在所述吸入喇叭内腔的内部侧壁上,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上轴封之间设置有压盖,所述上轴封与所述泵轴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泵轴设置有所述叶轮的端部安装有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伸入所述套筒的轴孔以将所述叶轮固定在所述泵轴上。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还包括导叶体,所述导叶体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所述内壳朝向传输介质出口的一端封闭,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的弯曲方向与传输介质出口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三叶片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均匀分布;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吸入喇叭外壁远离所述液压马达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的口径与所述吸入喇叭外壁远离所述液压马达的一端的口径匹配,所述内壳朝向传输介质进口的一端的口径与所述套筒的口径匹配。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还包括出水管,所述导叶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通过快速接头可拆卸连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大排量液压潜水泵,包括液压马达、泵轴、设置在泵轴的外周的吸入喇叭、设置在泵轴的一端的叶轮;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马达轴,泵轴的另一端和液压马达轴连接,吸入喇叭包括吸入喇叭外壁、吸入喇叭内腔和吸入喇叭叶片组件,吸入喇叭叶片组件位于吸入喇叭外壁和吸入喇叭内腔之间,吸入喇叭内腔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泵轴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固定及定位,吸入喇叭内腔的一端与液压马达的壳体连接,吸入喇叭内腔覆盖液压马达轴,叶轮包括套筒和位于套筒的外部的第一叶片,叶轮通过套筒固定在泵轴上。通过将吸入喇叭、泵轴、叶轮和液压马达配合使用,泵轴由液压马达驱动,叶轮随泵轴同步转动,泵轴转动产生离心力,带动传输介质进入吸入喇叭内腔和吸入喇叭外壁之间,并经过叶轮传输流向出口方向,从而实现在无电源的条件下传输介质的泵出,潜水泵体积小、重量轻,并且由于无需使用电源,则该大排量液压潜水泵安全可靠、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叶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喇叭叶片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示:

1-液压马达;2-液压马达轴;3-套筒联轴器;4-泵轴;5-下轴承;6-下轴封;7-吸入喇叭;701-吸入喇叭叶片组件;702-吸入喇叭内腔;703-吸入喇叭外壁;8-上轴承;9-叶轮;91-套筒;10-上轴封;11-防松螺母;12-导叶体;121-外壳;122-内壳;13-快速接头;14-出水管;15-压盖;16-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提供的大排量液压潜水泵,包括液压马达、泵轴、设置在泵轴的外周的吸入喇叭和设置在泵轴的一端的叶轮;液压马达上设置有液压马达轴,泵轴的另一端与液压马达轴连接;吸入喇叭包括吸入喇叭外壁、吸入喇叭内腔和位于吸入喇叭外壁和吸入喇叭内腔之间的吸入喇叭叶片组件,吸入喇叭内腔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泵轴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固定及定位,吸入喇叭内腔的一端与液压马达的壳体连接,吸入喇叭内腔覆盖液压马达轴;叶轮包括套筒和位于套筒的外部的第一叶片,叶轮通过套筒固定在泵轴上。该大排量液压潜水泵能够在无电源条件下实现传输介质的大流量输出,并且潜水泵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密封性好。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排量液压潜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叶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可知,所述潜水泵包括液压马达1、泵轴4、吸入喇叭7和叶轮9,吸入喇叭7设置在泵轴4的外周,叶轮9设置在泵轴4的一端;液压马达1上设置有液压马达轴2,泵轴4和液压马达轴2连接;该潜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时,液压马达1驱动泵轴4,由于叶轮9固定在泵轴4上,泵轴4能够带动叶轮9同步转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传输介质吸入。传输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除去水之外的其他液体,具体不做限定。

吸入喇叭7包括吸入喇叭外壁703、吸入喇叭内腔702以及吸入喇叭叶片组件701,吸入喇叭叶片组件701位于吸入喇叭外壁703和吸入喇叭内腔702之间,吸入喇叭7提供了传输介质进入该潜水泵的通道,传输介质在离心力作用下进入吸入喇叭内腔702和吸入喇叭外壁703之间。吸入喇叭内腔702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上轴承8和下轴承5,上轴承8和下轴承5为滚子轴承,泵轴4通过上轴承8和下轴承5固定及定位,从而实现泵轴4与吸入喇叭7的固定,泵轴4与吸入喇叭内腔702之间形成能够用于加入润滑油的空腔,以减小泵轴4转动的阻力。吸入喇叭内腔702的一端与液压马达1的壳体连接,吸入喇叭内腔702覆盖液压马达轴2,进一步保证了泵轴4和吸入喇叭内腔702之间的空腔的密闭性。

叶轮9包括套筒91和位于套筒91的外部的第一叶片92,叶轮9通过套筒91固定在泵轴4上,从而实现叶轮9随泵轴4转动,带动传输介质由吸入喇叭流向出口方向。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吸入喇叭叶片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可知,吸入喇叭叶片组件701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叶片,第二叶片的纵切面为椭圆形,第二叶片上端和下端的厚度小于中间部位的厚度,减小了传输介质进入吸入喇叭内腔702和吸入喇叭外壁703之间的阻力;叶轮9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叶片,第一叶片的弯曲方向与传输介质出口的方向一致,起到对于传输介质的导流作用,有利于增加传输介质的排量,实现大排量传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可以分别为椭圆形、长方形等,具体不做限定。可选地,第一叶片在套筒91的外部侧壁上均匀分布,第二叶片在吸入喇叭内腔702的外部侧壁上均匀分布。

具体地,吸入喇叭外壁703靠近液压马达1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吸入喇叭外壁703远离液压马达1的一端的口径;吸入喇叭7采用大口径进口设计,保证了传输介质进口流道内流线的光洁度和平滑性,提高了潜水泵的运行效率,进一步保证潜水泵的大流量输出。

可能地,泵轴4与液压马达轴2通过套筒联轴器3连接;保证液压马达1驱动泵轴4旋转,泵轴4随液压马达1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

具体地,上轴承8与下轴承5之间设置有下轴封6,下轴封6通过卡环16固定在泵轴4上,下轴封6与泵轴4能够过盈配合,实现下轴承5与泵轴4在套筒联轴器3内的部分的轴密封,以防止传输介质通过下轴承5进入泵轴4和吸入喇叭内腔702之间的空腔,减小泵轴4转动的阻力;卡环16能够防止下轴封6移位,起到固位、稳定和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轴承8与叶轮9之间设置有上轴封10,上轴封10固定在吸入喇叭内腔702的内部侧壁上,上轴承8和上轴封10之间设置有压盖15,上轴封10与泵轴4能够过盈配合,实现泵轴4与上轴承8之间的轴端密封,防止传输介质通过上轴承8进入泵轴4和吸入喇叭内腔702之间的空腔,减小泵轴4转动的阻力;上轴封10与下轴封6双重配合,有效阻止传输介质的泄露。

可选地,泵轴4设置有叶轮9的一端的端部安装有防松螺母11,并且防松螺母11伸入套筒91的轴孔,将套筒91固定在泵轴4上,从而实现将叶轮9固定在泵轴4上;防松螺母11具有优越的抗振性能,并且耐磨损、抗剪切能力强,重复使用时仍然具有良好性能;将防松螺母11深入套筒91的轴孔内,加强了液压马达1的传输扭矩,保证了潜水泵稳定安全持续运行。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叶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由图4可知,该潜水泵还包括导叶体12,导叶体12包括外壳121、设置在外壳121内部的内壳122,内壳122朝向传输介质出口的一端封闭,形成具有子弹头形状的内壳122,减少了传输介质流动的阻力。

内壳122与外壳12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三叶片,第三叶片的弯曲方向与传输介质出口的方向一致,第三叶片在内壳12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第三叶片在内壳122外壁上固定,不会随着泵轴4的转动而转动,而叶轮9上的第一叶片随着泵轴4转动,传输介质流经叶轮9时由于随着第一叶片的转动而具有了离心力,则在内壳122外壁上固定不动的第三叶片对于传输介质具有了导流作用,使得传输介质经过第三叶片流向出口,避免了传输介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出现偏离出口方向流动的情况。

外壳121的一端与吸入喇叭外壁703远离液压马达1的一端连接,外壳121的口径与吸入喇叭外壁703远离液压马达1的一端的口径匹配,内壳122朝向传输介质进口的一端的口径与套筒91的口径匹配,从而将泵轴4设置由叶轮9的端部与传输介质隔离。

可选地,潜水泵还包括出水管14,导叶体12的另一端与出水管14通过快速接头13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

该潜水泵处于工作状态时,泵轴4由液压马达1驱动,将叶轮9固定在泵轴4上,泵轴4带动叶轮9同步转动,传输介质通过吸入喇叭7两侧的传输介质进口(如图1中箭头所示)进入,通过吸入喇叭7经由导叶体12从出水管14向上流出。通过将吸入喇叭、泵轴、叶轮和液压马达配合使用,泵轴由液压马达驱动,叶轮随泵轴同步转动,泵轴转动产生离心力,带动传输介质进入吸入喇叭内腔和吸入喇叭外壁之间,并经过叶轮传输流向出口方向,从而实现在无电源的条件下传输介质的泵出,潜水泵体积小、重量轻,并且由于无需使用电源,则该大排量液压潜水泵安全可靠、稳定性好。

在一些可能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吸入喇叭7设计为上下分体式结构,液压马达1和吸入喇叭7之间通过下分体零件相连,具体不做限定。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