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3297发布日期:2021-07-23 21:0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风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风扇通常包括电机、风叶、底座或固定架、电源等。接通电源,电机旋转,带动电机轴上的风叶旋转,旋转的风叶产生气流,因此,随着热量通过对流和蒸发带走,在气流吹到的范围内,使用者感受到冷却效果。

目前,已经出现了较多的带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通过在喷嘴部的出风口两侧设置加热片,对离开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制热效果,并在制冷时,加热片不工作,依然可以吹出冷风。但是这种结构中,必须将加热部件设置在高度更高的喷嘴位置,提高了整机的重心,增加了倾倒的风险;在制热时,如果空气流还是所使用制冷时的风速,那么过高的风速会降低空气流的温度,弱化制热效果;并且,还需要在喷嘴位置布设为加热部件供电的电路等等,使得整机线路更加复杂,增加了产品的整体成本。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风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通过内置于风扇电机出风口的控温叶片调节空气流的温度和流速,优化制热效果,降低冷暖两用风扇的整机重心,防止倾倒;并且,简化内部线路,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

体部,包括至少一空气入口、空气出口、以及用于产生通过体部的空气流的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的出风口设有一调速控温组件,调节通过所述出风口的空气流的温度,所述调速控温组件位于所述风扇电机的下游至所述空气出口的上游;

喷嘴部,连接所述空气出口,用于接收来自体部的空气流并自喷嘴口发射所述空气流。

优选地,所述调速控温组件基于所述风扇电机的出风口基于一水平轴向进行翻转,调节通过所述出风口的空气流的流速。

优选地,当制冷状态时,所述调速控温组件为垂直状态,当制热状态时,所述调速控温组件为水平状态。

优选地,当处于垂直状态时,处于所述调速控温组件的两侧的所述风扇电机的出风口被露出,空气流至少自所述出风口被输送到所述喷嘴部。

优选地,当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调速控温组件遮挡所述风扇电机的出风口,被加热后的空气流仅自形成于所述调速控温组件的间隙沿所述调速控温组件的厚度方向穿过所述调速控温组件,被输送到所述喷嘴部。

优选地,翻转所述调速控温组件调节所述风扇电机的出风口的空气流通面积,所述调速控温组件处于垂直状态时的第一空气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调速控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第二空气流通面积。

优选地,所述调速控温组件包括

一转轴,沿水平轴设置于所述风扇电机的出风口;

一翻转电机,传动所述转轴;

一控温板件,连接于所述转轴,随所述转轴转动而调整所述控温板件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控温板件设有多排平行的发热片以及连接与所述发热片之间的锯齿状排列的散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所述散热片之间合围的间隙共同形成供空气流通过的气道。

优选地,所述控温板件为一矩形电加热金属网板或是一圆形电加热金属网板。

优选地,所述控温板件为多层矩形电加热金属网板层叠或是多层圆形电加热金属网板层叠。

优选地,还包括一绝缘网架,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绝缘网架至少部分包裹并支撑所述控温板件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翻转电机和控温板件分别电连接设置于所述体部中的电源模块。

本发明的风扇,能够通过内置于风扇电机出风口的控温叶片调节空气流的温度和流速,优化制热效果,降低冷暖两用风扇的整机重心,防止倾倒;并且,简化内部线路,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风扇中调速控温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的风扇中调速控温组件处于垂直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风扇中调速控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沿c-c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体部

11空气入口

2风扇电机

21出风口

22集风腔

3喷嘴部

31喷嘴口

4调速控温组件

41转轴

42翻转电机

43控温板件

431发热片

432散热片

44绝缘网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风扇,包括:体部1和喷嘴部3,体部1,包括至少一空气入口11、空气出口、以及用于产生通过体部1的空气流的风扇电机2,风扇电机的集风腔22的上部形成一矩形开口作为出风口21。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安装了一可翻转的调速控温组件4,调节通过出风口21的空气流的温度,调速控温组件4位于风扇电机2的下游至空气出口的上游。喷嘴部3,连接空气出口,用于接收来自体部1的空气流并自喷嘴口31发射空气流。调速控温组件4基于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基于一水平轴向进行翻转,调节通过出风口21的空气流的流速,但不以此为限。本发明通过调速控温组件4的翻转来调节出风口21的空气流的流速,并且通过调速控温组件4的加热来为提高出风口21的空气流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的调速控温组件4包括一转轴41、一翻转电机42、一控温板件43以及一绝缘网架44。本实施例中,转轴41被一体化设置于绝缘网架44的两侧。转轴41沿水平轴设置于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翻转电机42传动转轴41。控温板件43连接于转轴41,随转轴41转动而调整控温板件43相对于出风口21所在平面的夹角。其中,控温板件43设有多排平行的发热片431以及连接与发热片431之间的锯齿状排列的散热片432,发热片431与两片散热片432合围形成三角形间隙,所有的三角形间隙共同形成供空气流通过的气道。当空气流经过间隙时能够发热片431和散热片432充分的加热,强化制热效果。翻转电机42和控温板件43分别电连接设置于体部1中的电源模块,但不以此为限。绝缘网架44连接于转轴41,绝缘网架44至少部分包裹并支撑控温板件43的外表面,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变形例中,控温板件43可以上设有多个电热丝,电热丝之间的间隙形成供空气流通过控温板件43的通道。或者,控温板件43为一矩形电加热金属网板或是一圆形电加热金属网板,但不以此为限。或者,控温板件为多层矩形电加热金属网板层叠或是多层圆形电加热金属网板层叠,多层电加热金属网板各自都有间隙,层叠的电加热金属网板的间隙共同形成通过电加热金属网板的通道,从而使得空气流经过层叠的电加热金属网板时能够被充分的加热,进一步强化制热效果,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制冷状态时,调速控温组件4为垂直状态,当制热状态时,调速控温组件4为水平状态,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处于垂直状态时,处于调速控温组件4的两侧的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被露出,空气流至少自出风口21被输送到喷嘴部3,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处于水平状态时,调速控温组件4遮挡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被加热后的空气流仅自形成于调速控温组件4的空隙沿调速控温组件4的厚度方向穿过调速控温组件4,被输送到喷嘴部3,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翻转调速控温组件4调节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的空气流通面积,调速控温组件4处于垂直状态时的第一空气流通面积大于调速控温组件4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第二空气流通面积,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图5为本发明的风扇中调速控温组件处于垂直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如图5和6所示,在当制冷状态时,翻转电机42转动控温板件43为垂直状态,处于控温板件43的两侧的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被露出,控温板件43几乎不会遮挡出风口21,空气流至少自出风口21被输送到喷嘴部3,控温板件43不会减小制冷状态时的风量。

图7为本发明的风扇中调速控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的俯视图。图8为图7中沿c-c方向的剖面图。如图7和8所示,当制热状态时,翻转电机42转动控温板件43为水平状态,控温板件43遮挡风扇电机2的出风口21,被加热后的空气流仅自形成于控温板件43的空隙沿控温板件43的厚度方向穿过控温板件43,被输送到喷嘴部3。当出风口21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第二空气流通面积会比处于垂直状态时的第一空气流通面积大大减小,而且,当空气流经过间隙时能够发热片431和散热片432充分的加热,风速减小更有利于空气流的热量增高,从而进一步强化风扇的制热效果,与现有的制热功能的无叶风扇相比,在相同功率下,本发明吹出的空气流的温度更高,对于环境的升温能力明显加强。

综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风扇,能够通过内置于风扇电机出风口的控温叶片调节空气流的温度和流速,优化制热效果,降低冷暖两用风扇的整机重心,防止倾倒;并且,简化内部线路,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