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座及高效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595发布日期:2021-07-27 15:3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座及高效流体泵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座及高效流体泵。



背景技术:

流体泵是对流体进行增压或者输送的机械。

参见图1,一种流体泵,包括泵体1以及动力部101,动力部101设置在泵体1上,用于为泵体1提供动力。泵体1包括具有进入管901和排出管902的泵盖9、设置在泵盖9内的阀座的座体10以及隔膜8。其中座体10上开设有流体进孔12和流体出孔11,且座体10上设置有分隔板15,泵盖9通过分隔板15与座体10形成进入腔13和排出腔14,进入腔13和排出腔14分别与进入管901和排出管902相连通;座体10上的流体进孔12和流体出孔11分别与进入腔13和排出腔14连通,且泵盖9于进入腔13和排出腔14内均设置有控制流体单向流动的单向阀。隔膜8位于座体10背向进入腔13与排出腔14的一侧,且隔膜8的边侧贴合于座体10形成供流体存储的囊腔801。泵盖9内还设置有控制隔膜8收缩或者舒张的摆杆6,摆杆6偏心连接在动力部101上。在隔膜8收缩时囊腔801内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孔11经由排出腔14排出;在隔膜8舒张时囊腔801扩张,进入腔13内的流体通过流体进孔12进入囊腔801内。通过重复这样的操作,实现流体的输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为了确保座体10的强度,使得流体泵能够稳定运行,座体10上能够开设的流体出孔11数量及大小受到限制,对流体的输出速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阀座及高效流体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阀座及高效流体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阀座,设置在泵盖以及隔膜之间,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进入囊腔的流体进孔以及供流体送出囊腔的流体出孔,所述流体出孔朝向隔膜一侧的开口形成供流体进入流体出孔的流体出口,且所述流体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流体出孔的横截面积,所述座体朝向隔膜一侧设置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远离座体一侧倾斜设置且为斜面部,所述流体出孔朝向隔膜一侧贯穿定位台形成所述的流体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膜收缩时,流体受到压力朝流体出孔方向运动,流体出孔的开口面积大于流体进孔的横截面积,能够方便流体进入流体出孔内,有利于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使得泵的输出流量能够达到需求。并且隔膜收缩,使得流体朝定位台方向运动时,流体出孔远离流体出孔一侧处于倾斜状态,增大了流体出孔的开口大小,进一步提升流体的输出量。

可选的,所述流体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摆杆挤压隔膜的方向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膜收缩时流体朝流体出口方向运动,此时流体与流体出口处于垂直状态,使得流体能够垂直的直接进入流体开口内,有利于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

可选的,所述斜面部的倾斜角度为3-9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定位台倾斜台面能够与隔膜相适应,使得隔膜进入完全挤压状态时,隔膜能够贴合在定位台倾斜侧台面上,将囊腔内的流体完全排出,减少囊腔内空间的浪费以提高效率。

可选的,所述斜面部设置有内凹弧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膜收缩时,囊腔内的流体冲击在座体上,此时内凹的弧形结构对流体起到聚拢作用,进一步辅助增强流体的压力。

可选的,所述座体设置有与泵体配合卡紧隔膜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紧隔膜,降低隔膜出现位移、晃动的可能,有利于提升隔膜收缩、舒张时的稳定性。

一种高效流体泵,包括所述的座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体泵的座体上设置具有开口大于流体出孔横截面积的流体出口,方便流体进入流体出孔,使得流体泵在工作时能够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

可选的,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置有泵盖以及底座,所述座体位于泵盖以及隔膜之间,所述底座位于远离座体远离泵盖一侧,所述泵体设置有用于固定底座以及泵盖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卡扣,所述卡扣包括连接部以及设置在连接部两端且朝相向侧倾斜延伸的卡接部,所述泵盖以及底座分别设置有用于供卡接部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卡扣的两个卡接部分别卡接在卡槽内,两个卡接部配合将底座、泵座、座体以及泵盖夹紧,实现固定。

可选的,所述泵体设置有与座体配合形成囊腔的隔膜,所述隔膜的厚度为0.6-0.9毫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膜的厚度为0.6-0.9毫米,一定程度上提升隔膜的硬度,使得隔膜收缩时对流体反作用力的承受能力上升,降低隔膜出现膨胀的可能,同时还能提高隔膜的耐磨能力、使用寿命,使得隔膜不易被磨损。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增大了供流体进入流体出孔的开口大小,使得流体能够容易的进入流体出孔,有利于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

2.流体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摆杆挤压隔膜的方向相对设置,当隔膜收缩时,流体与流体出口之间相互垂直,使得流体能够垂直的进入流体出孔内,提升流体的输出量;

3.隔膜的硬度提升,此时隔膜不易在挤压流体时的反向压力作用下膨胀,使得流体输送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流体泵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阀座实施例体现座体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阀座实施例体现座体安装位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阀座实施例体现座体结构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高效流体泵实施例体现外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高效流体泵实施例体现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高效流体泵实施例体现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泵体;101、动力部;2、电机;201、偏心轮;3、底座;4、泵座;401、驱动腔;5、传动杆;6、摆杆;7、驱动部;8、隔膜;801、囊腔;9、泵盖;901、进入管;902、排出管;10、座体;11、流体出孔;111、流体出口;12、流体进孔;13、进入腔;14、排出腔;15、分隔板;16、第一单向阀;17、第二单向阀;18、卡块;19、定位台;191、斜面部;20、连接槽;21、卡扣;211、连接部;212、卡接部;22、卡槽;23、弧形凸块;24、弧形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阀座。

参见图2与图3,阀座设置有座体10,座体10位于泵盖9以及隔膜8之间,用于与隔膜8配合实现泵的流体传输功能。

参见图3与图4,座体10朝向隔膜8一侧且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卡块18,卡块18的数量有多个且与隔膜8一一对应。安装时卡块18将隔膜8的膜壁卡接抵紧在泵座4上,使得卡块18与泵座4配合夹紧隔膜8,降低隔膜8收缩或者舒张的过程中出现摆动导致偏位的可能。

参见图3与图4,座体10开设有多组流体进孔12,每组流体进孔12有多个且对应一个囊腔801,用于供流体进入囊腔801内。座体10开设有多组流体出孔11,每组流体出孔11有多个且对应一个囊腔801,用于供流体脱离囊腔801。座体10朝向隔膜8一侧开设有多个流体出口111,流体出口111与流体进孔12一一对应,流体出口111环绕流体出孔11且相连通,流体通过流体出口111进入流体出孔11内。

参见图3与图4,座体10朝向隔膜8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台19,定位台19可以是圆台状结构,也可以是方台状结构,定位台19的数量有2-5个,较佳的选择是3个。定位台19与隔膜8一一对应,安装后一个定位台19位于一个囊腔801内。定位台19朝向隔膜8的一侧台面倾斜设置,定位台19的倾斜侧台面为斜面部191,斜面部191的倾斜方向可以沿着远离座体10且朝向摆杆6旋转中心方向进行倾斜延伸。

参见图4,流体出口111位于斜面部191且靠近摆杆6的旋转中心的位置,摆杆6挤压时先挤压隔膜8远离抱杆旋转中心一侧,接着逐渐朝摆杆6旋转中心方向挤压隔膜8,此时流体朝座体10方向运动,流体出口111远离座体10一侧相对于流体成倾斜状态,能够增大供流体进入流体出孔11的开口大小,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

参见图4,斜面部191的倾斜角度可以在3-9度,当隔膜8收缩时,流体在隔膜8的挤压下朝定位台19倾斜侧台面方向运动,此时流体与定位台19倾斜侧台面之间处于相互垂直的状态,使得流体能够垂直的进入流体出孔11内,有利于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同时隔膜8被完全挤压时,隔膜8能够完全贴合在定位台19倾斜台面上,使得隔膜8将囊腔801内的流体完全排出。

参见图4,定位台19倾斜侧台面上设置成弧形内凹结构,当流体被隔膜8挤压朝座体10方向运动时,流体在弧形内凹结构的作用下聚拢,进一步对流体进行增压,增加流体的流速,有利于提升流体出孔11的流体输出速率。

本实施例一种阀座的实施原理为:

隔膜8收缩时流体受到挤压朝定位台19倾斜侧台面方向运动,此时流体出孔11相对于流体成倾斜状态,能够增大供流体进入流体出孔11的开口大小,并且此时流体与定位台19倾斜侧台面之间相垂直,使得流体能够直接垂直的进入流体出孔11内,有利于提升流体的输出速率。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高效流体泵。

参见图5与图6,一种高效流体泵,包括阀座的座体10,用于提升流体泵的流体输出量。流体泵还包括泵体1以及电机2,电机2的具体电机参数根据泵体1的尺寸、输出流量等数据进行选择,使得电机2匹配泵体1,有利于降低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电机2输出的动力符合需求,不会造成动力浪费,有利于减小工作时需要的电流。泵体1设置有底座3、泵座4以及泵盖9,安装时电机2固定在底座3一侧,并且底座3中部开设有驱动腔401,电机2的输出轴凸入驱动腔401内,泵座4安装在底座3远离电机2一侧且内部中空结构设置。

参见图6,电机2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偏心轮201,偏心轮201上远离电机2一侧偏心固定有传动杆5,传动杆5远离偏心轮201一端偏心固定有摆杆6。电机2启动时先驱动偏心轮201旋转,接着偏心轮201通过传动杆5带动摆杆6旋转,同时使得摆杆6远离传动杆5的边缘位置上下反复摆动。

参见图6与图7,泵体1设置有隔膜8,隔膜8可以采用硅胶材质制作成钟杯状结构,并且隔膜8开口的一侧朝向座体10,同时隔膜8开口侧边缘位置抵接在座体10上形成囊腔801。隔膜8远离座体10一侧固定有驱动部7,驱动部7为长条柱状结构,摆杆6上开设有与驱动部7一一对应的插孔,用于供驱动部7插入,并且驱动部7的外周侧设置有驱动块,驱动部7与驱动块可以采用硅胶材质,方便安装。工作时摆杆6旋转并向上摆动。带动驱动部7向上运动,实现隔膜8的收缩,当摆杆6旋转并向下摆动时,通过驱动块带动驱动部7向下运动,实现隔膜8的舒张。通过收缩、舒张隔膜8改变囊腔801内的压力,使得流体在隔膜8舒张时进入囊腔801内,再在隔膜8收缩时排出囊腔801。

参见图6,隔膜8的壁厚可以在0.6-0.9毫米之间,使得隔膜8具有一定的硬度。隔膜8收缩时挤压流体,此时同样产生反作用力挤压隔膜8,当隔膜8的硬度提升时,隔膜8承受流体反作用力的能力提升,降低隔膜8在流体反作用力下出现膨胀的可能,有利于提升流体传输的稳定性。

参见图6,泵盖9位于座体10远离隔膜8一侧,泵盖9上固定连通有进入管901与排出管902,座体10顶部固定有环状结构的分隔板15,分隔板15环绕流体出孔11,并且分隔板15远离座体10一侧与泵盖9抵接密封,使得座体10与泵盖9之间形成进入腔13以及排出腔14。流体进孔12以及进入管901分别与进入腔13相连通,外界流体通过进入管901进入进入腔13,再通过流体进孔12进入囊腔801;流体出孔11以及排出管902分别与排出腔14相连通,囊腔801内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孔11进入排出腔14,再通过排出管902排出泵体1。

参见图6与图7,座体10远离隔膜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6,第一单向阀16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一个第一单向阀16与一组流体出孔11相配合;座体10朝向隔膜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17,第二单向阀17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一个第二单向阀17与一组流体进孔12相配合。当隔膜8收缩时,第二单向阀17贴合在座体10上,封闭流体进孔12,此时流体推动第一单向阀16朝泵盖9一侧打开流体出孔11,使得囊腔801内的流体能够排出。当隔膜8舒张时,第一单向阀16贴合在座体10上,封闭流体出孔11,此时流体推动第二单向阀17朝隔膜8方向打开流体进孔12,使得进入腔13内的流体进入囊腔801。

参见图6,连接安装时,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之间可以通过超声波熔接进行连接,不仅能够使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之间实现初步固定,还能使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之间实现密封,降低流体泄露的可能。

参见图6与图7,泵体1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为卡扣21,卡扣21有多个,用于进一步提升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之间的连接固定强度。

参见图6与图7,卡扣21包括连接部211以及卡接部212,连接部211与卡接部212可以是长条圆柱状结构,也可以是长条方柱状结构。卡接部212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在连接部211的两端,并且两个卡接部212朝相向侧倾斜延伸。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的外周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20,安装时各段连接槽20相互对准、连通,用于容纳连接部211。泵盖9以及底座3远离座体10一侧开设有与卡扣21数量相对应的卡槽22,并且连接槽20与卡槽22相连通。卡接部212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安装时卡接部212卡接在卡槽22内,此时固定在同一连接部211上的两个卡接部212朝相向侧夹紧,进一步固定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也可以是螺丝,泵盖9、座体10、泵座4以及底座3之间通过螺丝连接固定,进一步提升固定强度。

本实施例一种高效流体泵的实施原理为:

工作时电机2启动产生动力,接着驱动摆杆6旋转,挤压隔膜8,使得囊腔801内的流体能够排出。当摆杆6带动隔膜8舒张时,流体进入囊腔801内,等待下一轮挤压。摆杆6旋转时,多个隔膜8按照相同的步骤实现囊腔801内的流体排出以及进入,实现泵的功能,并且座体10的定位台19台面倾斜,使得囊腔801内的流体排出路线受到优化,能够垂直的进入流体出孔111,有利于提升泵体1的流体输出速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