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喷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6354发布日期:2021-12-04 12:5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喷射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空调系统的智能水力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2.供热空调系统由于设计、施工、设备材料等原因导致系统的管道阻力特性曲线与设计不同,从而导致系统各用户的实际运行流量与设计流量偏离,引起系统水力失调,此时的水力失调是系统固有的、且稳态。常见技术手段为在分支处加装平衡阀、电动调节阀、喷射泵等方式。传统的cn110173471a专利中的引射水需反向流动180度才能与喷射水混合,降低了设备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喷射泵,解决现有平衡技术调试难度大,设备能效低,调节幅度小,不能实现智能精准供热等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智能喷射泵,包括喷射法兰1、喷射管2、喷嘴3、混合管4、引射管5和引射法兰6;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喷射泵主体由前部的喷射管2与后部的混合管4两段组成;喷射管2前端安装有喷射法兰1,该喷射法兰1与热网高温供水管对应法兰连接;在喷射管2内腔的后段安装有沿喷射方向呈收口状喇叭形的喷嘴3;所述混合管4的内腔沿喷射方向依次为收口状喇叭口段、圆筒段和扩口状喇叭口段构成的喷射通道;所述喷嘴3的后端,部分伸入混合管4的收口状喇叭口段内;混合管4后端通过法兰装置与热用户进水管端连接;在喷射管2的侧壁上,对应喷嘴3处,安装有引射管5,该引射管5一端与喷射管2及喷嘴3之间的空间连通,另一端通过引射法兰6与热用户回水管连接,喷射水与下方进入的引射水直接混合于混合管4内腔的前端;在喷射管2和引射管5入口处分别设有喷射阀瓣15、引射阀瓣16,所述喷射阀瓣15、引射阀瓣16分别通过轴阀7实现手动或电动调整。
6.所述轴阀7分别通过阀轴座套与锁紧螺母8安装在喷射管2和引射管5上。
7.所述引射管5垂直于喷射管2轴心线,引射入口中心朝向喷嘴外壁设置。
8.在喷射管2的前半段、混合管4的后部和引射管5上,沿周侧的不同方向上,均分别预留有三个供测压、测温和排污的三合一支管。
9.当系统流量不足时,将喷射管2与混合管4上预留的三合一支管用刚性软管互相相连,补充流量;根据需要对应连接1至3根刚性软管。
10.所述喷嘴3的锥角为10

40
°
,所述混合管4内腔沿喷射方向的收口状喇叭口段的锥角为10

40
°
,所述混合管4内的扩口状喇叭口段的锥角为5

35
°

11.所述混合管4内的圆筒段的截面积与所述喷嘴3的最小处截面积之比为2

5。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的喷射水与引射水水流方向更顺畅,可以提高设备能效。
14.2、智能喷射泵预留的测压/测温/除污三合一支管,同时在设备不同方向均有预
留,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操作。
15.3、本实用新型为异性管件,安装简单
16.4、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更稳定,搬运、维修等过程不容易变形。
17.5、预留测压、测温和排污支管,可以本地显示压力及温度,也可插入远传压力管件,将数据传入智慧供热云平台;同时可通过喷射口/引射口/混合口的压力差值计算出流体进入设备的流量值。当系统中焊渣、锈渣等脏东西时,可进行反冲洗除污。
18.6、当系统流量不足时,可以将喷射管2与混合管4预留的三合一支管用刚性软管相连,补充流量。
19.7、喷射口与引射口均安装调节阀瓣,可手动调节阀轴7,来改变15喷射阀瓣或16引射阀瓣的开度,从而实现调节流量的目的。
20.8、在阀轴7处可以安装智能电动执行器,根据智慧供热云平台下达的指令调节阀瓣开度,以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仰视图。
23.图3是图2的左视图。
24.图中编号:1喷射法兰、2喷射管、3喷嘴、4混合管、5引射管、6引射法兰、7阀轴4个、8锁紧螺母4个、9测压/温及除污支管9个、10测压接头3个、11内六角丝堵6个、12密封圈4个、13阀轴座套4个、14清污螺栓3个、15喷射阀瓣、16引射阀瓣。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2、3所示。一种智能喷射泵,包括喷射法兰1、喷射管2、喷嘴3、混合管4、引射管5和引射法兰6。所述智能喷射泵主体由前部的喷射管2与后部的混合管4两段组成。喷射管2前端安装有喷射法兰1,该喷射法兰1与热网高温供水管对应法兰连接。在喷射管2内腔的后段安装有沿喷射方向呈收口状喇叭形的喷嘴3。所述混合管4的内腔沿喷射方向依次为收口状喇叭口段、圆筒段和扩口状喇叭口段构成的喷射通道。所述喷嘴3的后端,部分伸入混合管4的收口状喇叭口段内;混合管4后端通过法兰装置与热用户进水管端连接。在喷射管2的侧壁上,对应喷嘴3处,安装有引射管5,该引射管5一端与喷射管2及喷嘴3之间的空间连通,另一端通过引射法兰6与热用户回水管连接。喷射水与下方进入的引射水直接混合于混合管4内腔的前端;在喷射管2和引射管5入口处分别设有喷射阀瓣15、引射阀瓣16,所述喷射阀瓣15、引射阀瓣16分别通过轴阀7实现手动或电动调整。
26.所述轴阀7分别通过阀轴座套与锁紧螺母8安装在喷射管2和引射管5上。所述引射管5垂直于喷射管2轴心线,引射入口中心朝向喷嘴外壁设置。
27.参见图1、2中所示。在喷射管2的前半段、混合管4的后部和引射管5上,沿周侧的不同方向上,均分别预留有三个供测压、测温和排污的三合一支管9。
28.当系统流量不足时,将喷射管2与混合管4上预留的三合一支管用刚性软管互相相连,补充流量;根据需要对应连接1至3根刚性软管。
29.所述喷嘴3的锥角为10

40
°
,所述混合管4内腔沿喷射方向的收口状喇叭口段的锥
角为10

40
°
,所述混合管4内的扩口状喇叭口段的锥角为5

35
°

30.所述混合管4内的圆筒段的截面积与所述喷嘴3的最小处截面积之比为2

5。
31.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供热空调系统分支处,用于解决系统的水力平衡,其工作原理为系统供水通过喷射法兰1进入智能喷射泵,部分用户回水通过引射法兰6进入智能喷射泵,两者在混合管4内经过充分交换后,进入用户处。
32.喷射口与引射口均安装调节阀瓣,可手动调节阀轴7,来改变15喷射阀瓣或16引射阀瓣的开度,从而实现调节流量的目的。在阀轴7处可以安装智能电动执行器,根据智慧供热云平台下达的指令调节阀瓣开度,以满足用户需求。
33.本实用新型改变了cn110173471 a中引射水需反向流动180度才能与喷射水混合的内部结构,使其能效更为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喷射泵,包括喷射法兰(1)、喷射管(2)、喷嘴(3)、混合管(4)、引射管(5)和引射法兰(6);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喷射泵主体由前部的喷射管(2)与后部的混合管(4)两段组成;喷射管(2)前端安装有喷射法兰(1),该喷射法兰(1)与热网高温供水管对应法兰连接;在喷射管(2)内腔的后段安装有沿喷射方向呈收口状喇叭形的喷嘴(3);所述混合管(4)的内腔沿喷射方向依次为收口状喇叭口段、圆筒段和扩口状喇叭口段构成的通道;所述喷嘴(3)的后端,部分伸入混合管(4)的收口状喇叭口段内;混合管(4)后端通过法兰装置与用户进水管端连接;在喷射管(2)的侧壁上,对应喷嘴(3)处,安装有引射管(5),该引射管(5)一端与喷射管(2)及喷嘴(3)之间的空间连通,另一端通过引射法兰(6)与用户回水管连接,喷射水与下方进入的引射水直接混合于混合管(4)内腔的前端;在喷射管(2)和引射管(5)入口处分别设有喷射阀瓣(15)、引射阀瓣(16),所述喷射阀瓣(15)、引射阀瓣(16)分别通过轴阀(7)实现手动或电动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阀(7)分别通过阀轴座套与锁紧螺母(8)安装在喷射管(2)和引射管(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5)垂直于喷射管(2)轴心线,引射入口中心朝向喷嘴外壁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喷射泵,其特征在于,在喷射管(2)的前半段、混合管(4)的后部和引射管(5)上,沿周侧的不同方向上,均分别预留有三个供测压、测温和排污的三合一支管(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喷射泵,其特征在于,当系统流量不足时,将喷射管(2)与混合管(4)上预留的三合一支管用刚性软管互相相连,补充流量;根据需要对应连接1至3根刚性软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的锥角为10

40
°
,所述混合管(4)内腔沿喷射方向的收口状喇叭口段的锥角为10

40
°
,所述混合管(4)内的扩口状喇叭口段的锥角为5

35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喷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4)内的圆筒段的截面积与所述喷嘴(3)的最小处截面积之比为2

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喷射泵,智能喷射泵主体由前部的喷射管与后部的混合管两段组成;喷射管前端安装有喷射法兰;在喷射管内腔的后段安装有沿喷射方向呈收口状喇叭形的喷嘴;混合管的内腔沿喷射方向依次为收口状喇叭口段、圆筒段和扩口状喇叭口段构成的喷射通道;喷嘴的后端,部分伸入混合管的收口状喇叭口段内;在喷射管的侧壁上,对应喷嘴处,安装有引射管;在喷射管和引射管入口处分别设有喷射阀瓣、引射阀瓣。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平衡技术调试难度大,设备能效低,调节幅度小,不能实现智慧精准供热等问题。现智慧精准供热等问题。现智慧精准供热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曾喜平 李小伟 孙海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喜平
技术研发日:2021.06.17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