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及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209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及送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送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及使用该单电 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的送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双向换气送风装置工作原理为通过连接两个风机的两根连接管连接室内 外,一根与一个风机的进风口相连,一根与另一个风机的出风口相连,开启相应的风机实现 吸气或排气,该装置有如下缺陷:每个风机均自身带有一个电机,成本高,能效低,且每个风 机只有50%的利用率,形成资源浪费。
[0003] 因此,上述换气送风装置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 风轮的驱动需要两个电机而导致的能效低、成本高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其包括一个电机,所述电机 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 输出轴的第一风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第二风轮、罩设于所述第一风轮上的第 一导风壳及罩设于所述第二风轮上的第二导风壳,所述第一导风壳及所述第二导风壳的出 风方向不同。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为离心式风轮,所述第一导风壳的出 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导风壳的出风方向相垂直。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壳与所述第二导风壳为螺旋式蜗壳,所述第一导风壳与 所述第二导风壳的入风口均在其侧面。
[0008] 或者,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均为轴流式风轮,所述第一导风壳的出风方 向与所述第二导风壳的出风方向相反。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壳与所述第二导风壳均为一回转体,该回转体的一端开 口而形成入风口,该回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壳与所述第二导风壳的 入风口相靠近,所述第一导风壳与所述第二导风壳的出风口相远离且出风方向相反。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于一平面上的底座。
[001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送风系统,其包括上述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 所述送风系统还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包括壳体及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四个通风口,四个 所述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及第四通风口,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 述第一风轮的上方形成有一个腔室,所述第一风轮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相连通,所 述第一风轮的出风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腔室上开设有第一闸口和第二闸口,所述第 一闸口上转动连接有第一百叶组,所述第二闸口上转动连接有第二百叶组,所述壳体内设 置有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百叶组和所述第一百叶组二者之一打开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 通风口仅选择性地通过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闸口与所述第二闸口连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 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风轮、所述腔室及所述第四通风口于所述第一百叶组打开时相互连 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二风轮及所述第二通风口相互连通形成第 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风轮、所述腔室、所述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通风口于 所述第二百叶组打开时相互连通形成第三气流通道。
[0012]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三角件、驱动连接于所述三角件的第一角上的驱动 电机、枢接于所述三角件的第二角上的长条第一枢接件及枢接于所述三角件的第三角上的 长条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百叶组的各个第一百叶的第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一闸口的一侧, 所述第一百叶组的各个第一百叶的第二侧枢接于所述第一闸口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百叶组 的各个第一百叶的第一侧于另外一个枢接位置处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件上;所述第二百叶 组的各个第二百叶的第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二闸口的一侧,所述第二百叶组的各个第二百叶 的第二侧枢接于所述第二闸口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百叶组的各个第二百叶的第一侧于另外 一个枢接位置处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件上。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枢接件与所述三角件的枢接处为长条形槽,所述第二枢接件 与所述三角件的枢接处为长条形槽。
[0014] 本发明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通过一个电机连接两个风轮,节省了电机的成 本,而且提高了电机的利用率,并在送风系统中,利用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构成三个 气流通道,为日后的气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的立体组装图。
[0016] 图2是图1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0017] 图3是图2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的进一步地立体分解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的立体组装图。
[0019] 图5是图4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系统的立体组装图。
[0021] 图7是图6的送风系统的部分分解图。
[0022] 图8是图7的送风系统的进一步地部分分解图。
[0023] 图9是图8的送风系统的再进一步地部分分解图。
[0024] 图10是图8的送风系统的更进一步地部分分解图。
[0025] 图11是图10的送风系统的第一机体的腔室、第一百叶组、第二百叶组及驱动机构 的分解图。
[0026] 图12是图11的立体分解图。
[0027] 图13是与图1的送风系统结合的第二机体的立体组装图。
[0028] 图14是图13与送风系统结合而形成的多运行模式的新风换气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
[0029] 图15示出了图14的多运行模式的多运行模式的新风换气设备执行空间内空气强 排运行模式。
[0030] 图16示出了图14的多运行模式的新风换气设备执行空间内外空气交换运行模 式。
[0031] 图17示出了图14的多运行模式的新风换气设备执行空气空间内循环运行模式。
[0032] 图18示出了图14的多运行模式的新风换气设备执行空间外空气强送运行模式。
[0033] 上述附图中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0034]
L/iN n ^ * 1 w ?/u jy乂
[00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7]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21包 括一个电机210,所述电机210具有第一输出轴211和第二输出轴212,所述单电机双风轮 的送风机构21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11的第一风轮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 输出轴212的第二风轮23、罩设于所述第一风轮22上的第一导风壳220及罩设于所述第 二风轮23上的第二导风壳230,所述第一导风壳220及所述第二导风壳230的出风方向不 同。
[0038] 本发明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21通过一个电机210连接两个风轮22、23,节 省了电机210的成本,而且提高了电机的利用率。另外,由于,由所述第一导风壳220及所 述第二导风壳230的出风时的出风方向不同,因此,设计者可以根据此特性进行不同风路 设计。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22和所述第二风轮23均为离心式风轮,所述第一导 风壳22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导风壳230的出风方向相垂直。可以理解地,只要第一导 风壳22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导风壳230的出风方向不同即可,不局于相互垂直。
[004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壳220与所述第二导风壳230为螺旋式蜗壳,所述第一导 风壳220与所述第二导风壳230的入风口均在其侧面。
[0041]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2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于一平面上的底座240。
[0042]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单电机双风轮的送风机构2Ia包 括一个电机210a,所述电机210a具有第一输出轴211a和第二输出轴212a,所述单电机双 风轮的送风机构21a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轴211a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