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式旋片真空泵自动加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9384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油式旋片真空泵自动加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栗的辅助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广泛地应用于冶金、机械、军工、电子、化工、轻工、石油及医药等生产和科研部门,真空栗在运行中要保证油位正常,经过一段运行时间后真空栗油会损耗导致油位降低,如果不及时添加继续运行则有可能造成真空栗损坏。
[0003]在实际生产中加真空栗油时必须要将真空栗停下,拧开加油口密封螺丝,将漏斗插入加油口,用勺将油缓慢倒入栗体内,如果栗还在运行,栗内的正压会将真空栗油从加油口向外喷出,加油工作比较麻烦费时,加油期间真空栗停下无法提供真空,生产线上需要真空的设备都被迫停下等待,对生产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保证真空栗在连续运转不停机的情况下自动加油的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该装置包括开设于真空吸气口下方外壁上的进油口、金属管、流量控制阀门、吸油管道,所述金属管的一端与进油口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所述吸油管道的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真空栗油桶中。
[0007]在生产中,需要添加真空栗油时,打开流量控制阀门,利用真空栗在运行时真空栗吸气口所产生的负压,把真空栗油桶中的油吸入栗体,并通过流量控制阀门控制西游流量的大小;不需要加油时,流量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000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油口与金属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可拆卸式的螺纹连接方式有利于安装与维护。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本发明的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可以达到在连续运转不停机的情况下给真空栗进行自动加油,利用运行时真空栗吸气口所产生的负压吸入真空栗油,并通过流量控制阀门进行调节流量大小,操作方便、简单、快速,进一步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的提尚生广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号标识:1、真空吸气口 ;2、进油口 ;3、金属管;4、流量控制阀门;5、吸油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本发明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主要由开设于真空吸气口 I下方外壁上的进油口 2、金属管3、流量控制阀门4、吸油管道5构成。
[0016]所述金属管3的一端与进油口 2相连接,优选的,进油口 2与金属管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进油口 2处为内螺纹,金属管3处为与之相匹配的外螺纹;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4,该流量控制阀门4为开关,用于控制流经的真空栗油的流量大小;所述吸油管道5的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4,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真空栗油桶中,如图1所示。
[0017]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添加真空栗油时,打开流量控制阀,利用运行时真空栗吸气口所产生的负压,通过加油装置的管道将真空栗油由真空栗油桶中吸入栗体,流量控制阀门控制吸油流量大小,可以有效的防止进油流量过大造成栗旋片受到冲击产生响声,吸油流量太小加油时间需要加长,当真空栗油位达到正常后将流量控制阀关闭,即可完成真空栗加油工作;不需要添加真空栗油时,流量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大气压串入栗内造成真空损失。
[0018]当然,上面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描述,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的原理、构造以及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开设于真空吸气口(I)下方外壁上的进油口(2)、金属管(3)、流量控制阀门(4)、吸油管道(5),所述金属管(3)的一端与进油口(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4);所述吸油管道(5)的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4),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真空栗油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式旋片真空栗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2)与金属管(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式旋片真空泵自动加油装置,该装置包括开设于真空吸气口下方外壁上的进油口、金属管、流量控制阀门、吸油管道,所述金属管的一端与进油口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所述吸油管道的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真空泵油桶中。本发明可以达到在连续运转不停机的情况下给真空泵进行自动加油,利用运行时真空泵吸气口所产生的负压吸入真空泵油,并通过流量控制阀门进行调节流量大小,操作方便、简单、快速,进一步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F04C18/344, F04C29/00
【公开号】CN105114325
【申请号】CN201510639935
【发明人】朱金华, 李勇昌, 彭顺刚, 邹锋, 王常毅
【申请人】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