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3876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栗,特别是涉及一种齿轮栗。
【背景技术】
[0002]齿轮栗通常包括有栗缸、以及收容于所述栗缸内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转动时,两者的齿不断地啮合与脱开,造成栗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通常要求两齿轮以及栗缸组装的较为紧密,以避免液体直接流过两齿轮的齿之间的间隙或者流过齿轮与栗缸之间的间隙,然而由于各元件都存在一定的公差,齿轮栗组装后运转时齿轮与栗缸会发生碰撞,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齿轮与栗缸碰撞减小噪音的齿轮栗。
[0004]—种齿轮栗,包括栗体、与栗体连接的栗缸、设置于所述栗缸内且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以及驱动所述主动齿轮的电机,所述栗缸位于栗体与电机之间,所述齿轮栗还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齿轮安装或一体成型于所述主动轴上,所述主动齿轮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主动轴的一端收容于第一轴承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后进入电机内部。
[0005]优选地,所述栗体与主动齿轮的端面之间设有由耐磨和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离垫,所述隔离垫设穿孔,所述主动轴穿越所述隔离垫的穿孔。
[0006]优选地,所述栗缸与主动齿轮的端面之间设有由耐磨和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离垫,所述隔离垫设穿孔,所述主动轴穿越所述隔离垫的穿孔。
[0007]优选地,所述隔离垫的外边缘超出主动齿轮的外边缘,所述隔离垫朝向主动齿轮的一侧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延伸至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处。
[0008]优选地,所述栗体上形成有从动轴孔,所述栗缸上形成有对应所述从动轴孔的第二轴孔,所述从动齿轮套接或一体成型于一从动轴上,所述从动轴孔内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孔内设置有第四轴承,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三、四轴承内,所述从动齿轮的两端面与第三及第四轴承之间分别设有由耐磨和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离垫。
[0009]优选地,所述转子内形成横截面呈腰形的穿孔,所述主动轴穿设于转子内的部分的横截面同样呈腰形,限制转子与主动轴相对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转子内形成穿孔以及与穿孔连通的键槽,所述键槽内设置有键,所述主动轴对应键的位置形成切槽,键与主动轴的匹配界面为平面,限制主动轴与转子的相对转动。
[0011]优选地,所述主动轴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抵顶键的端面,限制键在轴向上的移动。
[0012]优选地,所述栗缸朝向电机的一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挡块,阻碍液体的流动。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举实施例的齿轮栗,主动轴直接插入电机转子内部或者说电机主动轴直接驱动主动齿轮旋转,齿轮栗结构简单;在主动齿轮的端面与栗体以及栗缸之间设置隔离垫,可有效避免齿轮与栗体以及栗缸产生碰撞,避免齿轮转动对栗体以及栗缸的磨损,隔离垫对应齿轮的表面设沟槽,沟槽连接至主、从动齿轮的啮合处,使得齿轮栗工作时,液体可进入齿轮的端面与隔离垫之间进行润滑,从而减小齿轮与隔离垫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齿轮栗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齿轮栗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齿轮栗的爆炸示意图,图中隐藏了电机以便清楚地显示其他部件。
[0017]图4为图3所示齿轮栗的栗体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18]图5A至5C为本发明齿轮栗的不同实施方式的隔离垫的立体图。
[0019]图6为本发明齿轮栗的栗缸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图7为图6所示栗缸的剖视图。
[0021]图8为图1所示齿轮栗的电机转子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9为图8所示电机转子去除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10为图8所示电机转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发明齿轮栗的电机转子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12为图11所示电机转子的爆炸图。
[0026]图13为图10所示电机转子与电机主动轴的组装示意图。
[0027]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0028]图15为图6所示栗缸与图11所示转子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齿轮栗包括栗体10、栗缸20、收容于栗缸20内的主动齿轮30、与所述主动齿轮30啮合的从动齿轮40、以及驱动所述主动齿轮30的电机50。其中,所述栗体10、栗缸20、以及电机50通过长螺钉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为一体,栗缸20位于栗体10与电机50之间,栗体10与栗缸20的连接位置、以及栗缸20与电机50的连接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110,避免液体泄漏。
[0031]所述栗体10上形成有进液口 11以及出液口 12,分别用于液体流入以及流出所述栗体10。所述进液口 11与出液口 12在栗体10内部不相连接,液体不会直接由进液口 11流到出液口 12被排出栗体10。所述栗体10朝向栗缸20的端面上形成有入口 13、出口 14、主动轴孔15、以及从动轴孔16,其中,所述入口 13与进液口 11连通,将流入栗体10的液体导入至栗缸20内;所述出口 14与出液口 12连通,将栗缸20内的液体导出至栗体10并最终由栗体10的出液口 12排出。在液体流经栗缸20的过程中,所述主动齿轮30与从动齿轮40共同作用使液体增压。所述主动轴孔15、从动轴孔16分别设有主动轴51、从动轴41,用于支撑主动齿轮30与从动齿轮40的转动。优选地,所述主动轴孔15和从动轴孔16皆为通孔,在栗体10远离电机50的一端通过流道18与出口 14连通(见图4),以便液体进入主动轴孔15、从动轴孔16内对收容于轴孔15、16内的主动轴51、从动轴41进行润滑。
[0032]所述栗缸20内形成有容置空间以容纳所述主动齿轮30与从动齿轮40,栗缸20朝向栗体10的一端开口,朝向电机5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轴孔21、第二轴孔22,所述第一轴孔
21、第二轴孔22为通孔,其中第一轴孔21与栗体10上的主动轴孔15相对应且呈共轴设置,第二轴孔22则与从动轴孔16相对应且呈共轴设置。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30通过嵌件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固定于主动轴51上并随之同步转动。所述主动轴51的一端穿出主动齿轮30并收容于栗体10的主动轴孔15内,另一端穿过栗缸20的第一轴孔21后进入电机50的内部。较佳地,所述主动轴51为电机50的输出转轴一体向外延伸而成。所述从动齿轮40固定设置于从动轴41上,所述从动轴41的两端均伸出至从动齿轮40之外,其中一端插设于栗缸20的第二轴孔22内,另一端插接于栗体10的从动轴孔16内。优选地,所述从动齿轮30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固定设置于从动轴4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30和从动齿轮40皆由塑料制成。可以理解地,所述齿轮30、40与轴51、41之间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是活动连接方式,只要所述齿轮30、40能分别随轴51、41同步旋转即可。
[0033]所述主动轴51与栗体10、以及栗缸20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60、第二轴承70,所述主动齿轮30位于第一轴承60与第二轴承70之间。也就是说在主动齿轮30的两端轴承60、70分别对主动轴51形成支撑。所述第一轴承60、第二轴承70结构相同,均为圆筒状。其中,所述第一轴承60套设于主动轴51上并固定收容于栗体10的主动轴孔15内,第一轴承60的外径与主动轴孔15的内径相当,对主动轴51形成稳定的支撑,避免主动轴51晃动。类似地,第二轴承70环套于主动轴51上并固定收容于第一轴孔21内。所述从动轴41与栗体10、以及栗缸20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80、第四轴承90,所述从动齿轮40位于第三轴承80与第四轴承90之间。所述第三轴承80、第四轴承90的结构与第一轴承60相同,其中,所述第三轴承80套设于从动轴41上并收容于栗体10的从动轴孔16内;所述第四轴承90环套于从动轴41上并收容于第二轴孔22内。
[0034]请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5A-5C,在所述第一轴承60与主动齿轮30的端面之间、以及第三轴承80与从动齿轮40的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由耐磨材料,如不锈钢等制成的隔离垫100,用于隔开所述栗体10与主动齿轮30和从动齿轮40,避免栗体10与齿轮30、40的端面直接触碰。类似地,在第二轴承70与主动齿轮30的端面之间、以及第四轴承90与从动齿轮40的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由耐磨材料,如不锈钢等制成的隔离垫100,用于隔开所述栗缸20与主动齿轮30和从动齿轮40,避免栗缸20与齿轮30、40端面直接触碰。优选地,所述隔离垫100的尺寸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