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831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电子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栗,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栗。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十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子栗已经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栗,并被大量运用于车用散热循环系统中。电子栗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无极调速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0003]电子栗的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由隔离套完全隔离,避免了传统的电机式无刷直流水栗存在的液体泄漏问题;目前,电子栗包括盘式电子栗、内转子式电子栗和外转子式电子栗,外转子式电子栗散热性能好,广泛应用于小型电子栗中;但是外转子式电子栗中,转子组件与栗轴的配合部分长度很短,转子组件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影响电子栗的性能以及寿命。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转子组件动平衡的电子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米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栗,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端盖、转子组件、定子组件以及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端盖相对固定形成所述电子栗的栗内腔;所述栗内腔被一隔离套分隔为可以有工作介质流过的流通腔和无工作介质流过的容纳腔,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通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子栗还包括一栗轴,所述栗轴与所述隔离套注塑固定;所述隔离套包括分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的侧壁以及与所述栗轴固定的顶部,所述隔离套的顶部的中心区域成形有一自隔离套的外部向隔离套内部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内部,所述转子组件设置于所述隔离套外部,所述栗轴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固定;所述栗轴的上端伸出所述隔离套,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栗轴的伸出段配合,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栗轴之间的转动副部分的所述转子组件部分为所述转子组件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位于转子组件内腔顶面最底部分以上的第一部分和自所述转子组件内腔顶面最低部分伸入转子组件内腔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内腔。
[0007]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栗轴之间的转动副沿所述栗轴方向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转子组建高度的1/4。
[0008]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轴套,以及以所述轴轴套为嵌件注塑成形的叶片部和转子部,所述转子部包括磁性部分,所述轴套为所述转子组件的配合部,所述轴套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转子组件高度的1/3倍。
[0009]所述隔离套成形有固定所述栗轴的固定加强部,所述固定加强部成形于所述隔离套的凹陷部底面并向所述隔离套的内部形成包裹所述栗轴的凸起环。
[0010]沿所述栗轴轴向,所述凹陷部的底部所在平面低于所述定子组件的线圈的外表面,所述凹陷部的底面的外径小于所述线圈内径,使得所述凹陷部在水平面投影方向位于所述线圈内部。
[0011]所述凹陷部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隔离套顶部的厚度,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顶部的内侧和侧壁,所述加强筋始于所述侧壁至于所述分隔套内壁呈发散分布。
[0012]自所述隔离套的底部向所述隔离套内部,所述隔离套成形有一轴柱,所述定子组件套设于所述轴柱,所述定子组件以所述轴柱的中心轴为轴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轴柱包括所述栗轴以及以所述栗轴的包覆层。
[0013]所述栗轴的具有包覆层的一端的末端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中心轴与所述栗轴的中心轴大致重叠设置。
[0014]所述包覆层对应于所述栗轴的中心孔成形有轴孔,所述轴柱与一螺钉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轴柱通过所述螺钉固定连接。
[0015]所述栗轴与所述隔离套固定部的外表面加工成形有凹槽结构或螺纹结构或网状结构,所述固定部可以包括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所述固定加强部以及所述包覆层。
[0016]所述电子栗还包括一连接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和螺钉,使所述定子组件沿所述栗轴的轴向固定,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或者所述栗轴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隔离套上设置凹陷部将转子组件的部分配合部容纳,在不增加电子栗栗高度的情况下,增加了配合部的长度,使得转子组件的运行更加平稳,提高电子栗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电子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栗轴与第二壳体的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3所示A-A剖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1所示栗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参见图1所示,电子栗10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转子组件4、定子组件5、栗轴6、电路板7以及端盖80 ;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端盖80固定连接并形成栗内腔;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圈9,设置的密封圈9的结构可以阻止工作介质在连接部分渗出,同时可以阻止外界介质渗入栗内腔;电子栗100具有一隔离套3,隔离套3将栗内腔分隔为流通腔20和容纳腔30,流通腔20内可以有工作介质流过,转子组件4设置于隔离套3外侧的流通腔20,容纳腔30无工作介质通过,定子组件5和电路板7的设置于包括隔离套3内侧的容纳腔30内;栗轴6与隔离套3注塑固定;电路板7通过连接装置8与栗轴6和/或隔离套3固定连接;定子组件5以及控制电路等通过插接件90与外部线路连接;电子栗100的控制电路包括电路板7以及电路板7上的电子元器件等。
[0026]本实施例中,电子栗100为外转子式电子栗,外转子式电子栗是指以栗轴6为中心,转子组件4的转子部分位于定子组件5的外周,即转子部分围绕定子组件5外周设置;外转子水栗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适合应用于汽车散热循环系统中。电子栗100工作时,通过插接件90使得定子组件5和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控制电路控制通过定子组件5的电流并控制通过的电流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定子组件产生变化的磁场,转子组件4的转子部分在磁力的作用下围绕栗轴6转动,进而带动叶片部分转动,从而使得进入流通腔30内的工作介质随着叶片部分做旋转运动,工作介质由于离心力离开流通腔30产生流动的动力。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端盖80连接形成栗内腔。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I为注塑件,注塑成形有进流口 11和出流口 12,电子栗100工作时,工作介质通过进流口 11进入流通腔20,然后工作介质通过出流口 12离开流通腔20。
[0028]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壳体2为注塑件,第二壳体2以栗轴6为嵌件注塑形成;第二壳体2包括外壳体21和隔离套3,外壳体21与第一壳体I和端盖80连接形成栗内腔;本实施例中,隔离套3为第二壳体2的一部分,隔离套3与端盖80形成容纳腔30 ;隔离套3为第二壳体2的一部分的结构,这样设置隔离套3,可以减少加工所使用的模具,而且电子栗的内部密封性好;当然,隔离套3也可以为单独成形,容纳腔30由隔离套3和端盖80连接形成;单独成形的隔离套3,模具相对简单。
[0029]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隔离套3的开口朝下,包括顶部31、第一侧壁32以及轴柱33 ;顶部31和第一侧壁32分隔栗内腔为隔离套3内部和隔离套3外部;轴柱33设置于隔离套3内部,用于形成定子组件5的轴向安装中心轴。
[0030]顶部31与栗轴6注塑固定,顶部31成形有自顶部31向隔离套3的内部凹陷形成的凹陷部312 ;凹陷部312包括底部312a和第二侧壁312b ;为了防止凹陷部312的第二侧壁312b与定子组件5产生干涉,凹陷部312的第二侧壁312b的厚度小于顶部31的厚度,为了保证第二侧壁312b的强度,第二侧壁312b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35,加强筋35连接顶部31的内侧面和第二侧壁312b,加强筋35始于第二侧壁312b止于分隔套3侧壁内壁并呈发散分布。
[0031]隔离套3包括与栗轴6注塑固定的固定部分,固定部分成形于凹陷部312的底部312a以及底部312a以下的部位;固定部分包括凹陷部的底部312a、固定加强部311以及包覆层34 ;固定加强部311成形于底部312a,固定加强部311为自底部312a向隔离套3内部凸起形成的环绕栗轴的环形台阶,自固定加强部311下表面向下凸起形成轴柱33 ;本实施例中,轴柱33包括栗轴6以及栗轴6的包覆层34,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轴柱33和栗轴6的同轴度,进而保证转子组件4与定子组件5同轴度;为了防止栗轴6在注塑时产生偏差,栗轴6的末端成形有一中心孔61,注塑时,夹具夹住栗轴6露出隔离套3的一端并将定位芯轴插入中心孔61保证栗轴6的中心轴在注塑时的偏差在控制范围内,包覆层34在栗轴6的被包裹一侧的末端形成一轴孔62,轴孔62为自攻螺钉的安装孔;为了保证密封性,轴孔62内可以注入密封胶63,密封胶63的注入在轴孔62靠近栗轴6的一侧,并且注入的深度小于轴孔62的长度;如图1所示,一自攻螺钉66与轴孔62的末端连接,电路板7通过螺钉66以及轴孔62与栗轴6和/或者第二壳体2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以进流口 11所在的方向定为向上,隔离套3的开口方向为下,定义上、下方向只是为了描述方便,与电子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