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清洁排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644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降温清洁排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温清洁排风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风机无法适应输风管道之间的不同间隙大小,因而每次更换不同风机时也需要对连接的输风管道进行更换,增加了安装拆卸的复杂度,提高了维修的成本。且风机用于化工厂或金属产品制成厂时,风中的有害物质或高温容易损坏风机,同时污染环境,尤其是风机中的电机会因温度过高而烧毁。此外,当风扇安装数量增加时,输力轴的负担变大,旋转速度变慢,进而降低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风机烧毁,减少环境污染的降温清洁排风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降温清洁排风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外壳内设有电机和风扇,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穿出电机主体连接风扇的输力轴,其所述外壳包括入风筒和可与入风筒相对滑动套接的出风筒,入风筒和出风筒连接处外围设有固定入风筒和出风筒的弹性固定套;出风筒前端外壁设有可转动的滚轮,入风筒后端内壁沿轴向设有供滚轮前后移动的长形限位槽,入风筒前端和出风筒后端上均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的底部形成防震软垫;电机主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下水箱和上水箱,下水箱顶壁和上水箱底壁分别形成容纳电机主体的下凹槽和上凹槽,下水箱和上水箱上均设有加水塞;下水箱底部形成八字形的下支撑水管,上水箱顶部形成倒八字形的上支撑水管;下支撑水管底部穿出风筒连接一下外夹套,上支撑水管顶部穿出出风筒连接一上外夹套,下支撑水管位于出风筒内形成一与下外夹套夹紧出风筒的下内夹套,上支撑水管位于出风筒内形成一与上外夹套夹出风筒的上内夹套;出风筒位于出风口处上部连接圆弧形的引风罩,出风筒位于出风口处下部连接一清洁水槽,该清洁水槽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与引风罩相接的后挡板,清洁水槽两侧与引风罩之间形成排风口。将壳体设置成入风筒和出风筒可移动实现壳体的轴向长度调节,进而可适应两输风管道之间的不同间距大小,使风机的适用范围更广,而弹性固定套则可实现入风筒和出风筒在位置调节后的固定;滚轮可减小入风筒和出风筒的磨损,延长风机的使用寿命,而长形限位槽可限制滚轮的移动范围,支撑部可起到支撑风机的作用,而防震软垫则可减小风机的震动,增强风机安置的稳定性;上、下水箱可对电机主体表面进行降温,设置上下凹槽可将上、下水箱与电机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加水塞可方便加水和换水;上下支撑水管既可实现对电机的支撑作用,又可对风进行降温,且上下支撑水管分别呈八字形和倒八字形设置支撑效果好,且牢固性强;上、下外夹套分别配合上、下内夹套,安装拆卸方便;清洁水槽可加入清洁溶液,在用于化工厂的排气时可吸收风中的有害物质,而用于排送高温废气时则可降低风的温度;而引风罩和后挡板可将风引入清洁水槽内对风机进行清洁,进而可对排出风机的风进行充分净化;保护了环境,排风口则可实现风的正常排出。
[0005]作为优选,所述后挡板内壁和引风罩内壁均设有吸热清洁层。该清洁吸热层进一步增强风机的对风的清洁和吸热作用。
[000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上、下水箱可对电机进行降温,引风罩和清洁水槽则可对风进行充分净化。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09]如图1所示,一种降温清洁排风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I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I位于入风口处外围均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可与输风管道连接;外壳I内设有电机2和风扇3,电机2包括电机主体21和穿出电机主体21连接风扇3的输力轴22。
[0010]具体的,所述外壳I包括圆筒形的入风筒11和出风筒12,出风筒12可与入风筒11相对滑动套接,而入风筒11和出风筒12连接处外围设有固定入风筒11和出风筒12的弹性固定套6,该弹性固定套6可在入风筒11和出风筒12调节至相应位置后套上该弹性固定套6实现入风筒和出风筒的固定;所述入风口设于入风筒11前端,出风口设于出风筒12后端,出风筒12前端外壁设有可转动的滚轮121,即在出风筒12外壁设置容纳槽,将滚轮121置于容纳槽内,且在滚轮121上穿设与容纳槽连接的插柱,入风筒11后端内壁沿轴向设有供滚轮121前后移动的长形限位槽111,入风筒11前端和出风筒12后端均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为2个,其中一个支撑部的上端包覆于入风筒11的前端,另一支撑部的上端包覆于出风筒12的后端,且两支撑部的底部均形成可与地面接触的防震软垫,该防震软垫由橡胶材料制成,可减小风机运作时产生的震动。
[0011]所述电机2设于出风筒12后端,所电机本体21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下水箱4和上水箱5,该上水箱5和下水箱4均呈扁状,避免影响风的正常传输。下水箱4顶壁设有容纳电机本体21下部的下凹槽,上水箱5底壁形成容纳电机本体21上部的上凹槽,下水箱4和上水箱5上均设有加水塞,该加水塞可方便上、下水箱的加水和换水。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水箱4底部形成八字形的下支撑水管41,上水箱5顶部形成倒八字形的上支撑水管51。所述下支撑水管41与下水箱4相通,上支撑水管51和上水箱5相通,下支撑水管41的底部穿出风筒12连接一下外夹套,上支撑水管51的顶部穿出出风筒12连接一上外夹套,下支撑水管41位于出风筒12内形成一与下外夹套夹紧出风筒12的下内夹套,上支撑水管51位于出风筒12内形成一与上外夹套夹出风筒12的上内夹套;所述上外夹套和上内夹套均与上支撑水管41螺纹连接,而下外夹套和下内夹套均与下支撑水管51螺纹连接,该连接方式牢固稳定,且可在安装拆卸时上下移动上、下支撑水管的位置,拆卸更加方便;所述输力轴22外套设有降温吸尘棉套221,该降温吸尘棉套由吸热棉制成,该吸热棉具有一定的灰尘吸附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出风筒12位于出风口处上部连接圆弧形的引风罩7,该圆弧形的引风罩具有向下的开口,出风筒12位于出风口处下部连接一清洁水槽8,所述开口正对该清洁槽8,引风罩可将风机上部的风引入清洁水槽8内,进而对风机输出的风都进行充分清洁,而该引风罩7通过上紧固螺丝与出风筒12固定,该清洁水槽8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与引风罩7相接的后挡板81,该后挡板81与引风罩7通过中间螺丝固定,而清洁水槽8则通过下螺丝与出风筒12固定,清洁水槽8两侧与引风罩7之间形成排风口 10 ;所述后挡板81内壁和引风罩7内壁均设有吸热清洁层9,该吸热清洁层9用棉材料制成,可向该吸热清洁层9加水或其他溶液,增强其吸热和吸附杂质的作用。
[0014]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降温清洁排风机,包括外壳(I),所述外壳⑴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外壳(I)内设有电机⑵和风扇(3),电机⑵包括电机主体(21)和穿出电机主体(21)连接风扇(3)的输力轴(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包括入风筒(11)和可与入风筒(11)相对滑动套接的出风筒(12),入风筒(11)和出风筒(12)连接处外围设有固定入风筒(11)和出风筒(12)的弹性固定套(6);出风筒(12)前端外壁设有可转动的滚轮(121),入风筒(11)后端内壁沿轴向设有供滚轮(121)前后移动的长形限位槽(111),入风筒(11)前端和出风筒(12)后端上均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部,该支撑部的底部形成防震软垫;电机主体(21)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一下水箱(4)和上水箱(5),下水箱(4)顶壁和上水箱(5)底壁分别形成容纳电机主体(21)的下凹槽和上凹槽,下水箱(4)和上水箱(5)上均设有加水塞;下水箱(4)底部形成八字形的下支撑水管(41),上水箱(5)顶部形成倒八字形的上支撑水管(51);下支撑水管(41)底部穿出风筒(12)连接一下外夹套,上支撑水管(51)顶部穿出出风筒(12)连接一上外夹套,下支撑水管(41)位于出风筒(12)内形成一与下外夹套夹紧出风筒(12)的下内夹套,上支撑水管(51)位于出风筒(12)内形成一与上外夹套夹出风筒(12)的上内夹套;出风筒(12)位于出风口处上部连接圆弧形的引风罩(7),出风筒(12)位于出风口处下部连接一清洁水槽(8),该清洁水槽(8)具有竖直向上延伸与引风罩(7)相接的后挡板(81),清洁水槽(8)两侧与引风罩(7)之间形成排风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清洁排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板(81)内壁和引风罩(7)内壁均设有吸热清洁层(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温清洁排风机,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入风筒和可与入风筒相对滑动套接的出风筒,出风筒内设电机和风扇,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输力轴,入风筒和出风筒连接处外围设有固定入风筒和出风筒的弹性固定套;风筒前端为入风口,出风筒后端为出风口,出风筒前端外壁设有滚轮,入风筒后端内壁沿轴向设有供滚轮前后移动的长形限位槽;电机主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下水箱和上水箱;下水箱底部形成下支撑水管,上水箱顶部形成上支撑水管;出风口上部和下部分别连接圆弧形的引风罩和清洁水槽,清洁水槽具有与引风罩相接的后挡板,清洁水槽两侧与引风罩之间形成排风口。上、下水箱可对电机进行降温,引风罩和清洁水槽则可对风进行充分净化。
【IPC分类】F04D29-58, F04D25-08, F04D29-70
【公开号】CN204283940
【申请号】CN201420763389
【发明人】沈秀珍
【申请人】沈秀珍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