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泵、净水器和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4466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增压泵、净水器和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泵、具有所述增压泵的净水器和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的净水器,其增压泵与净水器主体的安装处设有减震圈。减震圈固定在增压泵底座上的安装孔内,安装时减震圈只能从安装孔的轴向方向装入安装孔,导致安装效率较慢,且需要通过专用工装进行安装,无法实现自动化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增压泵,该增压泵具有减震圈安装方便快捷、能够实现自动化安装等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增压泵的净水器。
[000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能够便于减震圈安装、提高减震圈安装效率、利于实现减震圈自动化安装的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和将所述安装孔与外界连通的装配口 ;增压泵主体,所述增压泵主体设在所述底座上;减震圈,所述减震圈通过所述装配口装配在所述安装孔内。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具有减震圈安装方便快捷、能够实现自动化安装等优点。
[000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所述装配口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0010]所述装配口的最小宽度等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的0.35-0.7倍。
[0011]所述装配口的宽度从所述安装孔向外界逐渐增大。
[0012]所述装配口的内沿与所述底座的外沿之间以及所述装配口的内沿与所述安装孔的内沿之间圆弧过渡。
[0013]所述安装孔为多个且分别设在所述底座的拐角处,所述装配口为多个且分别将多个所述安装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减震圈为多个且分别通过多个所述装配口装配在多个所述安装孔内。
[0014]多个所述安装孔和多个所述装配口分别以所述底座的横向中心轴线和纵向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对称。
[0015]所述增压泵主体包括: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底座上;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在所述定子的两端;转子,所述转子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定子内且两端分别支撑在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泵壳,所述泵壳与所述第一端盖相连。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净水器主体,所述净水器主体上设有螺纹孔;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穿过所述减震圈配合在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净水器主体上,所述减震圈位于所述螺纹紧固件和所述安装孔的内沿之间。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具有安装方便、能够实现自动化安装等优点。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所述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减震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增压泵的底座上;装配口,所述装配口设在所述增压泵的底座上且将所述安装孔与外界连通,所述装配口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结构能够便于减震圈安装、提高减震圈安装效率、利于实现减震圈自动化安装的增压泵。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的减震圈安装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增压泵1、底座100、安装孔110、装配口 120、增压泵主体200、减震圈300、定子210、第一端盖220、第二端盖230、转子240、泵壳2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I。
[0026]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I包括底座100、增压泵主体200和减震圈300。
[0027]底座100上设有安装孔110和装配口 120,装配口 120将安装孔110与外界连通。增压泵主体200设在底座100上。减震圈300通过装配口 120装配在安装孔110内。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I,通过在底座100上设置将安装孔110与外界连通的装配口 120,可以利用开放的安装孔110替换现有技术中封闭的安装孔,使减震圈300可以通过装配口 120进入安装孔110内,这样减震圈300可以从安装孔110的径向方向装入安装孔110,一方面可以方便减震圈300的安装,另一方面无需使用专用的工装,通过普通的工装即可实现减震圈300的安装,从而实现自动化安装,提高减震圈300的安装效率。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I具有减震圈300安装方便快捷、能够实现自动化安装等优点。
[002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增压泵I。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泵I包括底座100、增压泵主体200和减震圈300。其中,减震圈300可以为橡胶件,也可以为其它非金属件。
[0031]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增压泵主体200体包括定子210、第一端盖220、第二端盖230、转子240和泵壳250。
[0032]定子210设在底座100上。第一端盖220和第二端盖230分别设在定子210的两端。转子240可旋转地设在定子210内,且转子24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端盖220和第二端盖230上。泵壳250与第一端盖220相连。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装配口 120的最小宽度小于安装孔110的直径。安装减震圈300时,将减震圈300挤压入装配口 120,减震圈300发生弹性形变,减震圈300进入安装孔110后恢复并过盈配合在安装孔110内。减震圈300安装到安装孔110后,由于装配口 120的最小宽度小于安装孔110的直径,这样可以防止减震圈300从装配口 120脱出安装孔110,提高减震圈300在安装孔110内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增压泵I在包装、运输和安装时减震圈300不会脱落。
[0034]可选地,装配口 120的最小宽度等于安装孔110的直径的0.35_0.7倍。即装配口120的最小宽度与安装孔110的直径的比为(0.35-0.7):1。由此既可以方便减震圈300通过装配口 120装入安装孔110,又可以保证减震圈300不会从装配口 120脱出安装孔110。
[0035]如图2所示,装配口 120的宽度从安装孔110向外界逐渐增大。换言之,装配口120为开口朝向外部的喇叭状,以进一步方便减震圈300进入装配口 120。
[0036]有利地,如图2所示,装配口 120的内沿与底座100的外沿之间以及装配口 120的内沿与安装孔110的内沿之间圆弧过渡。这样不仅可以使减震圈300的安装过程更加顺畅,而且可以避免减震圈300推入装配口 120时被划伤。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增压泵I安装的稳定性,安装孔110为多个且分别设在底座100的拐角处,装配口 120为多个且分别将多个安装孔110与外界连通,减震圈300为多个且分别通过多个装配口 120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