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风蜗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154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进风蜗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蜗壳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进风蜗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离心风机蜗壳,均是按照阿基米德螺线设计或者对数螺线进行设计,蜗壳本体的型线绘制中心、离心风叶轮的中心轴线和导流圈的几何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传统设计思路未考虑壳体的空间限制,蜗壳型线完全根据风叶轮出口风速分布进行设计,即气流与蜗壳的内壁面碰撞可能性小,无需采用偏心设计思路。
[0003]由于空调、小家电等电器设备的壳体空间有限,无法完全按照传统的风机理论绘制阿基米德螺线或者对数螺线来设计蜗壳的型线,会造成蜗壳的设计与扩压腔的风叶轮出口附近的风速不匹配。如果扩压腔的风叶轮出口附近的风速大小和方向与整个蜗壳设计不匹配,就会造成气流与蜗壳的内壁面发生碰撞,导致能量损失,并产生噪声。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气流与蜗壳的内壁面发生碰撞使能量损失、产生噪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量不损失、不产生噪音的一种双进风蜗壳。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种双进风蜗壳,包括蜗壳本体,蜗壳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高度H在66mm?90mm,蜗壳本体通过型线形成扩压腔,蜗壳本体的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第一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的半径,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三圆弧的半径,第一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K分别相对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L偏心设置。通过增大出风口的高度,使出风口与第一圆弧的扩压腔连接,避免气流与蜗壳内壁发生碰撞,蜗壳本体型线圆弧半径的不同,使蜗壳内圆弧所对应的扩压腔不同,通过偏心设置,使扩压腔逐渐均匀扩大,促使主流气流更加顺畅从离心风叶轮加速后流经蜗壳本体送至扩压腔的出风口,减少对主流气流的阻碍,从而降低风机风道整体流阻,降低风机风道的摩擦噪声,从而实现气流与蜗壳内壁面不发生碰撞,提升风量、降低噪声的目的。
[0007]作为优选,蜗壳本体的型线还包括与第一圆弧的一端相切的水平线,第一圆弧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的一端相切,第二圆弧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的一端相切。通过圆弧段的依次相切,避免圆弧的连接处形成拐角,使气流在拐角处产生撞击,造成能量损失,也避免产生由于气流在拐角处产生撞击的噪音。
[0008]作为优选,蜗壳本体宽度L在205mm?225mm,设定中心轴线L的位置在XY坐标系中坐标为(0,0),出风口在XY坐标系的第二象限中,第一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K相对于中心轴线L的位置坐标分别在M(-11.7 ?-7.7,5 ?9)mm、N(_2.4 ?2.4,1.3 ?5.3)mm、K(-l.6 ?5.6,-4.4 ?-8.4)mm0具体设置第一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K相对于中心轴线L的偏心位置,确保圆弧所对应的扩压腔逐渐均匀的扩大,减小气流与蜗壳内壁发生碰撞造成的能量损失,避免噪音的产生。
[0009]作为优选,蜗壳本体的两侧均设有预留孔。蜗壳本体还设置叶片,预留孔方便叶轮电机的左右侧板的安装,方便叶轮电机的安装。
[0010]作为优选,出风口上设有固定安装在蜗壳本体上的安装架,安装架与蜗壳本体通过电阻焊和铆接结合连接。通过电阻焊提高了蜗壳的美观程度,采用电阻焊同时提高了蜗壳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电阻焊的基础上通过铆接,增加了安装架与蜗壳本体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安装时的稳定性。
[00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蜗壳本体型线圆弧半径的不同,使蜗壳内圆弧所对应的扩压腔不同,通过偏心设置,使扩压腔逐渐均匀扩大,促使主流气流更加顺畅从离心风叶轮加速后流经蜗壳本体送至扩压腔的出风口,减少对主流气流的阻碍,从而降低风机风道整体流阻,降低风机风道的摩擦噪声,从而实现气流与蜗壳内壁面不发生碰撞,降低噪声的目的,提升了风机产生的风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5]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 一蜗壳本体、2—进风口、3—扩压腔、4一第一圆弧、5—第二圆弧、6—第二圆弧、7—出风口、8—预留孔、9一安装架、10—水平线、M—第一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N—第二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K一第三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L一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实施例1
[0018]—种双进风蜗壳,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蜗壳本体1,蜗壳本体I上设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 7,出风口 7的高度H为78.9_,蜗壳本体I通过型线形成扩压腔3,蜗壳本体I的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4、第二圆弧5和第三圆弧6,第一圆弧4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5的半径,第二圆弧5的半径大于第三圆弧6的半径,第一圆弧4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5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6的型线绘制中心K分别相对于进风口 2的中心轴线L均偏心设置,:蜗壳本体I的型线与第一圆弧4的一端相切的水平线10,第一圆弧4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5的一端相切,第二圆弧5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6的一端相切,第一圆弧4对应的扩压腔3的一端与出风口 7连接,出风口 7上端水平设置,蜗壳本体I宽度L为215mm,设定中心轴线L的位置在XY坐标系中坐标为(0,O),出风口 7在XY坐标系的第二象限中,第一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K相对于中心轴线L的位置坐标分别在M (-9.7,7)mm、N(-0.4,3.3)mm、K(_3.6,-6.4) mm上,蜗壳本体I的两侧均设有预留孔8,叶轮电机通过预留孔8与蜗壳固定连接,叶轮电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安装在蜗壳本体I两侧中的其中一侧,提高了安装效率,出风口 7上设有固定安装在蜗壳本体I上的安装架9,安装架9与蜗壳本体I通过电阻焊和铆接结合连接,增强了安装架9与蜗壳本体I的强度,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0019]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进风蜗壳,包括蜗壳本体(I),蜗壳本体(I)上设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7),其特征在于:出风口(7)的高度H在66mm?90mm,蜗壳本体(I)通过型线形成扩压腔(3),蜗壳本体(I)的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4)、第二圆弧(5)和第三圆弧¢),第一圆弧(4)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5)的半径,第二圆弧(5)的半径大于第三圆弧¢)的半径,第一圆弧(4)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5)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6)的型线绘制中心K分别相对于进风口(2)的中心轴线L均偏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风蜗壳,其特征在于:蜗壳本体(I)的型线还包括与第一圆弧(4)的一端相切的水平线(10),第一圆弧(4)的另一端与第二圆弧(5)的一端相切,第二圆弧(5)的另一端与第三圆弧¢)的一端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风蜗壳,其特征在于:蜗壳本体(I)宽度L在205mm?225mm,设定中心轴线L的位置在XY坐标系中坐标为(0,0),出风口(7)在XY坐标系的第二象限中,第一圆弧(4)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5)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6)的型线绘制中心K相对于中心轴线L的位置坐标分别在M (-11.7?-7.7,5?9)mm、N (-2.4 ?2.4,1.3 ?5.3) mm、K (-1.6 ?5.6,-4.4 ?-8.4) 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风蜗壳,其特征在于:蜗壳本体(I)的两侧均设有预留孔(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风蜗壳,其特征在于:出风口(7)上设有固定安装在蜗壳本体(I)上的安装架(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蜗壳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进风蜗壳,包括蜗壳本体,蜗壳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的高度范围在66mm~90mm之间,蜗壳本体通过型线形成扩压腔,蜗壳本体的型线包括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第一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的半径,第二圆弧的半径大于第三圆弧的半径,第一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M、第二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N和第三圆弧的型线绘制中心K分别相对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L均偏心设置。本实用新型蜗壳本体型线的设置,使扩压腔均匀扩大,促使气流顺畅从离心风叶轮加速后流经蜗壳本体送至出风口,降低风机风道整体流阻和摩擦噪声,实现气流与蜗壳内壁面不发生碰撞,降低噪声的目的,提升风机产生的风量。
【IPC分类】F04D29/66, F04D29/42
【公开号】CN204900338
【申请号】CN201520638282
【发明人】刘春波, 盛晓杰, 薛登才
【申请人】杭州顿力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