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1961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子产品中的电源装置内部一般都设置有风扇结构,以尽可能地疏散电源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和进步,市场上很多系统平台都需要读取电源的工作状态,如输入和输出的电压及电流参数,还需要控制风扇的转速等。为了能控制风扇的状态,通常设计者都会通过脉宽信号来控制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该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能输出脉宽信号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PWM_FAN端口与开关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与风扇FAN的FG端口连接,开关管Q5的漏极连接第四电阻R4后与电源连接,第四电阻R4还并联有第五电阻R5,第四电阻R4还与电扇FAN的FG端口连接,用于向电扇FAN输入PffM信号,电扇FAN的VCC端口接电源,电扇FAN的VCC端口还连接第二电容C2后接地,电扇FAN的GND端接地。具体工作时,由数字的MCU IC或模拟的脉宽控制IC产生脉宽信号,通过Q5开关管反向后,从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PWM输入端送进脉宽信号来达到控制风扇转速的目的。
[0003]然而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价格比一般没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价格要高出许多,这就导致该电源装置的成本增加,而现有技术中的电路结构又无法控制没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不需要通过PWM输入端来控制风扇转速,所以可以控制没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转速,从而大大降低电源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不需要通过PWM输入端来控制风扇转速,所以可以控制没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转速,从而大大降低电源的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包括能输出脉宽信号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的PWM_FAN端口与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后接第一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还与电扇FAN的FG端口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l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l后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与所述风扇FAN的VCC端口连接,所述风扇FAN的GND端口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源。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 STM32F302RBT6。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为3.3V。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为12V。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关管Q2为MOS开关管。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数字的MCU IC (集成电路)或模拟的脉宽控制IC(集成电路)产生脉宽信号后产生脉宽信号后,通过开关管Q2的反向和第一三极管Ql的信号传输,直接控制风扇的供电端(VCC),而不需要通过PffM输入端来控制风扇转速,所以无需使用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针对普通的风扇也可以实现风扇转速的控制。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而且可达到控制普通风扇(不具有脉宽调节功能)转速的目的,在设计成本上获得很大的优势,可以大大降低电源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脉宽信号来控制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电路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包括能输出脉宽信号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PWM_FAN端口与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后接第一电源,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还与电扇FAN的FG端口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l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l后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与风扇FAN的VCC端口连接,风扇FAN的GND端口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源。其中,风扇FAN的FG端口用于接FG线,以检测风扇FAN的转速。风扇FAN的VCC端口为供电端口,其GND端口为接地端口。
[0018]集成电路(MCU IC)的型号为STM32F302RBT6,该集成电路能输出脉宽信号,以控制风扇FAN的转速。
[0019]第一电源的电压为3.3V,第二电源的电压为12V。
[0020]开关管Q2为MOS开关管。MOS开关管具有较大的安全工作区、良好的散热稳定性和非常快的开关速度,而且体积小、重量轻、耐压值高。
[0021]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数字的MCUIC (集成电路)或模拟的脉宽控制IC (集成电路)产生脉宽信号后产生脉宽信号后,通过开关管Q2的反向和第一三极管Ql的信号传输,直接控制风扇的供电端(VCC),而不需要通过PffM输入端来控制风扇转速,所以无需使用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针对普通的风扇也可以实现风扇转速的控制。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而且可达到控制普通风扇(不具有脉宽调节功能)转速的目的,在设计成本上获得很大的优势,可以大大降低电源的成本。
[0022]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输出脉宽信号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的PWM_FAN端口与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后接第一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还与电扇FAN的FG端口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l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l后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与所述风扇FAN的VCC端口连接,所述风扇FAN的GND端口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STM32F302RBT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的电压为3.3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的电压为12V。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Q2为MOS开关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脉宽信号控制风扇的电路结构,包括能输出脉宽信号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PWM_FAN端口与开关管Q2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连接第二电阻R2后接第一电源,集成电路的RPM_FAN端口还与电扇FAN的FG端口连接,开关管Q2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容C1后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与风扇FAN的VCC端口连接,风扇FAN的GND端口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通过PWM输入端来控制风扇转速,所以可以控制没有脉宽调节功能的风扇的转速,从而大大降低电源的成本。
【IPC分类】F04D27/00
【公开号】CN204921435
【申请号】CN201520582155
【发明人】叶陇西
【申请人】东莞益衡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