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缩机和车载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957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卧式压缩机和车载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和车载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卧式压缩机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应用于车载换热系统中。
[0003]由于车载换热系统的使用环境特殊,卧式压缩机会受路面起伏、上下坡段等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卧式压缩机内的油液的液面波动。
[0004]如图1所示,当油液波动厉害,使卧式压缩机内的吸油管20’与油液脱离时,此时卧式压缩机内的栗体组件就会缺油,进而导致磨损,缩短了卧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存在供油可靠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和车载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卧式压缩机存在供油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吸油管,吸油管设置在壳体内;储油结构,储油结构具有储油腔,储油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以将壳体内的油液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腔内,另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结构的外部,吸油管的一端伸入储油腔内。
[0008]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具有开口 ;两个端盖,两个端盖与筒体的两个开口对应设置,储油结构与筒体和/或端盖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两个端盖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一端盖相对于第二端盖靠近吸油管,储油结构与第一端盖连接。
[0010]进一步地,储油结构包括储油挡板,储油挡板由第一端盖向壳体的内侧伸出并与第一端盖之间形成储油腔。
[0011]进一步地,储油挡板包括:挡油板段,挡油板段与第一端盖间隔设置;连接板段,挡油板段通过连接板段与第一端盖连接,挡油板段、连接板段和第一端盖围成储油腔。
[0012]进一步地,当卧式压缩机处于使用状态时,储油挡板位于壳体内的下侧,储油挡板的上边沿为过流边沿,壳体内的油液通过过流边沿进出储油腔。
[0013]进一步地,储油结构与壳体一体形成。
[0014]进一步地,储油结构包括储油桶,储油桶的侧壁上具有过流孔。
[0015]进一步地,卧式压缩机是卧式旋转式压缩机。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换热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是上述的卧式压缩机。
[00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加装储油结构,以使壳体内的油液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腔内,另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结构的外部,通过将吸油管伸入储油结构的储油腔内,从而使吸油管能够将储油腔内的油液抽吸走。当车载换热系统经过起伏路面或上下坡道时,卧式压缩机的倾角改变,而位于储油腔内的油液在储油结构的阻挡作用下,始终保持有一部分的油液留存在储油腔内,从而使吸油管始终能够保持吸油,有效提高了卧式压缩机的供油可靠性,且降低了栗体组件的磨损几率,提高了卧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卧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图2中的储油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图3的主视图;以及
[0023]图5示出了图4的B-B向视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壳体;11、筒体;12、第一端盖;20、吸油管;30、储油腔;40、储油挡板;41、挡油板段;42、连接板段;43、过流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卧式压缩机存在供油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和车载换热系统。其中,车载换热系统包括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是下述的卧式压缩机。
[0030]如图2和图3所示,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0、吸油管20和储油结构,吸油管20设置在壳体10内,储油结构具有储油腔30,储油结构设置在壳体10内以将壳体10内的油液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腔30内,另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结构的外部,吸油管20的一端伸入储油腔30内。
[0031]为了保证储油结构的储油可靠性,当卧式压缩机静止放置时,储油挡板40的高度应略低于油液的液面。
[0032]通过在壳体10内加装储油结构,以使壳体10内的油液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腔30内,另一部分的油液位于储油结构的外部。通过将吸油管20伸入储油结构的储油腔30内,从而使吸油管20能够将储油腔30内的油液抽吸走。
[0033]当车载换热系统经过起伏路面或上下坡道时,卧式压缩机的倾角A°改变,而位于储油腔30内的油液在储油结构的阻挡作用下,始终保持有一部分的油液留存在储油腔30内,从而使吸油管20始终能够保持吸油,有效提高了卧式压缩机的供油可靠性,且降低了栗体组件的磨损几率,提高了卧式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0034]为了提高加工的便捷性,储油结构与壳体10 —体形成。
[0035]当然,储油结构还可以与壳体10焊接或粘接。
[0036]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筒体11和两个端盖,筒体11的两端具有开口,两个端盖与筒体11的两个开口--对应设置,储油结构与筒体11和/或端盖连接。不论储油结构与筒体11连接还是与端盖连接,只要保证储油结构能够稳固地安装在壳体10内即可。
[0037]如图2和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