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90792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密闭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支撑旋转轴的轴承的结构进行了改良的密闭型压缩机及使用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冷冻机或空调机等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密闭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纳有电动机部、及通过旋转轴与该电动机部连接的压缩机构部。然后,一般地,旋转轴被设置于压缩机构部的上部的主轴承与设置于下部的副轴承支承。
[0003]另外,使用上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高压化的制冷剂气体,一旦从吐出口放出至密闭容器内,进而,引导至设置于电动机部的气体通道,并且从与密闭容器连接的吐出管吐出至外部机器。这时,由于被压缩并被高压化的制冷剂气体,导致压缩荷重作用于旋转轴。因此,伴随着由于旋转轴的旋转所导致的离心力,旋转轴发生挠性变形,旋转轴与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增大,有可能在滑动面产生磨耗或烧结。
[0004]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点,提出了一种密闭型压缩机,该密闭型压缩机在轴承设置锥状的环状槽,降低旋转轴与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提出了一种密闭型旋转压缩机,该密闭型旋转压缩机在主轴承的电动机侧的内径部,使曲轴弯曲的方向的间隙变大(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已知一种压缩机,在主轴承中,使轴承部的外径形成为锥状(参照专利文献3)。
[0005]【先行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国际公开TO2009/145232号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483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65457号公报
[0010]但是,专利文献I所示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如果旋转轴的挠性量变大,那么,在电动机侧中,旋转轴与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增大,有可能在滑动面产生磨耗或烧结。另夕卜,专利文献2所示的密闭型旋转压缩机中,如果压缩荷重不同,那么间隙量也变动,所以在所有的的运转条件中,适当地形成油膜,减低旋转轴与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变得困难。另外,专利文献3所示的压缩机中,虽然轴承部形成为容易弯曲的形状,但存在无法充分降低旋转轴与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及确保可靠性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旋转轴与主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并且可靠性高的密闭型压缩机及使用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0012]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纳电动机部的同时,收纳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具有气缸室并通过旋转轴被所述电动机部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部具备:设置于一端侧,支撑所述旋转轴的主轴承;以及设置于另一端侧,支撑所述旋转轴的副轴承,在所述主轴承上形成朝向所述气缸室侧开口的环状槽,所述环状槽的内周面形成为朝向环状槽的深度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锥状的同时,在所述主轴承的所述电动机部侧设置有第一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从所述电动机部侧朝向所述气缸室侧,直径逐渐变大的锥状。
[0013]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密闭型压缩机、与所述密闭型压缩机连接的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连接的膨胀装置、以及与所述膨胀装置连接的蒸发器。
[0014]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降低旋转轴与主轴承的滑动面的滑动面压,并且可靠性高的密闭型压缩机及使用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及使用其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0016]图2是表示上述密闭型压缩机的主要部件的放大结构图。
[0017]标号说明
[0018]1:冷冻循环装置;2:散热器;3:膨胀装置;4:蒸发器;6:旋转轴;10: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11:密闭容器;20:电动机部;30:压缩机构部;50:主轴承;53:环状槽;60:副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照图1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的剖面结构以及具备该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cycle)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将图1中的主轴承放大后表示的结构图。
[0020]图1中,冷冻循环装置1具备:将制冷剂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2 ;与该散热器2连接的膨胀装置3 ;与该膨胀装置3连接,将制冷剂气化的蒸发器4 ;以及与该蒸发器4的出口侧连接的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10。另外,在蒸发器4与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10之间,连接有储液器(accumulator) 5。
[0021]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10是两个气缸(cylinder)形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密闭容器11。在密闭容器11内的上部侧收纳作为驱动要素的电动机部20,在下部侧收纳压缩机构部30。电动机部20与压缩机构部30通过旋转轴6连接。密闭型旋转式压缩机10是旋转轴6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纵置型压缩机。
[0022]在密闭容器11的上部中央部,吐出管12突出设置于密闭容器11内,在其周边侧,设置电源端子13。
[0023]电动机部20使用例如无刷(brushless)DC马达(motor),具备固定在密闭容器11的内面的集中绕组定子21 ;以及在该集中绕组定子21的内侧存在特定的间隙并配置的、嵌装于旋转轴6的转子22。另外,在转子22上,设置有衡重23。另外,定子可以是分布式绕组。电动机部20经由电源端子13与外部的电源供给部(省略图示)连接,接收电力的供给。
[0024]压缩机构部30具备第一压缩机构部31以及第二压缩机构部32这两组压缩机构。第一压缩机构部31具备形成在上部侧的第一气缸(cylinder) 31A。第二压缩机构部32在第一压缩机构部31的下部侧具备隔着中间隔板33形成的第二气缸32A。
[0025]在第一气缸31A的上面部,配设了作为第一轴承的主轴承50,在第二气缸32A的下面部,配设了作为第二轴承的副轴承60,通过螺栓(bolt) 36将设置于主轴承50侧的阀盖(valve cover) 34与设置于副轴承60侧的阀盖35 一同螺固。另外,在阀盖35的内侧,配设了支撑旋转轴6的轴方向荷重的金属制造的止推片35a。主轴承50及副轴承60分别将旋转轴6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撑。
[0026]第一气缸31A由主轴承50与中间隔板33上下划分,在内部形成第一气缸室39A。第二气缸32A由中间隔板33与副轴承60上下划分,在内部形成第二气缸室39B。
[0027]旋转轴6上,与各压缩机构部31及32对应,并具有180°的相位差地形成一对偏心部37A及37B。该偏心部37A及37B具有相同的直径,以位于第一、第二气缸室39A、39B内。另外,在偏心部37A及37B的外周嵌合了辊(roller) 38A及38B。
[0028]在该第一气缸室39A与第二气缸室39B内,通过各辊38A及38B的偏心旋转动作以及与各辊38A及38B抵接的叶片(blade)的往复动作,气缸室39A、39B被划分为吸入室侧和压缩室侧,进行压缩动作。
[0029]在此,主要参照图2,对主轴承5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主轴承50具有:筒状轴支承部51及作为该筒状轴支承部51的一端侧(图示上、下侧)的、在第一气缸31A侧的外周延出的法兰部52。筒状轴支承部51具有轴承孔51a,旋转轴6被支撑于其内周面,以在与旋转轴6之间形成滑动面。另外,在筒状轴支承部51的一端侧,即,筒状轴支承部51与法兰部52的交差部,形成环状槽53。
[0030]环状槽53在第一气缸室39A侧具有开口端53a,从该开口端53a向作为反第一气缸室39A侧的电动机部20侧的方向,较深地形成。更详细而言,开口端53a是与筒状轴支承部51的轴承孔51a同心状,形成圆环状。环状槽53的外周面53b的与轴承孔51a的周面的间隔向深度方向延伸并且是平均的。另一方面,环状槽53的内周面53c成为与轴承孔51a的周面的间隔沿环状槽53的深度方向逐渐变大的锥状tpl。换言之,环状槽53的内周面53c形成为向深度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锥状tpl。
[0031]主轴承50的另一端侧(图示上、上侧),具体而言,在筒状轴支承部51的电动机部20侧的端部,设置有外周面53d形成为从电动机部20侧向第一气缸室39A侧直径逐渐变大的锥状的第一锥部tp2。
[0032]另外,连接该第一锥部tp2,锥角度大于第一锥部tp2的第二锥部tp3形成为向第一气缸室39A侧直径逐渐变大。如此通过第一锥部tp2和第二锥部t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