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送风机以及吸尘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4387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离心送风机以及吸尘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送风机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吸尘器或者吸排气装置等高输出的送风装置中使用离心送风机。离心送风机具有:产生驱动力的马达;进行送风的叶轮;以及容纳马达以及叶轮的送风机外壳。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326685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往的离心送风机。
[0003]在日本特开平8-326685号公报的离心送风机中,在离心风扇(叶轮)与配置于离心风扇的下侧的固定部的轴向间隙配置环状突起来形成微小间隙。由此,抑制了通过离心风扇(叶轮)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的一部分在离心风扇(叶轮)的下侧进入与送风路径不同的路径。其结果是,抑制了送风量的减少(0019段)。
[0004]近年来,需求离心送风机的更加高输出以及高效率化。因此,优选不仅在叶轮的下侦I在叶轮的上侧也要抑制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的气流的一部分进入与送风路径不同的路径。
[0005]然而,对于日本特开平8-326685号公报记载的离心送风机,若单纯在离心风扇(即,叶轮)的上侧的离心风扇(叶轮)与风扇罩(送风机外壳)之间也在轴向上形成微小间隙,则不仅离心风扇(叶轮)与固定部的轴向尺寸管理变得困难,而且离心风扇(叶轮)与风扇罩(送风机外壳)的轴向尺寸管理也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组装离心送风机时容易管理轴向尺寸且能够抑制送风量减少的技术。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中,离心送风机包括:马达,其包括具有马达罩的静止部以及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叶轮,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上方,并与旋转部一起旋转;以及送风机外壳,其将马达的至少上端以及叶轮容纳于径向内侦k叶轮具有:板状的下护罩,其相对于中心轴线大致垂直地扩展,且下护罩的下表面与马达罩的上表面对置;上护罩,其配置于下护罩的上方,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孔;以及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配置于下护罩与上护罩之间。上护罩具有:筒部,其形成吸气孔;以及上护罩顶板部,其从筒部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展。下护罩的下表面与马达罩的上表面隔着下侧轴向间隙在轴向上对置。下侧轴向间隙具有轴向宽度局部变窄的下侧迷宫部。筒部的上端面与送风机外壳隔着上侧轴向间隙在轴向上对置。筒部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与送风机外壳隔着径向间隙在径向上对置。径向间隙具有径向宽度比上侧轴向间隙的轴向宽度窄的上侧迷宫部。
[0008]马达罩具有从马达罩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的环状的马达突起部,下侧迷宫部形成于马达突起部与下护罩的下表面之间。
[0009]马达突起部配置于比中心轴线与送风机外壳的内周面的径向中点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0010]离心送风机还具有环状的接触零件,所述接触零件位于叶轮的所述下护罩的下表面,并且所述接触零件与旋转部接触,下侧迷宫部形成于马达突起部与接触零件的下表面之间。
[0011]叶轮具有从下护罩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环状的叶轮突起部,下侧迷宫部形成于马达罩的上表面与叶轮突起部之间。
[0012]下侧轴向间隙具有沿径向排列的多个下侧迷宫部。
[0013]下侧轴向间隙具有沿径向排列的三个以上的下侧迷宫部。
[0014]下侧迷宫部中的一个的轴向高度与下侧迷宫部中的另一个的轴向高度不同。
[0015]配置最靠径向内侧的下侧迷宫部配置于比位于最靠径向外侧的下侧迷宫部靠下方的位置。
[0016]下侧迷宫部中的一个的径向长度比下侧迷宫部中的另一个的径向长度长。
[0017]径向间隙具有:两个上侧迷宫部;以及宽度宽广部,其径向宽度比上侧迷宫部宽,两个上侧迷宫部分别位于宽度宽广部的轴向上侧以及宽度宽广部的轴向下侧。
[0018]径向间隙位于筒部的外周面与送风机外壳的内周面之间。
[0019]送风机外壳在其内周面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外壳突出部。
[0020]上侧迷宫部形成于外壳突出部与筒部的外周面之间。
[0021]上侧轴向间隙的轴向宽度比下侧迷宫部的轴向宽度宽。
[0022]马达具有:轴,其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有叶轮;球轴承,其将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以及弹性零件,其存在于马达罩与球轴承之间,球轴承配置于比下侧迷宫部靠下方的位置。
[0023]一种吸尘器,其具有上述离心送风机。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在组装离心送风机时能够容易地管理轴向尺寸,且能够抑制送风量的减少。并且,由于吸尘器具有上述离心送风机,因此在组装吸尘器所具有的离心送风机时能够容易地管理轴向尺寸,且能够抑制送风量的减少。
[0025]由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纵剖视图。
[0027]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纵剖视图。
[0028]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局部纵剖视图。
[0029]图4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0]图5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局部纵剖视图。
[0031 ]图6是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的局部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分别将与离心送风机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离心送风机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离心送风机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的方向称作“周向”。在本说明书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马达以叶轮侧为上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但是,该上下方向的定义不限定离心送风机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朝向。
[0033]〈1.第一实施方式〉
[0034]图1是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1A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离心送风机1A具有:马达11A;叶轮12A;以及送风机外壳13A。
[0035]马达11A具有:具有马达罩22A的静止部20A;以及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A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30A。
[0036]叶轮12A配置于马达11A的上方,且与马达11A的旋转部30A—起旋转。叶轮12A具有:上护罩51A;下护罩52A;以及配置于上护罩51A以及下护罩52A之间的多个叶片53A。
[0037]上护罩51A配置于下护罩52A的上方。上护罩51A在中央具有吸气孔513A。上护罩51A具有:形成吸气孔513A的筒部511A;以及从筒部511A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上护罩顶板部512A。下护罩52A是相对于中心轴线9A大致垂直地扩展的板状的零件。下护罩52A的下表面与马达罩22A的上表面对置。
[0038]送风机外壳13A将马达11A的至少上端以及叶轮12A容纳于径向内侧。
[0039]筒部511A的内周面与送风机外壳13A隔着径向间隙71A在径向上对置。筒部511A的上端面与送风机外壳13A隔着上侧轴向间隙73A在轴向上对置。径向间隙71A具有径向宽度比上侧轴向间隙73A的轴向宽度窄的上侧迷宫部81A。即,径向间隙71A具有上侧迷宫部81A。上侧迷宫部81A的径向宽度比上侧轴向间隙73A的轴向宽度窄。
[0040]下护罩52A的下表面与马达罩22A的上表面隔着下侧轴向间隙74A在轴向上对置。下侧轴向间隙74A具有轴向宽度局部变窄的下侧迷宫部84A、85A。
[0041 ] 在离心送风机1A中,通过上侧迷宫部81A以及下侧迷宫部84A、85A这两种迷宫部,有效地抑制了通过叶轮12A的旋转产生的气流的一部分进入与送风路径不同的路径而导致送风量减少。
[0042]在离心送风机1A中,上侧迷宫部81A没有形成于上侧轴向间隙73A等的上护罩51A与送风机外壳13A的轴向间隙,而是形成于径向间隙71A。由此,S卩使在叶轮12A相对于送风机外壳13A朝向轴向上方偏离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叶轮12A与送风机外壳13A接触。因此,在组装离心送风机1A时能够容易地管理轴向尺寸,并且能够抑制送风量的减少。
[0043]〈2.第二实施方式〉
[0044]<2-1.离心送风机的结构〉
[0045]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送风机1的纵剖视图。离心送风机1是涡轮型离心风扇,从设置于上部的吸气孔513吸引上方的空气,并向下方排出。涡轮型离心风扇与西洛克型离心风扇相比,效率高且噪音少。
[0046]本实施方式的离心送风机1例如用于在吸尘器中产生吸引力。由于吸尘器具有离心送风机1,因此在组装吸尘器所具有的离心送风机1时能够容易地管理轴向尺寸,并且能够抑制送风量的减少。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送风机也可以用于除了吸尘器以外的用途。例如也可以装设于用于排油烟机用的风扇或者建筑物的通风管的供排气装置等的其他送风设备、家电产品、医疗设备、工业用的大型设备等来进行吸气以及排气。
[0047]如图2所示,离心送风机1具有:马达11;叶轮12;以及送风机外壳13。马达11的后述旋转部30与叶轮1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0048]马达11是内转子型的无刷DC马达。马达11具有:静止部20;以及旋转部30。静止部20相对于送风机外壳13相对的静止。旋转部3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0以中心轴线9为中;L·、旋转。
[0049]静止部20具有:定子21;马达罩22;底板23;电路板24;上轴承25;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