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翼单元以及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4883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静翼单元以及送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翼单元以及送风机。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风扇和循环器等送风机中使用轴流风扇。轴流风扇通过来自马达的驱动力使叶轮旋转,向与马达的旋转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产生气流。在这些送风机中,根据使用时的状况,存在如下情况:想要使气流向特定的方向集中或想要将气流送到远处的情况;以及想要使气流扩散到较大的范围的情况。因此,以往提出一种用于使从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聚集或扩散的结构。
[0003]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平1-11994号公报中记载了以往的送风机。在该公报记载的送风机中,在风扇马达的前方设置有用于调节气流的多个叶片。然后,通过使风向调节环旋转或水平移动从而改变各叶片的方向,来切换扩散送风与向特定方向送风。
[0004]但是,在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平1-11994号公报的结构中,不使各叶片的内端部以及外端部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以连接各叶片的内端部和外端部的轴为中心使叶片的角度发生变化,由此调节从风扇马达产生的气流。因此,存在由于叶片的角度而使气流的损失变大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不仅抑制从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损失,而且能够变更气流的扩散或聚集的程度的静翼单元以及送风机。
[0006]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静翼单元,其与轴流风扇的旋转轴线大致同轴配置,调整从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静翼单元具有:多个整流叶片,其从旋转轴线的附近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切换机构,其切换多个整流叶片的位置。切换机构两级以上地切换整流叶片的外端部相对于内端部的周向的相对位置和整流叶片的相对于与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的仰俯角。
[0007]—种送风机,具有:轴流风扇;以及上述的静翼单元,轴流风扇具有:叶轮,其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以及马达,其使叶轮旋转,且轴流风扇产生向轴向前方的气流,静翼单元配置在叶轮的轴向前方。
[0008]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从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的直进分量以及旋转分量与静翼单元的各整流叶片相撞而改变方向。由此,该整流叶片的外端部相对于内端部的周向的相对位置和相对于与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的仰俯角被切换,能够变更气流的扩散或聚集的程度。
[0009]而且,由于送风机具有上述的静翼单元,因此从轴流风扇产生的气流的直进分量以及旋转分量与静翼单元的各整流叶片相撞而改变方向。由此,该整流叶片的外端部相对于内端部的周向的相对位置和相对于与旋转轴线正交的平面的仰俯角被切换,能够变更气流的扩散或聚集的程度。
[0010]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风扇的侧视图。
[0012]图2是点模式下的静翼单元的立体图。
[0013]图3是点模式下的静翼单元的侧视图。
[0014]图4是点模式下的静翼单元的主视图。
[0015]图5是广域模下式的静翼单元的立体图。
[0016]图6是广域模下式的静翼单元的侧视图。
[0017]图7是广域模下式的静翼单元的主视图。
[0018]图8是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0019]图9是切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1O是连接部的剖视图。
[0021]图11是点模式下的切换机构的后视图。
[0022]图12是不完全点模式下的切换机构的后视图。
[0023]图13是不完全广域模式下的切换机构的后视图。
[0024]图14是广域模式下的切换机构的后视图。
[0025]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切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说明送风机以及静翼单元的例子。另外,在本说明中,分别将与轴流风扇的旋转轴线平行以及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轴流风扇的旋转轴线正交以及大致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以轴流风扇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作“周向”。并且,在本说明中,将轴向作为前后方向,将相对于轴流风扇的静翼单元侧作为前侧而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并非打算通过该前后方向的定义来限定送风机以及静翼单元在使用时的设置方向。
[0027]图1是具有静翼单元50的风扇I的侧视图。该风扇I是通过马达10的动力使叶轮40旋转,从而向轴向前方送风的送风机。风扇I例如放置在家庭的地板上,用于使用者纳凉。如图1所示,该风扇I具有马达10、马达罩20、脚部30、叶轮40、静翼单元50以及罩60。另外,在图1中,为了明示叶轮40以及静翼单元50,以剖切了的状态表示罩60。另外,风扇I也可以安装在墙壁或顶棚。
[0028]马达10是对叶轮40提供用于旋转的动力的动力源。马达10被容纳在作为壳体的马达罩20的内部。马达10具有沿旋转轴线9向轴向前方延伸的轴11。轴11的前端部比马达罩20的前表面向轴向前方突出。若向马达10提供驱动电流,则通过配置在马达10内的线圈与磁铁之间的磁力产生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的转矩。由此,马达10的轴11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旋转。图1中的实线箭头RO表示轴11的旋转方向。
[0029]例如将无刷直流马达用于马达10。无刷直流马达由于不存在因电刷的磨损而产生的性能劣化,因此比有刷马达寿命长。并且,无刷直流马达比交流马达易于进行变速控制且耗电量低。但是,也可以使用有刷马达或交流马达来代替无刷直流马达。
[0030]脚部30具有基座部31和支柱32。基座部31在马达罩20的下方呈大致水平扩展。在使用风扇I时,基座部31的下表面与地面接触。支柱32从基座部31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支柱32的上端部与马达罩20连接。由此,马达10以及马达罩20被支承在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位置。
[0031]叶轮40是通过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旋转产生向轴向前方的气流的部件。叶轮40配置在马达罩20的轴向前方。如图1所示,叶轮40具有:位于中央的杯部41;以及从杯部4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旋转叶片42。杯部41固定于马达1的轴11的前端部。多个旋转叶片42在杯部41的径向外侧沿周向排列。各旋转叶片42相对于轴向以及周向斜着扩展。各旋转叶片42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端缘位于比旋转方向后方侧的端缘靠轴向后方的位置。
[0032]若使马达10驱动,则马达10的轴11以及固定于轴11的叶轮40以旋转轴线9为中心向与轴11的旋转方向RO相同的方向旋转。如此,则气体被多个旋转叶片42加速,在叶轮40的周围产生从轴向后方向轴向前方的气流。即,在该风扇I中,由马达10和叶轮40构成了产生向轴向前方的气流的轴流风扇70。
[0033]叶轮40例如是由注塑成型而得到的单个的树脂部件。但是,叶轮40也可以由多个部件构成。例如,杯部41与多个旋转叶片42也可以是相互分体的部件。并且,叶轮40也可以是由除树脂以外的材料构成的部件。
[0034]静翼单元50是用于调整从叶轮40产生的气流的机构。换言之,静翼单元50调整从轴流风扇70产生的气流。静翼单元50位于叶轮40的轴向前方,且与叶轮40的旋转轴线9大致同轴地配置。换言之,静翼单元50位于轴流风扇70的轴向前方,且与轴流风扇70的旋转轴线9大致同轴地配置。静翼单元50与轴11以及叶轮40是分开的。因此,在轴11以及叶轮40旋转时,静翼单元50不旋转而静止。如图1所示,静翼单元50具有:多个整流叶片51;以及切换整流叶片51的位置的切换机构52。
[0035]风扇I的使用者通过操作切换机构52切换多个整流叶片51的位置,能够调整从叶轮40产生的气流的聚集或扩散的程度。以下,将与没有静翼单元50的情况相比使从叶轮40产生的气流聚集的状态称作“点模式”。换言之,点模式是指与没有静翼单元50相比使从轴流风扇70产生的气流聚集的模式。在点模式中,风扇I能够对位于风扇I的轴向前方的使用者集中地送较强的风。并且,以下,将与没有静翼单元50的情况相比使从叶轮40产生的气流扩散的状态称作“广域模式”。换言之,广域模式是指与没有静翼单元50的情况相比使从轴流风扇70产生的气流扩散的模式。在广域模式中,风扇I能够对位于较大的范围内的多个使用者送较缓的风。换言之,切换机构52在点模式与广域模式之间切换整流叶片51的位置。
[0036]罩60是将叶轮40以及静翼单元50容纳于内部的笼状的框体。罩60容许由叶轮40产生的气流通过,并防止使用者接触到旋转的叶轮40。如图1所示,罩60具有外周环61、多个前方辐条62以及多个后方辐条63。外周环61、多个前方辐条62以及多个后方辐条63分别由铁等金属形成。但是,这些部件的表面也可以被树脂薄膜覆盖。
[0037]外周环61呈圆环状包围叶轮40的径向外侧。多个前方辐条62在静翼单元50的前方呈放射状扩展。各前方辐条6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固定于外周环61。并且,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