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其可变式压缩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8884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及其可变式压缩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其可变式压缩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至图4所示,传统压缩机内部包括相互啮合的一公转子a及一母转子b,且在公转子a及母转子b的两端形成一吸气端c及一排气端d。另外,为调节压缩机的压缩容量,传统压缩机内部更包括一第一活塞e及一第二活塞f,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能够滑移在吸气端c及排气端d之间,并利用控制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的位置达到下列四种可变压缩比情况。
[0003]如图1所示,为降低压缩比全载工况,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相并贴且同时往吸气端c移动,以提早排气降低转子压缩行程;如图2所示,为正常压缩比全载工况,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相并贴且同时往排气端d移动,以维持转子等长全压缩行程;如图3所示,为降低压缩比卸载工况,第一活塞e停在邻近吸气端c处,第二活塞f往排气端d移动,使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之间出现空隙,以减少吸气量达到降低压缩比又卸载动作;如图4所示,为正常压缩比卸载工况,第二活塞f停在邻近排气端d处,第一活塞e往吸气端c移动,使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之间出现空隙,以减少吸气量达到全压缩比又卸载动作。
[0004]然而,上述压缩机具有以下缺点,因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共有两块活塞的体积,且为让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移动于吸气端c及排气端d之间,并且第一活塞e与第二活塞f之间有空隙,导致吸气端c至排气端d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块活塞的体积,造成压缩机内部也须预留大量空间而无法缩小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其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是利用一滑块体及安装于滑块体的一活动块,并且通过滑块体贴接或远离于封闭段,活动块贴接或远离于转子组件,使压缩机具有可变压压缩比、体积缩小及结构简单的功效。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包括:
[0007]一滑块体,具有一第一转子接触面及设置在该第一转子接触面两端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以及
[0008]—活动块,安装于该第一端并且能够相对该滑块体移动,该活动块具有与该第一转子接触面配置在同侧的一第二转子接触面,该第二转子接触面能够低于或齐平该第一转子接触面。
[0009]上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中该第一端设有一透空槽,该活动块安装于该透空槽并且能够缩入或突出于该透空槽。
[0010]上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中更包括一推杆及一驱动件,该滑块体内部设有连通于该透空槽的一穿设槽,该推杆穿设于该穿设槽并且与该驱动件相互连接,该推杆受该驱动件牵引以推动于该活动块。
[0011]上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中该推杆一端设有一凹陷部,另一端能够推抵或远离该活动块,该驱动件为一油压缸或一气压缸,该驱动件包含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油或气体,该第一流道与该第二流道分别自该滑块体上开设并且连通于该凹陷部,该油或气体填充于该第一流道、该第二流道及该凹陷部。
[0012]上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中该穿设槽贯穿于该第二端,该推杆设有一轨道,该滑块体更包含一盖块及一卡合柱,该盖块罩盖于该穿设槽,该第二流道自该盖块开设,该卡合柱一端固定于该盖块,另一端嵌合于该轨道并且能够与该轨道相互滑移。
[0013]上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中该活动块远离该透空槽的一侧延伸有一V字状块,该推杆远离该凹陷部的一端与该V字状块相互卡掣。
[0014]上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其中该活动块具有自该第二转子接触面朝远离该第一转子接触面方向逐渐缩小厚度的一倾斜壁。
[001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
[0016]一本体,包含一机壳及容置在该机壳内部的一转子组件,该转子组件两端分别具有一吸气端及一排气端,并且该吸气端与该排气端之间定义出与该转子组件的轴向相互垂直的一吸气量基准线,该机壳具有配置在该转子组件一侧的一内侧壁,该内侧壁在该吸气端与该吸气量基准线之间形成有一封闭段,该内侧壁在该排气端与该吸气量基准线之间开设有一导引槽;以及
[0017]—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式压缩比结构,容置于该导引槽,该滑块体能够滑移于该导引槽,该第二端能够贴接或远离于该封闭段,该第二转子接触面能够贴接或远离于该转子组件。
[0018]上述的压缩机,其中该第一转子接触面贴接于该转子组件并且能够相对于该转子组件滑移。
[0019]上述的压缩机,其中该机壳设有连通于该导引槽的一出气通道及一泄气通道,该第二转子接触面远离该转子组件以令该第二转子接触面与该转子组件之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该出气通道对应该第一间距与该排气端配置,该第二端远离该封闭段以令该第二端与该封闭段之间形成有一第二间距,该泄气通道对应该第二间距配置。
[0020]上述的压缩机,其中该排气端与该吸气量基准线的距离介于该吸气端及该排气端的距离的50 %至80 %之间。
[0021]上述的压缩机,其中该排气端与该吸气量基准线的距离为该吸气端及该排气端的距离的70 %。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3]图1本现有降低压缩比全载工况的示意图;
[0024]图2本现有正常压缩比全载工况的示意图;
[0025]图3本现有降低压缩比卸载工况的示意图;
[0026]图4本现有正常压缩比卸载工况的示意图;
[0027]图5本实用新型可变式压缩比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6本实用新型可变式压缩比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0029]图7本实用新型可变式压缩比结构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0030]图8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立体组合图;
[0031 ]图9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10本实用新型降低压缩比全载工况的示意图;
[0033]图11本实用新型正常压缩比全载工况的示意图;
[0034]图12本实用新型降低压缩比卸载工况的示意图;
[0035]图13本实用新型正常压缩比卸载工况的示意图。
[0036]其中,附图标记
[0037]现有技术
[0038]a…公转子
[0039]b…母转子
[0040]c...吸气端
[0041]d...排气端
[0042]e…第一活塞
[0043]f…第二活塞
[0044]本实用新型
[0045]100…压缩机
[0046]10…可变式压缩比结构
[0047]I…滑块体
[0048]11…第一转子接触面
[0049]12…第一端
[0050]m...透空槽
[0051]13…第二端
[0052]H…穿设槽
[0053]15...盖块
[0054]16…卡合柱
[0055]2…活动块
[0056]21…第二转子接触面
[0057]22…倾斜壁
[0058]23...ν 字状块
[0059]3…推杆
[0060]31…凹陷部
[0061]32...轨道
[0062]4…驱动件
[0063]4l...第一流道
[0064]42…第二流道
[0065]20…本体
[0066]201…机壳
[0067]202…转子组件
[0068]2021…公转子
[0069]2022…母转子
[0070]203…吸气端
[0071]204...排气端
[0072]205…内侧壁
[0073]206…封闭段
[0074]207…导引槽
[0075]208...出气通道
[0076]209…泄气通道
[0077]L...吸气量基准线
[0078]SI...第一间距
[0079]S2...第二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80]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
[0081]请参考图5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其可变式压缩比结构,此可变式压缩比结构10主要包括一滑块体I及一活动块2;压缩机100主要包括一本体20及一可变式压缩比结构10。
[0082]如图5至图7所示,滑块体I具有一第一转子接触面11及设置在第一转子接触面11两端的一第一端12及一第二端13。
[0083]详细步说明如下,第一端12设有一透空槽121,滑块体I的第二端13朝内部设有连通于透空槽121的一穿设槽14,使穿设槽14贯穿于第二端13,滑块体I更包含一盖块15及一卡合柱16,盖块15罩盖于穿设槽14。
[0084]如图5至图7所示,活动块2安装于第一端12并且能够相对滑块体I移动,活动块2具有与第一转子接触面11配置在同侧的第二转子接触面21,第二转子接触面21能够低于或齐平第一转子接触面11。
[0085]进一步说明如下,活动块2安装于透空槽121并且能够缩入或突出于透空槽121,活动块2具有自第二转子接触面21朝远离第一转子接触面11方向逐渐缩小厚度的一倾斜壁22,并且活动块2远离透空槽121的一侧延伸有一 V字状块23。
[0086]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变式压缩比结构10更包括一推杆3及一驱动件4,推杆3穿设于穿设槽14并且与驱动件4相互连接,推杆3受驱动件4牵引以推动于活动块2。
[0087]详细步说明如下,推杆3—端设有一凹陷部31,推杆3另一端能够推抵或远离活动块2并且与V字状块23相互卡掣,进而避免活动块2掉出或脱离透空槽121,推杆3设有一轨道32,卡合柱16—端固定于盖块15,卡合柱16另一端嵌合于轨道32并且能够与轨道32相互滑移,使推杆3不旋转及沿着卡合柱16直线移动。
[0088]另外,驱动件4可为一油压缸、一气压缸或一马达,本实施例的驱动件4为一油压缸或一气压缸,驱动件4包含一第一流道41、一第二流道42及油或气体,第一流道41、第二流道42分别自滑块体I上开设并且连通于凹陷部31,油或气体填充于第一流道41、第二流道42及凹陷部31,油或气体通过进入或排出第一流道41与第二流道42,进而控制容置在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