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罩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8962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风扇罩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散热部件的附属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风扇罩背板。
【背景技术】
[0002]风扇罩组件作为发动机咱热总成的部件,主要用于外罩于冷却风扇,保持外观完整、美观并用于导风,达到良好冷却。由于风扇罩组件具有导风作用,要求风扇罩组件使用时不发生较大震动,降低噪声,并且较好的保护风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则要求风扇罩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风扇罩组件在制作时还要保持较小的重量;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风扇罩组件分成风扇罩本体和风扇罩背板,具有针对性的在风扇罩本体上焊接加强板,实现提高强度、减轻重量的效果;但是,现有的风扇罩本体上加装加强板是按照风扇罩本体的结构设置分体式加强板,结构较为复杂,具有较多的焊点,布置凌乱且外观较差,对于风扇罩组件本体来说,并没能较好的增加强度;制作过程中焊接工位也较多,降低工作效率。
[0003]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风扇罩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不但能够增加风扇罩组件整体的强度,还使风扇罩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布置紧凑而外观较好,制作过程中减少焊接工位,简化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罩背板,用于风扇罩本体,不但能够增加风扇罩组件整体的强度,还使风扇罩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布置紧凑而外观较好,制作过程中减少焊接工位,简化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罩背板,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固定于风扇罩本体且所述风扇罩背板为整体成型;风扇罩背板整体成型并直接用于风扇罩本体增加其强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补强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紧凑性,改善了各个加强板独自作用而产生的问题;整体型风扇罩背板制作时需与风扇罩本体形状相适应,可以位于风扇罩本体外部,也可以位于风扇罩本体内部,均能实现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0006]进一步,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外罩于风扇罩本体并预留通风道;加强板外罩于风扇罩本体形成叠合的加强结构,结构简单且安装容易;根据风扇罩本体的风道结构,留出导风通道,制作具体的风扇罩背板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风扇罩背板为由顶部和柱脚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顶部和柱脚分别用于对应与风扇罩本体的端部和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合;风扇罩本体的端部指的是用于通风的一端,与该端部对应的另一端为根部(与发动机箱体连接的一端);采用顶部和柱脚组成的框架结构将风扇罩本体包容进的结构,较好的增加风扇罩本体的强度,同时,减小风扇罩背板的整体重量,减少材料消耗,同时,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提高风扇罩组件的整体抗震颤能力,并减轻总体重量;柱脚与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合,则柱脚则应该具有与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形状相会适应的横截面,在此不再赘述。
[0008]进一步,所述柱脚为四个且分别在底部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用于与风扇罩本体的连接支耳叠合固定;连接支耳位于风扇罩本体的根部,用于将风扇罩组件连接于发动机,该折弯部叠合于连接支耳,有效提高连接支耳的连接强度,保证风扇罩组件的整体抗震能力;使用时,所述顶部和柱脚分别对应与风扇罩本体的端部和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合并分别固定;固定叠合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铆接等现有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点焊的方式,制作方便。
[0009]进一步,在相邻柱脚和顶部之间一体成型形成用于对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局部叠合加强的翼缘,所述翼缘避开风扇罩本体上的外凸部位;翼缘可由顶部沿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外表面折弯形成,并与相邻柱脚形成一体,达到对风扇罩本体的端部局部包容,进一步增加整体强度,并使得风扇罩组件整体性较强。
[0010]进一步,所述风扇罩背板设有与风扇罩本体一致的安装功能孔,安装功能孔用于安装尾罩或连结发动机,风扇罩背板设有与风扇罩本体一致(对应)的功能孔,利于共同承担安装后的外力载荷。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罩背板,采用整体式风扇罩背板结构,用于风扇罩本体,不但能够增加风扇罩组件整体的强度,还使风扇罩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布置紧凑而外观较好,制作过程中减少焊接工位,简化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补强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紧凑性,改善了各个加强板独自作用而产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沿A向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6]图4为图3沿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向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B向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罩背板,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固定于风扇罩本体5且所述风扇罩背板为整体成型;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风扇罩本体5,风扇罩背板整体成型并直接用于风扇罩本体增加其强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补强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紧凑性,改善了各个加强板独自作用而产生的问题;整体型风扇罩背板制作时需与风扇罩本体形状相适应,可以位于风扇罩本体外部,也可以位于风扇罩本体内部,均能实现目的,在此不再赘述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外罩于风扇罩本体5并预留通风道形成叠合的加强结构;加强板外罩于风扇罩本体,结构简单且安装容易;根据风扇罩本体的风道结构,留出导风通道,制作具体的风扇罩背板结构。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罩背板为由顶部I和柱脚7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顶部I和柱脚7使用时分别对应与风扇罩本体的端部和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合;风扇罩本体的端部指的是用于通风的一端,与该端部对应的另一端为根部(与发动机箱体连接的一端);采用顶部和柱脚组成的框架结构将风扇罩本体包容进的结构,较好的增加风扇罩本体的强度,同时,减小风扇罩背板的整体重量,减少材料消耗,同时,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提高风扇罩组件的整体抗震颤能力,并减轻总体重量;柱脚与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合,则柱脚则应该具有与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形状相会适应的横截面,在此不再赘述。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柱脚7为四个且分别在底部折弯形成折弯部3,所述折弯部3使用时与风扇罩本体'的连接支耳4叠合固定,如图所示,折弯部3与柱脚7之间还一体成型设有加强肋6,以保证连接强度;连接支耳位于风扇罩本体的根部,用于将风扇罩组件连接于发动机,该折弯部叠合于连接支耳,有效提高连接支耳的连接强度,保证风扇罩组件的整体抗震能力。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I和柱脚7使用时分别对应与风扇罩本体5的端部和风扇罩本体5的侧壁叠合并分别固定;固定叠合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铆接等现有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采用点焊的方式,制作方便。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I和柱脚7使用时分别对应与风扇罩本体5的端部和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合并分别电焊固定;电焊可采用布点点焊的方式,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强度增加明显。
[0023]本实施例中,在相邻柱脚7和顶部I之间一体成型形成对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局部叠合加强的翼缘2,所述翼缘2避开风扇罩本体上的外凸部位51;翼缘2可由顶部I沿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外表面折弯形成,并与相邻柱脚7形成一体,达到对风扇罩本体5的端部局部包容,进一步增加整体强度,并使得风扇罩组件整体性较强。
[0024]使用时,所述翼缘2与风扇罩本体5的侧壁叠合并固定;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如图所示,风扇罩背板的焊点为图中黑点所示,具体分布为:顶部沿圆周方向均布至少四个,分布于位于相邻连接孔的之间;柱脚与相邻的翼缘形成的框架结构共同沿其形状分布至少留个,每个折弯部分布焊点两个,形成稳定的固定。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罩背板设有与风扇罩本体5—致的安装功能孔,如图所示的位于顶部和折弯部的小孔;安装功能孔用于安装尾罩或连结发动机,风扇罩背板设有与风扇罩本体一致(对应)的功能孔,利于共同承担安装后的外力载荷。
[002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固定于风扇罩本体且所述风扇罩背板为整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叠合外罩于风扇罩本体并预留通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背板为由顶部和柱脚形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顶部和柱脚分别用于对应与风扇罩本体的端部和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叠入口 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为四个且分别在底部折弯形成用于与风扇罩本体的连接支耳叠合固定折弯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柱脚和顶部之间一体成型形成用于对风扇罩本体的侧壁局部叠合加强的翼缘,所述翼缘避开风扇罩本体上的外凸部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背板设有与风扇罩本体一致的安装功能孔。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罩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柱脚之间还一体成型设有加强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扇罩背板,所述风扇罩背板用于固定于风扇罩本体且所述风扇罩背板为整体成型,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式风扇罩背板结构,用于风扇罩本体,不但能够增加风扇罩组件整体的强度,还使风扇罩组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布置紧凑而外观较好,制作过程中减少焊接工位,简化工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补强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紧凑性,改善了各个加强板独自作用而产生的问题。
【IPC分类】F04D29/40
【公开号】CN205331059
【申请号】CN201620085082
【发明人】鲁卡, 刘兵, 何飞, 冯朋博, 龚兴明, 杨松, 谢育明, 成勇, 张正华
【申请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