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912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自吸式排污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吸式排污泵,包括接管、法兰、阀座、加水阀门、出口接管、泵体、气液分离管、泵盖、泵壳、前轴承封盖、油封、轴承座、轴泵、主轴、后轴承封盖、挡水圈、叶轮、腔体、托架、前泵腔、上泵腔、流通道、通管架、通管A、通管B、流通孔、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内横架、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所述叶轮在所述腔体的里面,所述前泵腔连接所述阀座,所述前泵腔在所述叶轮的前面,所述上泵腔在所述叶轮的上面,所述前泵腔、上泵腔连接所述腔体,所述气液分离管在所述泵体的侧面,所述接管连接所述阀座于所述法兰,所述加水阀门连接所述前泵腔、上泵腔。
【专利说明】
自吸式排污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吸式排污栗。
【背景技术】
[0002]污泥栗结构特点
[0003]1、电缆进线密封电缆进线密封是一个带固定板的完整部件。电缆入口严格保证防水和潜水密封。
[0004]2、电机三相鼠笼式感应电机,壳型设计,壳内充满空气,以直接方式启动,电机可以连续搅拌40°C的介质,每小时的最大启动次数为15次,每次启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均匀。电机的设计能够在额定电压变化±5%的范围内提供其额定输出。在电机未过热的情况下,只要电机未达到满负荷连续运,±10%的额定电压误差也是可以接受的。电机允许的相间电压不平衡在2%之内。定子通过周围液体冷却。电缆直径大于1.5mm2连接热敏开关和可选保护传感器,电缆护套抗污水腐蚀。
[0005]3、机械密封搅拌器配有两个独立的机械密封系统。密封件在油腔中操作,用液体动力以恒定的速度向密封面喷油产生润滑。外部一次密封组件位于搅拌液体和油腔之间,包含一稳定的和一正向驱动的旋转的碳化钨圈。内部二次密封件,位于油腔和电机壳之间,包含一稳定的碳化钨圈和一正向驱动的旋转的碳化钨圈。只有外密封面和搅拌的介质接触。每个密封接口用弹簧系统卡紧。密封既不要求维护又不要求密封调整,还不要求密封旋转方向。油腔加注石蜡型白油,油中不含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0006]4、轴承叶轮轴和电机轴为一个整体,电机内轴承为两只全封闭深沟球轴承。主要轴承是单列调心滚子轴承以承担轴向负荷,轴承使用寿命不小于10万小时。
[0007]5、油室油对密封起润滑、冷却作用,并对渗透的液体起了额外的屏障作用。油室中积聚的压力,通过一个内部的空间体积而减缓。
[0008]6、叶轮叶轮为三片式,叶片宽度大,侧面薄,表面平滑,并且为后掠式,具有自洁功能确保了搅拌器的高效、无堵塞运行。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式排污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自吸式排污栗大块异物容易卡住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式排污栗,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管、法兰、阀座、加水阀门、出口接管、栗体、气液分离管、栗盖、栗壳、前轴承封盖、油封、轴承座、轴栗、主轴、后轴承封盖、挡水圈、叶轮、腔体、托架、前栗腔、上栗腔、流通道、通管架、通管A、通管B、流通孔、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内横架、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所述叶轮在所述腔体的里面,所述前栗腔连接所述阀座,所述前栗腔在所述叶轮的前面,所述上栗腔在所述叶轮的上面,所述前栗腔、上栗腔连接所述腔体,所述气液分离管在所述栗体的侧面,所述接管连接所述阀座于所述法兰,所述加水阀门连接所述前栗腔、上栗腔,所述托架连接所述栗壳、前栗腔,所述托架在所述腔体的下面,所述栗盖在所述栗壳的旁边,所述主轴贯穿所述前轴承封盖、后轴承封盖、挡水圈,所述油封在所述轴承座的里面,所述通管架在所述前栗腔的里面,所述通管架连接所述前栗腔,所述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在所述通管架上,所述通管外横架A在所述通管外横架B的上面,所述通管叉架A在所述通管叉架B的上面,所述通管外横架A连接所述通管叉架A,所述通管外横架B连接所述通管叉架B,所述通管A、通管B在所述通管架的里面,所述流通孔在所述通管A、通管B上,所述通管内横架在所述通管A、通管B之间,所述通管内横架在所述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之间,所述通管内横架连接所述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所述通管A、通管B在所述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内横架、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之间。
[0011 ]所述上栗腔在所述出口接管的下面。
[0012]所述流通道在所述接管的里面。
[0013]所述主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栗,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叶轮。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I本自吸式排污栗,在前栗腔里设置了通管架,通管位于其中,当有大型异物通过时,可进行阻拦,水流可通过通管继续流动,异物可被通管架拦截,方便使用。
[0016]2通管叉架、通管外横架的使用,可应对高速流动的多个连续的异物进行拦截,防止损伤栗体。
[0017]3通管外横架可固定通管,不影响栗体内的流速。
[0018]4通管叉架的使用,可拦截纤维物质,防止缠绕叶轮。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1 ]图中:1-接管,2-法兰,3-阀座,4-加水阀门,5-出口接管,6_栗体,7_气液分离管,8-栗盖,9_栗壳,10-前轴承封盖,11-油封,12-轴承座,13-轴栗,14-主轴,15-后轴承封盖,16-挡水圈,17-叶轮,18-腔体,19-托架,20-前栗腔,21-上栗腔,22-流通道,23-通管架,24-通管A,25-通管B,26-流通孔,27-通管外横架A,28-通管外横架B28,29-通管内横架,30-通管叉架A,31-通管叉架B。
[0022]实施例:
[0023]本实施例包括接管1、法兰2、阀座3、加水阀门4、出口接管5、栗体6、气液分离管7、栗盖8、栗壳9、前轴承封盖10、油封11、轴承座12、轴栗13、主轴14、后轴承封盖15、挡水圈16、叶轮17、腔体18、托架19、前栗腔20、上栗腔21、流通道22、通管架23、通管A24、通管B25、流通孔26、通管外横架A27、通管外横架B28、通管内横架29、通管叉架A30、通管叉架B31,叶轮17在腔体18的里面,前栗腔20连接阀座3,前栗腔20在叶轮17的前面,上栗腔21在叶轮17的上面,前栗腔20、上栗腔21连接腔体18,气液分离管7在栗体6的侧面,接管I连接阀座3于法兰2,加水阀门4连接前栗腔20、上栗腔21,托架19连接栗壳9、前栗腔20,托架19在腔体18的下面,栗盖8在栗壳9的旁边,主轴14贯穿前轴承封盖10、后轴承封盖15、挡水圈16,油封11在轴承座12的里面,通管架23在前栗腔20的里面,通管架23连接前栗腔20,通管外横架A27、通管外横架B28、通管叉架A30、通管叉架B31在通管架23上,通管外横架A27在通管外横架B28的上面,通管叉架A30在通管叉架B31的上面,通管外横架A27连接通管叉架A30,通管外横架B28连接通管叉架B31,通管A24、通管B25在通管架23的里面,流通孔26在通管A24、通管B25上,通管内横架29在通管A24、通管B25之间,通管内横架29在通管外横架A27、通管外横架B28之间,通管内横架29连接通管叉架A30、通管叉架B31,通管A24、通管B25在通管外横架A27、通管外横架B28、通管内横架29、通管叉架A30、通管叉架B31之间。
[0024]主轴14的一端连接轴栗13,主轴14的另一端连接叶轮17。
[0025]上栗腔21在出口接管5的下面。
[0026]流通道22在接管I的里面。
[0027]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吸式排污栗,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管、法兰、阀座、加水阀门、出口接管、栗体、气液分离管、栗盖、栗壳、前轴承封盖、油封、轴承座、轴栗、主轴、后轴承封盖、挡水圈、叶轮、腔体、托架、前栗腔、上栗腔、流通道、通管架、通管A、通管B、流通孔、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内横架、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所述叶轮在所述腔体的里面,所述前栗腔连接所述阀座,所述前栗腔在所述叶轮的前面,所述上栗腔在所述叶轮的上面,所述前栗腔、上栗腔连接所述腔体,所述气液分离管在所述栗体的侧面,所述接管连接所述阀座于所述法兰,所述加水阀门连接所述前栗腔、上栗腔,所述托架连接所述栗壳、前栗腔,所述托架在所述腔体的下面,所述栗盖在所述栗壳的旁边,所述主轴贯穿所述前轴承封盖、后轴承封盖、挡水圈,所述油封在所述轴承座的里面,所述通管架在所述前栗腔的里面,所述通管架连接所述前栗腔,所述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在所述通管架上,所述通管外横架A在所述通管外横架B的上面,所述通管叉架A在所述通管叉架B的上面,所述通管外横架A连接所述通管叉架A,所述通管外横架B连接所述通管叉架B,所述通管A、通管B在所述通管架的里面,所述流通孔在所述通管A、通管B上,所述通管内横架在所述通管A、通管B之间,所述通管内横架在所述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之间,所述通管内横架连接所述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所述通管A、通管B在所述通管外横架A、通管外横架B、通管内横架、通管叉架A、通管叉架B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排污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栗腔在所述出口接管的下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排污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道在所述接管的里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排污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轴栗,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叶轮。
【文档编号】F04D9/02GK205423174SQ201521083383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发明人】李黎明
【申请人】天津天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