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供给物料的阀、加料阀机构以及阀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816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用于供给物料的阀、加料阀机构以及阀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供给物料的阀、加料阀机构以及阀泵。该用于供给物料的阀(1)包括:由柔性材料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和支撑部(13),其中,阀(1)还包括:加强部(15),该加强部(15)包括支撑加强体(151)和阻挡体(152),其中,支撑加强体(151)能够嵌入阀(1)的内腔,且该支撑加强体(151)的外壁能够与阀(1)的内腔壁相配合而起到支撑作用;阻挡体(152)嵌入到支撑部(13)及其开口(131),阻挡体(152)的端部(1522)通过该阻挡体(152)的护板(1521)延伸到支撑部(13)的外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阀、加料阀机构以及阀泵,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有效解决阀泵内部单向阀受外部水流冲击而失效的隐患。
【专利说明】
用于供给物料的阀、加料阀机构以及阀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进给诸如液体的物料的阀,以及应用了该阀的加料阀机构和应用了该加料阀机构的阀栗。特别地,所述阀栗可以安装在洗衣机中,用于添加洗衣液等洗衣用物料。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物料供给系统中,至少具有一个进料管路和一个出料管路,还可以具有多个进料管路和/或多个出料管路,并且通常在每个管路上设置单向阀来控制物料的流向。如果将这些单向阀集成在一个物料供给设备中,来实现对物料供给方向的控制,那么会使得物料供给设备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对于要求体积比较小的应用情形(例如设置在洗衣机内的用于向待洗衣物添加洗衣液等洗衣用物料的阀栗)而言,这种设计需要改进。
[0003]此外,目前洗衣机中用于栗送洗衣液的阀栗主要采用齿轮栗和柱塞栗,齿轮栗和柱塞栗结构较复杂,对流量的控制不稳定,并且由于齿轮栗和柱塞栗中均存在摩擦构件,因此容易产生噪音,而且寿命较短。
[0004]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410043480.X中,公开了一种加料阀机构以及应用该加料阀机构的阀栗。在该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加料阀机构中,包括了阀和阀管,其中,阀包括:出料导向部,使得加料阀机构的内部空间与出料空间单向导通;进料导向部,使得加料阀机构的内部空间与进料空间单向导通;和支撑部,起到对出料导向部和进料导向部的支撑作用。
[0005]然而,将上述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阀和加料阀机构用于洗衣机投放洗涤剂的输送栗时,单向阀(组合阀)通常采用橡胶制成,因而材质软,刚性硬度不足。输送栗在抽吸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或进液管道出现堵塞时,输送栗的密封腔体(栗腔)内部会产生较大的负压背吸,可能使单向阀伞形工作面(进料导向部)反翻幅度过大,可能导致其与后部零件上可与该单向阀伞形工作面周向贴合的平面形成闭合密封,从而导致外部液体无法被吸入输送栗腔体内,该负压甚至可能使单向阀产生松动、移位,乃至可能发生从固定座(阀管开口部分)内滑出脱落而被吸入密封腔体(阀管)内的现象,从而致使输送栗的功能失效。另一方面,输送栗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内部易形成污渍、残液等垃圾,消费者或洗衣机整机厂商会对输送栗设定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洗作业程序:从外部经输送栗的进水管路向输送栗的内部密封腔体注入清洗液、消毒液或清水来对栗的腔体内部进行清洗作业,由于外部注入的液体水压或流量较大,也可能使得单向阀伞形工作面受水流水压冲击反翻过大与后部零件平面贴合形成闭合,导致外部液体受阻无法进入输送栗腔体内,甚至单向阀受水流水压冲击影响可能产生松动、移位,乃至可能从固定座内滑出脱落被冲入密封腔体内的现象,从而致使输送栗的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给物料的阀,其包括:由柔性材料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出料导向部,进料导向部和支撑部,其中,阀还包括:加强部,该加强部包括支撑加强体和阻挡体,其中,支撑加强体能够嵌入阀的内腔,且该支撑加强体的外壁能够与阀的内腔壁相配合而起到支撑作用;阻挡体嵌入到支撑部及其开口,阻挡体的端部通过该阻挡体的护板延伸到支撑部的外部。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支撑加强体的外壁相应于阀的圆柱形内腔而具有圆柱形的形状。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阻挡体相应于支撑体的中心轴对称的环形结构而具有中心轴对称的结构。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阻挡体朝向阀的一侧表面与进料导向部的背面相贴合。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阻挡体的护板的宽度小于支撑部开口的宽度。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阻挡体与支撑加强体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加强部由具有刚性和强度的材料制成。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进料导向部的背面具有一个或者多于一个凸状体。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出料导向部使得加料阀机构的内部空间与出料空间单向导通,该出料导向部的上部为柔性扁平状的阀嘴结构,下部为圆筒形的管口结构,阀嘴结构与管口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扁锥状的过渡结构连通;进料导向部使得加料阀机构的内部空间与进料空间单向导通,该进料导向部呈倒伞形,并设置在出料导向部的管口结构的下部;支撑部起到对出料导向部和进料导向部的支撑作用,该支撑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物料进出交换的开口,开口为穿孔或者相邻的加强筋之间的间隔。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出料导向部,进料导向部和支撑部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聚异戊二烯、乙烯丙烯、娃酮、腈橡胶、氯化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硅氧烷弹性体、碳氟化合物弹性体。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可选地,阀应用于洗衣机中,用于进给洗衣用的物料。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料阀机构,其包括前述的阀,和阀管,其中,阀管包括:阀管开口部分和阀管本体部分,加强部能够嵌入阀管开口部分。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选地,阀管开口部分至少形成两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开口,其中,直径较大的第一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支撑部的外径且小于进料导向部的外径,并且直径较小的第二圆形开口的直径小于支撑部的外径。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选地,阀管开口部分从上到下依次形成三个圆形开口,其中,第三圆形开口的直径大于进料导向部的外径;第一圆形开口的直径小于进料导向部的外径且大于支撑部的外径;第二圆形开口的直径小于支撑部的外径。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选地,阻挡体的护板的长度与第一圆形开口的尺寸相配合。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选地,阻挡体的端部的外壁具有与第一圆形开口的半径相同或者相近的圆弧形状。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选地,阻挡体朝向阀管的一侧表面与阀管开口部分的表面相贴合。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选地,阀管开口部分与支撑部相配合,实现阀管的内部空间与阀的内部空间的物料交换;阀管本体部分具有可伸缩的结构,能够从阀管的内部空间向外压出物料,以及从阀管的内部空间向内吸入物料。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栗,其包括前述的加料阀机构。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栗,其包括前述的加料阀机构,出料部,进料部,联动部,凸轮和电机,其中,出料部和进料部分别与阀栗外部的物料管路连通,并由出料导向部实现阀栗的栗腔与出料部的单向导通,由进料导向部实现阀腔与进料部的单向导通;联动部的一端与凸轮连接,凸轮由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旋转,从而将电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联动部的直线往复运动,联动部的另一端与阀管固定连接,从而随着联动部的直线往复运动,阀管收缩或者伸长。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栗,可选地,出料部和进料部相互垂直或者平行。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阀及加料阀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的一种或者多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效解决阀栗内部单向阀受外部水流冲击而失效的隐患;对阀栗栗送物料的流量无影响,保证了阀栗的流量精确性;定位精准,固定可靠,不影响单向阀的使用和功能。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阀栗的剖面视图;
[0030]图2a是图1所示的阀栗中的组合阀和阀管部分的立体视图,图2b是该组合阀和阀管部分的剖面视图;
[0031]图3是图2a和图2b中的组合阀的立体视图;
[0032]图4a是图2a和图2b中的阀管的剖面视图,图4b是该阀管的另一种结构变型的例子;
[0033]图5是图1的阀栗在向外出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0034]图6是图1的阀栗在向内进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0035]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阀栗的剖面视图,图7b是该阀栗的立体外观视图;
[0036]图8是图7a和7b的阀栗在向外出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0037]图9是图7a和7b的阀栗在向内进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
[0038]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阀栗的组合阀和阀管部分的剖视图;
[0039]图11是图10的阀栗在向外出料时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
[0040]图12是图1O的阀栗在向内进料时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
[0041]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阀的一种变型,图13a是采用了图13所示的组合阀的加料阀机构的立体剖面图;
[0042]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阀的另一种变型,图14a是图14所示组合阀结构的分解视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加强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视图,图14c是与图14对应的一个角度的平面视图;
[0043]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4a所示加强部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管相组合的结构;
[0044]图16a是图14所示组合阀与阀管结合后的加料阀机构的立体视图,图16b是图16a所示加料阀机构的分解视图。
[0045]附图标记
[0046]I组合阀
[0047]11出料导向部
[0048]12进料导向部
[0049]121凸状体
[0050]13支撑部
[0051]131 开口
[0052]14凸台部
[0053]15加强部
[0054]151支撑加强体
[0055]152阻挡体
[0056]1521阻挡体护板
[0057]1522阻挡体端部
[0058]2 阀管
[0059]21阀管开口部分
[0060]22阀管本体部分[0061 ]3出料部
[0062]4进料部
[0063]5 栗腔
[0064]6联动部
[0065]7 凸轮
[0066]8 电机
[0067]9橡胶塞
[0068]1A前盖部分
[0069]1B主体部分
[0070]CL外壳接合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72]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007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阀栗的剖面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阀栗包括:组合阀1、阀管2、出料部3、进料部4、联动部6、凸轮7和电机8。其中,组合阀I和阀管2构成了阀栗的阀机构,出料部3和进料部4构成了阀栗的进出料机构,联动部6、凸轮7和电机8构成了阀栗的驱动机构。栗腔5是在阀栗内部形成的空腔,其至少包括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和阀管2的内部空间,并可以通过组合阀I与出料部3和进料部4连通。该栗腔5是物料的中转空间。
[0074]组合阀I的不同部分分别与阀管2、出料部3和进料部4配合,从而实现阀管2与出料部3、阀管2与进料部4的单向连通。阀管2具有可伸缩的结构,当其收缩时,物料通过组合阀I被压入出料部3;当阀管2伸长时,物料从进料部4经过组合阀I进入到阀管2内部。
[0075]出料部3和进料部4分别与阀栗外部的物料管路连通,并由组合阀I控制外部物料管路与栗腔5之间的导通。在结构上,出料部3和进料部4可以是一段管路,其空间关系可以是如图1所示相互垂直,也可以成其它角度。出料部3和进料部4也可以是接口或者接口与管路的组合。
[0076]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控制阀管2的伸缩。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联动部6、凸轮7和电机8 ο联动部6的一端与凸轮7连接,凸轮7由电机8的输出轴驱动旋转,从而将电机8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联动部6的直线往复运动。伴随着联动部6的直线往复运动,阀管2收缩或者伸长。这样当联动部6向阀管2的方向直线运动时,阀管2被压缩;当联动部6向远离阀管2的方向直线运动时,阀管2伸长。如果联动部6与阀管2相接触的一端不与阀管2固定连接,那么在联动部6向远离阀管2的方向直线运动时,被压缩的阀管2可以自行回复伸长。
[0077]可选地,联动部6的一端与阀管2固定连接,这样当联动部6向阀管2的方向直线运动时,阀管2被压缩;当联动部6向远离阀管2的方向直线运动时,阀管2被拉伸。由于联动部6的拉伸作用,可以加快阀管2吸入物料的速度,并且由于无需阀管2自行回复伸长,可以降低对阀管2回复特性的要求,也可以延长阀管2的寿命。
[0078]如图1所示,阀栗的外壳部分可以包括前盖部分1A和主体部分10B,二者通过外壳接合机构CL实现连接。其中,在前盖部分1A形成出料部3和进料部4,并且前盖部分1A的结构与组合阀I的结构配合,从而为组合阀I提供支撑和定位;主体部分1B所限定的空间则安装有阀管2、联动部6、凸轮7和电机8等组件,主体部分1B的结构也与阀管2的结构配合,从而为阀管2提供支撑和定位,并且为阀管2的伸缩提供空间。外壳接合机构CL可以通过铆接、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来实现。优选地,外壳接合机构CL使用卡扣连接实现,一方面拆装方便,另一方面,能够对前盖部分1A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卡接对位位置来调整进料部4的方向。图2a是图1所示的阀栗中的组合阀和阀管部分的立体视图,图2b是该组合阀和阀管部分的剖面视图。如图所示,组合阀I包括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和支撑部13。
[0079]出料导向部11使得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与出料部3的内部空间单向连通,S卩,可以使得物料从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经出料导向部11进入到出料部3的内部空间,并且可以防止物料从出料部3的内部空间进入到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
[0080]进料导向部12使得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与进料部4的内部空间单向连通,S卩,可以使得物料从进料部4的内部空间经进料导向部12进入到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并且可以防止物料从出料部3的内部空间进入到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
[0081]支撑部13可以起到对进料导向部11和进料导向部12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在阀栗工作过程中,进料导向部11和进料导向部12会受到纵向(如图2b中的纵向方向)的作用力,支撑部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纵向方向,因此可以在该纵向方向上为进料导向部11和进料导向部12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支撑部13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可以在进料导向部12和阀管2的开口部分与支撑部13接触的平面之间形成一个空间C。空间C为进料导向部12的形变提供了空间。
[0082]由于支撑部13具有开口131,因而空间C与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连通。可选地,支撑部13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开口 131,并且该开口 131可以采取不同的形状,例如,沿支撑部13的法线方向所形成的穿孔。
[0083]如图1和图2所示,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与阀管2的可伸缩部分的内部空间B是连通的。因此,空间C也属于栗腔5的一部分。这样,栗腔5就包括了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阀管2的内部空间B以及空间C。支撑部13可以具有中心轴对称的结构。
[0084]阀管2包括阀管开口部分21和阀管本体部分22。阀管开口部分21和阀管本体部分22为一体式结构,阀管本体部分22通过阀管开口部分21与阀管2之外的空间交换物料。
[0085]阀管开口部分21形成了相互连通的不同直径的两个圆形开口。其中,直径较大的圆形开口 Rl的直径大于组合阀I的最大外径,并且其深度(对应于图2b中的前述纵向方向)与支撑部13的高度相匹配,从而将组合阀I的支撑部13置于其内,并使得组合阀I在径向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其径向平面内。在图2a和图2b中,所述直径较大的圆形开口Rl的深度等于支撑部13的高度,在其它的例子中,圆形开口Rl的深度也可能大于或小于支撑部13的高度。
[0086]阀管开口部分21的直径较小的圆形开口R2具有小于支撑部13外径的直径。这样阀管开口部分21可以对支撑部13提供支持,以实现支撑部13的支撑作用。在图2b中,阀管开口部分21的直径较小的圆形开口 R2的直径小于支撑部13的外径,但大于支撑部13的内径,这样可以使得该圆形开口更大,不易造成物料从阀管2的内部空间昭祖合阀I的内部空间A的运动瓶颈。可选地,阀管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R2的直径也可以等于或者小于支撑部13的内径。
[0087]阀管本体部分22在前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收缩或者伸长,将物料从空间B压入空间A,或者将物料从空间C吸入空间B。这种伸缩结构不会产生与其它组件的摩擦,因而使用寿命也得到优化。考虑到阀管2的前述结构,如果将阀管开口部分21和阀管本体部分22整体分析,那么相互连通的空间B与空间C可视为同一空间,也就是说,阀管本体部分22压缩时,将空间B和空间C的物料压入空间A;阀管本体部分22伸长时,将进料导向部12外部的物料吸入到空间C和空间B。
[0088]可选地,阀管2还可以包括顶柱23。顶柱23设置在阀管2的内部空间B内。顶柱23的底部与阀管本体部分22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在阀栗吸入物料时,顶柱23随阀管本体部分22的伸长而运动,对进入阀管2的物料起搅动作用。特别对于洗衣液等粘稠液体物料而言,该搅动作用可以减小洗衣液粘度变化对流量的影响,保障洗衣液以稳定的流量输出,对于冬季和夏季洗衣液粘稠度不同有较强的适应性。
[0089]组合阀I和阀管2可以是分立的组件。结合图1所示,阀栗外壳的前盖部分1A可以固定组合阀I的位置。具体而言,进料导向部12的外圆周与前盖部分1A的对应结构过盈配合,使得进料导向部12的上端面在支撑部13的作用下与前盖部分1A的相配平面接触相抵,从而可以限制组合阀I向上运动,并可以起到平面密封作用;组合阀I的支撑部13与阀管2的阀管开口部分21具有前述的接触和支撑关系,从而可以限制组合阀I向下运动。
[0090]可选地,组合阀I还具有凸台部14,如图1、图2a、图2b和图3所示。该凸台部14可以嵌入前盖部分1A的对应结构,加强对组合阀I的固定。凸台部14与进料导向部12之间形成的沟槽可以起防脱和轴向定位作用。与组合阀I的轴对称结构相适应,凸台部14可以是圆形的凸台结构。
[0091]如前所述,阀栗外壳的主体部分1B内侧的配合结构可以通过固定阀管2的阀管开口部分21来实现对阀管2的位置固定。
[009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组合阀I和阀管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0093 ]图3是图2a和图2b中的组合阀的立体视图。如前所述,组合阀I包括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和支撑部13。如图3所示,出料导向部11的上部为柔性扁平状的阀嘴结构、下部为圆筒形的管口结构、阀嘴结构与管口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扁锥状的过渡结构连通。出料导向部11的这种结构可以实现物料从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的单向导通。当出料导向部11内部的物料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得柔性阀嘴发生一定的形变,而开启,从而允许物料输出。圆筒形的管口结构、扁锥状的过渡结构以及阀嘴的狭缝开口结构相配合,可以增大物料的挤出压力。
[0094]在图3中,阀嘴的狭缝开口结构位于出料导向部11的顶端,可选地,该狭缝开口也可以设置于出料导向部11的其它部分,例如侧面。
[0095]进料导向部12呈倒伞形,并设置在出料导向部11的管口结构下部。进料导向部12具有中心轴对称结构,其中心轴与出料导向部11的对称轴重合,并且进料导向部12具有与出料导向部11的管口结构相连通的通孔结构。导向部12的边缘因其柔性而可以发生反复形变,从而实现单向阀的功能。
[0096]支撑部13设置在进料导向部12下部。如图所示,支撑部13可以包括多个加强筋,加强筋之间的间隔即形成了前述的开口 131,作为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通道之
O
[0097]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支撑部13及可选的凸台部14可以是分立的部件,通过组装形成组合阀I。优选地,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支撑部13和凸台部14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可以通过模具整体制成。这种一体结构由于无需出料导向部11与进料导向部12以及进料导向部12与支撑部13之间的物理连接,可以实现更好的连接和密封效果。组合阀I可以用柔性(挠性)材料整体制成。
[0098]组合阀I或者其单独部分(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和支撑部13)可以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聚异戊二烯、乙烯丙烯、硅酮、腈橡胶、氯化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硅氧烷弹性体、碳氟化合物弹性体等。
[0099]图4a是图2a和图2b中的阀管的剖面视图。如图4a所示,顶柱23可具有不规则的圆柱形状,例如,上细下粗的圆柱形状,这样可以增强搅拌作用。同时,顶柱23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直径,以增大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加强搅拌作用,但也不可过多地占用阀管本体部分22的内部空间,影响阀管2存贮物料的量。此外,优选地,顶柱23内部中空,物料并不会进入顶柱23的内部。这种中空结构可以减小顶柱23的质量,降低压缩和拉伸阀管2(阀管本体部分22)的工作负载。
[0100]顶柱23可以安装于阀管本体部分22之内,也可以与阀管本体部分22—体成型。如果顶柱23与阀管本体部分22—体成型,可以有更好的连接和密封效果。同样,阀管2整体上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Ο?Ο? ]图4b不出了阀管2的另一种结构的例子。如图4b所不,顶柱23与阀管本体部分22—体成型,顶柱23实际上成为了阀管本体部分22的外壁的一部分。这种一次成型的制造方式,可以免去安装顶柱23的步骤,也可以有更好的密封和连接效果。
[0102 ]图5是图1的阀栗在向外出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在向外出料时,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被压缩,储存在阀管本体部分22内部空间B内的物料被挤压进入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并进一步通过组合阀I的出料导向部11的阀嘴进入到出料部3,从而向阀栗外部输出。
[0103]由于组合阀I的进料导向部12受到进料部4外壁的限制,不能向进料部4的方向(图5中垂直向上方向)弯曲形变,因此空间C中的物料不会通过进料导向部12进入到进料部4,这也就是进料导向部12单向导通的作用。
[0104]在图5中,在进料导向部12和进料部4的内部空间之间可以存在有内部空间D。对应于进料导向部12的圆形开口,内部空间D也具有环形形状。由此,当阀管2的本体部分22收缩时,物料被从空间B压入空间A和C,但不会进入到空间D,从而不会进入到进料部4。内部空间D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例如,当进料导向部12为半环形或其它单侧结构,内部空间D也具有半环形等形状。
[0105]阀管2的顶柱23在阀管本体部分22收缩后,可以全部仍留在阀管2的内部空间B内,也可以部分进入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但不与组合阀I的内壁接触,防止对组合阀I造成不必要的挤压。
[0106]图6是图1的阀栗在向内进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在向内进料时,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伸长,在内部空间B形成负压,从而使得与空间B连通的内部空间A和C中也形成负压,但由于出料导向部11的阀嘴结构该负压不会使得该阀嘴开启,由此此时内部空间A与出料部3的内部空间不连通。在负压的作用下,进料导向部12的边缘会向下形变弯曲(挠曲),从而进料部4内部空间的物料(可选地,经空间D)进入到空间C,然后进入到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的内部空间B。同样的,组合阀I的进料导向部12可以是环形结构,也可以是单侧结构,均可充当进料部4的单向导向阀。
[0107]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阀栗的剖面视图,图7b是该阀栗的立体外观视图。与图1的阀栗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7a和图7b的阀栗中,出料部3和进料部4的管口或管路是平行的。这种平行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外部管路的对接,也可以节省空间。此夕卜,橡胶塞9用来填补加工后留下的工艺孔,起到密封作用。
[0108]从图7b中,也可以看出前述的阀栗外壳的前盖部分10A、主体部分1B以及外壳接合机构CL。在图7b所示的方案中,外壳接合机构CL采用了卡扣连接的方式。如前所述,卡扣连接的方式可以使得在安装前盖部分1A时调整对位位置,从而改变出料部3和进料部4的空间位置。
[0109 ]图8是图7a和7b的阀栗在向外出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图8与图5所示的工作原理相同。在向外出料时,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被压缩,储存在阀管本体部分22内部空间B内的物料被挤压进入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并进一步通过组合阀I的出料导向部11的阀嘴进入到出料部3,从而向阀栗外部输出。
[0110]图9是图7a和7b的阀栗在向内进料过程中的工作示意图。图9与图6所示的工作原理相同。在向内进料时,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伸长,在内部空间B形成负压,从而使得与空间B连通的内部空间A和C中也形成负压,但由于出料导向部11的阀嘴结构该负压不会使得该阀嘴开启,由此此时内部空间A与出料部3的内部空间不连通。在负压的作用下,进料导向部12的边缘会向下形变弯曲(挠曲),从而进料部4内部空间的物料(可选地,经空间D)进入到空间C,然后进入到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的内部空间B。
[0111]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阀栗的组合阀和阀管部分的剖视图。图10所示的阀机构(如前所述,包括组合阀和阀管)与图2b所示的阀机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阀管2的结构,更具体地,在于阀管2的开口部分21的结构(在图1O中,相比于图2 b,组合阀I旋转了 90度,但结构相同)。对比图10和图2b,阀管2的开口部分21的直径较大的圆形开口 Rl的直径小于组合阀I的最大外径(也即进料导向部12的外径)。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减少阀管2的开口部分21的中空部分,提高开口部分21的支撑强度,也可以使得物料流量更加稳定。
[0112]图11是图10的阀栗在向外出料时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如前所述,在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收缩时,进行出料,此时进料导向部12抵住阀栗壳体的前盖部分10A,如图11所示。该出料过程与图5所示情形相同。
[0113]图12是图10的阀栗在向内进料时的示意性局部剖面图。如前所述,在阀管2的阀管本体部分22伸长时,进行进料,此时在内部空间B形成负压,从而使得与空间B连通的内部空间C中也形成负压,进料导向部12的边缘会向下形变弯曲(挠曲),如图12所示。由于在图10?图12所示的方案中,进料导向部12的直径大于阀管2的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 RI的直径,为了防止进料导向部12的边缘盖住圆形开口 Rl的相应部分,使得物料不能顺畅地进入内部空间C,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增强进料导向部12边缘的刚性,减少其挠曲量,使得其在进料时不会盖封圆形开口 Rl的相应部分。还可以在圆形开口 Rl的上方设置圆形开口 R3,并使得圆形开口 R3的直径被设置为使得进料导向部12在进料时不会盖封圆形开口 Rl的相应部分。考虑到圆形开口 R3在图中的垂直方向上可以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其直径可以大于、略大于、等于甚至略小于进料导向部12的直径。优选地,在阀管2的开口部分21设置圆形开口 R3,如图10?图12所示。通常加工圆形开口 R3比通过加工来控制进料导向部12边缘的刚性更易实现。
[01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栗所栗送的物料可以是液体、气体、微粒或者粉状固体,或者为它们的组合。例如,洗衣用物料,包括洗衣液、消毒液、洗衣粉等或者是它们的组入口 ο
[01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组合阀I可以有多于一个出料导向部11,也可以有多于一个进料导向部12,对应地,阀栗可以有多于一个出料部2,也可以有多于一个进料部4。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料阀机构,可以用单个阀结构实现出料通路和进料通路的单向导通;根据不同的实施例,也可以实现用单个阀结构实现多个出料通路和/或多个进料通路的单向导通。于是,可以优化安装空间,这对于小型阀栗尤为有意义。
[01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诸如,改变阀管本体部分22的长度并相应调整联动部(杆)6的长度,或者改变顶柱23的体积,来调节内部空间B的容积,从而在不改变阀栗其它结构和物理尺寸的同时,可以满足不同的加料量/加料流量需求。又例如,在阀栗外壳的主体部分1B的内部设置一定的冗余空间,增加阀管本体部分22的体积可调范围以及联动杆6的行程范围,于是可以增大加料量/加料流量的适用范围。
[0117]在图10?图12所示的加料阀机构中,阀管2的开口部分21的直径较大的圆形开口Rl的直径小于组合阀I的进料导向部12的外径,或者,在圆形开口 Rl的上部设置圆形开口R3,并使得圆形开口 R3的直径被设置为使得进料导向部12在进料时不会盖封圆形开口 Rl的相应部分。若采用这种结构,如前所述,如果加料阀机构内部腔体具有较大的负压或者清洗时外部注入的液体水压或流量过大,也就是说,如果背吸或正压超过进料导向部12边缘的正常工作压力,进料导向部12的边缘可能会发生幅度过大的反翻并与圆形开口 Rl的部分上表面完整贴合,尽管这种贴合在出料时会因进料导向部12的边缘翻转回复而解除,但在出料前进料时会阻碍外部物料持续进入到加料阀机构的内部腔体。
[0118]为了避免因为进料导向部12边缘的过度反翻而与圆形开口 Rl的部分上表面完整贴合,可选地,在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即因背吸而发生反向翻转的一侧,也就是进料导向部12可能与阀管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 Rl的上表面贴合的表面,形成一个或者多于一个的凸状体121,如图13所示。当进料导向部12的伞形工作面受到较大的背吸或正面水流水压冲击时,凸状体121能够有效避免伞形工作面的边缘与圆形开口的相应平面形成完整贴合,凸状体121使得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与阀管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 Rl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使液体从外部顺畅地持续被吸入或注入密闭的工作腔体内部。多个凸状体121可以如图13所示以进料导向部12的中心轴呈环状对称排列,并且如图13a所示,这些凸状体121的外沿距离进料导向部12中心轴的距离大于阀管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 Rl的半径,这样由于凸状体21增加了进料导向部12边缘的厚度,使得可以防止因背吸或外部注入液体的压力过大导致进料导向部12受冲击而被挤入卡在圆形开口 Rl之内,而不能恢复工作常态状态。
[0119]可选地,凸状体121可以与进料导向部12—体成型。
[0120]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阀的另一种变型,图14a是图14所示组合阀结构的分解视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加强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视图,图14c是与图14对应的一个角度的平面视图。
[0121]如前所述,如果负压背吸或外部注入液体的压力过大,有可能使得橡胶材质的组合阀I松动、移位,甚至被吸入阀管2之内。因此,如图14、图14a?图14c所示,组合阀I还包括了加强部15,用于减小或避免组合阀I因受负压或较大正压而发生的较大变形,从而消除组合阀I被挤压陷入波纹阀管2的圆形开口 R2的隐患。
[0122]如图14、图14a?图14c所示,加强部15包括支撑加强体151和阻挡体152。
[0123]其中,支撑加强体151具有与组合阀I内腔(如图2b中的空间A所示)相匹配的形状和尺寸,使得支撑加强体151可以嵌入到组合阀I的内腔中。在图2b和图10等所示的组合阀I的结构中,组合阀I的内腔具有圆柱形结构,因而相应地支撑加强体151的外壁也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其尺寸也可以使得支撑加强体151的外壁与组合阀I的内腔壁相接触或接近,如图14c所示。若组合阀I的内腔具有其它形状,支撑加强体151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支撑加强体151嵌入到组合阀I的内腔后,可以在组合阀I的径向方向(图2b中的横向方向)上起到对组合阀I的柔性部分(包括进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以及支撑部13,还可以包括凸台部14,如前所述,组合阀I的柔性部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的支撑作用;另外,支撑加强体151通过与阻挡体15 2相配合,可以在组合阀I的轴向方向(图2 b中的纵向方向)上起到对组合阀I的其它部分(柔性部分)的支撑作用。这样,支撑加强体151就可以辅助组合阀I的支撑部13,减小或避免组合阀I因受负压或较大正压而发生的较大变形,从帮助减少组合阀I被挤压陷入波纹阀管2的圆形开口 R2的隐患。
[0124]阻挡体152与支撑加强体15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阻挡体152的形状和结构与组合阀I的支撑部13及其开口 131的形状和结构相匹配。如图14和图14a所示,阻挡体152嵌入到支撑部13及其开口 131内。由于支撑部13具有中心轴对称的环形结构及相应地中心轴对称的多个开口 131,因而阻挡体152也可以具有中心轴对称的结构,并且其端部1522通过阻挡体护板1521从支撑部开口 131延伸到支撑部13的外部。如图14所示,除了延伸出支撑部13的部分,阻挡体152的其它部分嵌入到支撑部13内,这样不会对组合阀I其它部分的结构格局造成影响。
[0125]阻挡体152朝向组合阀I的一侧表面与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包括与支撑部开口131对应的部分)相贴合,可以在组合阀I的轴向方向上起到对组合阀I的柔性部分的支撑作用。可选地,如果支撑体开口 131的高度不与支撑体13的高度相同,那么阻挡体152朝向组合阀I的一侧表面不与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相贴合,而是与支撑体开口 131的顶部内壁贴合,这样也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126]此外,如图14c所示,阻挡体152的阻挡体护板1521的宽度小于支撑部开口131的宽度,并且阻挡体护板1521的长度大于支撑部13的外壁半径(即阻挡体端部1522的内壁与组合阀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支撑部13的外壁与组合阀中心轴的距离),使得阻挡体152的端部1522伸出支撑部13,因此不会对流体或气体的流动通过性造成影响,可以满足栗送物料的流量需求。
[0127]由于阻挡体152朝向组合阀I的一侧表面与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相贴合,且支撑体开口 131的高度可以与支撑体13的高度相同,因此,如图14所示,支撑加强体151可以经过支撑部13的中空部分而进一步深入组合阀I的内部空间A,根据支撑加强体151的高度的不同,可以进入进料导向部12的中空部分,也可以再进入出料导向部11的中空部分。
[0128]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4a所示加强部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管相组合的结构。图16a是图14所示组合阀与阀管结合后的加料阀机构的立体视图,图16b是图16a所示加料阀机构的分解视图。
[0129]加强部15的主要作用是对组合阀I提供加强支撑,防止组合阀I因为过大的负压或正压而被吸入或者压入阀管2,因此加强部15的形状和尺寸也与阀管2的对应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具体而言,阻挡体152朝向阀管2的一侧表面与阀管开口部分21的表面(圆形开口 Rl除去圆形开口 R2的部分)相贴合,可以在加料阀机构的轴线方向(即组合阀I的轴向方向)上起到对组合阀I的柔性部分的支撑作用,提高该柔性部分的抗形变能力。
[0130]此外,如图15所示,阻挡体152的阻挡体护板1521的长度与阀管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 Rl的尺寸相配合,使得阻挡体端部1522的外壁可以与圆形开口 Rl的内壁相抵,起到在阀管开口部分21固定和定位组合阀I的作用,从而防范组合阀I受外力冲击出现挤压形变时产生平面偏移或者组合阀I变形滑入或卡入波纹软管2的前端孔口内。由于阀管开口部分21的圆形开口 Rl是圆形的,因而阻挡体端部1522的外壁也可以具有与圆形开口 Rl的半径相同或者相近的圆弧形状,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阻挡体端部1522的外壁与圆形开口 Rl的内壁的匹配。
[0131]图16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加强部的加料阀机构的分解结构。如图16b所示,也可以理解加强部15是独立于组合阀I和阀管2的独立组件,与组合阀I和阀管2一起作为加料阀机构的一部分。另外,具有加强部15的加料阀机构也不必然在阀管开口部分21具有圆形开口 R3。
[0132]由于加强部15的主要作用是对组合阀I或其柔性部分进行支撑和加强,因而可采用具有刚性和强度的材料来制作加强部15。
[01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加强部的组合阀和加料阀机构,也可以同时具有如图13所示的设置于进料导向部12背面的凸状体121。由于凸状体121可以作用于进料导向部12的外缘,而该外缘的尺寸大于加强部15的最大外围尺寸,因此凸状体121的设置可以辅助加强部15,减轻或防止因背吸或者正压过大造成组合阀I形变过大而带来的失效等不良影响。
[013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阀及加料阀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的一种或者多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效解决阀栗内部单向阀受外部水流冲击而失效的隐患;对阀栗栗送物料的流量无影响,保证了阀栗的流量精确性;定位精准,固定可靠,不影响单向阀的使用和功能。
[01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供给物料的阀(I), 包括:由柔性材料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和支撑部(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I)还包括:加强部(15),该加强部(15)包括支撑加强体(151)和阻挡体(152),其中,所述支撑加强体(151)能够嵌入所述阀(I)的内腔,且该支撑加强体(151)的外壁能够与所述阀(I)的内腔壁相配合而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阻挡体(152)嵌入到所述支撑部(13)及其开口(131),所述阻挡体(152)的端部(1522)通过该阻挡体(152)的护板(1521)延伸到所述支撑部(13)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加强体(151)的外壁相应于所述阀(I)的圆柱形内腔而具有圆柱形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相应于所述支撑部(13)的中心轴对称的环形结构而具有中心轴对称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朝向所述阀(I)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的护板(1521)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部开口(131)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与所述支撑加强体(15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5)由具有刚性和强度的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导向部(12)的背面具有一个或者多于一个凸状体(12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导向部(11)使得所述阀(I)的内部空间与出料空间单向导通,该出料导向部(11)的上部为柔性扁平状的阀嘴结构,下部为圆筒形的管口结构,阀嘴结构与管口结构之间通过一个扁锥状的过渡结构连通; 所述进料导向部(12)使得所述阀(I)的内部空间与进料空间单向导通,该进料导向部(12)呈倒伞形,并设置在所述出料导向部(11)的管口结构的下部; 所述支撑部(13)起到对所述出料导向部(11)和所述进料导向部(12)的支撑作用,该支撑部(13)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物料进出交换的开口(131),所述开口(131)为穿孔或者相邻的加强筋之间的间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导向部(11),进料导向部(12)和支撑部(13)分别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制成: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丁苯橡胶、聚异戊二烯、乙烯丙烯、硅酮、腈橡胶、氯化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硅氧烷弹性体、碳氟化合物弹性体。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I),其特征在于,所述阀(I)应用于洗衣机中,用于进给洗衣用的物料。12.—种加料阀机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I),和阀管(2), 其中, 所述阀管(2)包括:阀管开口部分(21)和阀管本体部分(22), 所述加强部(15)能够嵌入所述阀管开口部分(2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管开口部分(21)至少形成两个直径不同的圆形开口,其中,直径较大的第一圆形开口(Rl)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部(13)的外径且小于所述进料导向部(12)的外径,并且直径较小的第二圆形开口(R2)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13)的外径。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管开口部分(21)从上到下依次形成三个圆形开口,其中,第三圆形开口(R3)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料导向部(12)的外径;第一圆形开口(Rl)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料导向部(12)的外径且大于所述支撑部(13)的外径;第二圆形开口(R2)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部(13)的外径。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的护板(152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圆形开D(Rl)的尺寸相配合。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的端部(1522)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圆形开口(Rl)的半径相同或者相近的圆弧形状。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体(152)朝向所述阀管(2)的一侧表面与所述阀管开口部分(21)的表面相贴合。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管开口部分(21)与所述支撑部(13)相配合,实现所述阀管(2)的内部空间(B)与所述阀(I)的内部空间(A)的物料交换; 所述阀管本体部分(22)具有可伸缩的结构,能够从所述阀管(2)的内部空间(B)向外压出所述物料,以及从所述阀管(2)的内部空间(B)向内吸入所述物料。19.一种阀栗,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加料阀机构。20.—种阀栗,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加料阀机构,出料部(3),进料部(4),联动部(6),凸轮(7)和电机(8),其中, 所述出料部(3)和所述进料部(4)分别与所述阀栗外部的物料管路连通,并由所述出料导向部(11)实现所述阀栗的栗腔(5)与所述出料部(3)的单向导通,由所述进料导向部(12)实现所述栗腔(5)与所述进料部(4)的单向导通; 所述联动部(6)的一端与所述凸轮(7)连接,所述凸轮(7)由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驱动旋转,从而将电机(8)输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联动部(6)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联动部(6)的另一端与所述阀管(2)固定连接,从而随着所述联动部(6)的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阀管(2)收缩或者伸长。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阀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部(3)和所述进料部(4)相互垂直或者平行。
【文档编号】F04B43/09GK205605417SQ201620153219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王小强, 殷立威
【申请人】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