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给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2563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给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尤其是一种给水管。
现有的输水管材常见于镀锌管和由单一塑料原料制成的塑料管,它们都有其缺陷。镀锌管因安装困难、易锈蚀等弊端而被国家明令淘汰。在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塑料管材中,以聚氯乙烯(PVC)管材、聚丙烯(PP)管材、聚乙烯(PE)管材和由这些塑料改性之后制成的较为普遍。总的说来,聚氯乙烯管材在强度、刚性和耐候性方面优于聚丙烯和聚乙烯管材。但是,聚氯乙烯管材在使用初期,迁移到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虽然可以不大于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但相对值仍然较高,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更高的卫生要求。而不含有害物质的聚丙烯和聚乙烯管材与聚氯乙烯管材相比,明显存在着强度、刚性和耐候性较差的缺陷。另外,现有的一种用于供水的铝塑复合管由塑料内、外管层和夹设于内、外管层之间的铝质管层构成,其通常不适宜于大口径管材的制造,同时,用于铝塑复合管的管件都是螺纹锁紧密封,由于构成塑料外管层的塑料材料的抗蠕变性能很差,使用一段时间后,连接处极易发生渗漏,因此也存在着缺陷。申请号为9220297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曾公开了一种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该复合管分为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处于共挤配合状态,其外管由聚乙烯塑料制成,作用是增强复合管的韧性,其内管由聚氯乙烯制成,并以此作为阻燃层。该复合管适宜于建筑单位用作电线的穿线管。若将其作为供水管,则其内管的聚氯乙烯塑料仍然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不会对水质产生污染,又具有较高强度、刚性和耐候性,同时还具有较低制造成本的塑料给水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由塑料内、外管层复合而成的给水管,且以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的聚烯烃类塑料充当复合给水管的内管层,而以具有较高强度、刚性和耐候性的聚氯乙烯塑料充当复合给水管的外管层。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塑料给水管的管体具有内管层和外管层,内管层套置于外管层之内,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层由聚氯乙烯(PVC)塑料制成,内管层由聚烯烃类塑料制成。在本发明中,上述聚烯烃塑料可以是现有的多种该类塑料,如聚丙烯(PP)(含其改性材料)或聚乙烯(PE)(含其改性材料)或聚乙烯聚丙烯共混塑料等。本发明的塑料给水管可以仅由上述内、外管层构成,亦即给水管管体仅由两层材料构成。但是,本发明也不排除在内、外管层之间再增加其它材料层的方案。例如,可以在内、外管层之间设置一层或多层(两层或两层以上)中间层,以满足管材的特殊性能要求。所设置的中间层可以是粘接材料层或其它材料层。当在内、外管层之间设置粘接材料层时,可以将内、外管层牢固粘接。本发明的给水管可以采用现有的塑料复合管制作方法(如共挤成型法或二次成型法)制成。
与前述单种材料制成的塑料管道相比,本发明给水管的聚氯乙烯塑料外管层可以保证管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刚性和耐候性,其聚烯烃类塑料内管层则可确保水质不被污染。同时,与现有的铝塑复合管相比,本发明的给水管的制造成本比铝塑复合管低且适宜于制成63~315mm的大口径管材,另外,本发明的给水管可以方便地采用粘接方式实现连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连接处因塑料蠕变而发生的渗漏。
本发明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图1是实施例1中给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塑料给水管的管体1具有内管层2和外管层3,内管层2套置于外管层3之内,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层3由聚氯乙烯(PVC)塑料制成,内管层2由聚烯烃类塑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聚烯烃类塑料为聚丙烯(PP)塑料。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给水管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内管层2采用的聚烯烃类塑料为聚乙烯(PE)塑料。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给水管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内管层2采用的聚烯烃类塑料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塑料,聚乙烯与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比1。
权利要求
1.一种塑料给水管,其管体具有内管层和外管层,内管层套置于外管层之内,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层由聚氯乙烯(PVC)塑料制成,内管层由聚烯烃类塑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给水管,其特征是所述聚烯烃类塑料为聚丙烯(PP)塑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给水管,其特征是所述聚烯烃类塑料为聚乙烯(PE)塑料。
全文摘要
一种塑料给水管,其管体具有内管层和外管层,内管层套置于外管层之内,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层由聚氯乙烯塑料制成,内管层由聚烯烃类塑料制成。本发明给水管的聚氯乙烯外管层可以保证管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刚性和耐候性,其内管层则可确保水质不被污染。本发明给水管的制造成本比铝塑复合管低且适宜于制成63~315mm的大口径管材。本发明给水管可以方便地采用粘接方式实现连接,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连接处发生的渗漏。
文档编号F16L11/20GK1266155SQ0011268
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5日
发明者罗荣森, 罗荣尧 申请人:罗荣森, 罗荣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