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动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177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用动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用动力设备,该动力设备中,在可自由转动支承曲柄轴的曲柄箱中设置有能与汽缸体配合而形成的平坦配合面,且沿前述曲柄轴轴线整体设置有比前述汽缸体更向外的汽缸体外侧面更向外伸出的箱主体;在通过垫圈配合到前述箱主体上的护板和前述箱主体处至少一部分构成传动箱中收放着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插装在前述曲柄轴和驱动轮之间具有V带式无极变速器,该V带式无极变速器具有安装在前述曲柄轴一端上的驱动皮带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这种动力设备例如已经在特开平8-277937号公报中公开。
但是,由于在上述以往的车载用动力设备中,在曲柄箱上整体设置的、比汽缸体的外侧面更向外伸出的沿曲柄轴的轴线的箱主体在使曲柄箱中设置配合面的部分沿曲柄箱轴线投影范围内,具有比前述配合面更向汽缸体侧伸出的突出部,所以在进行配合面切削加工时,必须要避开箱主体上的前述突出部,很难说具有优良的加工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用动力设备,该动力设备能提高配合汽缸体时设置在曲柄箱主体上的配合面的加工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载用动力设备,该动力设备中,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曲柄轴的曲柄箱上设置有能配合汽缸体的平坦状配合面,并且沿曲柄轴的轴线整体设置有比汽缸体的外侧面更向外伸出的箱主体;在通过垫圈与前述箱主体配合的护板和前述箱主体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传动箱中收放着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插装在前述曲柄轴和驱动轮之间具有V带式无极变速器;该无极变速器具有安装在前述曲柄轴一端部上的驱动皮带轮。该动力设备使前述曲柄箱中设置前述配合面的部分在沿曲柄轴轴线方向投影范围内的前述箱主体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从对应前述驱动皮带轮的部分伸展到前述箱主体的前述护板侧端缘与前述配合面平行的平面部,并且形成的形状没有从包含前述配合面的一平面更向汽缸体侧突出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构,由于整体设置在曲柄箱上的箱主体的外周面,在使至少前述曲柄箱中设置前述配合面的部分在沿曲柄轴轴线方向投影范围内,具有与前述配合面平行的平面部,并且形成的形状没有从包含前述配合面的一平面更向汽缸体侧突出的部分,所以,在进行配合面的切削加工时,不会受到箱主体外周面的防碍。另外,由于平面部是以至少从对应驱动皮带轮的部分伸展到箱主体的护板侧端缘的形式形成的,不仅能尽可能地增大驱动皮带轮与箱主体内面间的间隔从而保证驱动皮带轮完全转动,还能提高前述配合面的加工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基础上构成的,在前述护板的外周面上形成对应于前述平面部的伸展到箱主体侧端缘处的平面部,在对应于具有卡合到所述护板中箱主体侧端部上的横剖面近U字状的卡合密封件,并插装在前述箱主体和护板之间垫圈部分配置着前述驱动皮带轮中的最大直径部分,在对应于前述两平面部的部分使前述卡合密封件的内周凹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结构,由于垫圈的卡合密封件形成横剖面近U字状且卡合到护板的箱主体侧端部,不仅能防止垫圈从箱主体和护板间脱离而产生的位置偏移,而且还能组装垫圈。另外,由于卡合密封件在对应在箱主体和护板的外周面分别形成的平面部的部分肯定成直线状,且在对应所述平面部的部分使卡合密封件的内周凹入,所以即使把驱动皮带轮中最大直径部分配置在对应垫圈的位置,也能避免驱动皮带轮和垫圈的干扰,还能使箱主体和护板中覆盖驱动皮带轮的部分尽可能地形成最小直径。
本发明第三方面是在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构成的,在与前述配合面同时加工成平坦状且与前述配合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前述箱主体上形成的前述平面部上,安装覆盖所述汽缸体以及与汽缸体配合的汽缸盖的护罩。根据这种结构,因能同时加工配合部和平面部而提高加工性,同时因提高了配合面和平面部相对位置精度而能提高护罩内形成的冷风通道的尺寸精度,从而提高冷却性能。


图1是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侧视图;图2是动力设备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4-4线的剖面图;图5是图3中所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沿图3中6-6线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21是曲柄箱,22是汽缸体,23是汽缸盖,25是曲柄轴,36是配合面,45是护罩,55是传动箱,56是箱主体,57是护板,59是垫圈,59a是卡合密封件,67是驱动皮带轮,65是无极变速器,91是最大直径部分即环形齿轮,95、100是平面部,L是一平面,M是传动装置,P是动力设备,WR是作为驱动轮的后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侧视图,图2是动力设备P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图2中4-4线的剖面图,图5是图3中所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沿图3中6-6线的剖面图。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所谓前后及左右是以两轮摩托车行走方向为基准而言的。
首先,在图1中,踏板型两轮摩托车车架10是由前架11和后架12组成的;前架11支持着从头管13伸展到前下方的脚踏板15,头管13可操纵方向地支承着前叉14,前叉14轴支承着前轮WF;后架12支持着从前架11后部伸展到后上方的贮藏箱16、油箱17和乘员座18。在车架10上,轴支承着驱动轮即后轮WR同时通过悬架连杆19把驱动该后轮WR的动力设备P悬架成可上下摆动状;在后架12与动力设备P之间,设置有缓冲动力设备P上下摆动的后部缓冲器20。
在图2至图4中,动力设备P的发动机E具有曲柄箱21、以前倾姿势配合到曲柄箱21前端的汽缸体22、与汽缸体22前端配合的汽缸盖23,形成发动机主体24。
带有在左右方向伸展轴线的曲柄轴25可转动地支承在曲柄箱21上;在活塞27可滑动地与汽缸体22具有的汽缸筒26卡合,并通过连杆28和曲柄销29与曲柄轴25连接;在汽缸盖23上安装有点火塞30,且配置有气门机构31;覆盖气门机构31的顶盖32与汽缸盖23的前端配合。
曲柄箱21是用具有汽缸筒26轴线的垂直面划分左右而成的左侧箱半体21L和右侧箱半体21R用多个螺栓33相互连接构成的结构;曲柄轴25可转动穿通左侧和右侧箱半体箱半体21L、21R;在两个箱半体21L、21R与曲柄轴25之间分别安装着滚珠轴承34、35。
在该曲柄箱21上,设置有能配合汽缸体22的平坦配合面36,在曲柄箱21中的右侧箱半体21R上,整体突出设置有同轴围绕曲柄轴25的支持筒37。在滚珠轴承35外面配置有发电机40,其具有定子38和外部转子39,定子38固定在前述支持筒37上,外部转子39以围绕该定子38的方式固定在曲柄轴25上;在该发电机40外面,风扇41固定在曲柄轴25上。该风扇41在用多个螺栓42连接到发电机40的外部转子39上的基部41a的外周部整体设置有多个叶片41b、41b...。
发动机主体24的汽缸体22和汽缸盖23由护罩45覆盖,在发动机主体24和护罩45之间形成的流通道46中流通着从前述风扇41排出的强制冷却用空气。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前述流通道46中流通的冷却空气的冷却效果,在汽缸体22和汽缸盖23的外面分别还突出设置有多个散热片22a...、23a...。
前述护罩45是由上下一对护板47、48和风扇护板49构成,上护板47、下护板48相互配合能协动覆盖汽缸体22和汽缸盖23;风扇护板49与覆盖着曲柄箱21中的右侧箱半体21R的前述两护板47、48相配合;上护板47、下护板48及风扇护板49分别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
在右侧箱半体21R上一体设置有能覆盖前述发电机40的突出成筒状的护围板50,风扇护板49覆盖风扇41并与护围板50连接,在前述护围板50上设置有把风扇41的冷却风导入前述流通道46中的出口51。在风扇护板49上,在前述风扇41的外方并对应着风扇41设置有吸引筒53,该吸引筒53具有用于向前述风扇41侧吸引外部空气的吸引口52;在吸引口52上设置有百叶窗54。
配合参照图5,在曲柄箱21中的左侧箱半体21L上,把放置有传动装置M的传动箱55以伸到后轮WR的左侧方式连接,该传动装置M构成与前述发动机E协动的动力设备P。
该传动箱55由箱主体56、左护板57、右护板58构成;箱主体56沿曲柄轴25的轴线从前述汽缸体22的外侧向外伸出且向后方伸展整体设置在曲柄箱21中的左侧箱半体21L上;左护板57通过垫圈59从左侧配合到箱主体56上;右护板58配合在前述的箱主体56的右侧后部;在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之间形成有第一传动室60,在箱主体56和右护板58之间形成有第二传动室61;后轮WR的车轴62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传动箱55中的箱主体56后部及右护板58处。
前述传动装置M由收放在第一传动室60中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65以及设置在无极变速器65和前述车轴62之间的减速齿轮组66构成。
无极变速器65包括驱动皮带轮67、被动皮带轮68和环状V带69;驱动皮带轮67安装在曲柄轴25的一端部;被动皮带轮68通过离心式离合器71装在被动轴70上,被动轴70具有与曲柄轴25平行的轴线且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箱主体56的后及右护板58处;环状V带69卷挂在驱动皮带轮67和被动皮带轮68上。
驱动皮带轮67由皮带轮固定半体72和皮带轮可动半体73构成,皮带轮固定半体72固定在曲柄轴25的一端侧,皮带轮可动半体73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皮带轮固定半体72轴向内侧。在两皮带轮半体72、73间形成的V字状环形槽74内插入V带69。在皮带轮可动半体73的背面斜板75固定在曲柄轴25上;在皮带轮可动半体73和斜板75之间以浮动状收放着多个配重辊76...。随着曲柄轴25的转数增大,承受离心力的配重辊76...向曲柄轴25的径向外方移动,使皮带轮可动半体73接近皮带轮固定半体72,从而V带69对两皮带轮半体72、73的接触半径变大。
被动皮带轮68包括支持筒77、皮带轮固定半体78和皮带轮可动半体79;支持筒77通过离心式离合器71联结到被动轴70并由被动轴70支承成可自由转动状;皮带轮固定半体78固定在该支持筒77上;皮带轮可动半体79由支持筒77支持成能接近且远离该皮带轮固定半体78的同时向接近皮带轮固定半体78的方向弹性靠压。在两皮带轮半体78、79间形成的V字状环状沟80内插入V带69。随着V带接触驱动皮带轮67的半径变大,皮带轮可动半体79在轴向移动以使该V带69接触被动皮带轮68的半径变小,从而能进行相应曲柄轴25与被动轴70间的曲柄轴25的转动的无级变速。
减速齿轮组66设置在被动轴70和车轴62之间,收放在第二传动室61中;无极变速器65内的被动轴70的转动力依靠减速齿轮组66减速并传递给后轮WR的车轴62。
在传动箱55内的左护板57上,反弹轴83以自由转动状被支承,脚踏板84(参见图1)设置在该反弹轴83的外端。在反弹轴83与曲柄轴25间的前述左护板57的内面处,设置有反弹式起动机构85,其把对应脚踏板84的踏蹬操作产生的反弹轴83的动力传送给曲柄轴25。
配合参见图6,在驱动皮带轮67内的皮带轮固定半体72外周整体形成有与启动器86的小齿轮90啮合的环形齿轮91。启动器86由启动马达87和起动传送机构88构成,启动马达87以使与曲柄轴25平行的输出轴89在第一传动室60内突出的状态连接到左侧箱半体21L的箱主体56上,起动传送机构88把前述输出轴89的转动传送给前述环形齿轮91。
起动传送机构88是由现有技术中周知的结构构成。具有小齿轮支持轴93、小齿轮90和跳出机构94,小齿轮支持轴93通过减速齿轮组92联结到启动马达87的输出轴89上,小齿轮90以与环形齿轮91可啮合脱离状可滑动支撑在小齿轮支持轴93上,跳出机构94能在小齿轮支持轴93转动时以使小齿轮90与环形齿轮环形齿轮91啮合的形式在轴向移动。
在使曲柄箱21内设置前述配合面36的部分沿曲柄轴25轴线方向投影的范围内,箱主体56的外周至少从对应于无极变速器65的驱动皮带轮67的部分伸展至箱主体56的左护板57侧端缘具有与配合面36平行的平面部95,且形成没有从包含前述配合面36的一平面L向汽缸体22侧突出部分的结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在与前述配合面36处于同一平面的平面部95与前述配合面36之间箱主体56的外周面上,从平面部95和配合面36至汽缸体22在背面形成凹入的凹部96。
因此,前述平面部95与配合面36同时加工成平坦状,覆盖汽缸体22、汽缸盖23的护罩45安装在平面部95上。也就是说,在从对应前述平面部95的部分伸展至内侧整体设置在箱主体56上的凸部97,通过连接穿通与前述护罩45配合的筒状弹性部件98的螺栓99,并把前述弹性部件98夹持在该螺栓99的头部与平面部95之间,把护罩45安装在平面部95上。
另一方面,在左护板9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对应箱主体56的前述平面部95伸展至箱主体56侧的端缘的平面部100,在对应于具有与左护板57的箱主体56侧端卡合,横剖面近U字状的卡合密封件59a,并安装在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之间的垫圈59部分配置前述驱动皮带轮67中最大直径部分即环形齿轮91,在与两平面部95、100对应部分,在垫圈59中的卡合密封件59a内周侧形成有图6所示的局部凹入的凹入部59b。
在驱动皮带轮67中皮带轮固定半体72的V带69背面的面上突出设置有放射状配置的多个叶片101、101...,皮带轮固定半体72也具有送风扇的功能。对应具有送风扇功能的皮带轮固定半体72的转动在第一传动室60内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左护板57前部的连接管102以及连接到该连接管102上的管道103(参见图1)排到外部。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搭载在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上的动力设备P中发动机E上的发动机主体24中曲柄箱21是由左箱半体21L和右箱半体21R配合构成的,在曲柄箱21上设置有用于配合汽缸体22的平坦的配合面36。另外,在左箱半体21L上沿曲柄轴25轴线一体设置有从汽缸体22向外侧面伸出的箱主体56,通过垫圈59在由与箱主体56配合的左护板57和由箱主体56构成一部分的传动箱55中,收放着带有V带式的无极变速器65的传动装置M,该无极变速器65具有安装在曲柄轴25一端部上的驱动皮带轮67。在使设置曲柄箱21中配合面36的部分沿曲柄轴25轴线方向投影的范围内的箱主体56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从对应前述驱动皮带轮67的部分伸展到箱主体56的左护板57侧端缘且与配合面36平行的平面部95,并且形成没有从包含配合面36的一平面L向汽缸体22侧突出部分的形状。
因此,在进行配合面36的切削加工时,不会受到箱主体56外周面的妨碍。另外,由于平面部95至少从对应前述驱动皮带轮67的部分伸展到箱主体56的左护板57侧端缘形成,不仅能极力增大驱动皮带轮67和箱主体56内面间的间隔而保证驱动皮带轮67完全转动,还能提高前述配合面36的加工性。
在左护板57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对应前述平面部95伸展到箱主体56侧端缘处的平面部100,在对应于具有卡合到箱主体56侧端部上的横剖面近U字状的卡合密封件59a,并安装在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之间的垫圈59部分配置驱动皮带轮67中最大直径部分即环形齿轮91,在对应于两平面部95、100的部分使卡合密封件59a的内周凹入。
通过这样把该垫圈59插装在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之间,可防止垫圈59从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之间脱离而产生的位置偏移,而且能组装垫圈59。另外,卡合密封件59a在对应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的外周面分别形成的平面部95、100的部分肯定成直线状,由于在对应于平面部95、100的部分中使卡合密封件59a的内周凹入,把驱动皮带轮67中最大直径部分即环形齿轮91配置在对应于垫圈59的位置,不仅避免驱动皮带轮67和垫圈59的干扰,还能使箱主体56和左护板57中覆盖驱动皮带轮67的部分尽可能地形成最小直径。
另外,由于箱主体56中的平面部95与配合面36处于同一平面,且与配合面36同时加工成平坦状,能提高加工性。此外,由于在平面部95上安装有覆盖汽缸体22及汽缸盖23的护罩45,配合面36和平面部95因同时加工其相位置精度高,能提高护罩45内形成的冷却风的流通道46尺寸精度,从而能提高冷却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记载的本发明可以进行种种设置变更。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在切削加工配合面时不会受到箱主体外周面的妨碍,不仅能尽可能地增大驱动皮带轮与箱主体内面间的间隔而保证驱动皮带轮完全转动,还能提高前述配合面的加工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不仅能防止垫圈从箱主体和护板间脱离而产生的位置偏移,而且还能组装垫圈;不仅能避免驱动皮带轮与垫圈的相互干扰,还能尽可能使箱主体和护板中覆盖驱动皮带轮的部分形成最小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在提高加工性的同时,因提高了配合面和平面部相对位置精度而能提高护罩内形成的冷却风流通道的尺寸精度,从而提高冷却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用动力设备,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曲柄轴(25)的曲柄箱(21)上设置有能配合汽缸体(22)的平坦状配合面(36),并且沿前述曲柄轴(25)的轴线一体设置有从汽缸体(22)的外侧面向外伸出的箱主体(56);在通过垫圈(59)与前述箱主体(56)配合的护板(57)和前述箱主体(56)内至少一部分构成的传动箱(55)收放着传动装置(M);该传动装置(M)插装在前述曲柄轴(25)和驱动轮(WR)之间具有V带式无极变速器(65);该无极变速器(65)具有安装在前述曲柄轴(25)一端部上的驱动皮带轮(67);其特征在于使前述曲柄箱(21)中设置的前述配合面(36)的部分在沿曲柄轴(25)轴线方向投影范围内的前述箱主体(56)外周面具有至少从对应前述驱动皮带轮(67)的部分伸展到前述箱主体(56)的前述护板(57)侧端缘与前述配合面(36)平行的平面部(95),并且形成的形状没有从包含前述配合面(36)的一平面(L)向汽缸体(22)侧突出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护板(57)的外周面上对应于前述平面部(95)形成伸展到箱主体(56)侧端缘处的平面部(100),在对应于具有卡合到护板(57)中的箱主体(56)侧端部上的横剖面近U字状的卡合密封件(59a),并插装在前述箱主体(56)和护板(57)之间垫圈(59)部分配置着前述驱动皮带轮(67)中的最大直径部分(91),在对应于前述两平面部(95、100)的部分使前述卡合密封件(59a)的内周凹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用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与前述配合面(36)同时加工成平坦状且与前述配合面(36)处于同一平面,在前述箱主体(56)上形成的前述平面部(95)安装有覆盖着汽缸体(22)以及与汽缸体(22)配合的汽缸盖(23)的护罩(45)。
全文摘要
一种能提高设置在曲柄箱的结合面加工性的车载动力设备。在曲柄箱中设置有能配合汽缸体的配合面,并整体设置有从汽缸体的外侧面向外伸出的箱主体;在相互配合的护板和箱主体处至少一部分构成的传动箱中收放具有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装置,该无级变速器具有安装在前述曲柄轴一端部上的驱动皮带轮。使曲柄箱(21)中设置配合面(36)的部分在沿曲柄轴(25)轴线方向投影范围内的箱主体(56)外周面具有至少从对应驱动皮带轮(67)的部分伸展到箱主体(56)的护板(57)侧端缘与配合面(36)平行的平面部(95),并且形成的形状没有从包含配合面(36)的一平面L向汽缸体(22)侧突出的部分。
文档编号F16H57/031GK1488850SQ0315801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9日
发明者锅谷真, 池田直机, 机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