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670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部件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后链轮变速器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可从后链式变速器的上侧对所述固定装置执行手动操作。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除了作为交通运输措施之外,还越来越成为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休闲娱乐形式。另外,无论是对于业余人员,还是对于职业运动员,自行车运动都逐渐变成了一种非常流行的竞技体育项目。不论自行车是被用于休闲娱乐、交通运输,还是用于进行比赛,自行车行业都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构件。在过去的数年内,自行车上一个经过了大量改进设计的构件就是后链式变速器。
一般来讲,后链式变速器具有一基础构件和一链条引导件,链条引导件借助于一连杆组件可动地连接到基础构件上。基础构件被连接到自行车车架的后三角架上。链条引导件的结构被设计成可使链条越过多个链轮横向移动。一般的情况是,一弹簧将链条引导件相对于后链轮塔偏置向最内侧的位置或最外侧的位置。通常是利用一条具有外鞘套和内部拉线的波顿型操纵缆索(软轴缆索)将后链式变速器与常规的换档控制装置连接起来。
操纵缆索的外套一般被收纳在基础构件的一个凹陷中,而内部拉线则被固定地连接到连杆组件上,以便于能克服弹簧的偏置力而移动链条引导件。通常利用一缆索固定板和一缆索固定螺栓将内部拉线连接到连杆组件的外下部区域上,其中的固定螺栓被旋接到连杆组件上。利用诸如六角扳手或螺丝刀等的工具来旋紧缆索固定螺栓,以便于将内部拉线紧压到缆索固定板与连杆组件之间。因而,借助于内部拉线,通过移动连杆组件就能使链条引导件在横向上移动。如牵拉内部拉线,则能使链条引导件在克服弹簧偏置力的方向上移动,而如果释放内部拉线,则就会使链条引导件在弹簧偏置力的作用下移动。
尽管这些常见的后链式变速器一般具有非常良好的工作效果,但它们的确存在一些缺陷。具体来讲,如果这些常规后链式变速器被用在极端骑行条件下-例如被用在“极限登山自行车运动”或“坡路(Downhill)自行车运动”等条件下时,则灌木和树枝等杂物就会钩挂住操纵缆索以及操纵缆索固定机构。在某些情形下,这将会对换档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缆索固定螺栓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不当,很难用六角形扳手或螺丝刀将内拉线固定到连杆组件上,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的描述易于领会到目前希望能有一种自行车部件,其具有改进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本发明致力于解决本领域内的这一需求以及其它的需要,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的描述可清楚地认识到所述的其它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自行车部件,其所带有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能将自行车操纵缆索可靠而固定不动地连接到该自行车部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部件,其带有一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中,无须使用六角扳手或螺丝刀等工具就能手动地操作该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部件,其带有一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可减少钩挂在自行车部件和/或自行车部件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上的灌木和树枝等杂物。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的自行车部件,该构件的制造和组装都相对较为简单,且造价便宜,而且重量较轻。
通过提供适于被连接到一自行车部件上的一种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就基本上可实现上述的各个发明目的。该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包括一支撑构件和一缆索固定构件。支撑构件具有一第一缆索接合表面。缆索固定构件以非螺纹旋接的方式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上,以便于能绕一转动轴线旋转。缆索固定构件具有一第二缆索接合表面。缆索固定构件和支撑构件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这样使得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可响应于缆索固定构件从一缆索松脱位置变换到一缆索固定位置的转动、而被紧固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与第二缆索接合表面之间。
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部件也基本上能实现上述的目的,所述自行车部件包括一第一构件和一第二构件,第二构件带有一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第一构件适于被连接到自行车上。第一构件包括一缆索外套容纳凹部,该凹部适于接纳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外套。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可活动地联接着。第二构件包括固定地连接到其上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的结构被设计成可将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固定不动地保持到其上,从而使内拉线的运动能使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移动。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包括一支撑构件和一缆索固定构件。支撑构件具有一第一缆索接合表面。缆索固定构件以非螺纹旋接的方式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上,以便于能绕一转动轴线旋转。缆索固定构件具有一第二缆索接合表面。缆索固定构件和支撑构件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这样使得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可响应于缆索固定构件的转动而被紧固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与第二缆索接合表面之间。
从下文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清楚地领会本发明上述这些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以及其它的对应内容,下文的详述介绍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见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原始公开内容的一个部分,在附图中图1是一自行车的侧面立体图,该自行车上装备有一后链式变速器(自行车部件),其具有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
图2是对图1所示后链式变速器所作的放大的侧面立体图,图中为便于进行表示而去除了自行车的某些部分;图3是对图2所示后链式变速器的前向正视图,图中为便于进行表示而将后链式变速器从自行车上拆下;图4是对图2和图3所示后链式变速器所作的局部后视图,图中为便于进行表示而将后链式变速器从自行车上拆下;图5是对图2-图4所示后链式变速器所作的斜向局部视图,表示了后链式变速器的连杆组件,该连杆组件上连接着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图6是沿图5中的6-6线对图5所示后链式变速器的某些部分所作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对图2-6所示后链式变速器的连杆组件所作的局部剖视图,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被连接到该连杆组件的内杆件上;图8是对图7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放大的分解轴测图;图9是图7和图8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的端面视图,图中的缆索固定构件处于一个释放缆索的位置;图10是沿图9中的10-10线对图9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剖面图;图11是沿图9中的11-11线对图9和10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剖面图;图12是图7-图11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的端面视图,图中的缆索固定构件处于一个固定着缆索的位置;图13是沿图12中的13-13线对图12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剖面图;图14是沿图12中的14-14线对图12和13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剖面图;图15中放大的侧视图表示了一种后链式变速器(自行车部件),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图16是沿图15中的16-16线对图15所示后链式变速器的连杆组件所作的局部剖视图(即其是与第一实施例中图7类似的视图),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被连接到该连杆组件的内杆件上;图17是对图16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放大的分解轴测图;图18是沿一个平面对图16、17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剖视图,其中的剖开平面与图16中一枢转销垂直,该枢转销穿过缆索固定构件和支撑构件,在该图所示状态中,操纵缆索被安装到固定构件与支撑构件之间前,缆索固定构件处于释放缆索的位置;图19是沿与图16所示枢转销垂直的平面对图16、17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剖视图,该枢转销穿过缆索固定构件和支撑构件,在该图所示状态中,操纵缆索被安装到了固定构件与支撑构件之间,缆索固定构件处于固定着缆索的位置;图20是沿图19中的20-20线对图16-19所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所作的另一个放大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21是从图19中箭头21的方向对图16、18和19所示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的安装板所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选定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清楚地认识到下文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仅是为了进行介绍,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后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表达来限定。
首先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自行车10上连接有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链式变速器12(自行车部件)。后链式变速器12被设计成使得操纵缆索14无需借助于工具就能手工地固定到该变速器12上。另外,后链式变速器12还被设计成使操纵缆索14的连接点处于某一位置处,此位置可减少在骑自行车10时与杂物发生的干涉。具体来讲,后链式变速器12包括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将操纵缆索14固定到其上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是可手动操作的,且被设置在一个可防止与杂物发生干涉的最佳位置上。
除了后链式变速器12带有本发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之外,自行车10的其它结构都为常规设计。因而,除了涉及到后链式变速器12的内容之外,本文将不对自行车10作详细的描述和/或介绍。自行车10基本上包括一车架11,且按照常规的方式在该车架11上安装了前轮16和后轮18。车架11上可转动地连接着一个前叉,并在前叉上以常规的方式安装了一个车把,用于对前轮16进行转向。后轮18被连接到车架11的后三角架上。
后换档控制装置20被安装到车把上,以便于能借助于操纵缆索14、以普通的方式对后链式变速器12进行控制,由此可将链条C在多个连接着后轮18的后链轮RS之间横向移动。按照常见的方式,后链轮RS通过一飞轮与后轮18相连接,从而可借助于链条C选择性地驱动后轮18,进而推动自行车10前进。在车架11上安装有一带有多个前链轮FS的前曲柄FC,以便于能使链条C循环,从而能推动自行车10前进。优选地是,在车架11上安装一个连接着前换档操纵缆索24的前链式变速器22,用于使链条C按照常规的方式在几个前链轮FS之间横向移位。
在车架11上连接着前制动机构26和后制动机构28,以通常的方式分别对前轮16和后轮18的轮圈施加制动力。优选地是,在车把上还连接着一个前换档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用于对前链式变速器22实施控制,从而使链条C在各个前链轮FS之间横向移位。后换档控制机构20最好包括一刹车手柄,其可枢转地连接到该控制机构上,以便于能按照常见的方式对后制动机构28进行控制。优选地是,前换档控制机构(图中未示出)上也可枢转地连接着一刹车手柄,从而可按照常规方式对前制动机构26进行控制。
由于除了后链式变速器12之外,自行车10的各个部件都是常见的,所以在本文中,除了有关后链式变速器12的内容之外,将不对自行车10的其余部件作详细的描述或介绍。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公开的内容可清楚地认识到在不悖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对自行车10的各种构件或部件作多种形式的改动。
在本文的语境中,下文中诸如“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以及横向”等有关方向性的词语以及其它一些类似的方向性词语指代应用了本发明的自行车所涉及的那些方向。因而,当这些词语被用来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时,应当针对应用了本发明的自行车来对它们进行理解。
下面参见图2-7,后链式变速器12基本上包括一基础构件30、一活动构件32、一连杆组件34、一链条引导件36以及一偏置构件或弹簧38。一般的情况是,基础构件30被固定地连接到车架11上,从而只能产生有限的转动,而活动构件32则通过连杆组件34可动地连接到基础构件30上。链条引导件36可摆转地连接到活动构件32上。偏置构件或弹簧38在常态下将链条引导件36偏置向后链轮RS的最内侧(即最大的链轮上)。基础构件30构成了一个第一构件,其适于被连接到车架11上。活动构件32、连杆组件34、链条引导件36以及偏置构件38构成了一第二构件的各个部件,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基础构件30)可活动地连接着。
本发明的后链式变速器12除了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而非普通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之外,基本上与可从Shimano公司购得的SaintTM配件系列中的后链式变速器相同。所以,这种后链式变速器12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因而,下文中除了与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有关的内容之外,将不对后链式变速器12作详细的讨论和描述。
再参见图2-图7,如图所示,基础构件30被设计成由两个部件组成,这两个部件借助于后轮18的轮毂而连接到车架11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基础构件30也可被设计成单体部件和/或可独立于后轮18的轮毂而按照常见的方式直接连接到车架11上。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本文的描述中清楚地领会到基础构件30可借助于可动的脱链悬臂或悬垂板(图中未示出)、按照普通的方式连接到车架11上。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基础构件30(即第一构件)都只是能有限转动地连接到车架11上。
基础构件30包括一缆索套容纳凹部40,其适于接纳后换档操纵缆索14的一部分。具体来讲,如常见的那样,后换档操纵缆索14包括一内拉线14a和一外套或外鞘14b。缆索套容纳凹部40具有一抵接表面40a和一通孔40b。操纵缆索14的内拉线14a从通孔40b中延伸穿过,而外套14b则被部分地接纳在缆索套容纳凹部40中,从而使外套14b能以常规的方式接触着抵接表面40a。从通孔40b穿过的内拉线14a的端部被本发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不可活动地固定/保持着,下文将对此作详细的描述。
连杆组件34包括一对杆件42和44,它们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基础构件30上,而另一端则都可枢转地连接到活动构件32上。使用了四根销杆46来将杆件42和44可枢转地连接到基础构件30和活动构件32上。如常见的设计那样,偏置构件38(即螺旋弹簧)被连接在杆件42和44之间,以便于如图6所清楚表示的那样将链条引导件36偏置向一个方向,而内拉线则将链条引导件移向另一方向,从而可将链条引导件36以通常的方式定位在正确的档位位置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杆42是位于内侧的杆件,其所处位置比外侧杆件44更靠近于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杆件42和44相对于自行车10的中心平面是倾斜的,从而使杆件42成为下方的杆件,而杆件44则是上方的杆件。
本发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基本上被连接到连杆组件34的上侧,以便于能克服弹簧38的偏置力而移动链条引导件36。具体来讲,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优选为被连接到内/外杆件42的向上/向内的表面48上。因而,当骑车者对后换档控制机构20进行操作以牵拉换档操纵缆索14的内拉线14a时,这将使得杆件42和44克服螺旋弹簧38的偏置作用而相对于基础构件30向外摆转,并使得活动构件32和链条引导件36向外远离自行车10的中央位置。反过来,这将使得链条C按照常规的方式从多个链轮RS中内侧的链轮(较大的链轮)移动向多个链轮RS外侧的下一级链轮(较小的链轮)。当然,如同普通的方式,如果移动后换档控制机构20而释放了换档缆索14的内拉线14a,则弹簧38就将移动杆件42和44,从而使链条引导件36能以通常的方式将链条C从某个较小的链轮(外侧链轮)向内移动到另一个较大的链轮(内侧链轮)上。
再次参见图2到图4,链条引导件36被可动地支撑到活动构件32上。如常规的设计那样,链条引导件36基本上具有一对引导板50和52,且在引导板50和52之间以通常的方式可转动地连接了一对链轮或滑轮54和56。链轮54、56以普通的方式与链条C相接合。如同常规的设计,链轮54是位于上方的引导链轮,而链轮56则是位于下方的张紧链轮。由于链条引导件36是很常见的,所以在下文中将不对其进行描述和/或介绍。
下面将结合图2-14对本发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作更为详细的描述。从图8可清楚地看出,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基本上包括一支撑构件60、一缆索固定构件62、一枢转销64以及一C形卡扣66。优选地是,缆索固定构件62并非利用螺纹支撑到支撑构件60上,从而可绕一转动轴线X转动。具体来讲,缆索固定构件62最好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枢转销64上。如下文将要详细介绍的那样,缆索固定构件62和支撑构件60的位置和结构被按照某种方式进行设计,以使得操纵缆索14的内拉线14a能响应于缆索固定构件62从一个释放缆索的位置(见图9)变换到一缆索固定位置(见图12)的转动而被紧固在构件62与构件60之间。
优选地是,支撑构件60是用诸如金属材料等的轻质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构件60基本上包括一基部70、一第一安装部72以及一第二安装部74。第一、第二安装部72和74在轴向上相互分开,且当该支撑构件60被安装到内侧杆件42的上表面48上时,两安装部分从基部70向上/向内延伸。缆索固定构件62借助于枢转销64可转动地安装到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之间。
具体而言,第一安装部分72包括一第一容销孔72a、一第一拉线容纳孔72b以及一第一轴向面对的保持面72c,而第二安装部分74则包括一第二容销孔74a、一第二拉线容纳孔74b以及一第二轴向面对的保持面74c。利用C形卡扣66而将枢转销64保持在第一、第二容销孔72a和74a中,从而能可转动地支撑着缆索固定装置62。因而,转动轴线X定位在第一、第二容销孔72a和74a的中心上。第一、第二轴向面对的保持面72c和74c为相对的关系(即沿转动轴线X相互面对着)。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两轴向面对的表面72c和74c优选为平面,并大体上相互平行。
基部70基本上包括一第一连接区域76,其带有一第一安装孔76a;一第二连接区域78,其带有一第二连接孔78a;以及一个纵长的中央区域80,其具有一上表面81。中央区域80被布置在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之间。第一、第二连接区域76、78分别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在轴向上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一、第二连接区域76和78从中央区域80沿相反的轴向方向延伸。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表面81优选为一平面,且基本上垂直于两轴向面对的表面72c和74c。
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76和78还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以及中央区域80沿横向进行延伸,从而使第一、第二连接区域76和78的第一和第二安装孔76a和78a在横向上能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分72和第二安装部分74错开。第一、第二安装孔76a和78a接纳着第一、第二连接销82和84,以便于能将支撑构件60连接到内杆件42的上表面48上。这样,就在横向上将转动轴线X从连接销82和84处向外杆件44偏移。
优选地是,第一安装部分72和第二安装部分74、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76和78、以及中央部分80被制成一个单体金属构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文的描述之后能清楚地认识到也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而将这些部件设计成几个散件,并将它们紧固地连接到一起,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将对此设计形式进行讨论。在上述的任一种设计中,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都优选为从具有上表面81(即中央区域80)的基部70向外延伸。如下文将要详细介绍的那样,上表面81被设计成与缆索固定构件62相配合,从而可将缆索固定构件62保持在缆索固定位置(见图7和图12-14)上。
仍然参见图2-图14,下面将对缆索固定构件62作详细的讨论。优选地是,缆索固定构件62是由金属等轻质刚性材料制成的。缆索固定构件62基本上包括一凸轮部分90和一杠杆部分92,其中的杠杆部分相对于转动轴线X从凸轮部分90径向向外延伸出。优选的情况是,凸轮部分90和杠杆部分92在轴向上是纵长的。另外,凸轮部分90和杠杆部分92最好被组合到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构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处的描述可清楚地认识到也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而将缆索固定构件62设计为其它的构造。
凸轮部分90包括一容销膛孔90a、一拉线容纳膛孔90b、一第一轴向端面90c、一第二轴向端面90d、以及一凸轮外周面90e,凸轮外周面90e在两轴向端面90c和90d之间延伸。凸轮部分90的轴向长度L是在两轴向端面90c和90d之间测得的,该长度L小于第一、第二轴向面对的表面72c和74c之间的距离D。特别是轴向长度L优选为约等于(D-2W),或略大于(D-2W)的近似值。W是指内拉线14a的宽度。这样,如下文将要详细介绍的那样,当缆索固定构件62被从缆索松脱位置(见图9-11)移动到缆索固定位置(见图12-14)时,内拉线14a就能被收纳到拉线容纳孔72b、74b以及拉线容纳膛孔90b中。
容销膛孔90a与分属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的容销孔72a和74a对正。因而,枢转销64可被容纳、保持在容销膛孔90a以及分属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72和74的容销孔72a和74a中。具体来讲,如常规的设计那样,枢转销64包括一膨大的头部,以便于能保持住枢转销的一端,而C形卡扣66则被安装在一个位于枢转销64另一端的环槽中,以防止枢转销64脱出。枢转销64的中心轴线构成了缆索固定构件62的转动轴线X。
拉线容纳膛孔90b被设计成当缆索固定构件62处于缆索松脱位置(见图9-11)时与拉线容纳孔72b和74b对正。具体而言,拉线容纳孔72b和74b优选为相互对正,并间隔设置在横向于容销孔72a和74a的一侧。类似地,拉线容纳膛孔90b也被布置成这样当缆索固定构件62被布置在缆索松脱位置上时,其在横向上位于容销孔90a的一侧。当缆索固定构件62被设置在缆索松脱位置时,内拉线自由地(可滑动地)旋穿过拉线容纳孔74b、拉线容纳膛孔90b以及拉线容纳孔72b。然后,对缆索固定构件62进行旋转,由此将内拉线14a牢固地固定在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上。
具体来讲,当缆索固定构件62被移动到缆索固定位置(见图12-14)时,拉线容纳膛孔90b与拉线容纳孔72b和74b错开。由于对拉线容纳膛孔90b、拉线容纳孔72b和74b、表面72c与74c之间的距离D、凸轮部分90的轴向长度L、以及内拉线14a的宽度W进行了设计,所以最好能将内拉线14a固定在支撑构件60和缆索固定构件62之间。更为具体地讲,由于内拉线14a必须要弯折地(即以“之”字形)穿过拉线容纳孔72b、拉线容纳膛孔90b以及拉线容纳孔74b,所以内拉线14a优选为至少部分地夹压在轴向表面72c与90c之间、以及轴向面74c与90d之间。这样,优选地是,利用摩擦作用而锁止了内拉线14a在轴向上的移动。位于内拉线14a、支撑构件60、以及缆索固定构件62三者之间的该摩擦接合还有助于将缆索固定构件62保持在缆索固定位置上。
凸轮外周面90e以转动轴线X为中心。优选地是,如果沿转动轴线X进行观察,则凸轮部分90的形状大体上为椭圆形。另外,优选地是,凸轮部分90的横截面型廓在其整个轴向长度上基本上保持恒定。因而,在常态下,当缆索固定构件62处于缆索松脱位置(见图9-11)时,凸轮外周面90e会离开支撑构件60的上表面81。但是,由于凸轮部分90的形状是偏心的,所以当缆索固定构件62处于缆索固定位置(见图12-14)时,凸轮外周面90e会与支撑构件60的上表面81接触。
优选地是,凸轮外周面90e的最大径向尺寸R略大于转动轴线X与上表面81之间的距离M。因而,当缆索固定构件62从缆索松脱位置转动到缆索固定位置时,凸轮外周面90e将与上表面81接触,且与之摩擦接合,从而能将缆索固定构件62保持/固定在缆索固定位置上。因而,除了凸轮外周面90e与支撑构件60的上表面81发生接触之外,缆索固定构件62能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枢转销64上。
杠杆部分92是一纵长的构件,其相对于转动轴线X从凸轮部分90沿径向向外延伸。杠杆部分92的结构和位置被设计成可由人手进行操作。尤其是,设计杠杆部分92是为了提供一种有利的机械效果,从而可利用人手将缆索固定构件62从缆索松脱位置转动到缆索固定位置,由此将内拉线14a紧固地保持在缆索固定装置13上。另外,优选地是,杠杆部分92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可避免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与杂物发生接触。具体来讲,杠杆部分92优选地被布置成相对于连杆组件34向上且向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部分72、74的轴向面对的表面72c和74c可被看作是支撑构件60的第一缆索接合表面,而凸轮部分90的轴向端面90c和90d则被看作是缆索固定构件62的第二缆索接合表面。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表面81可被看作是相对于凸轮外周面90e设置的外周保持面,用于将缆索固定构件62保持在缆索固定位置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内拉线14a基本上平行于转动轴线X。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的描述可明显地认识到其它的设置形式也是可行的,例如可将内拉线设置成与转动轴线垂直。
下面参见图15到图21,图中表示了一种后链式变速器212,该变速器带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型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后链式变速器212除了安装有一改型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之外,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链式变速器12完全相同。考虑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之间的相似性,第二实施方式中那些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将由与第一实施方式部件相同的数字标号指代。另外,为了简明起见,将不再对第二实施方式中那些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进行描述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的描述可清楚地认识到除了此处要说明和/或解释的那些内容之外,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和说明也同样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
后链式变速器212基本上包括一基础构件30、一活动构件32、一改型的连杆组件234、一链条引导件36、以及一偏置构件38(该实施方式中未示出)。改型的连杆组件234除了具有一经过改动的内侧杆件242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杆组件34完全相同,其中,在改型内侧杆件242上连接着改型后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13。内杆件242上除了连接着改型的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侧杆件42完全相同。因而,在下文中,除了那些涉及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的内容之外,将不对连杆组件234作详细的讨论和/或描述。
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基本上包括一支撑构件260、一缆索固定构件262、一枢转销264、以及一C形卡扣266。优选地是,缆索固定构件262以非螺纹的形式支撑到支撑构件260上,从而可绕一转动轴线2X转动。具体而言,缆索固定构件262最好是能自由转动地安装到枢转销264上。如下文将要详细描述的那样,缆索固定构件262和支撑构件260的位置和结构被设置成这样使得操纵缆索14的内拉线14a能响应于缆索固定构件262从缆索松脱位置(见图18)变换到缆索固定位置(见图19)的转动而被紧固在二者之间。
支撑构件260优选地是由某种金属等轻质刚性材料制成的。支撑构件260基本上包括一基部270、一第一安装部分272、以及一第二安装部分274。第一、第二安装部分272和274在横向上相互分隔开,且如果将支撑构件260安装到内侧杆件242上,则两安装部分就从基部270向上/向内延伸。缆索固定构件262通过枢转销264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分272和第二安装部分274之间。
具体来讲,第一安装部分272包括一第一容销孔272a,而第二安装部分274则包括一第二容销孔274a。枢转销264通过C形卡扣266保持在第一容销孔272a和第二容销孔274a中,以便于能可转动地支撑着缆索固定构件262。因而,转动轴线2X位于第一、第二容销孔272a和274a的中心处。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动轴线2X基本上垂直于内拉线14a,而内拉线14a则被连接到操纵缆索固定装置213上。
基部270基本上包括一第一连接区域276,其带有一第一安装孔276a;一第二连接区域278,其带有一第二安装孔278;以及一中央区域280,其具有一上表面281。第一、第二连接区域276和278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272和274沿相反的轴向方向延伸。另外,第一、第二连接区域276和278从中央区域280也是沿相反的轴向方向延伸。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表面281优选为平面,并在该平面上制有一个V形槽283。V形槽283在垂直于转动轴线2X的方向上延伸。V形槽283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在其中至少局部地容纳着内拉线14a。
第一、第二连接区域276和278还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272和274以及中央区域280在横向上向外、向下延伸,从而使得第一、第二连接区域276和278的第一、第二安装孔276a和278a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偏离第一、第二安装部分272和274以及中央区域28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形式相同,第一、第二安装孔276a和278a容纳着第一、第二安装销82和84,用于将支撑构件260连接到内侧杆件242上。
从图16到图21可清楚地看出,优选地是,第一安装部分272和第二安装部分274、第一和第二连接区域276和278以及中央区域280被制成两个分开件260a和260b,这两个分开件用焊接等方法固接到一起。这样,由下中央元件280a和上中央元件280b构成中央区域280。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处的描述可清楚地认识到也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将这两个部件制成一个整体构件。在任一情况下,第一、第二安装部分272和274优选为从具有上表面281的基部270(即中央区域280)向外延伸。如下文将要详细描述的那样,上表面281被设计成与缆索固定构件262相配合,以便于将缆索固定构件262保持在缆索固定位置(图19)上。
下面将参见图15-21对缆索固定构件262作更为详细的讨论。优选地是,缆索固定构件262是用某种金属等轻质刚性材料制成的。缆索固定构件262基本上包括一凸轮部分290和一杠杆部分292,其中的杠杆部分292从凸轮部分290相对于转动轴线2X沿径向向外延伸。优选地是,凸轮部分290和杠杆部分292被结合到一起,而制成一个单体构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处的描述可明显地认识到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将缆索固定构件262设计成其它的结构。
凸轮部分290包括一容销膛孔290a以及一凸轮外周面290e。容销膛孔290a与分属于第一、第二安装部分272和274的容销孔272a和274a对正。因而,枢转销264可被容纳、保持在容销膛孔290a、以及分属于第一安装部分272和第二安装部分274的容销孔272a和274a中。除了枢转销264比枢转销64较短之外,枢转销264和C形卡扣266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对应部件完全相同。枢转销264的中心轴线构成了缆索固定构件262的转动轴线2X。
凸轮外周面290e同心地环绕着转动轴线2X。优选地,当沿转动轴线2X方向进行观察时,凸轮部分290大体上为椭圆形。另外,优选地是,凸轮部分290的横截面型廓在其整个轴向长度上基本上保持恒定。因而,在常态下,当缆索固定构件262处于缆索松脱位置(见图18)时,凸轮外周面290e会垂直地离开支撑构件260的上表面281。在另一方面,由于凸轮部分290的形状是偏心的,所以当缆索固定构件262转过足够的角度后(图中未示出),凸轮外周面290e会与支撑构件260的上表面281发生接触。
但是,沟槽283的深度G优选为小于内拉线14a的粗度W。由于内拉线14a在支撑构件260和缆索固定构件262之间被安装在沟槽283中,所以缆索固定构件262只能转动到使内拉线14a被充分地保持(夹置)在缆索固定构件262和支撑构件260之间为止—即达到缆索固定位置(见图19和图20)为止。优选地是,沟槽283包括一对半圆形的横断隆起285,以有助于保持住内拉线14a。
优选地是,凸轮外周面290e的最大径向尺寸2R大于转动轴线2X与上表面281之间的测量距离2M。因此,当缆索固定构件262被从缆索松脱位置转动到缆索固定位置时,凸轮外周面290e就会与内拉线14a发生摩擦接触,从而将缆索固定构件262保持/固定在缆索固定位置上。所以,除了凸轮外周面290e与内拉线14a接触时之外,缆索固定构件262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枢转销264上的。
杠杆部分292是一纵长的构件,其相对于转动轴线2X从凸轮部分290沿径向向外延伸。杠杆部分292的结构和位置被设计成可由人手进行操作。尤其是,基本上类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设计形式,杠杆部分292被设计成可提供一种有利的机械效果,并被设计成可避免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与杂物发生接触。具体来讲,杠杆部分292优选地被布置成相对于连杆组件234向上且向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带有沟槽283的上表面281可被看作是支撑构件260的第一缆索接合表面,而凸轮外周面290e则可被看作是缆索固定构件262的第二缆索接合表面。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带有沟槽283的上表面281可被看作是一个外周保持表面,其被相对于凸轮外周面290e进行布置,以便于将缆索固定构件262保持在缆索固定位置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内拉线14a基本上垂直于转动轴线2X。
文中所用诸如“大体上”、“约”以及“近似地”等的程度词意味着偏离所修饰词语的程度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不会显著改变最终结果。这些词语应当被理解为相对于所修饰词语具有至少±5%的偏差—如果该偏差不会否定所修饰词语的意义的话。
尽管本文中选择了几种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所公开的内容可清楚地认识到在不悖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作出多种改动和变型。另外,上文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作的描述只是为了进行说明,而并非为了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表达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适于被联接到一自行车部件上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包括一支撑构件,其具有一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以及一缆索固定构件,其以非螺纹旋接的方式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上,以便于能绕一转动轴线旋转,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具有一第二缆索接合表面,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这样以使得一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响应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从一缆索松脱位置变换到一缆索固定位置的转动、而被紧固到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与第二缆索接合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包括一凸轮部分,其被所述支撑构件可转动地支撑着,并包括一纵长的杠杆部分,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从所述凸轮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凸轮部分具有所述的第二缆索接合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一基部,其适于被联接到自行车部件上,并具有一对在轴向上分开的安装部分,它们从所述基部延伸出,且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的所述凸轮部分被可转动地支撑在两安装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分包括一对轴向端面和一凸轮外周面,凸轮外周面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同心地布置着,且延展在所述两轴向端面之间;以及所述基部包括一外周保持面,其相对于所述凸轮外周面布置着,以便于在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将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保持着,且将内拉线保持在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所述外周保持面包括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以及所述凸轮部分的所述凸轮外周面包括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保持面与所述凸轮外周面中的至少之一具有一沟槽,该沟槽适于在其中至少部分地容纳着操纵缆索的内拉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保持面和所述凸轮外周面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可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被设计成小于操纵缆索内拉线的横向尺寸,从而使内拉线被夹压到所述外周保持面与所述凸轮外周面之间,以便于在所述缆索固定构件被从所述缆索松脱位置移动到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将内拉线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的所述凸轮部分被可转动地安装到一枢转销上,其中的枢转销延伸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两所述安装部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安装部分中至少之一包括一轴向保持面,其构成了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且被布置成与其中一所述轴向端面对置,所述轴向端面构成了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所述轴向保持面与所述轴向端面离开一定距离,以便于将内拉线夹持在二者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外周面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其与所述外周保持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摩擦作用来防止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绕所述转动轴线发生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轴向保持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分包括一拉线容纳孔,其偏离所述转动轴线;以及所述凸轮部分包括一拉线容纳膛孔,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松脱位置时,拉线容纳膛孔与所述拉线容纳孔对正。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分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一枢转销上,枢转销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两安装部分之间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每一所述安装部分都包括一轴向保持面,其被布置成与所述凸轮部分的其中一个所述轴向端面相对置,所述轴向保持面构成了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而所述轴向端面构成了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每一所述安装部分都具有一拉线容纳孔,其偏离所述转动轴线;以及所述凸轮部分包括一拉线容纳膛孔,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松脱位置时,拉线容纳膛孔与所述拉线容纳孔对正。
15.一种自行车部件,其包括一第一构件,其适于被连接到自行车上,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一缆索外套容纳凹部,该凹部适于接纳一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外套;以及一第二构件,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可活动地联接着,所述第二构件带有一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该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被固定地连接到该构件上,所述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的结构被设计成可将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固定不动地保持到其上,以使得内拉线的运动能将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移动,所述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包括一支撑构件,其具有一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一缆索固定构件,其以非螺纹旋接的方式支撑到所述支撑构件上,以便于能绕一转动轴线旋转,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具有一第二缆索接合表面;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这样使得自行车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响应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的转动而被紧固到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一基础构件,其被设计为安装到一自行车车架元件上;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包括一活动构件,其带有一连杆组件,该组件将所述基础构件与所述活动构件连接起来,第二构件还包括一链条引导件,其被联接到所述活动构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一内侧杆件和一外侧杆件,且所述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被固定地联接到所述内侧杆件与所述外侧杆件中之一的一个表面上,在正常的骑行状态下,所述表面相对于自行车基本上面朝向上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包括一凸轮部分,其被所述支撑构件可转动地支撑着,并包括一纵长的杠杆部分,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从所述凸轮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凸轮部分具有所述的第二缆索接合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一被联接到所述第二构件上的基部、以及一对轴向分开的安装部分,安装部分从所述基部延伸出,且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的所述凸轮部分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两安装部分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分包括一对轴向端面和一凸轮外周面,凸轮外周面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同心地布置着,且延展在所述两轴向端面之间;以及所述基部包括一外周保持面,其相对于所述凸轮外周面布置着,以便于在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将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保持着,且将内拉线保持在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所述外周保持面包括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以及所述凸轮部分的所述凸轮外周面包括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保持面与所述凸轮外周面中的至少之一具有一沟槽,该沟槽适于在其中至少部分地容纳着操纵缆索的内拉线。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保持面和所述凸轮外周面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可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被设计成小于操纵缆索内拉线的横向尺寸,从而使内拉线被夹压到所述外周保持面与所述凸轮外周面之间,以便于在所述缆索固定构件被从所述缆索松脱位置移动到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将内拉线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自行车操纵缆索固定装置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的所述凸轮部分被可转动地安装到一枢转销上,其中的枢转销延伸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两所述安装部分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安装部分中至少之一包括一轴向保持面,其构成了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且被布置成与其中一所述轴向端面对置,所述轴向端面构成了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所述轴向保持面与所述轴向端面离开一定距离,以便于将内拉线夹压在二者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外周面的位置和结构被设计成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固定位置时,其与所述外周保持面相接触,从而利用摩擦作用来防止所述缆索固定构件绕所述转动轴线发生转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轴向保持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分包括一拉线容纳孔,其偏离所述转动轴线;以及所述凸轮部分包括一拉线容纳膛孔,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松脱位置时,拉线容纳膛孔与所述拉线容纳孔对正。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分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一枢转销上,枢转销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两安装部分之间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每一所述安装部分都包括一轴向保持面,其被布置成与所述凸轮部分的其中一个所述轴向端面相对置,所述轴向保持面构成了所述第一缆索接合表面,而所述轴向端面构成了所述第二缆索接合表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自行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每一所述安装部分都具有一拉线容纳孔,其偏离所述转动轴线;以及所述凸轮部分包括一拉线容纳膛孔,当所述缆索固定构件处于所述缆索松脱位置时,拉线容纳膛孔与所述拉线容纳孔对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其被联接到诸如后链式变速器等的自行车部件上,用于将一操纵缆索的内拉线固定到该自行车部件上。操纵缆索固定装置包括一带有第一接合表面的支撑构件以及一带有第二接合表面的缆索固定构件。缆索固定构件可相对于支撑构件进行转动。缆索固定构件和支撑构件可响应于缆索固定构件移向一缆索固定位置的转动而将内拉线紧固到两接合表面之间。缆索固定构件优选地包括一凸轮部分和一杠杆部分,杠杆部分可由人工进行操作,以便于转动所述缆索固定构件。
文档编号F16C1/12GK1623849SQ20041003210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日
发明者谢花聪, 松林洋, 桐本宽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