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扣型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017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扣型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从待扣物品的侧面将其扣住的侧扣型扣具。
背景技术
扣具的基本功能是将两个元件彼此连接,或是通过简单的操作而将其中某一元件释离,一般常应用于门扇(door)这类物品,例如日常电器产品的操作面板的门即有这类的装置;传统的扣具种类繁多且操作方式不一,常见的扣具一般而言均采用按压式的操作方式,其中第一按压动作(PUSH)为连接操作,而第二个按压动作即为释离的动作。
在已公告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68197号中公开了一种夹型的扣具,其包括固定座、滑动座,而固定座容置槽底部设有一具有弹性的U型动作杆及弹簧,滑动座具有一种动作板并且可以在容置槽内自由地滑动,动作杆的两相对悬空端部可通过弹簧的复位弹性力而使两端部与滑动座的动作板两侧的各凸块产生交互作用,用以将滑动座维持于某一位置,藉此提供一种按压操作方式的扣具。
在前述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68197号中还公开了另一种已知的扣具的设计,其仍然是一种夹型的扣具,其具有一壳体以及可以在壳体内自由滑动的夹持元件,利用夹持元件滑入壳体之后迫使其夹合的动作而提供一种夹持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扣型的扣具,可以从待扣对象的旁边将其扣住或是释离,特别适用于无法从端部扣住的物品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侧扣型扣具,适合从一待扣物品的侧面将之扣住,所述侧扣型扣具包括一外壳,为一中空的管状元件,一端具有一开口,所述外壳的内部枢接有一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外壳,而另一端则为一可作摆动运动的摆动端;一滑块,具有一鼻头,所述鼻头可被所述待扣物品推动,进而连动所述滑块可在所述外壳内部自由地滑动至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受到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的限制而维持在一缩入所述外壳内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则伸出所述外壳的开口,在面向所述摆动臂的一侧具有一导引区,所述导引区可以与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交互连动,以决定所述滑块当时的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或是所述第二位置;一扣爪,枢设于所述滑块,具有一爪部,所述扣爪可随着所述滑块自由地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一弹性元件,自由地穿过所述滑块的中央,所述弹性元件恒常产生一弹力可将所述扣爪朝向伸出所述外壳的开口的方向推动;其中所述扣爪连动所述滑块抵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爪部恰好可以避开所述待扣物品与所述鼻头相碰的路径,当所述滑块带动所述扣爪朝向所述外壳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则连动所述扣爪滑入所述外壳的开口,并使所述扣爪以其枢设于所述滑块的枢接点为中心摆动而使所述爪部朝向所述鼻头靠近而夹住所述待扣物品的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侧扣型扣具的实施例之一,其包括一外壳,一滑块,一扣爪,以及一弹性元件;其中外壳为一中空管状元件,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一开口,可供滑块自由进出,外壳内部枢接有一摆动臂;滑块可在外壳内部自由地滑动至一缩入外壳之中的第一位置和一伸出外壳的第二位置,滑块的一端与扣爪枢接在一起,弹性元件可恒常提供一推力用以推动扣爪及滑块,而滑块的导引区则具有特殊设计的几何形状可以与摆动臂的摆动端交互连动,通过交互连动的状态决定滑块当时的位置(可在第一位置或是第二位置),因此,在滑块的连动及控制下,可以带动扣爪用以扣住或是释离待扣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还具有一摩擦件,其固定在外壳内部,该摩擦件具有一弹片,常态时利用其弹性将摆动臂推向滑块的导引区,提供摩擦力以防止摆动臂任意的摆动。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扣型的扣具,可以从待扣对象的旁边将其扣住或是释离,特别适用于无法从端部扣住的物品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的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的构造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的构造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5-1~5-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6-1~6-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的构造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的构造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1~3所示,侧扣型扣具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外壳10,一滑块30,一扣爪40,以及一弹性元件50。其构造分述如下。
其中的外壳10是一种中空的管状元件,其中一端101封闭,另一端具有一开口102,可供滑块30自由进出;外壳10的内部枢接有一摆动臂60,通过摆动臂60其中一端的转轴601枢设于外壳10的轴孔11;其中摆动臂60的转轴601也可以直接枢设于摩擦件20的其中一边203的壁面(见图7),这样就可以和摩擦件20一并被装入外壳10之中。
滑块30具有一个突出的鼻头34,这个鼻头34可以被一物品推动,进而连动滑块30在外壳10的内部自由地滑动至一第一位置(也就是缩入外壳10的位置,见图5-4)和一第二位置(也就是伸出外壳10的位置,见图5-1),滑块30的外侧表面具有一突出的倒钩32(较佳的例子是在滑块30的两个相对外侧表面各设一个倒钩32),这个倒钩32可以沿着一设于外壳10的表面的轨道13滑动,当滑块3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倒钩32则移至轨道13一端的尽头131,利用轨道13恰好可以阻止滑块30脱出外壳10,滑块30在面向前述摆动臂60的一侧具有一导引区31,这个导引区31具有特殊设计的几何形状可以与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交互连动,通过交互连动的状态决定滑块30当时的位置(是在第一位置或是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时,滑块30受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的限制而维持在缩入外壳10之内的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滑块30则可伸出外壳10的开口102。
扣爪40,具有一爪部41以及一对延伸臂42a,42b,这对延伸臂42a,42b分别具有一枢接孔43a,43b,藉由枢接孔43a,43b枢接于滑块30的轴33,较佳的设计可以在轴33的一端设有一迎向扣爪40的倾斜端面331,通过这个倾斜端面331的导引,可以让延伸臂42a,42b轻易地通过,进而让枢接孔43a,43b枢接于滑块30的轴33;扣爪40可以随着滑块30自由地在外壳10的内部滑动,其中当滑块30在所述的第二位置时,滑块30的轴33将会略微地伸出外壳10的开口102之外,致使扣爪40的爪部41略微地摆向外壳10的一侧,这个时候爪部41恰好可以避开待扣物品A与鼻头34相碰的路径P(见图6-1);弹性元件50,图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是一种压缩弹簧,它自由地穿过滑块30中央的一个贯穿孔35,弹性元件50的一端抵住外壳10的封闭端101,另一端则抵住爪部41内侧的一个固定栓44,弹性元件50恒常提供一弹力,用以将扣爪40的爪部41朝向伸出外壳10的方向推动。
滑块30的导引区31具有一些凸块,它们分别具有特殊设计的几何形状,而这些凸块提供了第一至第四斜面T1、T2、T3、T4以及两个直线的第一引导边G1和第二引导边G2,当滑块30在外壳10的内部滑动时,这些第一至第四斜面T1、T2、T3、T4以及两个直线的第一引导边G1和第二引导边G2可以与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交互连动,藉由交互连动的状态决定滑块30当时的位置(是在第一位置或是第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行实施例还包括有一摩擦件20(见图4),摩擦件20是一种具有三边201、202、203的狭长形薄片状元件,较佳的实施例是使用金属薄片制作,它设于外壳10的内部且服贴在外壳10的内侧壁面,摩擦件20具有一固定锚21,利用这个固定锚21固定在外壳10的壁面的一个锚定孔12,摩擦件20还具有一弹片22,恒常将摆动臂60推向滑块30的导引区31,提供摩擦力以防止摆动臂60任意的摆动;而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摩擦件20也可以未设有上述的弹片22(见图8)。
再请参阅图5-1~5-6,其中图5-1示出了滑块30在第二位置(也就是伸出外壳10的位置)的情形,此时弹性元件50朝向伸出外壳10的开口102的方向推动扣爪40的爪部41,而滑块30则被扣爪40连动而抵达前述的第二位置,这个时候爪部41恰好可以避开待扣物品A与鼻头34相碰的路径P(见图6-1)。
当待扣物品A沿着路径P朝向鼻头34推动而与鼻头34相碰时,如图5-2所示,滑块30将会朝向外壳10的封闭端101滑动,此时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则会相对地靠近第一斜面T1,并且在第一斜面T1的引导下,将摆动端61推向第一引导边G1。
随着滑块30继续地往外壳10的封闭端101的方向移动,将会带动扣爪40朝向外壳10的内部移动,当扣爪40滑入外壳10的开口102,藉由位于开口102的周缘的三个彼此邻接的领襟103导引,扣爪40将会以轴33为中心摆动而使爪部41朝向鼻头34靠近呈现出夹合的动作(见图6-2),利用爪部41与鼻头34而扣住位于待扣物品A一侧的缺口A01;而在此过程中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会再受到第二斜面T2的导引而向滑块30的导引区31的中央位置靠近(见图5-3),一旦待扣物品A推动鼻头34及滑块30的力量消失,藉由弹性元件50的推顶力量,就会迫使滑块30朝向反方向(也就是朝向外壳10的开口102的方向)滑动,此时位于滑块30的导引区31的中央位置具有一个概呈V型的第三斜面T3,就会再度与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抵触,进而阻挡住滑块30继续朝向外壳10的开口102的方向滑动,而将滑块30维持在前述的第一位置(也就是缩入外壳10的位置,见图5-4)。
接着,当要将待扣物品A退出时,只需再将待扣物品A朝向外壳10的封闭端101的方向推动,同时就可以连动滑块30作同方向的滑动,此时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又会相对地朝向第四斜面T4的方向靠近,当滑块30继续地滑动,则第四斜面T4又会引导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而向滑块30的导引区31的边缘靠近(见图5-5),而抵达第二引导边G2的边缘,随着滑块30的继续滑动,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又会在第二引导边G2的导引之下(见图5-6)回复至前述的第二位置(见图5-1)。同理,再重复相同的操作就可以利用第一至第四斜面T1、T2、T3、T4以及两个直线的第一引导边G1和第二引导边G2,与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交互连动,藉由交互连动的状态来决定滑块30当时的位置(是在第一位置或是第二位置),而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弹片22恒常将摆动臂60推向滑块30的导引区31,通过弹片22与摆动臂60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可以避免摆动臂60松动或是任意地摆动,以防止摆动臂60移至不当位置而造成误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侧扣型扣具,适合从一待扣物品(A)的侧面将之扣住,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扣型扣具包括一外壳(10),为一中空的管状元件,一端具有一开口(102),所述外壳(10)的内部枢接有一摆动臂(60),所述摆动臂(6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外壳(10),而另一端则为一可作摆动运动的摆动端(61);一滑块(30),具有一鼻头(34),所述鼻头(34)可被所述待扣物品(A)推动,进而连动所述滑块(30)可在所述外壳(10)内部自由地滑动至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30)受到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的限制而维持在一缩入所述外壳(10)内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30)则伸出所述外壳(10)的开口(102),在面向所述摆动臂(60)的一侧具有一导引区(31),所述导引区(31)可以与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交互连动,以决定所述滑块(30)当时的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或是所述第二位置;一扣爪(40),枢设于所述滑块(30),具有一爪部(41),所述扣爪(40)可随着所述滑块(30)自由地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滑动;一弹性元件(50),自由地穿过所述滑块(30)的中央,所述弹性元件(50)恒常产生一弹力可将所述扣爪(40)朝向伸出所述外壳(10)的开口(102)的方向推动;其中所述扣爪(40)连动所述滑块(30)抵达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爪部(41)恰好可以避开所述待扣物品(A)与所述鼻头(34)相碰的路径,当所述滑块(30)带动所述扣爪(40)朝向所述外壳(10)的内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30)则连动所述扣爪(40)滑入所述外壳(10)的开口,并使所述扣爪(40)以其枢设于所述滑块(30)的枢接点为中心摆动而使所述爪部(41)朝向所述鼻头(34)靠近而夹住所述待扣物品(A)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6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外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内部还具有一摩擦件(20),所述摩擦件(20)服贴在所述外壳(10)的内侧壁面,并且具有一固定锚(21)用以固定在所述外壳(10)的壁面的一锚定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60)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摩擦件(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20)具有一弹片(22),恒常推抵所述摆动臂(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的外侧表面具有一突出的倒钩(32),所述倒钩(32)可沿着一设于所述外壳(10)的表面的轨道(13)滑动,当所述滑块(30)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倒钩(32)则移至所述轨道(13)的一端尽头(131),利用所述轨道(13)阻止所述滑块(30)脱出所述外壳(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爪(40)枢设于所述滑块(30)的两侧突出的一轴(33),所述扣爪具有一对延伸臂(42a,42b),所述延伸臂(42a,42b)分别具有一枢接孔(43a,43b),通过所述枢接孔(43a,43b)枢接于所述滑块(30)的轴(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50)可为一压缩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为一中空的管状元件,其一端具有一开口(102),另一端则为一封闭端(101),所述弹性元件(50)的一端抵住所述封闭端(101),另一端则抵住所述爪部(41)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开口(102)的周缘具有三个彼此邻接的领襟(103),所述扣爪(40)被所述滑块(30)带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领襟(103)可导引所述扣爪(40)以其枢设于所述滑块(30)的枢接点为中心摆动,而使所述爪部(41)朝向所述鼻头(34)靠近而夹住所述待扣物品(A)的侧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区(31)具有多个凸块,包括第一至第四斜面(T1、T2、T3、T4)以及两个直线的第一引导边(G1)和第二引导边(G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T1)在所述滑块(30)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时,用以引导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向所述第一引导边(G1)的方向靠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继续地往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斜面(T2)用以导引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向所述滑块(30)的导引区(31)的中央位置靠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朝向所述外壳(10)的开口(102)的方向滑动时,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将与位于所述导引区(31)的中央位置具有一个概呈V型的所述第三斜面抵触(T3),进而阻挡住所述滑块(30)继续朝向所述外壳(10)的开口的方向滑动,而将所述滑块(30)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朝向所述外壳(10)的开口(102)的反方向滑动时,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会相对地朝向所述第四斜面(T4)的方向靠近,进而被所述第四斜面引导(T4),而使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向所述导引区(31)的边缘靠近而抵达所述第二引导边(G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在朝向所述外壳(10)的开口(102)滑动时,所述摆动臂(60)的摆动端(61)可在所述第二引导边(G2)的导引的下回复至所述第二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扣型扣具,其包括一外壳、一滑块、一扣爪、及一弹性元件;其中外壳为一中空的管状元件,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一开口,可供滑块自由进出,外壳内部枢接有一摆动臂;滑块可在外壳内部自由地滑动至一缩入外壳之中的第一位置和一伸出外壳的第二位置,滑块的一端与扣爪枢接在一起,弹性元件可恒常提供一推力以推动扣爪及滑块,滑块的导引区可与摆动臂的摆动端交互连动,通过交互连动的状态决定滑块当时的位置,因此,在滑块的连动及控制下,可以带动扣爪扣住或释离待扣物品;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固定在外壳内部的摩擦件,该摩擦件具有一弹片,常态时利用其弹性将摆动臂推向滑块的导引区,提供摩擦力以防止摆动臂任意摆动。
文档编号F16B2/02GK2844534SQ20052001702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9日
发明者苏翠蓉, 许嘉欣, 陈云真 申请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