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速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6837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速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动力传递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对所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双速减速箱。
技术背景变速箱作为一种机械传动机构,具有很方泛的用途。传统的变速箱上一般都要设有拨档机构,该拨档机构控制变速箱中的离合器进行换档,从而得到不同的转速。现有的拨档机构往往是机械结构形式,其具有结构复杂、不紧凑,安装维修不便,使用稳定性差的缺陷。现在也有一种变速箱,其上带有变频器,利用该变频器来改变输出转速的大小。但是这种带有变频器的变速箱,虽然可以对输出的转速进行改变,但当变速箱上的输出转速变得很小时,功率也变得很小,输出扭矩成会倍减小,扭矩不够大,这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传统变速箱所具有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双速变速箱,其具有结构紧凑、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操作方便,且变速箱输出转速发生变化时,其功率变化小,输出力矩变化不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速减速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在所述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有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有可沿主动轴轴向移动的离合器,在所述箱体内设有可通电的环状线圈,该线圈通电或断开时可控制所述离合器的移动,离合器在移动后可使所述从动轴的输出转速在双速之间转换。当本变速箱的输出转速需要变换时,可以对所述的环状线圈进行通电或断电,环状线圈通电后,其端部会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所述的离合器会向线圈的方向移动,从而改变变速箱内的动力传输结构,实现变速箱输出转速的改变;当线圈由通电的状况下断电时,线圈上所产生的磁场消失,所述的离合器复位,从而使变速箱内的动力传输结构复位,变速箱所输出的转速恢复原状。上述的离合器仅仅是利用的一环状的线圈就可实现变速箱输出转速的改变,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对于安装和维修非常方便,且变速箱在发生转速变化后,所输出的功率变化小,相应的扭矩变化也小,有利于在生产上的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速机构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主要由设于箱体内的圆筒状的内齿轮、设于内齿轮内的若干行星轮所构成,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伸入到内齿轮内、且其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齿状凸体,该齿状凸体与所述行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行星齿轮通过设于其中心的销轴与从动轴相联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工作稳定、可靠,结构紧凑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离合器为一可活动的活动离合盘,该活动离合盘的外周面上设有可与所述内齿轮相啮合的齿状凸体,所述的销轴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盘,该连接盘上设有一插孔,所述的活动离合盘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凸体,所述的凸体可插入连接盘上的插孔内。当活动离合盘上的凸体插入到连接盘上的插孔时,由于活动离合盘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内齿轮相啮合的齿状凸体,行星齿轮与活动离合盘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并且行星齿轮与内齿轮之间也不发生相对运动,此时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不会参与动力传输而相当于一个内齿轮,主动轴上的转速可1∶1地传输到从动轴上;当环状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上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活动离合盘上的凸体脱离连接盘上的插孔,行星齿轮可与连接盘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行星齿轮可参与动力传输,从动轴上的转速得到了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离合盘连接在一连接座上,该连接座套接在所述的主动轴上,在所述的连接座与主动轴之间设有一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作用在主动轴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的连接座上。所述弹簧可以为活动离合盘的复位提供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与连接座之间设有推力轴承,弹簧的一端顶在该推力轴承上。设有的推力轴承可以保证连接座与弹簧之间发生较顺畅的相对运动,保证了弹簧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与活动离合盘之间设有一圆盘状的固定离合盘上,该固定离合盘套接在主动轴的外周,在所述活动离合盘与固定离合盘之间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状凸体。该相互啮合的齿状凸体可以保证在线圈通电后,活动离合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由于本变速箱中离合器移动的动力仅由环状线圈通过通电或断电来进行控制,而不需要设置较复杂的机械式的拨档机构,变速箱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维修方便。
2、变速箱中输出转速发生变化时,输出功率变化小,输出扭矩大,便于在生产上的实际需要。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速变速箱的剖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速变速箱中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双速变速箱的结构包括箱体3、设于箱体3上的主动轴11和从动轴1、设于主动轴11与从动轴1之间的减速机构、设在箱体3内的离合器,其中离合器为一圆盘状的活动离合盘8,该离合盘8可在设于箱体3内的环状线圈10的作用下进行轴向移动。
由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的从动轴1通过轴承联接在箱体3上的前端盖2上。结合图2,上述的减速机构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设于箱体3内圆筒状的内齿轮6,该内齿轮6的内周面上均布有齿状凸体,并且内齿轮6上的齿状凸体与设于内齿轮6内的若干行星齿轮4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4的数目为三个。所述的行星齿轮4通过销轴5连接在一圆盘状的连接盘7上,并且销轴5还与从动轴1相联接。所述活动离合盘8上设与其连为一体的凸体15,在连接盘7上与该凸体15的径向位置相应处设有一插孔16,所述的凸体15可插入该插孔16内。上述活动离合盘的外周面上设有齿状凸体,该齿状凸体可与内齿轮6内周面上所设的齿状凸体相啮合上述活动离合盘8套接一圆筒状的连接座14上,在该连接座14与主动轴11之间设一压缩弹簧12。该弹簧12的一端作用在主动轴11上,另一端作用在连接座14上。在弹簧12与连接座14之间还设有一推力轴承13,弹簧12的一端顶在该推力轴承13上。上述环状线圈10设在箱体3上所设的线圈座17上,该线圈10套接在所述的连接座14上,在线圈10与活动离合盘8之间还有一固定离合盘9,在活动离合盘8与固定离合盘9之间分别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状凸体。
主动轴11的内端伸入到内齿轮6内,主动轴11内端的外周面上均布有齿状凸体,该齿状凸休与上述行星齿轮4相啮合。
本双速减速箱在工作时,当从动轴1上的输出转速与主动轴11上的转速相等时,所述的活动离合盘8在弹簧12的作用下抵靠在所述的连接盘7上,并且活动离合盘上的凸体15插在连接盘7上所设的插孔16中,此时线圈14没有通电,行星齿轮4、内齿轮6在活动离合盘8的卡固作用下不发生相对运动,两者相当于一个整体,主动轴1上的动力不经过减速机构的减速而直接被传递到从动轴1上。当线圈10通电后,线圈10上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活动离合盘8克服弹簧12的弹力而向着线圈14的方向移动,并导致活动离合盘8上所设的凸体15脱离连接盘7上的插孔16。这样,当主动轴11上的动力传递给行星齿轮4时,行星齿轮4与内齿轮6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主动轴11上的动力经过行星齿轮4的减速并通过销轴5传递给从动轴1,从而使从动轴1得到减速后的动力。
权利要求1.一种双速减速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在所述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有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11)与从动轴(1)之间设有可沿主动轴(11)轴向移动的离合器,在所述箱体(3)内设有可通电的环状线圈(10),该线圈(10)通电或断开时可控制所述离合器的移动,离合器在移动后可使所述从动轴(1)的输出转速在双速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速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机构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其主要由设于箱体(3)内的圆筒状的内齿轮(6)、设于内齿轮(6)内的若干行星轮(4)所构成,所述主动轴(11)的一端伸入到内齿轮(6)内、且其外周面上设有若干均布的齿状凸体,该齿状凸体与所述行星齿轮(4)相啮合,所述的行星齿轮(4)通过设于其中心的销轴(5)与从动轴(1)相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速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一可活动的活动离合盘(8),该活动离合盘(8)的外周面上设有可与所述内齿轮相啮合的齿状凸体,所述的销轴(5)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盘(7),该连接盘(7)上设有一插孔(16),所述的活动离合盘(8)上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凸体(15),所述的凸体(15)可插入连接盘(7)上的插孔(1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速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离合盘(8)连接在一连接座(14)上,该连接座(14)套接在所述的主动轴(11)上,在所述的连接座(14)与主动轴(11)之间设有一弹簧(12),该弹簧(12)的一端作用在主动轴(11)上,另一端作用在所述的连接座(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速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2)与连接座(14)之间设有推力轴承(13),弹簧(12)的一端顶在该推力轴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速的双速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0)的与活动连接盘(8)之间设有一圆盘状的固定离合盘(9),该固定离合盘(9)套接在主动轴(11)的外周,在所述活动离合盘(8)与固定离合盘(9)之间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可相互啮合的齿状凸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速变速箱,其解决了现有双速变速箱结构复杂、安装、维修不便、所输出的动力在变速后功率变化大的缺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双速减速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在所述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有减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设有可沿主动轴轴向移动的离合器,在所述箱体内设有可通电的环状线圈,该线圈通电或断开时可控制所述离合器的移动,离合器在移动后可使所述从动轴的输出动力在双速之间转换。
文档编号F16H1/32GK2916272SQ2005201343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德明 申请人:王德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