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994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通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四通换向阀,该换向阀包括设有两个流体通 道的可转动阀芯。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或加热泵回路可包括用于转变通过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 流动方向的四通换向阀。例如,当制冷剂沿一个方向流动时,制冷系 统在冷却模式下运转。接着,当制冷剂沿相反方向流动时,制冷系统 在加热模式下运转。
一种现有技术的换向阀限定了两个流体通道。 一个通道被限定在 阀元件内部,另一个通道净皮限定在阀元件外部。当阀元件处于第一位 置时,流体沿第一方向流过与该换向阀关联的系统。当阀元件处于第 二位置时,流体沿第二方向流过该系统。
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换向阀包括设有四个u型槽的阀元件。在笫一 位置上,笫一套u型槽限定了第一流动通道,在第二位置上,第二套
u型槽限定了第二流动通道。每套槽之间的间隙小于槽的宽度。每一 套U型槽相对于另一套U型槽转过90度。阀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 置之间线性移动,从而导引流体流过系统。当阀元件处在第一位置时, 第一套U型槽与阀体的四个短管对齐,使得该系统在冷却模式下运转。 当阀芯线性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套U型槽与阀体的四个短管对齐, 使得该系统在加热模式下运转。
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换向阀包括阀元件,该元件包括两个将制冷剂 导引流过制冷系统的通道。该阀元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 动。当阀元件处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压缩机排放口对 齐,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口对齐。第二通道的笫一端与压 缩机抽吸口持续对齐,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器口对齐。当阀 元件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压缩机排放口对齐,第 一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口对齐。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 器对齐。在转动过程中,仅有压缩抽吸口保持与通道的连续流体连通。另一端口在转动过程中暂时切断与通道的流体连通,增大转动过程中 的摩擦。
现有技术中采用R22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换向阀具有通常小于 130RT的有限容量。如果压缩机的总体积大于这个值的话,沿该换向 阀的压降增大。当系统容量增大时,换向阀的管道直径需要增大,以 便与该系统的管道直径匹配。如果换向阀的管道直径不够大,则需要 采用适配器。然而,采用适配器将进一步增大总体压降。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该系统可平行采用两个或更多换向阀。然而, 这增大了管道的复杂度,很昂贵并且增大了由于换向阀数量增大而发 生内部泄露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一个换向阀在l.OMpa的压差下具有 901/min的泄露速度的话,则如果采用多个换向阀,内部泄露速度将增 大2或3倍。另外,还存在换向岡在不同时间下运转的可能。如果发 生这种情况,则同一时间换向阀将处在不同位置上。例如,第一换向 阀会将压差降低到零。如果第二换向阀开始运转的话,由于压差的降 低,它将会停止在支路位置上。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换向阀需要修理 或者替换。

发明内容
换向阀包括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的阀 体。阀芯包括与第一端口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一开口、与笫二端口连续 流体相通的第二开口 、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一个连续流体相通 的笫三开口 、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另一个连续流体相通的第四 开口。第一通道限定在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用于提供第二端口、 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两者中的一个之间的流体相通,第二通道限定在 笫一开口和第四开口之间,用于提供第一端口、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
两者中的另一个之间的流体相通。所述阀芯可围绕转动轴线相对于阀 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阀芯处在第一位置时,第三开 口与第三端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第四端口流体相通;当阀芯处在 第二位置时,第三开口与第四端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第三端口流 体相通。
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将制冷剂压缩 到高压的压缩机、交换制冷剂和一种流体之间热量的第一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膨胀到低压的膨胀装置、交换制冷剂和另 一种流体之间热量 的第二热交换器。换向阀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包括设有第一换热器口、 第二换热器口、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的阀体。所述阀芯包括 阀元件,该元件包括与第一换热器口流体相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换 热器口流体相通的第二开口 、与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中的一
个流体相通的第三开口 、与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中的另外一 个流体相通的第四开口 。高压通道被限定在第一开口和第四开口之前, 用于提供第一换热器口 、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两者中的一个 之间的流体相通,低压通道被限定在第二开口和第三开之间,用于提 供第二换热器口 、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两者中的另外一个之 间的流体相通。所述阀芯可围绕转动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转动。当阀芯处在第一位置时,第三开口与压缩机抽吸口流体相通, 第四开口与压缩机排放口流体相通;当阀芯处在第二位置时,第三开
口与压缩机排放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压缩机抽吸口流体相通。当 阀芯处在第一位置时制冷系统在冷却模式下运转,当阀芯处在第二位 置时制冷系统在加热模式下运转。
通过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这些特征以及 其它特征。


通过下面对通用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和优 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对说明书附图的简要介绍
如下
图1显示了采用四通换向阀的制冷系统;
图2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四通换向阀;
图3显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四通换向阀;
图4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四通换向阀的透视图5显示了处于中间位置的四通换向阀的透视图6显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四通换向阀的透视图7显示了阀芯的流体通道元件的透视图8显示了沿图7中线8-8的阀芯流体通道元件的横剖视图9显示了沿图7中线9-9的阀芯流体通道元件的剖视图;图IO显示了阀芯驱动机构的前透视图ll显示了阀芯驱动机构的后透视图12显示了单个阀芯的透视图;和
图13显示了沿图12中线13-13的单个阀芯的剖视图14显示了处在第一位置的四通换向阀的启动系统;和
图15显示了处在第二位置的四通换向阀的启动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显示了加热泵回路或制冷系统20,包括压缩机22、第一换热 器24、膨胀装置26、第二换热器28。制冷剂穿过闭合回路制冷系统 20循环。
当制冷系统20在冷却模式下运转时,制冷剂传过压缩机排放管线 38以高压高焓离开压缩机22,并流过用作冷凝器的第一换热器24。在 该第一换热器24处,制冷剂将热量传递给流体(例如空气)并冷凝成 液体,该液体以低焓高压离开第一换热器24。风扇30将空气导引通过 笫一换热器24。经过冷却的制冷剂接着通过膨胀装置26,使制冷剂膨 胀至低压。经过膨胀之后,制冷剂流过用作蒸发器的第二换热器28。 在该第二换热器28处,制冷剂接受来自另一种流体(例如空气)的热 量,以高焓低压离开第二换热器28。风扇32将空气导引通过第二换热 器28,从而冷却区域120。制冷剂接着流过压缩机抽吸管线36并返回 到压缩机22,完成这个循环。
四通换向阀34 (在下文中描述)可改变制冷剂流的方向,从而实 现制冷系统20在加热模式下运转。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被导引到用作 冷凝器的笫二换热器28,来自制冷剂的热量被传递到空气中用于加热 区域20。来自第二换热器28的制冷剂在膨胀装置26中膨胀。接着制 冷剂流过用作蒸发器的第一换热器24并接受来自空气的热量。制冷剂 接着流到压缩机抽吸管线36内并进入压缩机22,完成这个循环。
图2示意性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四通换向阀34的一部分。将来 自第二构件132的流体提供给第三构件134,将来自第四构件136的流 体提供给第一构件130。
图3示意性显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四通换向阀34的一部分。将来 自第四构件136的流体提供给第二构件132,将来自第一构件130的流体提供给第三构件134。
图4-6显示了四通换向阀34从第一位置(图4所示)到中间位置 (图5所示)到第二位置(图6所示)的运动。该四通换向阀34包括 阀体40和容纳在阀体40内的中空阀芯42 (阀元件)。阀芯42围绕转 动轴线X转动。阀芯42包括流体通道元件80 (图7-9所示)和驱动 元件82 (图10和11所示)。
阀体40包括与第一构件130流体相通的端口 46、与第二构件132 流体相通的端口50、与第三构件134流体相通的端口 48、和与第四构 件136流体相通的端口 44。四通换向阀34的管道直径与端口 44、 46、 48、 50的管道直径几乎相等。
岡体40还包括第一管道52和笫二管道54。管道52和54具有一 段基本垂直于转动轴线X的长度。每个管道52和54分别包括端面56 和58、以及分别包括相对端面60和62。在一个实例中,管道52和54 基本平行。
图7-9显示了阀芯42的流体通道元件80。阀芯42包括第一通道 66和第二通道68。第一通道66包括与第二构件132流体相通的开口 72、与第三构件134或第四构件136流体相通的开口 70。第一通道66 提供开口 70和72之间的流体相通。第二通道68包括与第一构件130 流体相通的开口 74、与第三构件134或第四构件136流体相通的开口 76。第二通道68提供开口 74和76之间的流体相通。开口 74连续的与 第一构件130流体相通,开口 72连续的与第二构件132流体相通。在 一个实例中,转动轴线X经过开口 72和74。在一个实例中,限定在开 口 72和74之间的第一轴线基本垂直于限定在开口 70和76之间的第二 轴线。
图2和4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阀芯42。开口 72与第二构件132 的端口50对齐,开口 70与第三构件134的端口 48对齐。来自第二构 件132的流体被导引到第三构件134。开口 74与第一构件130的端口 46对齐,开口 76与第四构件136的端口 44对齐。来自第四构件136 的流体被导引到第一构件130。
图3和6显示了处于第二位置的阀芯42。开口 76与第三构件134 的端口48对齐,开口 74与第一构件130的端口 46对齐。来自第一构 件130的流体被导引到第三构件134。开口 70与第四构件136的端口44对齐,开口 72与第二构件132的端口 50对齐。来自第四构件136 的流体被导引到第二构件132。
图10和11显示了阀芯42的驱动元件82的透视图。驱动元件82 包括与流体通道元件80的凹口 84接合的凸块86。在一个实例中,设 有两个凸块86,每个都与两个凹口 84的其中一个对齐并接合。凸块 86容纳在凹口84内,4吏元件80和82对齐,从而驱动元件82的转动 推动流体通道元件80的转动。在另一个实例中,驱动元件82包括凹 口 84,流体通道元件80包括凸块86。然而,元件80和82可以以任意 方式连接。在图12和13所示的另一个实例中,阀芯42(元件80和82) 形成为单个整体构件,就不再需要连接特征。
驱动元件82还包括颈部88,颈部88包括围绕颈部88沿周向延伸 的多个齿卯。在一个实例中,多个齿90中每一个都从转动轴线X起沿 径向延伸。驱动元件82还包才舌与端口 50和开口 72流体相通的通道122。 即,通道122限定在开口 72和端口 50之间。
回到图4-6,齿条92和94分别容纳在四通换向阀34的每个管道 52和54内。每个齿条92和94分别包括多个齿96和98。所述齿条92 和94的多个齿96和98与阀芯42的多个齿90啮合。随着齿条92和 94的线性移动(如下文所述),齿条92和94的多个齿96和98分别 与阀芯42驱动元件82的多个齿90啮合,从而转动阀芯42。活塞100 和102设置在齿条92的每一端,从而支承齿条92,活塞104和106设 置在齿条94的每一端,从而支承齿条94。虽然显示并描述了两个管道 52和54和两个齿条92和94,也可仅采用 一个齿条92或94来转动阀 芯42。
图4和14显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四通换向阀34。当阀芯42要被 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阀芯42沿第一方向A转动180°。当阀芯42转动 大约90°到达图5所示的位置时,旁通端口 78暂时与端口 44和48对齐 (在下文中描述)。 一旦完成180°的转动,四通换向阀34处在第二位 置上,如图3、 6和15所示。
当阀芯42要被移动到第 一位置时,阀芯42沿第二方向B转动180°。 当阀芯42转动大约90°到达图5所示的位置时,旁通端口 78与端口 44 和48对齐。 一旦完成180。的转动,四通换向阀34处在第一位置上, 如图2、 4和14所示。
10在图5所示的一个实例中,旁通端口 78大体以X形状形成在阀芯 42的表面上。如图7-9所示,旁通端口 78包括在通道66和68之间 延伸穿过阀芯42的整个宽度D的主通道140。即,主通道140在阀芯 42的两个表面之间延伸。旁通端口 78还包括横穿主通道140延伸的第 二通道142。如图9所示,第二通道142仅具有高度H并局部延伸穿过 岡芯42的宽度D。在阀芯42的两个表面中每一个上都设有第二通道 142,第二通道^^穿延伸穿过宽度D的主通道140。如下文所述,当阀 芯42处于中间位置时,当排放流体无处可去时,宽度减小的第二通道 142有助于将流体导引到主通道140。
在一个实例中,四通换向阀34可被用于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20 中,从而在制冷模式(当阀芯42处于第一位置时)和加热模式(当阀 芯42处于第二位置时)之间转换制冷系统20的操作。在该实例中, 第一换热器24是第一构件130,第二换热器28是第二构件132,压缩 机抽吸管线36是第三构件134,压缩机排放管线38是笫四构件136。
在一个实例中,与压缩机抽吸管线36相通的端口 48设置在与压 缩机排放管线38相通的端口 44之上,压缩机排放管线38与压缩机抽 吸管线36之间的压差可抵消阀芯42上的任何重力效果。当流体通道 元件80处于中间位置时,旁通端口 78与端口 44和48对齐,4吏端口 44内的高压制冷剂旁通向端口 48,防止高压排放。
如图14和15所示,导向阀108控制齿条92和94的运动以及由此 控制阀芯42的转动。导向阀108控制从压缩机排放管线38到管道52 和54的压力流动方向,从而移动齿条92和94。导向阀108是i殳有四 个管道D、 C、 S和E的小型四通换向阀。管道D通过毛细管连接到压 缩机排放管线38,管道S通过毛细管连接到压缩机抽吸管线36。
在冷却模式中,导向阀108提供了管道D和管道C之间的流体连 通,并提供了管道E和管道S之间的流体连通。因此,管道C与高压 排放管线38流体连通,管道E与低压抽吸管线36流体连通。沿靠近 端面58和60的管线114引导高压,沿靠近端面56和62的管线112引 导低压。压差将齿条92和94移动到图14所示位置。
在加热模式过程中,导向阀108提供了管道D和管道E之间的流 体连通,并提供了管道C和管道S之间的流体连通。因此,管道E与 高压排放管线38流体连通,管道C与低压抽吸管线36流体连通。沿靠近端面56和62的管线112引导高压,沿靠近端面58和60的管线 114引导低压。压差将齿条92和94移动到图15所示位置.
在控制器110中选择操作模式(冷却或加热)。基于该操作模式, 导向阀108将来自制冷系统20的压力分别导引到齿条92和94的端面 56、 58、 60和62,从而移动四通换向阀34的构件,以〗更在冷却模式和 加热模式之间(在图14所示位置与图15所示位置之间)改变制冷系 统20的操作。压差作用在各个活塞100、 102、 104和106上以线性移 动齿条92和94,从而沿预期方向转动阀芯42。
图2、 4和14显示了当制冷系统20在冷却模式下操作时的四通换 向阀34。开口76与端口44对齐,以便将制冷剂从压缩机排放管线38 引导到第一换热器24 (用作冷气器),开口70与端口48对齐,以便 将制冷剂第二换热器28 (用作蒸发器)引导到压缩机抽吸管线36。
如果制冷系统20要在加热模式下操作,控制器110向导向阀108 发送将来自压缩机排放管线38的高压穿过管线112引导到活塞100和 106的信号。相对于图14,促使齿条92移动到右侧,齿条94移动到左 侧。随着齿条92和94的移动,齿条92和94的多个齿96和98分别与 阀芯42驱动元件82的多个齿90啮合,沿方向A转动驱动元件82,由 此转动附设的流体通道元件80。 一旦阀芯42转动90。,旁通端口78与 端口 44和48对齐(如图5所示),4吏得高压制冷剂在端口 44和48 之间迂回。
齿条92和94持续移动,直到活塞102和104分別接触管道52和 54的端面60和58,提供止动。阀芯42转动180°到达图3、 6和15所 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制冷系统20在加热模式下操作。开口 76与 端口 48对齐,使得来自第一换热器24 (用作蒸发器)的制冷剂被提供 到压缩机抽吸管线36。开口70与端口44对齐,4吏得来自压缩机排放 管线38的制冷剂被提供到第二换热器28 (用作冷凝器)。
如果制冷系统20在冷却模式下操作的话,控制器IIO向导向阀108 发送将来自压缩机排放管线38的高压穿过管线114引导到活塞102和 104的信号。相对于图15,促4吏齿条92移动到左侧,齿条94移动到右 侧。随着齿条92和94的移动,齿条92和94的多个齿96和98分别与 阀芯42驱动元件82的多个齿90啮合,沿方向B转动驱动元件82,由 此转动附设的流体通道元件80。 一旦阀芯42转动90。,旁通端口 78与端口 44和48对齐(如图5所示),4吏得高压制冷剂在端口 44和48 之间迂回。
齿条92和94持续转动,直到活塞100和106分别接触管道52和 54的端面56和62,提供止动。阀芯42转动180°到达图2、 4和14所 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制冷系统20在冷却模式下操作。开口 70与 端口 48对齐,使得来自第二换热器28 (用作蒸发器)的制冷剂被提供 到压缩机抽吸管线36。开口76与端口44对齐,使得来自压缩机排放 管线38的制冷剂被提供到第一换热器24 (用作冷凝器)。
虽然四通换向阀34已经被公开和展示为用于制冷系统20上,但 是应当理解的是该四通换向阀34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系统中。
这种四通换向阀3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换向阀提供了很多优点。 其一,当仅采用一个阀时,管道不复杂,减少内部泄露。该四通换向 阀34还提供了高压气体的筒单迂回。另外,由于四通换向阀34的管 道基本上具有与制冷系统20的管道相同的直径,因此不再需要适配器, 减少了不必要的压降。也增大了四通换向阀34的容积。
虽然上述描述中采用了方向"左,,、"右"、"逆时针,,等,但 是这些术语仅用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对于运动方向而言是非限定性的。
上述描述仅仅是本发明原理的实例。在上述启示下,本发明的多 种修改和变形是可能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公开,但是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特定变形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应当理 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不同于所详细描述的 方式实施。基于上述理由,下面的权利要求应当用于确定本发明的实 际范围和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和阀芯,包括与第一端口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端口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二开口、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一个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三开口、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另一个连续流体相通的第四开口,其中第一通道限定在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用于提供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两者中的一个之间的流体相通,第二通道限定在第一开口和第四开口之间,用于提供第一端口、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两者中的另一个之间的流体相通,和其中所述阀芯可围绕转动轴线相对于阀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阀芯处在第一位置时,第三开口与第三端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第四端口流体相通,当阀芯处在第二位置时,第三开口与第四端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第三端口流体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第一位 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大约18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旁 通端口并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设有中间位置,当阀芯处于中 间位置时,流体在第三端口和第三端口之间流过旁通端口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该中间位置处在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大约90。的地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端口包 括穿过阀芯直径延伸的第一通道和横穿第一通道的局部穿过阀芯直径 延伸的第二通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还包括连接到阀芯上用于转 动阀芯的驱动元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元件与阀 芯整体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元件限定 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还包括连接到驱动元件上用 于转动驱动元件并由此转动阀芯的驱动机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 括可基本垂直于阀芯长度移动的至少一个齿条,该至少一个的齿条可 与驱动元件接合,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驱动元件并由 此转动阀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的 齿条沿第一方向的运动将阀芯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笫二位置,该至少一 个的齿条沿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运动将阀芯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 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 还包括连接到该至少一个齿条上的活塞,用于响应施加到活塞上的压 力而移动该至少一个的齿条。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向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由压 缩机排放管线提供。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 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其中第一齿条配置为将阀芯从第一位置移 动到第二位置,笫二齿条配置为将阀芯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笫一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口沿笫一 轴线与第二端口对齐,第三端口沿第二轴线与第四端口对齐,所述第 一轴线基本垂直与第二轴线。
16. —种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用于将制冷剂压缩到高压; 第一热交换器,用于交换制冷剂和一流体之间的热量; 膨胀装置,用于将制冷剂膨胀到低压; 第二热交换器,用于交换制冷剂和另一流体之间热量; 换向阀,包括设有第一换热器口、第二换热器口、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的阀体,该换向阀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包括阀元件, 该元件包括与第 一换热器口流体相通的第 一开口 、与第二换热器口流 体相通的第二开口 、与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中的一个流体相 通的第三开口 、与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中的另外一个流体相 通的第四开口 ,其中一个高压通道被限定在第一开口和第四开口之间, 用于提供第一换热器口、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两者中的一个 之间的流体相通, 一个低压通道被限定在第二开口和第三开之间,用于提供第二换热器口 、压缩机抽吸口和压缩机排放口两者中的另外一 个之间的流体相通,其中所述阀芯可围绕转动轴线在笫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当阀芯处在第一位置时,第三开口与压缩机抽吸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压缩机排放口流体相通;当阀芯处在第二位置时,第三开口与压 缩机排放口流体相通,第四开口与压缩才凡抽吸口流体相通,和其中当阀芯处在第一位置时制冷系统在冷却模式下运转,当岡芯 处在第二位置时制冷系统在加热模式下运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四通换向阀,包括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的阀体。阀芯包括与第一端口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一开口、与第二端口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二开口、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一个连续流体相通的第三开口、与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中的另一个连续流体相通的第四开口。第一通道限定在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用于提供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两者中的一个之间的流体相通,第二通道限定在第一开口和第四开口之间,用于提供第一端口、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两者中的另一个之间的流体相通。
文档编号F16K31/122GK101603605SQ20081012555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3日
发明者J·李, J·杨, X·施 申请人:开利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