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016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等中使用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尤其涉及可自由滑动地嵌插 在导向孔内的阀杆不易引起动作不良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汽车空调等中使用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为了调节压縮机的曲柄室内的 压力Pc,将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从压縮机(的排出室)导入,对该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节 流后向曲柄室导出,根据压縮机的吸入压力Ps对向该曲柄室的导出量(节流量)进行控制。
作为上述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之一,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l等中揭示的结构 包括阀杆,具有轴部和阀芯部;阔本体,其具有导向孔和阀室,该导向孔内可自由滑动 地嵌插着上述轴部,该阀室设有与上述阀芯部接触、分离的阀座部,该阀本体在上述阀座 部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压縮机导入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还在上述 阀座部的下游侧设有与上述压縮机的曲柄室连通的制冷剂出口室;电磁致动器,用于将上 述阀杆沿阀开闭方向驱动;感压随动部件,其根据上述压縮机的吸入压力Ps将上述阀杆沿 阀开闭方向驱动。
在这样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中,为了应对大容量的压縮机,考虑以下课题增大 全开流量也就是说增大从制冷剂出口室供给压縮机曲柄室的最大制冷剂流量,从而使上述 阀座部(阀口)的有效开口面积比以前的大。
参照图3对上述增大了阀座部的有效开口面积的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的一个例子进 行简要说明。图示的控制阀5具有与动作杆14一体的阀杆15、阀本体20、电磁致动器30。 阀杆15包括在动作杆14的下侧轴部14b通过柱塞卡扣用环状槽部(小径部)15d连设的上 部小径轴部15a;中间大径轴部15b;直径比该轴部15b小的下部小径轴部15c;直径比下部 小径轴部15c大的阀芯部16。另外,在导向孔19b的顶面与中间大径轴部15b的肩面(台阶 面)之间形成有弹簧室兼泄漏制冷剂室53,在该弹簧室兼泄漏制冷剂室53内配置有对阀 杆15朝下方(开阀方向)施力的由压縮螺旋弹簧构成的开阀弹簧47。
在上述阀本体20内形成有分别滑动自如地嵌插着上述阀杆15的上部小径轴部15a和中
间大径轴部15b的导向孔19a、 19b,在上述阀本体20内还形成有阀室21,该阀室21设有带 阀座部22a的阀口22,阀本体16从下侧与该阀座部22a接触、分离。在该阀本体20的阀室21 的外周部(阀座部22a的上游侧)设有用于将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从压缩机导入的排出压 力制冷剂导入口25,并且在阀座部22a的下方(下游侧)设有与压縮机的曲柄室连通的制 冷剂出口室26。在此,为了增大全开流量,上述阀座部22a的口径(有效开口面积)比以 前大许多,在导向孔19b内滑动的中间大径轴部15b的外径也随之增大至与上述阀座部22a 的口径相同的大小(这是为了使施加在上述阀杆15上的排出压力Pd引起的朝下的开阀方向 负载与朝上的关阀方向负载大致相同)。
在上述控制阙5中,从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25导入阀室21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排出压 力Pd)大于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23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Ps),因而导入阀室21内 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与导向孔19b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向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23泄漏,但该Pd—Ps的泄漏量越多就越会对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上述Pd—Ps的泄漏量,在上述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内形成有 连通上述弹簧室兼泄漏制冷剂室53和上述制冷剂出口室26的导出通路54。该导出通路54包 括多个横向孔54a和贯通中间大径轴部15b的中央部的纵向孔54b,在此,从排出压力制冷 剂进口25导入阀室21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导向孔19b与中间大径轴部 15b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被导向上述泄漏制冷剂导入室53,由此经由上述导出通路54 向制冷剂出口室26导出。
上述电磁致动器30包括具有通电励磁用的连接器部31的线圈32;配置在该线圈32内 周侧的圆筒状的定子33;压入固定在该定子33下端部内周的截面呈凹字形的吸引件34;上 端部通过TIG焊接与定子33下端部外周(台阶部)结合的带凸缘部35a的管子35;在吸引件 34的下方以上下方向滑动自如的状态配置在管子35内周侧的柱塞37;配置成覆盖上述线圈 32外周的有底带孔的圆筒状外壳60。
在上述定子33的上部旋入有带六角孔的调节螺钉65,在定子33的内周侧的上述调节螺 钉65与吸引件34之间形成用于导入压縮机的吸入压力Ps的感压室45,在该感压室45内配置 有作为感压随动部件的由波纹管41、倒凸字状的上阻挡件42、倒凹字状的下阻挡件43及压 缩螺旋弹簧44构成的波纹管本体40,而且在波纹管本体40与吸引件34之间配置有朝使波纹 管本体40收縮的方向(朝调节螺钉65侧压縮的方向)施力的压縮螺旋弹簧46。另外,在波 纹管本体40的下阻挡件43 (的倒凹部)与柱塞37 (的凹部37c)之间配置有带台阶的动作 杆14,该动作杆14具有贯通上述吸引件34的小径的上侧轴部14a和大径的下侧轴部14b,上
述阀杆15与该动作杆14一体连续设置。
本例中,阀杆15与动作杆14成为一体,而在上述专利文献l所述的控制阀中,利用配 置在制冷剂出口室26的关阀弹簧朝上对阀杆15施力来推压柱塞37,但本例中,没有关阀弹 簧,在阀杆15的轴部15a与动作杆14的下侧轴部14b (与轴部15a相同直径)的交界部形成 有环状槽部(小径部)15d,而且设置在柱塞37的凹孔37g的底部的卡扣部38与上述环状槽 部15d嵌合,使阀杆15与柱塞37—体地升降。
其理由如下若如以往例子那样,仅利用关阀弹簧48的施力使阀杆15朝关阀方向移动 的结构,则会因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与导向孔19b的滑动面之间(间隙)堵塞杂物或 油烧结等导致阀杆15的滑动阻力增加,从而会发生阀杆15的锁定等动作不良,例如会发生 即使柱塞被吸引件吸引阀杆15也不朝关阀方向移动而被丢弃的情况,此时,无法适当地调 节阀开度,但若将阀杆15与柱塞37如上所述实质上直接连接,就可基本消除上述问题,而 且不需要关阀弹簧。
另一方面,在上述阀本体20的上部中央突设有用于限制柱塞37的最大下降位置的凸状 阻挡部28。在上述柱塞37与阀本体20的上部外周(凸状阻挡部28外周)之间形成有用于导 入压縮机的吸入压力制冷剂的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23,而且在其外周侧形成有多个吸入 压力制冷剂导入口27,从该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口27导入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23内的吸 入压力Ps的制冷剂经由形成在柱塞37外周的纵向槽37a、 37a、…、形成在底部的缺口37f、 穿设在中央部的连通孔37d、形成在吸引件34上的连通孔39等而被导入上述感压室45内。
上述管子35的下端凸缘部35a夹着0形环57搁在阀本体20的上端部上,在该凸缘部35a 与上述线圈32之间夹设有带凸缘部56a的短圆筒状的管架56,这些凸缘部35a、 56a通过阀 本体20上端外周铆接部29—起紧固固定。另外,在管架56的上端部压入固定有上述外壳60 的带孔底部61,外壳60的上端部62铆接固定在上述连接器部31的凸缘部31c上,在外壳60 与连接器部31、线圈32之间夹设有0形环66。在连接器部31的中央下部形成有凹部31a,该 凹部31a突设有用于与上述调节螺钉65的六角孔嵌合的凸部31b,上述定子33和调节螺钉65 的上部插入该凹部31a内。
在如此构成的控制阀5中,如图4 (A)的开阀状态和图4 (B)的关阀状态所示,在开 阀状态中,由线圈32、定子33和吸引件34构成的螺线管部被通电励磁,则柱塞37被吸引件 34吸引,阀杆15随之朝上方(关阀方向)移动。另一方面,从压縮机导入吸入压力导入口 27内的吸入压力Ps的制冷剂从导入室23经由形成在柱塞37外周的纵向槽37a、 37a、…和形 成在吸引件39上的连通孔39等而被导入上述感压室45内,波纹管本体40 (内部为真空压力)
随感压室45的压力(吸入压力Ps)而伸縮位移(当吸入压力Ps大就收縮,当吸入压力Ps小 就伸展),该位移传递给动作杆14和阀杆15,由此对阀开度(阀芯部16相对阀座部22a的提 升量)进行调节。
艮P,阀开度由以下几种力决定由线圈32、定子33和吸引件34构成的螺线管部引起的 柱塞37的吸引力;波纹管本体40的施力;开阀弹簧47的施力;施加在阀杆15上的排出压 力Pd引起的开阀方向负载和关阀方向负载。从排出压力制冷剂导入口25导入阀室21内的 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的节流量即向曲柄室的导出量(节流量)通过该阀开度得到调节。 换言之,制冷剂出口室26侧的压力Pc (以下称为出口压力Pc)即曲柄室内的压力可通过 阀丌度来控制,由此,可调节压縮机斜板的倾斜角度和活塞的行程,增减排出量。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291867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5中存在以下需改善的课题。
艮P,在上述控制阀5中,如上所述,为了增大全开流量,使阀座部22a的口径(有效开 口面积)比以往的大得多,在导向孔19b内滑动的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的外径也需 随之增大至与上述阀座部22a的口径相同的大小(这是为了使施加在阀杆15上的排出压力 Pd引起的朝下的开阀方向负载与朝上的关阀方向负载大致相同)。这样就需要增大导向孔 19b和中间大径轴部15b的直径,导致大型化、重量增大,而且导向孔19b与中间大径轴部 15b的接触面积增加而使滑动摩擦阻力也增加,需采用输出功率大的电磁致动器30,消耗 电力也增大。
此外,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与导向孔19b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总截面积也 增大,从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25导入阀室21内的制冷剂(排出压力Pd)向吸入压力制冷 剂导入室23侧的泄漏量即穿过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与导向孔19b的滑动面之间形成 的间隙的制冷剂量也增大,因此控制精度等有可能下降,而且由于上述间隙的总截面积 增大,还存在容易发生杂物堵塞和阀杆锁定等动作不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在不导致大型化、重 量增加的情况下就可增大全开流量,从而也可适用于大容量的压縮机,而且能够减少从 阀室向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侧的泄漏量,提高控制精度等,并且难以发生杂物堵塞和 阀杆锁定等动作不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基本上包括阀杆,其具有轴部,
在该轴部的下部设有阀芯部;阀本体,其具有导向孔和阀室,该导向孔内可自由滑动地嵌 插着所述轴部,该阀室设有与所述阀芯部接触、分离的阀座部,阀本体在所述阀座部的上 游侧设有用于导入来自压縮机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还在所 述阀座部的下游侧设有与所述压縮机的曲柄室连通的制冷剂出口室;电磁致动器,用于将 所述阀杆沿阀开闭方向驱动;感压随动部件,其根据所述压縮机的吸入压力(Ps)动作而 将所述阀杆沿阀开闭方向驱动。
并且,所述阀座部和所述阀芯部各设置两处,利用所述两处的各阀芯部对所述两处的 各阀座部同时进行开闭。
较好的形态是,所述各阀芯部从下侧对所述各阀座部进行开闭,并且在所述各阀座部 的下游侧分别设有所述制冷剂出口室。
具体较好的形态是,所述各阀芯部作为下侧阀芯部和上侧阀芯部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下 部,所述阀座部作为下侧阀座部和上侧阀座部设置在所述阀室内并使它们能分别与所述下 侧阀芯部和所述上侧阀芯部同时接触、分离,并且,所述制冷剂出口室作为下侧制冷剂出 口室和上侧制冷剂出口室分别设置在所述下侧阀座部和所述上侧阀座部的下游侧。
其他较好的形态中,导入到所述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被 所述下侧阀座部和所述下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同时被所述上侧 阀座部和所述上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上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然后经由设置在所述阀杆 内的导出通路向所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
其他较好的形态中,导入到所述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被 所述下侧阀座部和所述下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同时被所述上侧 阀座部和所述上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上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然后经由设置在所述阀本 体内的导出通路和/或设置在外部的导出通路向所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
其他较好的形态中,所述各阀座部的有效开口面积基本相等。
在本发明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中,例如设有两个阀座部,还设有同时对该阀座部 开闭的两个阀芯部,因此可在不增加阔座部口径的情况下增大全开流量,在不导致大型化、 重量增大的情况下对大容量的压縮机也可应对。
而且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在导向孔内滑动的阔杆的轴部外径做成与阀座部的口径同 等大小,因此即使在增大全开流量的情况下,也可使阔杆的与导向孔的滑动部分的外径做 成比以往的尺寸小得多,因此能实现小型轻量化,且减小导向孔与阀杆15的接触面积,因 而滑动摩擦阻力也可减小。
此外,也可减小阀杆的轴部与导向孔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总截面积,因此难以 发生杂物堵塞和阀杆锁定等动作不良。
而且,以往,从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导入阀室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经由阀杆的轴 部与导向孔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向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侧泄漏,但在本发明的控制 阀中,向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侧泄漏的制冷剂成为例如被上侧阀座部和上侧阀芯部节流 后、比上述排出压力Pd低的出口压力Pc的制冷剂,因此上述泄漏量减少,由此可提高控制 精度等,难以发生杂物堵塞和阀杆锁定等动作不良。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的一实施形态纵向剖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控制阀的主要部分,图2 (A)是开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2 (B)
是关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的一个例子的纵向剖视图。 图4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阀的主要部分,图4 (A)是开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4 (B)
是关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的一实施形态的纵向剖视图,图2表示图1 所示的控制阀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 (A)是开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2 (B)是 关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在图l、图2所示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1中,对与上述图3、图 4所示的现有例子的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5的各个部分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 略重复说明,以下以不同之处为重点进行说明。
在图示的实施形态的控制阀l中,在阀室21设有两处阀座部,而且在阀杆15的下部沿 其长度方向在两处设有阀芯部,通过该两个阀芯部能同时对上述两个阀座部进行开闭。
具体而言,在阀室21的下端部设有口径(有效开口面积)比图3所示的现有例的口径 小的下侧阀座部22a (下侧阀口22A),且在阀室21的上端部(导向孔19的下端部)设有口 径(有效开口面积)与上述下侧阀座部22a相同的上侧阀座部22b (上侧阀口22B),在上述 下侧阀座部22a的下游侧设有与现有例的制冷剂出口室26相同的下侧制冷剂出口室26A,且 在上侧阀座部22b的下游侧(上侧)设有上侧制冷剂出口室26B。
阀杆15包括通过柱塞卡扣用环状槽部(小径部)15d与动作杆14的下侧轴部14b连续 设置的上部轴部15a;设置在该上部轴部15a的下端部的弹簧承接用环状凸部15e;设置在 该环状凸部15e下侧的、外径小于上述上侧阀座部22b的口径和环状凸部15e的外径的下部 轴部15c。在该下部轴部15c的下端部设有从下方与上述下侧阀座部22a接触、分离的下侧 阀芯部16A,而且在上述下部轴部15c的上部设有从下方与上述上侧阀座部22b接触、分离 的上侧阀芯部16B。
导向孔19由用于滑动自如地被上述上部轴部15a嵌插的上部导向孔19a、较松地被上述 环状凸部15e嵌插的大径孔19e构成,在大径孔19e的顶面与上述环状凸部15e之间缩装有开 阀弹簧47。大径孔19e的上述环状凸部15e的下侧部分成为上述上侧制冷剂出口室26B。
在上述阀杆15的下部轴部15c内形成有导出通路52,以将被上述上侧阀座部22b和与其 接触、分离的上侧阀芯部16B节流后导出到上述上侧制冷剂出口室26B的制冷剂导向上述下 侧制冷剂出口室26A。该导出通路52由在上述环状凸部15e与上侧阀芯部16B之间形成的多 个横向孔52a和贯通下部轴部15c的中央部的纵向孔52b构成。
导向孔19其与上部轴部15a的滑动部分(上部导向孔19a)的孔径比上述上下阀座部 22a、 22b的口径小20X以上。
本实施形态中,需要使上下阀芯部16A、 16B的外径大于上下阀座部22a、 22b的口径, 这样,上侧阀芯部16B无法通过下侧阀座部22a而插入阀室21内,因此在组装阀之前,预先 将下侧阀口22A的口径设定得比上侧阀芯部16B的外径大,在阀组装后,也就是将阔杆15的 上侧阀芯部16B通过下侧阀口22A插通、插入阀室21后,利用冲头等击打下侧阀口22A的下 面内周部以使下侧阀口22A的下端部即下侧阀座部22a縮径。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l中,如图2 (A)的开阀状态以及图2 (B)的关阀状态所示,在开阀状态下,由线圈32、定子33和吸引件34构成的螺线管部被 通电励磁,则柱塞37被吸引件34吸引,阀杆15随之朝上方(关阀方向)移动,下侧阀芯部 16A和上侧阀芯部16B分别接近下侧阀座部22a和上侧阔座部22b,由此调节阀开度(节流 量)。
详细而言,从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25导入到阀室21内的来自压縮机的排出压力Pd的制 冷剂被下侧阀座部22a和下侧阀芯部16A节流后向下侧制冷剂出口室26A导出,同时被上侧 阀座部22b和上侧阀芯部16B节流后向上侧制冷剂出口室26B导出,然后经由设置在阀杆15 的下部轴部15c上的导出通路52向上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26A导出。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l中,设有两个阀座部22a、 22b,还设
9
有同时对该阀座部22a、 22b开闭的两个阀芯部16A、 16B,因此可在不增加阀座部口径的情 况下增大全开流量,不会导致大型化、重量增大,对大容量的压縮机也可应对。
而且不需要像图3所示的现有例那样将在导向孔内滑动的阀杆15的轴部外径做成与阀 座部的口径同等大小,因此即使在增大全开流量的情况下,也可将阀杆15的与导向孔19(上 部导向孔19a)的滑动部分(上部轴部15a)的外径做成比图3所示的尺寸小得多,因此能 实现小型轻量化,减小导向孔19 (上部导向孔19a)与阀杆15 (上部轴部15a)的接触面积, 因而滑动摩擦阻力也可减小。
此外,也可减小阀杆15的上部轴部15a与导向孔19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总截面 积,因此难以发生杂物堵塞和阀杆锁定等动作不良。
而且,在图3所示的现有例中,从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25导入阀室21内的排出压力Pd 的制冷剂经由阀杆15的中间大径轴部15b与导向孔19b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向吸入压 力制冷剂导入室23泄漏,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向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23侧泄漏的制冷剂 成为被上侧阀座部22b和上侧阔芯部16B节流后、比上述排出压力Pd低的出口压力Pc的制冷 剂,因此上述泄漏量减少,由此可提高控制精度等,且难以发生杂物堵塞和阀杆锁定等动 作不良。
上述实施形态中,经上侧阀座部22b和上侧阀芯部16B节流后导出至上侧制冷剂出口室 26B的制冷剂经由设置在阀杆15的下部轴部15c上的导出通路52向下侧制冷剂出口室26A 导出,但也可在阀本体20内和外部设置导出通路,经上侧阀座部22b和上侧阀芯部16B节 流后导出至上侧制冷剂出口室26B的制冷剂经由设置在上述阀本体20内的导出通路和设 置在外部的导出通路向上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26A导出,以此代替上述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包括阀杆,其具有轴部,在该轴部的下部设有阀芯部;阀本体,其具有导向孔和阀室,该导向孔内可自由滑动地嵌插着所述轴部,该阀室设有与所述阀芯部接触、分离的阀座部,阀本体在所述阀座部的上游侧设有用于导入来自压缩机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的排出压力制冷剂进口,还在所述阀座部的下游侧设有与所述压缩机的曲柄室连通的制冷剂出口室;电磁致动器,用于将所述阀杆沿阀开闭方向驱动;感压随动部件,其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Ps)动作而将所述阀杆沿阀开闭方向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部和所述阀芯部各设置两处,并且利用所述两处的各阀芯部对所述两处的各阀座部同时进行开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阀芯部从下侧对 所述各阀座部进行开闭,并且在所述各阀座部的下游侧分别设有所述制冷剂出口室。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阔,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阀芯部作为 下侧阀芯部和上侧阀芯部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下部,所述阀座部作为下侧阀座部和上侧阀座 部设置在所述阀室内并使它们能分别与所述下侧阀芯部和所述上侧阀芯部同时接触、分 离,并且在所述下侧阀座部和所述上侧阀座部的下游侧分别设有所述制冷剂出口室作为下 侧制冷剂出口室和上侧制冷剂出口室。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导入到所述排出压力制 冷剂进口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被所述下侧阀座部和所述下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 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同时被所述上侧阀座部和所述上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上侧制冷 剂出口室导出,然后经由设置在所述阀杆内的导出通路向所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导入到所述排出压力制 冷剂进口内的排出压力(Pd)的制冷剂被所述下侧阀座部和所述下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 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同时被所述上侧阀座部和所述上侧阀芯部节流后向所述上侧制冷 剂出口室导出,然后经由设置在所述阀本体内的导出通路和/或设置在外部的导出通路向 所述下侧制冷剂出口室导出。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排量压縮机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阀 座部的有效开口面积基本相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排量压缩机用控制阀,在不导致大型化、重量增加的情况下就可增大全开流量,从而也可适用于大容量的压缩机,而且能够减少从阀室向吸入压力制冷剂导入室侧的泄漏量,提高控制精度等,难以发生杂物堵塞和阀杆锁定等动作不良的问题。在所述阀杆(15)的下部设有下侧阀芯部(16A)和上侧阀芯部(16B),在所述阀室(21)设有下侧阀座部(22a)和上侧阀座部(22b)以使它们分别与所述下侧阀芯部(16A)和上侧阀芯部(16B)同时接触、分离,并在所述下侧阀座部(22a)和上侧阀座部(22b)的下游侧分别设有下侧制冷剂出口室(26A)和上侧制冷剂出口室(26B)。
文档编号F16K31/06GK101358586SQ20081013019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日
发明者久米义之, 森泽大辅 申请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