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098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张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环形带或链条的张力保持为 一定的张紧器。
背景技术
同步带,以在这些部件产生绷紧或+>弛时使其张力保持一定。图12表示将张紧器100装设在汽车的发动机本体200上的状 态。在发动机本体200内部配置有一对凸4仑链4仑210、 210和曲轴 链轮220,在这些链轮210、 210、 220之间架设有环形定时链条230。 另夕卜,在定时链条230的移动路径上配置有可自由摆动的链条导向 件240,定时链条230可在链条导向件240上滑动。在发动才几本体 200上形成有安装面250,张紧器100利用贯穿安装面250的安装 孔260的螺栓270固定在安装面250上。另外,在发动才几本体200 的内部密封有润滑油(省略图示)。图13表示通常使用的张紧器100,在壳体110的内部组装配置 有旋转轴120及传动轴130。壳体110具有供这些轴120、 130插 入且沿轴向延伸的本体部111、以及从本体部111沿与轴向相交的
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12。凸缘部112用于将张紧器100安装在发动 机本体200上,因此,在凸缘部112上形成有安装孔113,供旋合 在发动机本体200上的螺栓贯穿。本体部111用于收容后述的各部 件,因此,在内部沿轴向形成有直径相同的收纳孔114。旋转轴120及传动轴130的组装是通过在旋转轴120的外表面 形成外螺紋部121,在4专动轴130的内表面形成内螺乡丈部131,佳_ 这些螺紋部121、 131旋合而进行的。在与旋转轴120的基端侧端 部对应的壳体110的内部,设置有位于收纳孔114内的支撑座140, 利用该支撑座140来支撑旋转轴120的基端部。在组装状态下,传 动轴130旋合在旋转轴120的前侧大致一半部分,在未与传动轴130 ^走合的后侧大致一半部分上配置有4丑簧150。扭簧150 —端的钩部151插入在旋转轴120基端部上形成的切 槽123中并卡住,另一端的钩部152卡扣在壳体110上。因此,在 扭转扭簧150而施加预定转矩的状态下进行组装时,旋转轴120利 用扭簧150的施力进行旋转。在壳体110的前端部分通过挡环170固定有轴岸义160,传动轴 130贯穿轴承160的滑动孔161。轴承160的滑动孔161的内表面 及传动轴130的外表面形成为大致椭圆形、平行剪切或其他非圓形 形状,由此,传动轴130处于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轴承160成形为具有规定厚度的平板形状,在外周侧形成有多 个固定片162。并且,该固定片162嵌合在形成于壳体110前端部 分的缺口槽115中,从而整个轴承160处于不能旋转的状态。这样, 由于轴承160不能相对壳体110旋转,因此贯穿轴承160的传动轴 130因轴岸义160而^皮限制相对壳体110 S走转,乂人而在该限制S走转状 态下,传动轴130相对壳体IIO进退。
在传动轴130的前端安装有盖体180,该盖体180与上述发动 机本体200内的链条导向件240接触。在壳体110的内部配置有隔板190。隔板l卯以围住旋转轴120 及传动轴130周围的状态形成为沿轴向(推进方向)延伸的筒状, 防止处于旋合状态的轴120、 130 乂人壳体110的前端部分脱出。为 了实现防脱,旋转轴120成形为可与隔板190抵触的带凸缘形状。在采用上述结构的张紧器100中,;旋转轴120利用4丑簧150的 施力旋转,该旋转力转换成传动轴130的推进力,从而传动轴130 进入。由此,传动轴130通过盖体180及链条导向件240推压定时 链条230,从而可向定时链条230施加张力。但是,在图13所示的张紧器100中,当从定时链条输入大的 外部载荷时,则会导致不能应对输入载荷,容易出现传动轴130被压入的4犬态。专利文献1 y〉开了一种可自如应对这种输入载荷的现有张紧 器。该张紧器以图13为基本结构,并在图13的结构中添加设置有 螺旋弹簧。螺旋弹簧配置在旋转轴120和传动轴130之间。通过配 置这种螺;旋弹簧,从而螺;旋弹簧相对所llr入的外部载荷产生阻力 矩,因此,不会出现传动轴被压入的状态,可良好地应对外部输入 载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4968号公净艮在日本特开2003-184968号公报记载的张紧器中,在发动机高 速旋转而输入高振动时、或在产生冲黄向振动时,传动轴会沿上下方 向激烈波动而产生倾斜、或产生浮起,存在不能确保稳定动作的问 题。在此,所谓高振动是指包含高载荷振动及高频率振动两者的振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针对这种高振动和横向振动 也可进行稳定的动作的张紧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一的发明的张紧器,在壳体内收容有利用螺紋部^走合的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以及对第一轴 部件施力使其向 一个方向旋转的扭簧,其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的旋 转,将扭簧施加的旋转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与第 一轴部件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沿轴向对第一 轴部件施力,并^f吏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与壳体紧密4妾触。在技术方案一的发明中,弹性部件发挥将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 压向壳体的作用,即使输入包括高载荷振动及高频振动的高振动, 也可抑制第一轴部件乂人壳体浮起,且在第一轴部件和壳体之间始终 产生一定的摩擦转矩。因此,包含第一轴部件及与第一轴部件旋合 的第二轴部件在内的整体的动作稳定。根据技术方案二的发明的张紧器,在壳体内收容有利用螺紋部 旋合的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以及对第一轴部件施力使其向一 个方向旋转的扭簧,其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的旋转,将扭簧施加的 旋转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与第一轴 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在轴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支撑 第一轴部件。在技术方案二的发明中,因为支撑部件在至少两个部位支撑第 一轴部件,所以第一轴部件处于被牢固支撑的状态。因此,即使输 入才黄向振动,第一轴部件也不会倾斜,包含第一轴部件及与第一轴 部件旋合的第二轴部件在内的整体的动作稳、定。
根据技术方案三的发明的张紧器,在壳体内收容有利用螺紋部 旋合的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以及对第一轴部件施力使其向一 个方向旋转的扭簧,其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的旋转,将扭簧施加的旋转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与第一轴 部件之间i殳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沿轴向对第一轴部件施力,并 使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与壳体紧密接触;而且,在壳体与第一轴部 件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在轴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支撑第 一轴部件。在技术方案三的发明中,弹性部件发挥作用将第一轴部件的轴 端部压向壳体,乂人而可抑制第一轴部件/人壳体浮起,而且,支撑部 件在至少两个部位支撑第一轴部件,/人而4吏第一轴部件处于^:牢固 支撑的状态。因此,即使输入包括高载荷振动及高频振动的高振动, 第一轴部件也不会浮起,而且,即<吏输入4黄向振动,第一轴部件也 不会倾斜。由此,即使发动机高速旋转,也可进行稳定的动作。技术方案四的发明在技术方案二或技术方案三所述的张紧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均对第一轴部件的外周面予以支撑。在技术方案四的发明中,支撑部件对第一轴部件的外周面予以 支撑,因此即使在第一轴部件的轴端部进行槽加工或其他加工,也 可在不受这些加工影响的情况下支撑第一轴部件。因此,可稳、定地 支撑第一轴部件。技术方案五的发明在技术方案二或技术方案三所述的张紧器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件分割成由所述支撑部件支 撑的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轴部件S走合的螺紋轴部,而且两者以相互 卡合的状态连接。
在4支术方案五的发明中,由于分割的轴部及螺紋轴部相互卡 合,/人而两者一体地旋转。因此,可与单一的轴部件同样地进4亍动作。另夕卜,在技术方案五的发明中,当来自发动机侧的横向振动输 入到第二轴部件时,片黄向振动向与第二轴部件旋合的螺紋轴部传 递,螺紋轴部伴随4黄向振动进行摆动运动。利用该摆动运动可佳j黄 向的输入载荷衰减或緩和。即使在此时,与螺紋轴部卡合的轴部也 由支撑部件在至少两个部位予以牢固地支撑,所以不会倾斜。因此, 整体的动作稳定。


图l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张紧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张紧器的剖^L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张紧器的剖视图;图4是作为支撑部件的环状板的剖视图;图5是作为支撑部件的环状导向件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轴部件分割后的状态的侧-現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张紧器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张紧器的剖^L图;图9是表示将第 一轴部件分割后的另 一结构的剖视图10 (a)、 (b)分别是将第一轴部件分割后的其他结构中的轴 部的侧一见图及主^L图;图ll(a)、 (b)分别是将第一轴部件分割后的其他结构中的螺 紋轴部的侧一见图及主—见图;图12是将张紧器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后的剖视图;以及图13是表示一般张紧器的剖视图。符号说明2壳体3第一轴部件4第二轴部件扭簧8外螺纟丈部9内螺紋部15支撑座(支撑部件)20螺旋弹簧(弹性部件)25环状导向件(支撑部件)27环状板(支撑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各 实施例中,对相同部件标记同 一元件符号以相互对应。(实施例一)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张紧器Al,张紧器Al包括壳体2. 第一轴部件3、第二轴部件4、扭簧5、导向件6及隔板7。
壳体2具有筒体部2a和^人筒体部2a沿大致正交方向延伸的凸 缘部2b。另外,在筒体部2a至凸缘部2b上沿轴向(推进方向)延 4申形成有^:纟内孑L2c。 4文纟内孑L2c的前端部分敞开,在i亥4丈纟内孑L2c内 收容有第一及第二轴部件3、 4、扭簧5及隔4反7的组装体。凸缘部2b用于向作为使用设备的发动机本体上进行安装,形 成有安装孔2d,供旋合在发动机本体上的螺栓(省略图示)贯穿。 在向发动机本体上安装时,与图12相同,凸缘部2b的前端面与发 动才几本体200的安装面250 4妻触。第一轴部件3因扭簧5的施力而旋转,第二轴部件4由于第一 轴部件3的旋转而从壳体2推进。第一轴部件3 —体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基端侧轴部3a和前端 侧螺紋轴部3b,在前端侧螺紋轴部3b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紋8。另 外,轴部3a的基端部(左端部)与设置在壳体2内的支撑座15抵 接,从而其旋转得到支撑。支撑座15作为支撑第一轴部件3的支 撑部件发挥作用。该支撑座15 /人轴向4氏4妄第一轴部件3的轴端部 3f,通过与该轴端部3f^氐接,从而支撑第一轴部件3。在轴部3a的轴端部3f上形成有切槽3e,以4f入用于4吏第一轴 部件3旋转的巻紧工具(省略图示)的前端。切槽3e与开i殳在壳 体2的筒体部2a的基端面上的工具孔2e连通,将巻紧工具的前端 从工具孔2e插入到切槽3e中,通过切槽3e 4吏第一轴部件3万走转, 从而可巻紧扭簧5。在图1的状态下,相对于工具孔2e及切槽3e 插入有用于防止第一轴部件3 ^:转的止动件16。另外,在工具孔 2e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可与后述密封螺栓18旋合的内螺紋。第二轴部件4形成为筒状,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与第 一轴部件 3的外螺紋8旋合的内螺紋9。在内螺紋9和外螺紋8旋合的状态
下,这些轴部件3、 4插入到壳体2的4欠纟内孑L 2c内。在该第二轴部 件4的前端安装有盖体10,通过压入弹簧销11, /人而防止脱落。在该实施例中,4丑簧5配置在第二轴部4牛4侧,并套在第一轴 部件3的螺紋轴部3b夕卜面。扭簧5 —端侧的钩部5a插入到形成在 壳体2上的钩槽(省略图示)中并卡住,另一方面,另一端侧的钩 部(省略图示)插入到第一轴部件3中并卡住。因此,通过巻紧扭 簧5而施加转矩,从而可使第一轴部件3旋转。导向件6安装在壳体2的前端部分,利用挡圈13加以固定。 导向件6具有滑动孔6a,并贯穿有可在该滑动孔6a内沿轴向滑动 的第二轴部件4。滑动孔6a的内表面及第二轴部件4的外表面形成 为大致椭圓形、D型剪切、平行剪切或其他非圓形形状,由此,第 二轴部件4处于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另外,在导向件6的外周侧 以方文射状形成有多个固定片6b,该固定片6b嵌合在形成于壳体2 前端部分的切槽中,从而整个导向件6处于不能旋转的状态。这样, 由于导向件6不能相对于壳体2旋转,从而贯穿导向件6的第二轴 部件4通过导向件6被壳体2限制旋转。通过螺紋部8、 9,在第二轴部件4上》走合有第一轴部件3的螺 紋轴部3b,利用扭簧5的旋转施力进行旋转的第一轴部件3的旋转 力传递给第二轴部件4,但由于第二轴部件4被导向件6限制旋转, 所以第二轴部件4相对壳体2进退。隔板7为筒状,其内部插入有螺紋轴部3b和第二轴部件4的 ^走合部分。此时,在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a和螺紋轴部3b的交界 部分形成有粗径的凸缘部3c,隔板7的基端部分^氐接在凸缘部3c 上。另外,隔板7的前端部分面向导向件6,通过向导向件6 4氐接, 以防止第一及第二轴部件3、 4从壳体2中脱出。
符号18是密封螺栓,在将张紧器Al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状态下, 将止动件16从壳体2中拔出后,通过将密封螺栓18旋合在壳体2 的工具孑L2e中,可起到防止工具孔2e漏油的作用。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0配置在壳体2内 部。螺旋弹簧20套在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a外面,其使用的是压缩弹簧。该螺;旋弹簧20以压缩状态套在轴部3a外面,在轴部3a的基 端侧一体形成有压环21,同时在壳体2的收纳孔2c中压入压圈22。 螺旋弹簧20的两端成为自由端,且该螺旋弹簧20以压缩状态配置 在压环21及压圈22之间,/人而对第一轴部件3的轴端部3f施压, 使其始终与支撑座15紧密接触。即,螺旋弹簧20起到将第一轴部 件3的轴端部3f推向支撑座15的作用,由此,螺旋弹簧20对第一 轴部件3的轴端部3f施压,使其通过支撑座15始终与壳体2紧密 ^接触。另外,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a以浮插(留有间隙)的状态 贯穿压圈22。利用这种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0的施力,第一轴部件3 的轴端部3f被推向壳体2,从而即使从发动机输入具有高载荷振动 及高频振动的高振动,也可抑制第一轴部件3从壳体2浮起。另夕卜, 在第一轴部件3和壳体2 (支撑座15)之间始终产生一定的转矩。 由此,即使输入高振动,也可进行稳定的动作。(实施例二)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张紧器A2。在该实施例中,在作 为支撑部件的支撑座15的基础上,还^:置有作为另一支撑部件的 环状导向件25。
在与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a相对的壳体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 压入台阶部2g,环状导向件25通过压入该压入台阶部2g而固定在 壳体2内。这种环状导向件25用于可旋转i也支撑轴部3a的外周面。在第 一轴部件3的轴部3a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卡合切槽3h, 在该钩槽3f中插入扭簧5的另 一侧的钩部5b并卡住。在这种结构中,轴部3a由轴端部3f侧的支撑座15予以支撑, 中间部分由环状导向件25予以支撑,因此,第一轴部件3以两个 部位支撑在壳体2上,可得到牢固的支撑。因此,即使通过第二轴 部^牛4豸lr入才黄向^展动,第一轴部^f牛3也不会倾4牛。由此,第一轴部 件3及第二轴部件4可进行稳定的动作,且变动稳定。而且,在该 实施例中,虽然没有设置在实施例一 中作为弹性部件的螺^走弹簧 20, ^旦因为以两个部位支撑第一轴部件3,防止其倾斜,因此可进 行稳定的动作。(实施例三)图3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张紧器A3。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部4牛3采用分割成轴部31和螺紋轴部 32这两个部件的结构。轴部31位于基端侧,螺紋轴部32位于前端 侧(第二轴部件4侧),第二轴部件4在外周面上形成^走合用的外 螺故部8。轴部31及螺紋轴部32采用相对的端面相互卡合的结构。即, 如图6及图7所示,在螺紋轴部32的基端侧端面上形成有与隔4反7 抵接的凸缘部3c,且截面呈圆形的嵌合突起32a从凸缘部3c突出, 截面呈矩形的卡合突起32b从嵌合突起32a突出。与此对应,在轴 部31的前端侧端面上形成有与嵌合突起32a形状相同且供嵌合
突起32a嵌入的嵌合槽31a、以及供卡合突起32b插入后卡合的卡 合切槽3h。再如图3所示,在轴部31的卡合切槽3h中插入扭簧5的另一 侧的钩部5b并卡住。因此,扭簧5的旋转施力作用在轴部31上。在这种轴向连4妄轴部31及螺紋轴部32的状态下,卡合突起32b 插入卡合切槽3h中并相互卡合,从而轴部31及螺紋轴部32可一 体地;旋转。由此,与由单一杆构成的第一轴部件同样地进4亍动作。在轴部31的基端侧一体形成有压环21,且细径的杆部33从压 环21突出。供止动件16插入的切槽3e形成在该杆部33的端面上。在该实施例中,相对这种第一轴部件3,由作为支撑部件的环 状板27及环状导向件25支撑其旋转。环状导向件25与实施例二 相同,通过压入到形成在壳体上的压入台阶部2g上而》十第一4由部 件3的轴部31的中间部分进行支撑。图5表示该环状导向件25, 其外周面压入到压入台阶部2g上,在中央部分的通^L中4翁入4由部 31以对其进行支撑。由此,环状导向件25支撑轴部31的外周面。环状板27通过压入到壳体2的收纳孑L 2c的基端部侧而得以固 定。图4表示环状板27,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供杆部33插入的通 孑L 27a。环4犬氺反27通过该通3L 27a的内表面支4掌轴部31, 3PM犬氺反 27与环状导向件25 —起支撑轴部31的外周面。采用这种环状板 27的支撑,切槽3e不会与壳体2接触,且切槽3e使得轴部31的 專争矩不发生变动,因此,第一轴部件3可稳、定地^走转。在这种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二相同,利用环4犬导向4牛25和环 状板27这两个部位将第一轴部件3支撑在壳体2上,可进4亍牢固 的支撑。尤其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部件3分割成轴部31以及 第二轴部件4侧的螺紋轴部32,当来自发动机侧的横向振动输入给
第二轴部件4时,向与第二轴部件4》走合的螺紋轴部32传递冲黄向 振动。由此,螺紋轴部32跟随横向振动进行摆动运动,通过摆动 振动可佳^黄向的输入载荷衰减或緩和。即4吏在此时,与螺紋轴部32 卡合的轴部31也由环a犬导向4牛25和环状才反27以两个部^f立予以支 撑,因此不会倾斜,处于稳定地支撑在壳体2上的状态。由此,整 个装置的动作稳定。并且,因为第一轴部件3包4舌轴部31和螺紋 轴部32这两个部件,所以具有张紧器的组装自由度增大的优点。在该实施例中,供第二轴部件4以限制旋转的状态贯穿的导向 件6的滑动孔6a开i殳成大于第二轴部件4外形。滑动孔6a用于限 制第二轴部件4的4t转,因此,形成为与第二轴部件4相同的非圓 形形状,但其口径开设成大于第二轴部件4。这样,由于较大地开 i殳滑动3L 6a, 乂人而在滑动3L 6a和第二4由部4牛4之间可确^呆留有间 隙,可确^呆第二轴部件4随着螺紋轴部32的4罢动运动而进4亍冲罢动 运动。由此,螺紋轴部32和第二轴部件4的旋合不会卡住,通过 第二轴部件4的进退,螺紋轴部32 (即第一轴部件3 )可顺利旋转, 可确^呆动作顺利。(实施例四)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张紧器A4。在该实施例的张紧器A4中,第一轴部件3分割成轴部31和螺 紋轴部32这两个部件。轴部31及螺紋轴部32的形状和连4妄结构 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三中的张紧器A3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1由4乍为支4掌部<牛的环 状导向件25及环状板27在两个部位上进4亍支撑。利用这些环状导 向件25及环状板27的支撑与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三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0。螺旋弹簧 20以压缩状态配置在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1的压环21和压入到壳 体2内的环状导向件25之间,由此,对第一轴部件3的轴端部3f 施压,4吏其始终与环状4反27 4氐4妻。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 轴部件3的轴端部3f沿轴向一皮施压,使其通过环状板27始终与壳 体2紧密接触。因此,即使从发动机输入包括高载荷振动及高频振 动的高振动,也可抑制第一轴部件3从壳体2浮起,即使输入高振 动,也可进行稳定的动作。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三相同,第一轴部件3分割成由环状 导向件25和环状板27支撑的轴部31以及旋合在第二轴部件4上 的螺紋轴部32,由于从发动才几侧豸命入给第二轴部4牛4的4黄向l展动, 螺紋轴部32跟随4黄向4展动而进4于摆动运动,通过摆动运动可佳^黄 向的输入载荷衰减或纟爰和,并且,与螺紋轴部32卡合的轴部31由 环状导向件25和环状板27在两个部位上予以支撑,因此不会倾斜, 处于稳定地支撑在壳体2上的状态。由此,整个装置的动作稳定。 另夕卜,为了确保该摆动运动,供第二轴部件4以旋转#1限制的状态 贯穿的导向件6的滑动孔6a,形成为比第二轴部件4外形大的开口。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即4吏输入高振动,第一轴部件也不 会浮起,而且,即使输入横向振动,也会通过进行摆动活动而衰减、 緩和横向振动,所以即使发动机高度旋转,也可进行稳定的动作。 另外,轴部31的切槽3e不与壳体2接触,且切槽3e使得轴部31 的转矩不发生变动,因此,第一轴部件3可稳定地进行旋转。(实施例五)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张紧器A5。 在该实施例的张紧器A5中,与实施例三及实施例四相同,第 一轴部4牛3分割成轴部31和螺紋轴部32这两个部4牛。另外,作为 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20以压缩状态配置在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1 的压环21和压入到壳体2内的环状导向件25之间,第一轴部件3 的轴端部3f被施压,使其始终与环状板27 (即壳体2)紧密接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部件3的轴部31的中间部分由作为支 撑部件的环状导向件25支撑,轴部31的轴端部3f与作为支撑部件 的支撑座15抵接而得到支撑。在这种实施例中,利用螺旋弹簧20的施压,第一轴部件3的 轴端部3f压向壳体2,因此,即使从发动4几侧向第二轴部件4输入 横向振动,与第二轴部件4旋合的螺紋轴部32也3艮随一黄向纟展动进 行摆动运动,乂人而可佳^黄向的输入载荷衰减或緩和,并且,与螺紋 轴部32卡合的轴部31由环状导向件25和环状板27在两个部位上 予以支撑,因此不会倾斜,整体的动作稳定。因此,即使发动机高 速旋转,也可进4亍稳定的动作。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供第二轴部 件4以;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贯穿的导向件6的滑动孔6a,形成为比 第二轴部件4外形大的开口 ,从而确保螺紋轴部32和第二轴部件4 的才罢动运动。(实施例6)在该实施例中,表示将第一轴部件3分割成轴部31及螺紋轴 部32时的其他结构。在图9中,螺紋轴部32的嵌合突起32a形成为锥状并从凸缘 部3c竖起。与此对应,轴部31的嵌合槽31a也形成为锥状,且紧 密4妄触嵌合突起32a。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可牢固地进行轴部31和 螺紋轴部32的卡合。
在图10及图11中,螺玟轴部32的嵌合突起32a由六面体形 成(参照图11),轴部31的嵌合槽31a形成为与该嵌合突起32a对 应的槽形状。具有如下优点在这些嵌合突起32a及嵌合槽31a的 嵌合状态下,可牢固地进行轴部31和螺乡丈轴部32的结合。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两个部位支撑第一轴部件3, ^f旦在本发明 中也可利用三个以上部位进4亍支撑。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采用本发明的张紧器,因为第一轴部件不会浮起、倾斜,所以 即使发动机高速旋转也可进行稳定的动作。
权利要求
1. 一种张紧器,在壳体内收容有利用螺纹部旋合的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以及对第一轴部件施力使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扭簧,其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的旋转,将扭簧施加的旋转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的推进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轴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在轴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支撑所述第一轴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均 支撑第一轴部件的外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 部件分割成由所述支撑部件支撑的轴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轴部 件S走合的螺紋轴部,而且两者以相互卡合的状态连4妄。
全文摘要
一种即使从发动机输入高转速也可进行稳定动作的结构。在壳体(2)内收容有利用螺纹部(8、9)旋合的第一轴部件(3)和第二轴部件(4)、以及对第一轴部件(3)施力使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扭簧(5),其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4)的旋转,将扭簧(5)的旋转施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4)的推进力。在壳体(2)与第一轴部件(3)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20)沿轴向对第一轴部件(3)施力,并使第一轴部件(3)的轴端部(3f)与壳体(2)紧密接触。在壳体(2)与第一轴部件(3)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25、27),支撑部件(25、27)在轴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支撑第一轴部件(3)。
文档编号F16H7/08GK101398064SQ20081017303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2日
发明者天野种平, 小林贵雄, 高桥郁臣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