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335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的功能是在将马达所输出的高转速借由减速机的传动组件
(例如齿轮组)加以降低为低转速,以供其它机件使用。
一般的减速机是动力连接于马达的马达轴以作为动力的输入,经过内部传动组件以达成减速,最后再由输出轴将动力输出。但是,当输出轴因为过载而卡住时,常会造成减速机的内部传动组件以及马达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用以动力连接于一马达,该马达具有一马达轴,该减速机包含一第一减速轴、 一第一传动件、 一第二传动件、 一偏压元件及一输出轴。该第一传动件枢接于该第一减速轴且与该马达的马达轴动力连接而可受该马达带动旋转,该第一传动件包括一第一离合部。该第二传动件设置于该第 一减速轴并随该第 一减速轴旋转,该第二传动件包括一用以与该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离合部接合的第二离合部。该偏压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传动件相反于该第一离合部所在的端面,使该第 一传动件的第 一 离合部与该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离合部可弹性地接合。该输出轴动力连接于该第一减速轴。
优选地,该第 一传动件还包括一枢接于该第 一减速轴的第 一本体,
该第二传动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 一减速轴的第二本体,该第 一 离合部与该第二离合部分别设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于该第一减速轴的轴向上的两相对端面。
于本实用新型的 一 个实施例中,该第 一 离合部为多颗嵌设于该第一本体且局部凸出该第一本体的端面的钢珠,该第二离合部为多个凹设于该第二本体的端面并且分别可供容置所述钢珠凸出该第 一本体的端面的局部的凹槽。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离合部为一嵌设于该第一本体且凸设于该第一本体的端面的摩擦片,该第二离合部为一
位于该第二本体的端面且与该摩擦片接触的摩擦区域。而优选地,该摩擦片与该摩擦区域为彼此对应的环型。
优选地,该偏压元件为一套设于该第一减速轴的盘型弹簧。
优选地,该减速机还包含一壳体及一穿设于该壳体的调整件,该调整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该第 一减速轴以调整该偏压元件的弹性偏压力。
优选地,该减速机还包含一压力板,该压力板一端抵接于支撑该第一减速轴的一轴承,且另一端抵接于该调整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减速机为两段减速的设计,该马达轴动力连接该第一传动件,该第一减速轴动力连接该输出轴,且该马达轴、该第一减速轴与该输出轴彼此平行设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减速机为三革殳减速的设计,该减速机还包含一第二减速轴,该马达轴动力连4妄该第二减速轴,该第二减速轴动力连接该第一传动件,该第一减速轴动力连接该输出轴。其中,该马达轴与该第二减速轴间有二种设置方式, 一种为彼此垂直设置,另一种为彼此平行垂直设置,而该第二减速轴、该第一减速轴与该输出轴则为4皮此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离合部与该
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离合部可弹性地接合并可于该第 一 减速轴的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的设计,使该马达轴可与该第一减速轴动力连接或动力不连接,达成提供过载保护功能的目的。


图1是一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
5一优选实施例。
图2是一前视图,图3是一前视图,
图4是一剖面图二优选实施例。
图5是一剖面图三优选实施例。
图6是一示意图四优选实施例的一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用以动力连接于一马达IO,以将马达10所输出的高转速加以降低为低转速,以供其它机件(图未示)使用。
减速机包含一壳体6、 一第一减速轴21、 一第一传动件22、 一第二传动件23、 一偏压元件25及一输出轴41。
马达10具有一马达轴11。马达轴11以一设置于壳体6外侧的轴承12所支撑,并且具有一伸入壳体6中的齿杆部111。
第一减速轴21与马达轴11平行设置,且以二设置于壳体6内侧的轴承26、 27所支撑。第一减速轴21具有一齿杆部211。
第一传动件22包括一枢接于第一减速轴21且动力连接于马达轴11而可受马达10带动旋转的第一本体220,及一设于第一本体220的端面221的第一离合部224。
第二传动件23包括一设置于第一减速轴21并随第一减速轴21旋转的第二本体230,及一设于第二本体230的端面231的第二离合部232。
第一本体220的端面221与第二本体230的端面231于第一减速轴
说明该第 一优选实施例的 一第 一传动件。说明该第 一优选实施例的 一 第二传动件。,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
,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L的第
,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传动件与一第二传动件的配合关系。21的轴向上的彼此相对。且要说明的是,第一离合部224与第二离合部232彼此相接合且于第一减速轴21的旋转方向上可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20为一齿轮,且与马达轴11的齿杆部111相啮合。第一本体220于朝向第二传动件23的端面221凹设有多个凹槽222。第一离合部224为多颗钢珠,这些钢珠分别嵌设于第一本体220的凹槽222,并且局部凸出第一本体220的端面221。第二离合部232为多个凹设于第二本体230朝向第一传动件22的端面231的凹槽,所述凹槽分别可供所述钢珠凸出的部分容置于内。
偏压元件25始终将第一传动件22向第二传动件23方向偏压,使该第一离合部224与该第二离合部232可弹性地接合,进而以使第二传动件23与第一传动件22借由第二离合部232与第一离合部224彼此动力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偏压元件25为一盘型弹簧,其套设于第一减速轴21并设于第一本体220相反于设有第一离合部224的端面221的另一端面223。偏压元件25的一端抵接于轴承26,且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本体220的端面223。
输出轴41与第一减速轴21平行设置,且以一设置于壳体6内侧的轴承43所支撑。输出轴41部分凸伸出壳体6以供其它机件(图未示)使用。输出轴41上固定枢设有一齿轮42,齿轮42与第一减速轴21的齿杆部211相啮合以使输出轴41与第一减速轴21动力连接。
当马达轴11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件22时,第一传动件22借由第一离合部224、第二离合部232与偏压元件25的共同作用而带动第二传动件23,因而连动第一减速轴21,达成马达轴11与第一减速轴21的动力连接,进而带动输出轴41。如此,可以达成二段减速的功能。
当外在异常因素影响造成输出轴41因为扭力过载而无法旋转时,将使第一减速轴21无法旋转,并使固定枢设于第一减速轴21的第二传动件23无法旋转,此时,第一本体220会向远离第二本体230方向些微移动而使钢珠由第二本体230的端面231的凹槽中滑出(即第一离合部224与第二离合部232产生于第一减速轴21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旋转),使第一传动件22与第二传动件23彼此动力不连接,达成过载保护的功能。
7为了使过载保护的扭力可以调整,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调整件31、
一螺帽32、 一压力板33及一密封圈34。压力板33 —端抵接于支撑第一减速轴21的轴承27,且调整件31穿设于壳体6并抵接于压力板33另一端的中央部分。借由调整件31于轴向的位移调整推抵压力板33,因而依序推抵轴承27、第一减速轴21,进而使固设于第一减速轴21上的第二传动件23推抵第一传动件22,最后使偏压元件25变形而能调整弹性偏压力,进而调整过载保护的扭力。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是借由压力板33而使调整件31的推抵力较为平均,但是不以此为限,调整件31也可以不借由压力板33而直接推抵第一减速轴21。
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调整件31为一螺丝,所以在调整完成后需以螺帽32将其固定,此外,于螺丝与壳体6间并设有密封环34以防止减速才几内部的液体因为调整而流出。
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第二优选实施例为三段减速的设计,相较于第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于马达轴11与第一减速轴21间还设置了一第二减速轴51。
第二减速轴51以二设置于壳体6内侧的轴承53所支撑。第二减速轴51具有一与第一传动件22的第一本体220相啮合的齿杆部511,且第二减速轴51上固定枢设有一与马达轴11的齿杆部111相啮合的齿轮52。而于本实施例中,马达轴11、第二减速轴51、第一减速轴21与输出轴41彼此是平行设置。
此外,由于空间配置的考虑,于第一减速轴21上位于轴承26与偏压元件25间还设有一滑套28,如此使偏压元件25的一端抵接于滑套28,且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本体220的端面223。由于其余的部分与第一优选实施例大致相同,于此不再重复说明。
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第三优选实施例同样为三段减速的设计,其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马达轴11与第二减速轴51的动力连接方式。
于本实施例中,由于马达轴11与第二减速轴51彼此是垂直的设计,所以是以马达轴11上的一蜗杆部111,与固定枢设于第二减速轴51上的蜗轮52'彼此相啮合而达成动力连接。而第二减速轴51、第一减速轴21与输出轴41则同样是彼此平行设置。由于其余的部分与第二优选实施例大致相同,于此不再重复说明。
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第四优选实施例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传动件22与第二传动件23离合方式的设计。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20于朝向第二传动件23的端面221凹设有一个环型槽222'。第一离合部224'为一环型摩擦片,此环型摩4察片嵌设于第一本体220的环型槽222,,并且凸设于第一本体220的端面221。第二离合部232'为一位于第二本体230朝向第一传动件22的端面231且与环型摩擦片接触的环型摩擦区域,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合部232,为一凹设于端面231的环型槽,但是,第二本体230的端面231上也可以不设有环型槽,只要有一可供环型摩擦片摩擦接触的环型摩擦区i或即可。
第一传动件22借由环型摩^^片、环型摩擦区域与偏压元件25的共同作用而带动第二传动件23,而于过载时(即大于环型摩^^片与环型摩擦区域所能提供的摩擦力而产生的扭力),环型摩擦片与环型摩擦区域可产生于第一减速轴21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旋转,而达成过载保护的功能。
综上所述,借由第一传动件22的第一离合部224、 224,与第二传动件23的第二离合部232、 232, 可弹性地接合并可于第一减速轴21的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的设计,使马达轴11可与第一减速轴21动力连接或动力不连接,提供过载保护的功能,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用以动力连接于一马达,该马达具有一马达轴;其特征在于,该减速机包含一第一减速轴;一第一传动件,枢接于该第一减速轴且与该马达的马达轴动力连接而可受该马达带动旋转,该第一传动件包括一第一离合部;一第二传动件,设置于该第一减速轴并随该第一减速轴旋转,该第二传动件包括一用以与该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离合部接合的第二离合部;一偏压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传动件相反于该第一离合部所在的端面,使该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离合部与该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离合部可弹性地接合;以及一输出轴,动力连接于该第一减速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还包括一枢接于该第一减速轴的第一本体,该第二传动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减速轴的第二本体,该第一离合部与该第二离合部分别i殳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于该第一减速轴的轴向上的两相对端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合部为多颗嵌设于该第一本体且局部凸出该第一本体的端面的钢珠,该第二离合部为多个凹设于该第二本体的端面并且分别可供容置所述钢珠凸出该第 一本体的端面的局部的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合部为一嵌设于该第一本体且凸设于该第一本体的端面的摩擦片,该第二离合部为一位于该第二本体的端面且与该摩擦片接触的摩擦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片与该摩擦区域为彼此对应的环型。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偏压元件为一套设于该第一减速轴的盘型弹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减速机还包含一 壳体及一 穿设于该壳体的调整件,该调整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该第 一减速轴以调整该偏压元件的弹性偏压力。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减速机还包含一压力板,该压力板一端抵接于支撑该第 一减速轴的一轴承,且另一端抵接于该调整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轴动力连接该第 一传动件,该第一减速轴动力连接该输出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轴、该第一减速轴与该输出轴彼此平行设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减速机还包含一第二减速轴,该马达轴动力连接该第二减速轴,该第二减速轴动力连接该第 一传动件,该第一减速轴动力连接该输出轴。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轴、该第二减速轴、该第一减速轴与该输出轴彼此平行设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轴与该第二减速轴彼此垂直设置,该第二减速轴、该第一减速轴与该输出轴彼此平行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用以动力连接于一马达,该马达具有一马达轴,该减速机包含一第一减速轴、一第一传动件、一第二传动件、一偏压元件及一输出轴。该第一传动件枢接于该第一减速轴且与该马达的马达轴动力连接而可受该马达带动旋转,该第一传动件包括一第一离合部。该第二传动件设置于该第一减速轴并随该第一减速轴旋转,该第二传动件包括一用以与该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离合部接合的第二离合部。该偏压元件设置于该第一传动件相反于该第一离合部所在的端面,使该第一传动件的第一离合部与该第二传动件的第二离合部可弹性地接合。该输出轴动力连接于该第一减速轴。
文档编号F16H35/00GK201351721SQ20092000023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2日
发明者郭健胜 申请人:郭健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