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211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钮器,尤其是一种供组设于两独立装置之间,使两独立装
置可借此枢钮器产生相对开、合动作的枢钮器。
背景技术
枢钮器的应用在机械构件的组合中相当常见,其主要的作用是提供两个独立的装 置的连接,使其分别组设于所述的枢钮器的两端后,可借助枢钮器的作用,产生开、合动作, 例如常见的翻盖式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的主机与显示屏等,举例而言,笔记本电脑的主机 与显示屏之间,即组设有如上述的枢钮器,其组合的方式,是使主机座体组设于枢钮器的一 端,而显示屏则组设于枢钮器的另一端,组设完成后,显示屏则可与主机座体呈相对的开、 合动作,而通常此枢钮器会组设有一阻尼装置,以使显示屏掀开时,可依使用者需求,让显 示屏定位于一特定的需求角度;另,应用于移动电话的枢钮器则为另一种型式,此种枢钮器 可使显示屏掀开时,直接掀启至一特定角度,为此,此种枢钮器内部会组设有一螺旋弹簧, 利用此螺旋弹簧的作用,使显示屏掀启时,可直接以弹开的方式产生动作,当显示屏掀启至 特定位置时,即受到限位作用而停止;然而,传统的枢钮器的构成元件太多且组成复杂,在 制造成本上相当昂贵,再者,如上所述的枢钮器均需另外搭配一扣合装置方可使用,例如移 动电话所使用的枢钮器,由于其借助螺旋弹簧,使显示屏在掀开时可自动开启,故,在显示 屏盖合后,即需由另一个独立的扣合装置使显示屏受到勾扣,如此,其装配过程不仅更为繁 复,且其制造成本更为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设计人依据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经验,针对枢钮器的 应用及其动作过程,进行相关的分析及研究,并针对其结构组成进行适度的改良,以研究出 更为适用的实用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 也能减少装置物件的开合碰撞、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枢钮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主枢轴、一从动轴套及一螺旋弹簧所构成,其 中主枢轴的其中一端成型有一个第一置入口,该第一置入口与成型于该主枢轴内部的一个 第一套孔相连通,该第一套孔末端成型有一个第一定位部;该从动轴套的其中一端成型有 一个第二置入口 ,该第二置入口与成型于该从动轴套内的一个第二套孔相连通,该第二套 孔末端成型有一个第二定位部;该螺旋弹簧,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该螺旋弹簧的 第一端由该主枢轴的该第一置入口穿设入该第一套孔,该第一端位于该第一定位部,该第 二端由该从动轴套的该第二置入口,穿设入该第二套孔,该第二端位于该第二定位部。借 此,螺旋弹簧组设于主枢轴与从动轴套之间,当从动轴套与主枢轴之间受外力而产生相对 或反向转动时,可分别转动螺旋弹簧的两端,使两端相互产生逆转而撑开,并同时分别卡住 主枢轴与从动轴套,使其产生相对转动的枢钮器。当该从动轴套与该主枢轴受力呈相对转 动时,该螺旋弹簧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受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的略微干涉及带动,使该螺旋弹簧呈逐渐往外绷紧状态,且该螺旋弹簧的外径也逐渐加大,当该受力
消失后,该螺旋弹簧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带动该主枢轴与该从动轴套,使两者产生
反向的相对转动。
其中该方案可进一步为 该主枢轴的外圆周面,成型有一个第一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沿轴向且呈直线线 段状。 该主枢轴套的外圆周面,套设有一定位轴套,该定位轴套成型有一个第二凸点,且 该第二凸点凹设于该主枢轴的该第一定位槽中。 该主枢轴的外圆周面,成型有一个第二定位槽,该第二定位槽形成多个位移行程, 其中至少一位移行程为螺旋沟槽状。 该从动轴套套设于该主枢轴外圆周面,该从动轴套的该外圆周面,成型有一个第 一凸点,该第一凸点凹伸于该主枢轴的该第二定位槽。 该从动轴套转动时,以该第二于该主枢轴的该第二定位槽中位移,以同时进行圆 周及线性位移的行程。 该主枢轴与该从动轴套之间组设有一阻尼。 该两独立装置可分别为一笔记电脑的一主机座体及一显示屏。 该两独立装置可分别为一移动电话的一主机座体及一显示屏。 该主枢轴的一端成型有一个按压部,当该按压部受力时,可使该主枢轴受推动以 产生轴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枢轴、从动轴套以及螺旋弹簧 的弹性作用,使主枢轴与从动轴套之间,可产生相对或反向的转动,再者,利用成型于主枢 轴的多行程设计,搭配从动轴套上的凸点,使其可以产生两段式的行程,应用于两个独立装 置且完成相互枢设后,使两个独立装置可产生相对开、合的动作。借此,当本实用新型所述 的枢钮器,应用于一需产生开、合动作的装置(例如翻盖式移动电话),则无需另行再组设 一独立的卡扣装置,即可完成盖合定位、及解扣后自动掀启的动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也能减少装置物件的开合碰撞、及 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实施后所产生的功效能被更清楚地了解,特以 下列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请参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三。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四。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五。
4[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图io,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七。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枢钮器101主枢轴1011按压部1012主枢轴外圆
周面1013第一直入口1014第一套孔10141第一定位部1015第一定位槽1016第二定位槽102从动轴套1021从动轴套外圆周面1022第一凸点1023第二置入口1024第二套孔10241第二定位部103螺旋弹簧1031第一端1032第二端104定位轴套1041外圆周面1042第二凸点20笔记本电脑21主机座体211枢轴部22显示屏221枢轴部al第一位移行程a2第二位移行程a21箭头a3第三位移行程a4箭头dl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枢钮 器10主要由一主枢轴101、一从动轴套102构成,两者之间,组设有一螺旋弹簧103(本图中 尚未绘示,请参照后续图示),其中,主枢轴101的一端,成型有一按压部1011,经施力按压 后,可推动主枢轴101沿轴向直线的位移,又,从动轴套102套设于主枢轴IOI,且从动轴套 102的外圆周面1021有一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凸点1022,凹陷形成凸点,是指凸点从外部 经冲床加工后打入,使凸点凹陷于轴套内部的工艺过程;另有一定位轴套104套设于主枢 轴101的一端,此定位轴套104的外圆周面1041有另一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凸点1042。 承上,请同时搭配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图进一步说 明本实用新型各组成构件的细部结构,如图,主枢轴101的一端,成型有按压部lOll,其另 一端则成型有一第一置入口 1013,且此第一置入口 1013连通成型于主枢轴101内部的一 第一套孔1014,而第一套孔1014的末端,则成型有一第一定位部10141。又,主枢轴101邻 近于按压部1011的外圆周面1012,沿轴向成型有一条呈直线线段状的第一定位槽1015,以 形成一第一位移行程al。另,主枢轴101邻近于第一置入孔1013的外圆周面1012,则成型 有一第二定位槽1016,且此第二定位槽1016约略呈L型,以产生一第二位移行程a2,以及 一第三位移行程a3,且所述的第三位移行程a3呈螺旋沟槽状;从动轴套102的一端,成型 有一第二置入口 1023,且此第二置入口 1023连通于从动轴套102内部的一第二套孔1024, 又,第二套孔1024的末端则形成一第二定位部10241 ;请再参阅图2所示,所述的螺旋弹簧 103成形有间距dl,其为螺旋弹簧103在常态未受力的情况下的间距。如图中所示,当其受 力压縮时,间距dl会縮小,当所述的受力消失后,间距dl会因弹性作用而恢复;如上,当此 三个主要构件组设时,将螺旋弹簧103的第一端1031,由主枢轴101的第一置入口 1013,穿 设入第一套孔1014中,并使螺旋弹簧103的第一端1031位于第一套孔1014的第一定位部 10141,另,使螺旋弹簧103的第二端1032,由从动轴套102的第二置入口 1023,穿设入第二 套孔1024,并使螺旋弹簧103的第二端1032,位于第二套孔1024的第二定位部10241。 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示意图,如本图中所示,当所述的 主枢轴101、从动轴套102、螺旋弹簧103及定位轴套104相互组合完成后,进一步于从动轴套102的外圆周面1021,以压铆加工的方式成型一向第二套孔1024内部凹陷形成的第一凸 点1022,且此第一凸点1022凸伸于主枢轴101的第二定位槽1016,如此,从动轴套102则 借助所述的第一凸点1022,沿第二定位槽1016产生两个行程的动作(第二位移行程a2及 第三位移行程a3);另,于定位轴套104的外圆周面1041,同样以压铆加工的方式成型一向 定位轴套104的内部凹陷的第二凸点1042,且此第二凸点1042凸伸于第一定位槽1015,如 此,主枢轴101与定位轴套104之间,可借助第二凸点1042而形成相互位移的动作(即第一 位移行程al),如图所示可知,当主枢轴101受定位后,定位轴套104可借助第二凸点1042, 沿第一定位槽1015所产生的第一位移行程al产生轴向的位移。 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一,如图中所示,当主枢轴 101受固定后,若从动轴套102受力而产生转动(如图中虚线箭头),其动作行程的说明如 下 (1)当从动轴套102受力开始转动,第一凸点1022会依第二定位槽1016开始动作 (如图中所示的第二位移行程a2); (2)定位轴套104的第二凸点1042同时于第一定位槽1015中,开始产生位移(如 图中所示的第一位移行程al); (3)第一凸点1022到达第二位移行程a2的末端时,第二凸点1042也同时到达第 一位移行程al的末端,此时,螺旋弹簧103因受力而呈横向压縮,螺旋弹簧103的间距dl 逐渐縮小,此时螺旋弹簧dl呈受力状态; (4)第一凸点1022由第二位移行程a2的末端开始,即进入第三位移行程a3,借助 螺旋弹簧103具有弹性复位的功能,第二凸点1022往第三位移行程a3的末端位移; (5)承上,第二凸点1042同时在第一位移行程al呈反向位移al'; (6)当第一凸点1022到达第二位移行程a3的末端,第二凸点1042也同时到达第 一位移行程al的末端,此时,螺旋弹簧103的间距dl恢复,也即螺旋弹簧103呈未受力状 态;此时状态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二。 请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三,如图所示,当螺旋弹簧 103因受从动轴套102的转动,而使其两端(第一端1031及第二端1032)呈相反产生逆转 (如图中所示的T1及T1'箭头所示)动作时,其弹簧外径会因旋开逐渐变形且变大,借此, 螺旋弹簧103的两端(第一端1031及第二端1032)也可同时分别迫紧于第一定位部10141、 以及第二定位部10241,当从动轴套102与主枢轴101受力呈相对转动时,螺旋弹簧103的 第一端1031及其第二端1032,会分别受主枢轴101的第一定位部10141、与从动轴套102 的第二定位部10241的略微干涉,并进而受带动,此时,螺旋弹簧103会因从动轴套102与 主枢轴101呈相互逆转,致使螺旋弹簧103呈逐渐绷紧状态,接着再由螺旋弹簧103本体所 产生的扭应力,来支配主枢轴101与从动轴套102的旋转与恢复(如图中所示的T2及T2' 箭头所示)。 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四,本实用新型枢钮器10可 供应用于一笔记本电脑20 (或如翻盖式的移动电话),如图所示,笔记本电脑20由 一主机座 体21以及一显示屏22所组构而成,应用本实用新型时,使定位轴套104组设于主机座体21 的枢轴部211,另,从动轴套102组设于显示屏22的枢轴部221,组设完成后,主机座体21 与显示屏22借助本实用新型完成相对枢设,使显示屏22可与主机座体21呈相对开合;请再参阅图所示,此时,螺旋弹簧103呈完成放松状态,即,螺旋弹簧103尚未受到任何施力; 当显示屏22欲相对盖合于主机座体21时,使用者可直接对显示屏22施力,使组设于显示 屏22的从动轴套103产生动作,如图,当从动轴套103受力开始动作时,螺旋弹簧103即因 受力转动而开始产生形变(如图示中的箭头a21),且第一凸点1022即沿第二定位槽1016 的第二位移行程a2开始位移,当显示屏22完全抵达盖合位置时,第一凸点1022也抵达第 二位移行程a2的末端,同时即可产生第三位移行程a3,当第一凸点1022抵达第三位移行程 a3的末端,即使显示屏22完成定位;请搭配参阅图8,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之五,如图,即为显示屏22已完成盖合的状态。 请参阅图9,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六,当使用者欲掀开显示屏 22,使其与主机座体21呈相对开启的状态,使用者仅须按压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枢钮器10的 按压部1011,当按压部1011受力后,使整个主枢轴101被推动(如图中虚线箭头a4的方 向),当主枢轴101被推动后,即使第一凸点1022抵达第三位移行程a3与第二位移行程a2 的转折处;请搭配参阅图IO,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之七,如图,当第一凸点 1022由第三位移行程a3进入第二位移行程a2后,由于弹力作用,螺旋弹簧103具有复位 的功能,在行程产生变化的时候,从动轴套102即同时产生转动,第一凸点1022的位置,也 由第二位移行程a2与第三位移行程a3的转折点,自动进入第二位移行程a2 ;另,为使主枢 轴101与从动轴套102之间,在产生相互转动时,可呈现顺畅但缓慢的状态,可进一步于两 者之间组设有一阻尼,此所述的阻尼可为固体阻尼,也可是液态阻尼。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枢轴、从动轴套以及螺旋弹簧的弹性作用,使主枢轴 与从动轴套之间,可产生相对或反向的转动,再者,利用成型于主枢轴的多行程设计,搭配 从动轴套的凸点,使其可以产生两段式的行程,应用于使两个独立装置且完成相互枢设后, 使两个独立装置可产生相对开、合的动作;如上,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枢钮器,应用于一需 产生开、合动作的装置(例如翻盖式移动电话),则无需另行再组设一独立的卡扣装置,即 可完成盖合定位、及解扣后自动掀启的动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也能减少装置物件的开合碰撞、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的目 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 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 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枢钮器,供组设于两独立装置之间,使该两独立装置产生相对开、合的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枢轴,其中一端成型有一个第一置入口,该第一置入口与成型于该主枢轴内部的一个第一套孔相连通,该第一套孔末端成型有一个第一定位部;一个从动轴套,其中一端成型有一个第二置入口,该第二置入口与成型于该从动轴套内的一个第二套孔相连通,该第二套孔末端成型有一个第二定位部,且该从动轴套套设于该主枢轴;一个螺旋弹簧,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该螺旋弹簧的第一端由该主枢轴的该第一置入口穿设入该第一套孔,且该第一端位于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二端由该从动轴套的该第二置入口,穿设入该第二套孔,且该第二端位于该第二定位部;以及当该从动轴套与该主枢轴受力相对转动时,该螺旋弹簧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受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的略微干涉及带动,使该螺旋弹簧呈逐渐往外绷紧状态,且该螺旋弹簧的外径亦逐渐加大,当该受力消失后,该螺旋弹簧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带动该主枢轴与该从动轴套,使两者产生反向的相对转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枢轴的外圆周面,成型有一个第一定 位槽,该第一定位槽沿轴向且呈直线线段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枢轴的外圆周面,套设有一个定位轴 套,该定位轴套成型有一个第二凸点,该第二凸点凸伸于该主枢轴的该第一定位槽中。
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枢轴的外圆周面,成型有一个第 二定位槽,该第二定位槽形成多个位移行程,其中至少一个位移行程为螺旋沟槽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从动轴套套设于该主枢轴外圆周面,该 从动轴套的该外圆周面,成型有一个第一凸点,该第一凸点凸伸于该主枢轴的该第二定位 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从动轴套转动时,以该第一凸点于该主 枢轴的该第二定位槽中位移,该从动轴套同时进行圆周及线性位移的行程。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枢轴与该从动轴套之间设有阻尼。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两独立装置分别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 座体及显示屏。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两独立装置分别为移动电话的主机座 体及显示屏。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该主枢轴的一端成型有一个于受力时使 该主枢轴受推动以产生轴向位移的按压部。
专利摘要一种枢钮器,供两独立装置分别组设于此枢钮器的两端,使两独立装置可借此枢钮器产生相对开、合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主枢轴、一从动轴套、一螺旋弹簧所构成,其中螺旋弹簧组设于主枢轴与从动轴套之间,当从动轴套受一外力致动,与主枢轴呈相对转动时,可使螺旋弹簧产生弹性撑开,以及当外力去除后,螺旋弹簧可产生弹性恢复,进而连动两独立装置产生相对盖合或相对开启。
文档编号F16C11/10GK201487019SQ20092015786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日
发明者林宗颖 申请人:林宗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