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294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挂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钩的技术,尤指一种能稳固黏贴且能重复使用的挂钩结构。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使用挂钩,以供挂置各种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物品,以令物品更整齐的排放,且挂钩又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设置于不同的地方(例如墙面或衣柜上),以提升挂钩的实用性。并因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状况和承受重量,挂钩的种类也分为很多种,且固定或黏固的方式也分为很多种,较为常见的黏固方式有吸盘挂钩、热融胶挂钩、泡棉贴挂钩、泡棉贴搭配小螺丝挂钩或螺丝挂钩等。 热融胶挂钩、泡棉贴挂钩或泡棉贴搭配小螺丝挂钩是直接利用热融胶、泡棉贴或小螺丝直接黏固或锁固于对接物(例如墙面)上,所以当卸下挂钩时,热融胶、泡棉贴都会有残胶残留在对接物上而无法去除干净,另外,热融胶挂钩或泡棉贴挂钩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也常会发生热融胶或泡棉贴脱离挂钩的情形,使挂置于挂钩上的物品掉落,并且热融胶与泡棉贴与挂钩分离后也无法再黏贴于挂钩上使用(因已失去原本的结合力)。而泡棉贴搭配小螺丝的挂钩更会直接使对接物产生无法弥补的小孔洞,从而破坏对接物的美观。所以,上述的热融胶挂钩、泡棉贴挂钩或泡棉贴搭配小螺丝挂钩不仅容易与挂钩之间产生黏结不牢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会破坏对接物表面的美观。另外,吸盘挂钩是利用吸盘与对接物形成真空而产生吸力,使吸盘挂钩可直接吸附于对接物上,在不使用挂钩时,直接将吸盘从墙上取下即可,所以不会破坏对接物,但吸盘挂钩因是利用吸盘与对接物的真空负压而吸附于对接物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外界空气会慢慢跑到吸盘挂钩内部,使吸盘挂钩内部从负压变成正压而无法吸附,所以,吸盘挂钩的吸附力将低于前述会破坏对接物的各种挂钩。 而为了避免破坏对接物,市面上又有一种无痕挂钩,是使用一种可变形的泡棉贴,使其在去除时,该可变形的泡棉贴不会残留于对接物上,但此种无痕挂钩虽不会对墙面造成破坏,但在挂钩从墙面去除后,该泡棉贴则变形而失去黏性,所以无法重复使用,也造成使用上的浪费。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挂钩结构具有足够吸附力、不会破坏对接物,并能重复使用而不会造成使用上的浪费,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挂钩结构,能与对接物完全密合且能提升承载重量,并可重复黏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为提供一种挂钩结构,能确保黏结层与挂钩本体牢固结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钩结构,包含一挂钩本体和一黏结层。挂钩本体具有设于相反面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于第一表面设有一挂钩部。黏结层呈环形,且黏结层是一体成型结合于该挂钩本体的第二表面,并且黏结层为可重复黏贴的结构。[0009]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黏结层由PU液态胶所构成,黏结层的厚度自外侧朝向中央逐渐变薄。且黏结层的横截面为弧面。黏结层具有可挠性和耐水洗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利用黏结层一体成型于挂钩本体的第二表面,使黏结层与挂钩本体完全紧密结合,并且黏结层是由PU液态胶所构成,使该黏结层可水洗重复使用,并具有可挠性。再藉由黏结层本身的厚度是自外侧朝向中央逐渐变薄,所以可完全紧密贴合于对接物上,彻底避免空气或水气渗入内部,进而能大幅提升结合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以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挂钩结构11-挂钩本体110-挂钩部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剥离片12-黏结层2_对接物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以下图式为简化的示意图式,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所以图式中仅例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和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形态、数量和比例并非以图示为限,可依实际设计需要作变化,合先叙明。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1包含有一挂钩本体11以及一结合于挂钩本体ll的黏结层12。 挂钩本体11具有一设于相反面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的中央位置设有一挂钩部110。 黏结层12呈环状,且黏结层12是一体成型结合于挂钩本体11的第二表面112,所
4以与挂钩本体11的第二表面112是紧密结合而不可分离的结构,因此可牢固的结合于挂钩本体11的第二表面112。 在本实施例中,挂钩本体11为一般塑胶挂钩本体ll,但并非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挂钩本体11也可为吸盘挂钩本体、金属挂钩本体或其它等效的挂钩本体。黏结层12是由PU液态胶所构成,使黏结层12具有重复黏贴性、可挠性和可耐水洗性。并请参阅图2所示,黏结层12的厚度是自外侧朝向中央逐渐变薄,使黏结层12的横截面为弧面。[0031] 请再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1是透过具有黏性的黏结层12直接黏贴于对接物2的表面,由于黏结层12的横截面为弧面,使外侧的厚度大于内侧的厚度,所以当黏结层12受力变形后,更能服贴于对接物2表面,以提升黏贴后的承载重量,且能确实避免空气或水气渗入到黏结层12内部,以使挂钩结构1稳固的定位于对接物2表面。[0032] 并且由于黏结层12具有可重复黏贴使用的特性,所以当挂钩结构1由对接物2剥离后,又可直接黏固于另一对接物,因此可不断的重复使用。并且,若使用一段时间后,黏结层12沾粘有灰尘或脏污,可将挂钩本体11连同黏结层12 —起用水洗净,待黏结层12干燥后,又可恢复其本身的黏性,而可再贴覆于对接物2上使用。 再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1也可使用于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对接物2上,由于挂钩结构1的黏结层12不仅具有黏性且具有可挠性,所以可因应不规则的对接物2表面弯曲变形,所以更能稳固的贴覆于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对接物2上,且由于黏结层12是一体成型结合于该挂钩本体11的第二表面,所以更能确保黏结层12不会自挂钩本体11的第二表面脱落,且能确实避免空气或水气渗入到黏结层12内部,以使挂钩结构1稳固的定位于对接物2表面。 请再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本体11的外侧边可进一步一体成型设有一剥离片113,通过剥离片113的设置,当挂钩结构1欲脱离对接物时,可直接用手拉动剥离片113,以利黏结层12能更快速自对接物表面剥离。 相较于现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是利用黏结层一体成型结合于挂钩本体的第二表面,使黏结层与挂钩本体密不可分,所以不会出现像现有的泡棉挂钩或热融胶挂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泡棉胶与热融胶会自挂钩上脱离的情形。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将更具有稳固的结合力,并且黏结层本身具有黏性并能重复使用,所以又较现有的挂钩具有可重复黏贴的特性,而不会造成使用上的浪费。再者,黏结层具有可挠性,所以不仅可稳固的贴覆于平整的对接物表面,更适合黏贴于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对接物,使黏结层可因应不规则表面而变形,所以更能保持完全紧密贴合。另外,由于黏结层的横结面为弧面,且外侧的厚度大于中央的厚度,因此,使黏结层受力变形后,更能完全的贴覆在对接物表面,以提升整体所能承载的重量。 虽然前述的描述和图式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都不会脱离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和范围。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实用新型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
5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权利要求一种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挂钩本体,具有设于相反面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有一挂钩部;一黏结层,呈环形,该黏结层是一体成型结合于该挂钩本体的第二表面,该黏结层为可重复黏贴的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结层的厚度是自外侧朝向中央逐 渐变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结层的横截面为弧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结层为PU液态胶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黏结层具有可挠性和耐水洗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挂钩本体为塑胶挂钩本体。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挂钩本体为吸盘挂钩本体。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挂钩本体为金属挂钩本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挂钩本体的外侧边进一步一体成型 设有一剥离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钩结构,包含一挂钩本体和一黏结层。挂钩本体,具有设于相反面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一挂钩部。黏结层,呈环形,黏结层是一体结合于挂钩本体的第二表面,且黏结层为可重复黏贴的结构。能提升挂钩本体与对接物的结合强度且能重复黏贴使用。
文档编号F16B45/00GK201510086SQ20092017576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日
发明者石育祯 申请人:石育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