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177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对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线性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有通过根据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往复移动(能够往复滑动)的方式嵌入阀体内的滑阀芯的移动(滑动)对工作流体进行控制,从而能够使例如工作流体的压力、 流量、流路等变化的流体控制阀。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出的油压控制阀、专利文献2 4 所示出的油压控制用电磁阀就是上述流体控制阀。在这样的流体控制阀中,例如从输入口流入的流体的流体力施加于滑阀芯的轴向,存在平衡变得不稳定而导致滑阀芯振动的可能性。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油压控制阀的因滑阀芯的移动而工作油流入流出的位置具有与大气相通的油室,在该油室和工作油的导入部之间具备节流元件 (孔口),由此能够对滑阀芯移动时的油流进行减振(制动、衰减),从而对调压时的滑阀芯的振动进行吸收(衰减、抑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5-16422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昭61-22817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实开昭61-99771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实开昭61-18M74号公报然而,认为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中的位置(以下、称作移动位置(滑动位置))不同而存在滑阀芯易于振动的情况和难以振动的情况。即,认为滑阀芯的振动的大小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不同而变化。因此,如果重视例如振动吸收性而具备不论滑阀芯的移动位置如何流通阻力(流量)都一律相同的节流元件,则存在即使在难以振动的移动位置也因该节流元件的节流作用而导致响应性降低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相反地,如果重视例如响应性而不论滑阀芯的移动位置如何都一律具备节流元件,则存在产生在易于振动的移动位置无法适当地吸收(衰减)振动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而输出口处的流体的流动方向在流入方向和流出方向正反变化的例如流量控制阀中,存在振动的大小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例如根据移动位置不同而反转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不同而大幅度变化的可能性,存在上述问题变得显著的可能性。关于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和滑阀芯的振动抑制并存的技术还未曾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和滑阀芯的振动抑制并存的流量控制阀。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主旨在于(a)流量控制阀是线性流量控制阀,具有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往复移动的方式嵌入阀体内的滑阀芯,上述流量控制阀根据该滑阀芯的移动位置对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b)在上述阀体内具备减振室和节流部,上述减振
4室的容积能够根据上述滑阀芯的移动而变化,上述节流部抑制上述工作流体相对于该减振室的流入流出,(C)上述节流部形成有如下的节流流路根据上述滑阀芯的移动位置的不同而上述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不同,上述工作流体经由上述节流流路流入上述减振室或从上述减振室流出。这样一来,在上述阀体内具备上述减振室以及上述节流部,在上述节流部形成有如下的节流流路根据上述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不同而上述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不同,上述工作流体经由上述节流流路流入上述减振室或从上述减振室流出,因此,能够利用减振室以及节流部抑制滑阀芯的振动。并且,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不同而使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变更。即,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能够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但增大滑阀芯的振动抑制效果,或者减小滑阀芯的振动抑制效果但抑制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因此,例如当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不同而存在滑阀芯易于振动的情况和难以振动的情况时,能够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和滑阀芯的振动抑制(耐振性)并存。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受损的区域(滑阀芯的工作区域(移动范围)),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确保滑阀芯的振动抑制效果。此处,优选上述节流部形成有如下的节流流路在上述滑阀芯的振动大时的该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与该振动小时的移动位置相比较,上述流通截面积小。这样一来,当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位于滑阀芯易于振动的移动位置时,利用节流部增大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的振动。并且,当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位于滑阀芯难以振动的移动位置时,利用节流部减小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抑制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优选的是,在上述滑阀芯的移动行程之中的该滑阀芯的振动大的工作区域中,上述节流部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在上述滑阀芯的移动行程之中的该滑阀芯的振动小的工作区域中,上述节流部形成有上述流通截面积比上述第一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大的第二节流流路。这样一来,当滑阀芯位于易于振动的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的第一节流流路增大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的振动。并且,当滑阀芯位于难以振动的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的第二节流流路使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比第一节流流路的情况下的流入阻力小,从而抑制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优选的是,上述减振室是形成在上述滑阀芯与上述阀体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这样一来,无需设置用于具备减振室的专用的部位,能够在阀体内简单地形成减振室。并且,优选的是,上述节流部由节流环、以及上述阀体的内周面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该节流环对置的部分构成,上述节流环设置于上述滑阀芯且直径比该滑阀芯的直径大。这样一来,能够在阀体内简单地形成用于抑制工作流体相对于上述减振室的流入流出的节流部。即,能够在阀体内简单地形成工作流体相对于减振室流入流出的节流流路。并且,优选的是,上述流量控制阀是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线性电磁线圈,该线性电磁线圈利用电磁力的作用沿着上述一个轴朝一方向驱动上述滑阀芯;以及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上述滑阀芯朝与上述一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施力。这样一来,在具有线性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簧的一般的电磁阀中,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能够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但增大滑阀芯的振动抑制效果,或者减小滑阀芯的振动抑制效果但抑制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即,在上述电磁阀中,例如当根据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不同而存在滑阀芯易于振动的情况和难以振动的情况时,能够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和滑阀芯的振动抑制 (耐振性)并存。并且,优选的是,上述减振室以及节流部形成在配设有上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室内。 这样一来,无需设置用于具备减振室以及节流部的专用的部位,能够在阀体内简单地形成减振室以及节流部。并且,优选的是,上述阀体具备供给口,该供给口被供给上述工作流体;排泄口, 使上述工作流体经该排泄口泄出;以及控制口,使上述工作流体经该控制口流出或流入,上述滑阀芯构成为在从该滑阀芯的移动行程的中立点至该移动行程的一端为止的第一工作区域中,使上述排泄口与上述控制口连通,在从上述中立点至上述移动行程的另一端为止的第二工作区域中,使上述供给口与上述控制口连通,上述节流部构成为当上述滑阀芯位于上述第一工作区域时,与上述滑阀芯位于上述第二工作区域时相比较,缩小上述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这样一来,例如当滑阀芯位于易于振动的上述第一工作区域时,利用节流部增大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的振动。并且,例如当滑阀芯位于难以振动的上述第二工作区域时,利用节流部减小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抑制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优选的是,上述流量控制阀是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线性电磁线圈,该线性电磁线圈利用电磁力的作用沿着上述一个轴朝一方向驱动上述滑阀芯;以及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上述滑阀芯朝与上述一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施力,上述减振室以及上述节流部形成在配设有上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室内,上述减振室是形成在上述滑阀芯的进入到上述弹簧室内的轴端部与上述阀体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上述节流部由节流环、以及上述阀体的内周面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该节流环对置的对置内周面构成,上述节流环的直径比上述滑阀芯的上述轴端部的直径大。这样一来,在具有线性电磁线圈以及复位弹簧的一般的电磁阀中,无需设置用于具备减振室以及节流部的专用的部位,能够在阀体内简单地形成减振室以及节流部。并且,优选的是,上述减振室是在上述弹簧室内形成于上述滑阀芯的上述轴端部与上述阀体的上述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上述内周面形成为其直径比当上述滑阀芯移动时与该滑阀芯的挡圈滑动的上述阀体的滑动内周面的直径大。这样一来,在内周面和滑阀芯的轴端部之间适当地形成有内周面比滑动内周面大出来的直径的量的、成为减振室的圆筒状的空间。并且,优选的是,当上述滑阀芯位于上述第一工作区域时,上述节流部在上述节流环与上述对置内周面之中的第一对置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当上述滑阀芯位于上述第二工作区域时,上述节流部在上述节流环与上述对置内周面之中的第二对置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节流流路,上述第二对置内周面的直径比上述第一对置内周面的直径大, 上述第二节流流路的上述流通截面积比上述第一节流流路的上述流通截面积大。这样一来,例如当滑阀芯位于易于振动的上述第一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的第一节流流路增大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的振动。并且,例如当滑阀芯位于难以振动的上述第二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的第二节流流路减小相对于减振室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抑制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第一节流流路和第二节流流路能够通过弹簧室内的第一对置内周面和第二对置内周面而简单地形成。并且,优选的是,用于上述工作流体(气体、液体)的流量控制的线性流量控制阀例如是线性电磁阀,该线性电磁阀在用于使参与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的油压设备(例如油压伺服器)工作的工作油的流量控制中使用。


图1是对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磁阀亦即线性电磁阀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线性电磁阀的图解符号。图3(a)是示出朝图1的线性电磁阀的线性电磁线圈供给的驱动电流与滑阀芯的移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b)是示出驱动电流与控制口的工作油的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是示出图1的阀部的弹簧油室部分的局部剖视图,且是对滑阀芯位于第二工作区域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示出图1的线性电磁阀的滑阀芯的移动量与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图1是作为应用本发明的线性流量控制阀的一实施例的电磁阀的剖视图。作为该电磁阀示出线性电磁阀10,该线性电磁阀10在用于使参与例如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的油压设备(例如油压伺服器)工作的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的流量控制中使用。该线性电磁阀10具备线性电磁线圈部12,该线性电磁线圈部12以电磁的方式产生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驱动电流I对应的大小的电磁线圈推力F1 ;以及阀部14,该阀部14基于该电磁线圈推力F1而输出与驱动电流I对应的大小的工作油的流量Q。线性电磁线圈部12具有圆筒状的线性电磁线圈18,该线性电磁线圈18在圆筒状的磁轭16内被收纳在与磁轭16同心的同心位置;铁心部件20,该铁心部件20嵌装在磁轭16的靠阀部14侧的端部内;大致圆筒状的罩部件22,该罩部件22以堵塞磁轭16的开口的方式嵌装在磁轭16的与阀部14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内;圆板状弹簧M,该圆板状弹簧M 配置在线性电磁线圈18和罩部件22之间,朝铁心部件20推压线性电磁线圈18 ;以及圆筒状的柱塞观,该柱塞28从罩部件22的一端侧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入罩部件22的内周面, 且该柱塞28具备圆柱状的轴沈,该轴沈从柱塞28的两端沿轴心方向突出。在铁心部件20 形成有沿其轴心方向贯通铁心部件20的贯通孔30,在该贯通孔30内嵌装有导套32,轴沈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入该导套32,由此,柱塞观以在其外周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状态被支承为沿其轴心方向即其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另外,在柱塞观与导套32的对置面(端面), 在铁心部件20形成有接纳柱塞观的另一端的孔34,为了在柱塞观的另一端大致嵌入该孔34内的状态下阻止进一步的接近而在柱塞28固定设置有与孔34的底壁面抵接的止挡件36。因而,线性电磁线圈18非激磁时的孔34的底面与止挡件36之间的间隔(间隙)GP 为柱塞28的最大移动量即后述的滑阀芯50的最大移动量Xmax。阀部14具有固定于铁心部件20的大致圆筒状的阀体40 ;滑阀芯50,该滑阀芯 50在与轴沈抵接的状态下以能够沿着与该轴沈同心的一个轴往复移动(能够往复滑动) 的方式嵌入阀体40 ;盖体52,该盖体52拧入于阀体40的与线性电磁线圈部12侧相反一侧的端部而进行安装;复位弹簧M,该复位弹簧M与滑阀芯50同轴地配设,并且对滑阀芯50 施力以使滑阀芯50与轴沈抵接;以及止转件56,该止转件56阻止盖体52的旋转而固定该盖体52。复位弹簧M在滑阀芯50和盖体52之间配设于阀体40内的靠盖体52侧的空间亦即作为弹簧室的弹簧油室58。该弹簧油室58例如与阀体40外的与大气相通的未图示的贮油器连通,弹簧油室58充满工作油。在阀体40设置有例如被供给线性油压的作为输入口的供给口 42 ;使供给至供给口 42的工作油朝例如未图示的油压设备(油压伺服器)流出并且允许工作油从该油压设备(油压伺服器)流入的作为输出口的控制口 44 ;以及使从上述油压设备输入至控制口 44 的工作油朝例如上述与大气相通的贮油器排泄(排出)的排泄口 46。并且,在滑阀芯50, 从线性电磁线圈部12侧开始依次例如以相同直径设置有第一挡圈60、第二挡圈62以及第三挡圈64。此外,第一挡圈60和第二挡圈62之间的空间是作为连通供给口 42和控制口 44的油路发挥功能的供给油路66,第二挡圈62和第三挡圈64之间的空间是作为连通控制口 44和排泄口 46的油路发挥功能的排泄油路68。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线性电磁阀10中,例如如图2的图解符号所示那样,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来切换工作油的流动,并且如图3所示,根据与供给至线性电磁线圈18
的驱动电流I对应的滑阀芯50的移动量(滑动量)X来控制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量 Q0具体而言,当驱动电流I为零时即线性电磁线圈18非激磁时,借助复位弹簧M的作用力Fs,滑阀芯50位于最靠线性电磁线圈部12侧的位置。将该位置设为滑阀芯50的原位置(图1的状态)。在滑阀芯50的原位置,从供给口 42朝向控制口 44的工作油的流动被遮断,并且,例如形成有来自上述油压设备的工作油被输入至控制口 44而后经由排泄油路68从排泄口 46排出这样的工作油的流动(参照图2状态a)。如果将从控制口 44朝上述油压设备输出的工作油的流动方向的流量Q设为正侧的话,该原位置处的流量Q例如为负侧的最大流量Qmax-。另一方面,如果朝线性电磁线圈18的端子38供给驱动电流I而线性电磁线圈18 激磁,则线性电磁线圈18产生消除上述间隔GP的方向的磁性吸引力即电磁力。由此,线性电磁线圈18产生用于将被支承为沿轴心方向移动自如的柱塞观沿着其轴心(即上述一个轴)朝一方向(即阀部14侧的方向)驱动的与驱动电流I对应的大小的电磁线圈推力 F1 ( = f (I)),借助上述电磁力的作用经由轴沈将滑阀芯50朝上述一方向驱动。此时滑阀芯50从原位置移动的移动量X与例如朝线性电磁线圈18供给的驱动电流I成比例(参照图3)。当朝线性电磁线圈18供给的驱动电流I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时,与此对应地滑阀芯 50朝上述一方向移动,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量Q从负侧的最大流量Qmax-开始朝向流量零逐渐减少。
然后,当使滑阀芯50朝上述一方向移动直至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成为利用第二挡圈62关闭控制口 44的位置时,从供给口 42朝向控制口 44的工作油的流动被遮断,并且从控制口 44朝向排泄口 46的工作油的流动也被遮断(参照图2状态b)。因而,此时的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量Q为零(如果考虑泄漏量的话则大致为零)。在本实施例中,将使流量Q为零的驱动电流1(即移动量X、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称作零(null)点N(即流量零点、中立点)。不过,例如根据第二挡圈62的在轴心方向的厚度的不同,流量Q为零的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具有规定范围,因此例如也可以将零点N作为该规定范围的中心点。 并且,流量Q为零的上述规定范围优选与例如所希望的流量Q的特性对应地根据例如第二挡圈62的在轴心方向的厚度而预先设定。当朝线性电磁线圈18供给的驱动电流I从上述零点N开始逐渐增大而与此对应地使得滑阀芯50进一步朝上述一方向移动时,保持从控制口 44朝向排泄口 46的工作油的流动被遮断的状态不变,例如形成有输入至供给口 42的工作油经由供给油路66从控制口 44被朝上述油压设备输出这样的工作油的流动(参照图2状态C)。此时,与朝线性电磁线圈18供给的驱动电流I从零点N开始逐渐增大对应地而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量Q从流量零开始朝正侧的最大流量Qmax+逐渐增大。进而,滑阀芯50的移动量X为最大移动量 Xmax的最大移动位置处的流量Q例如为正侧的最大流量Qmax+。这样,滑阀芯50的移动行程例如是从作为该移动行程的一端的原位置开始至作为该移动行程的另一端的最大移动位置为止的滑阀芯50的工作区域(移动范围)。上述零点N也是滑阀芯50的移动行程的中立点。因而,滑阀芯50在从该移动行程的中立点开始至原位置为止的第一工作区域中使排泄口 46与控制口 44连通,在从该移动行程的中立点开始至最大移动位置为止的第二工作区域中使供给口 42与控制口 44连通。并且,复位弹簧M朝与上述一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对滑阀芯50施力,随着线性电磁线圈18非激磁而使滑阀芯50朝上述复位方向移动。即,对滑阀芯50作用有从复位弹簧M沿上述复位方向施加的作用力Fs,并且,经由轴沈朝上述一方向对滑阀芯50赋予来自线性电磁线圈部12的电磁线圈推力F”另外,柱塞观以在其外周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状态被支承为沿其轴心方向移动自如,但为了提高驱动效率而优选该间隙尽可能地小。此处,在本实施例的线性电磁线圈10中,例如存在从供给口 42或控制口 44流入的工作油的流体力施加于滑阀芯50的轴心方向而导致滑阀芯50振动的可能性。因此,本实施例的线性电磁线圈10在阀体40内具备用于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的减振部70。该减振部70具备与滑阀芯50的移动对应地使容积变化的作为减振室的减振油室72 ;以及抑制工作油相对于该减振油室72的流入流出的节流部74。该减振部70设置于阀体40内,例如形成于弹簧油室58内。减振油室72是在一部分进入到弹簧油室58内的滑阀芯50的作为靠复位弹簧M 侧的轴端部的第三挡圈64与阀体40的弹簧油室58的内周面47之间形成的圆筒状的空间。 该内周面47形成为直径比当滑阀芯50移动时与滑阀芯50的各挡圈60、62、64滑动的阀体 40的滑动内周面49大。因而,在内周面47与第三挡圈64之间产生有内周面47比滑动内周面49大出来的直径的量的、成为减振油室72的圆筒状的空间。节流部74由节流环76和对置内周面48构成,节流环76设置于滑阀芯50且直径比该滑阀芯50的第三挡圈64的直径大,对置内周面48是阀体40的内周面47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节流环76对置的部分。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节流部74中,在节流环76与对置内周面48之间形成有供工作油流入减振油室72或者从减振油室72流出的节流流路78。节流环76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有侧面和圆环板状的底面,该底面与该侧面的靠滑阀芯50侧的端部连续、且外径与侧面的外径相同。并且,在滑阀芯50的靠复位弹簧M侧的轴端形成有直径比滑阀芯50的第三挡圈64的直径小的安装部65。进而,对于节流环76,安装部65嵌入该节流环76的底面的内周面,从而该节流环76被固定。因此,复位弹簧M的靠滑阀芯 50侧的端部以被收纳在节流环76内的方式与节流环76的底面抵接。因而,复位弹簧M的作用力Fs经由节流环76作用于滑阀芯50。并且,节流流路78形成在节流环76的外周面即侧面与阀体40的对置内周面48之间。另外,虽然可以将安装部65嵌入节流环76而由安装部65固定该节流环76,但也可以在安装部65嵌入该节流环76的状态下利用复位弹簧 54的作用力Fs而将节流环76固定于滑阀芯50侧。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减振部70中,当滑阀芯50移动时,工作油经由节流流路78 流入减振油室72或从减振油室72流出,由此对滑阀芯50赋予例如与速度成比例的阻力 (制动)。因此,流量Q的控制时的滑阀芯50的振动被吸收(衰减、抑制)。不过,虽然滑阀芯50的振动被抑制,但相反地,流量Q的控制时的响应性降低。即,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与振动抑制相反,难以使两者并存。然而,对于本实施例的线性电磁阀10,以上述零点N为边界使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动方向反向。于是,认为根据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动方向、即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不同,存在滑阀芯50易于振动的情况和难以振动的情况。因此,如果重视例如振动吸收性而不论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如何都一律具备节流流路78,则存在即使在难以振动的位置也因该节流作用而导致响应性降低的可能性。相反地,如果重视例如响应性而不论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如何都一律具备节流流路78,则存在在易于振动的移动位置无法适当地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用于尽可能地减少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受损的区域(即滑阀芯50的工作区域),并且根据需要适当地确保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效果的线性电磁阀10的结构。S卩,当滑阀芯50处于难以振动的移动位置时,与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相比优先抑制响应性的降低。相反地,在滑阀芯50处于易于振动的移动位置时,与抑制响应性的降低相比优先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因此,本实施例的节流部74形成有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的不同而工作油流入减振油室72或从减振油室72流出的流通截面积不同的节流流路78。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线性电磁阀10中,当进行来自上述油压设备的工作油被输入至控制口 44而经由排泄油路68从排泄口 46排出时的工作油的流量控制时,由于在控制口 44处成为阀流入流动(valve inflow stream),因此例如对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不利,滑阀芯50的振动变大。即,在本实施例的线性电磁阀10中,在使得工作油从控制口 44 朝排泄口 46流动的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即移动量X从零至零点N的滑阀芯50的上述第一工作区域中,滑阀芯50的振动变大。另一方面,在进行输入至供给口 42的工作油经由供给油路66从控制口 44朝上述油压设备输出时的工作油的流量控制时,由于在控制口 44处成为阀流出流动(valve outflow stream),因此与上述阀流入流动相比较,例如对滑阀芯 50的振动抑制有利,滑阀芯50的振动变小。即,在本实施例的线性电磁阀10中,在使得工
10作油从供给口 42朝控制口 44流动的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即移动量X从零点N至最大移动量Xmax的滑阀芯50的上述第二工作区域中,与滑阀芯50的第一工作区域相比较,滑阀芯50的振动变小。即,上述第一工作区域是滑阀芯50的移动行程之中的滑阀芯50的振动变大的工作区域,上述第二工作区域是滑阀芯50的移动行程之中的与该第一工作区域相比较滑阀芯50的振动变小的工作区域。因此,当滑阀芯50位于第一工作区域时,与滑阀芯 50位于第二工作区域时相比较,节流部74形成有流通截面积小的节流流路78。例如,节流部74在滑阀芯50的振动大的第一工作区域中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78a,在滑阀芯50的振动小的第二工作区域中形成有流通截面积比第一节流流路78a的流通截面积大的第二节流流路78b。更具体而言,图4是示出阀部14的弹簧油室58部分的局部剖视图,且是对滑阀芯 50位于第二工作区域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在图1、图4中,阀体40的对置内周面48由形成于上述复位方向侧的第一对置内周面48a、和直径比第一对置内周面48a大且形成于上述一方向侧的第二对置内周面48b构成。该第一对置内周面48a和第二对置内周面48b形成为当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位于从零到不足零点N的位置时,第一对置内周面48a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与节流环76的外周面对置的位置,并且,当滑阀芯50 的移动位置位于零点N时,第一对置内周面48a的任一部分都不位于在垂直于轴心的方向上与节流环76的外周面对置的位置。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第一对置内周面48a和第二对置内周面48b,当滑阀芯50位于第一工作区域时,如图1所示,节流部74在节流环76和第一对置内周面48a之间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78a。并且,如图4所示,当滑阀芯50位于第二工作区域时,节流部74在节流环76和第二对置面48b之间形成有流通截面积比第一节流流路78a的流通截面积大的第二节流流路78b。由此,如图5所示,在滑阀芯50的第一工作区域中节流流路78的流通截面积小,并且,以零点N为边界,在滑阀芯50的第二工作区域中节流流路78的流通截面积大。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线性电磁阀10中,在阀体40内具备减振油室72以及节流部74,在节流部74形成有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不同而工作油相对于减振油室72 流入流出的流通截面积不同的节流流路78,因此,利用减振油室72以及节流部74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并且,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而变更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即,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能够使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但增大滑阀芯 50的振动抑制效果,或者减小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效果但抑制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因此,例如当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不同而存在滑阀芯50易于振动的情况和难以振动的情况时,能够使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和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耐振性)并存。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受损的滑阀芯50的移动范围,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确保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效果。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在滑阀芯50的振动变大时的移动位置,与滑阀芯50的振动变小时的移动位置相比较,节流部74形成节流流路78的流通截面积小的节流流路78。这样一来,当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位于滑阀芯50易于振动的移动位置时,利用节流部74增大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并且,当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位于滑阀芯50难以振动的移动位置时,利用节流部74减小朝向减振油室 72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抑制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节流部74,在滑阀芯50的移动行程之中的振动大的工作区域中形成第一节流流路78a,并在滑阀芯50的移动行程之中的振动小的工作区域中形成流通截面积比第一节流流路78a的流通截面积大的第二节流流路78b。这样一来,当滑阀芯50 位于易于振动的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74的第一节流流路78a增大朝向减振油室 72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并且,当滑阀芯50位于难以振动的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74的第二节流流路78b使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比第一节流流路78a的情况小,从而抑制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减振油室72是形成在滑阀芯50和阀体40的内周面47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这样一来,无需设置用于具备减振油室72的专用的部位,能够在阀体40 内简单地形成减振油室72。并且,根据本实施例,节流部72由设置于滑阀芯50且直径比该滑阀芯50的直径大的节流环76以及阀体40的内周面47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节流环76对置的部分(对置内周面48)构成。这样一来,能够在阀体40内简单地形成用于抑制工作流体相对于减振油室 72流入流出的节流部74。S卩,能够在阀体40内简单地形成工作流体相对于减振油室72流入流出的节流流路78。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减振油室72以及节流部74、即减振部70形成于配设有复位弹簧M的弹簧油室58内。这样一来,无需设置用于具备减振部70的专用的部位,能够在阀体40内简单地形成减振部70。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阀体40具备被供给工作流体的供给口 42、排泄工作流体的排泄口 46、以及使工作流体流出或者使工作流体流入的控制口 44,滑阀芯50在从其移动行程的中立点至其移动行程的一端(原位置)为止的第一工作区域中使排泄口 46和控制口 44连通,在从该中立点至其移动行程的另一端(最大移动位置)为止的第二工作区域中使供给口 42和控制口 44连通,当滑阀芯50位于第一工作区域时,与滑阀芯50位于第二工作区域时相比较,节流部74减小节流流路78的流通截面积。这样一来,例如当滑阀芯50位于易于振动的第一工作区域时,利用节流部74增大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 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并且,例如当滑阀芯50位于难以振动的第二工作区域时,利用节流部74减小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抑制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减振油室72是形成在滑阀芯50的进入到弹簧油室58内的轴端部(第三挡圈64)与阀体40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节流部74由直径比第三挡圈64的直径大的节流环76以及阀体40的内周面47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节流环76对置的对置内周面48构成。这样一来,在线性电磁阀10中,无需设置用于具备减振油室72以及节流部74 的专用的部位,能够在弹簧油室58内简单地形成减振油室72以及节流部74。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减振油室72是在弹簧油室58中形成于滑阀芯50的轴端部 (第三挡圈64)与阀体40的内周面47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内周面47形成为其直径比当滑阀芯50移动时与该滑阀芯50的各挡圈60、62、64滑动的阀体40的滑动内周面49的直径大。这样一来,在内周面47和第三挡圈64之间适当地形成内周面47比滑动内周面49 大出来的直径的量的、成为减振油室72的圆筒状的空间。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当滑阀芯50位于第一工作区域时,节流部74在节流环76与
12对置内周面48中的第一对置内周面48a之间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78a,当滑阀芯50位于第二工作区域时,节流部74在节流环76与对置内周面48中的直径比第一对置内周面48a 的直径大的第二对置内周面48b之间形成有流通截面积比第一节流流路78a的流通截面积大的第二节流流路78b。这样一来,当滑阀芯50例如位于易于振动的第一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74的第一节流流路78a增大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适当地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并且,当滑阀芯50例如位于难以振动的第二工作区域时,利用形成于节流部74的第二节流流路78b减小朝向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从而抑制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并且,第一节流流路78a和第二节流流路78b由弹簧油室 58内的第一对置内周面48a和第二对置内周面48b简单地形成。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其他方式。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在控制口 44处成为阀流入流动时滑阀芯50的振动变大,当在控制口 44处成为阀流出流动时与上述阀流入流动相比较滑阀芯50的振动变小,但也考虑与此相反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阀体40的对置内周面48例如由形成于上述一方向侧的第一对置内周面48a、以及直径比第一对置内周面48a的直径大且形成于上述复位方向侧的第二对置内周面48b构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对置内周面48a和第二对置内周面48b形成为例如以零点N为边界而节流流路78的流通截面积变化。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减振部70形成于弹簧油室58内,但也可以设置于线性电磁阀10内的其他部位。例如,也可以在轴沈与滑阀芯50抵接的铁心部件20内部的空间形成减振部70。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滑阀芯50的移动量X与朝线性电磁线圈18供给的驱动电流I成比例,相对于此,如图3(b)所示,控制口 44处的工作油的流量Q 虽然同样存在随着趋向右方而升高的倾向,但并不与驱动电流I成比例。这是由于通过各口 42、44、46或各油路66、68的工作油的流体力等的影响而造成的,也能够通过变更各口 42、44、46或各油路66、68的角部等的形状而如图3 (a)所示那样使驱动电流I与流量Q的关系图为直线状。并且,嵌入节流环76的滑阀芯50的安装部65的直径比第三挡圈64的直径小,但并不是一定要比第三挡圈64的直径小,例如可以形成为直径与第三挡圈64的直径相同,也可以形成为直径比第三挡圈64的直径大。总之,只要能够嵌入节流环76即可。并且,滑阀芯50和节流环76也可以构成为一体。并且,滑阀芯50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可以是铜合金等金属,也可以是强磁性体。并且,阀体40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可以是铜合金等金属,也可以是强磁性体。此处,强磁性体例如是指铁(纯铁)、镍、钴以及包含它们的合金或者氧化物等。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盖体52的上述复位方向侧具有比复位弹簧M的外径大的内径且呈圆筒状地突出,以便包围复位弹簧M的外周,但即便并不像这样突出也无妨。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以工作油的流量控制为目的的车辆用的线性电磁阀10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即使不是油压设备而是例如气压设备用的线性电磁阀,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即,只要是具有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往复移动的方式嵌入阀体内的滑阀芯,根据该滑阀芯的移动位置来控制工作流体(气体、液体)的流量的线性流量控制阀,就能够应用本发明。并且,并不仅限于车辆。另外,上述的内容只不过是一实施方式,基于本领域人员的知识能够以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实施本发明。符号说明10…线性电磁阀(流量控制阀、电磁阀);18…线性电磁线圈;40···阀体;42···供给口 ;44…控制口 ;46…排泄口 ;47…内周面;48···对置内周面(对置的部分);48a…第一对置内周面;48b…第二对置内周面;49…滑动内周面;50…滑阀芯力4…复位弹簧;58…弹簧油室(弹簧室);60…第一挡圈;62…第二挡圈;64…第三挡圈(轴端部);72…减振油室 (减振室);74…节流部;76…节流环;78…节流流路;78a…第一节流流路;78b…第二节流流路。
权利要求
1.一种流量控制阀,该流量控制阀是线性流量控制阀,具有以能够沿着一个轴往复移动的方式嵌入阀体内的滑阀芯,所述流量控制阀根据该滑阀芯的移动位置对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内具备减振室和节流部,所述减振室的容积能够根据所述滑阀芯的移动而变化,所述节流部抑制所述工作流体相对于该减振室的流入流出,所述节流部形成有如下的节流流路根据所述滑阀芯的移动位置的不同而所述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不同,所述工作流体经由所述节流流路流入所述减振室或从所述减振室流出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形成有如下的节流流路在所述滑阀芯的振动大时的该滑阀芯的移动位置,与该振动小时的移动位置相比较,所述流通截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阀芯的移动行程之中的该滑阀芯的振动大的工作区域中,所述节流部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在所述滑阀芯的移动行程之中的该滑阀芯的振动小的工作区域中,所述节流部形成有所述流通截面积比所述第一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大的第二节流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室是形成在所述滑阀芯与所述阀体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由节流环、以及所述阀体的内周面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该节流环对置的部分构成,所述节流环设置于所述滑阀芯且直径比该滑阀芯的直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是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线性电磁线圈,该线性电磁线圈利用电磁力的作用沿着所述一个轴朝一方向驱动所述滑阀芯;以及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所述滑阀芯朝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室以及节流部形成在配设有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具备供给口,该供给口被供给所述工作流体; 排泄口,使所述工作流体经该排泄口泄出;以及控制口,使所述工作流体经该控制口流出或流入, 所述滑阀芯构成为在从该滑阀芯的移动行程的中立点至该移动行程的一端为止的第一工作区域中,使所述排泄口与所述控制口连通,在从所述中立点至所述移动行程的另一端为止的第二工作区域中,使所述供给口与所述控制口连通,所述节流部构成为当所述滑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域时,与所述滑阀芯位于所述第二工作区域时相比较,缩小所述节流流路的流通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是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线性电磁线圈,该线性电磁线圈利用电磁力的作用沿着所述一个轴朝一方向驱动所述滑阀芯;以及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对所述滑阀芯朝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施力,所述减振室以及节流部形成在配设有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室内,所述减振室是形成在所述滑阀芯的进入到所述弹簧室内的轴端部与所述阀体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所述节流部由节流环、以及所述阀体的内周面之中的在径向上与该节流环对置的对置内周面构成,所述节流环的直径比所述滑阀芯的所述轴端部的直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室是在所述弹簧室内形成于所述滑阀芯的所述轴端部与所述阀体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空间,所述内周面形成为其直径比当所述滑阀芯移动时与该滑阀芯的挡圈滑动的所述阀体的滑动内周面的直径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域时,所述节流部在所述节流环与所述对置内周面之中的第一对置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节流流路,当所述滑阀芯位于所述第二工作区域时,所述节流部在所述节流环与所述对置内周面之中的第二对置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节流流路,所述第二对置内周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一对置内周面的直径大,所述第二节流流路的所述流通截面积比所述第一节流流路的所述流通截面积大。
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中,使滑阀芯移动时的响应性和振动抑制并存。在线性电磁阀(10)中,在阀体(40)内具备减振油室(72)和节流部(74),在节流部(74)形成有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不同而使工作流体相对于减振油室(72)流入流出的流通截面积不同的节流流路(78),因此可利用减振油室(72)以及节流部(74)抑制滑阀芯(50)的振动。且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使相对于减振油室(72)的流入阻力(流量)变更。即,能够根据滑阀芯(50)的移动位置使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但增大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效果,或减小滑阀芯(50)的振动抑制效果但抑制滑阀芯(50)移动时的响应性降低。
文档编号F16K31/06GK102428306SQ20098015936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8日
发明者森濑胜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