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气压式滑差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321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气压式滑差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差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产生速差的全气压式滑差轴。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以本案申请人先前所申请的中国台湾早期公开第200942480号案为例, 主要包含导引气压进、出的一支轴心11、可旋动地套置在该轴心11的数个滑差环12,及套 置在该轴心11且间隔前述滑差环12的数个气阻环13。前述滑差环12分别具有相互套合 的一个第一环件121与一个第二环件122,及设置在该第一、第二环件121、122间的数个顶 持件123。前述气阻环13是与该轴心11磨擦接触,并分别具有用于导引气压进入的一个充 气环件131、受气压驱动的一个气动件132,及数个摩擦件133。该气动件132用于推挤该第 二环件122深入该第一环件121,使前述顶持件123向外扩张并穿出该第一环件121而迫夹 一个料管(图未示)。前述摩擦件133是组设在该充气环件131反向于该气动件132的一 端面,且受气压驱动与相邻滑差环12的第一环件121摩擦接触。当该轴心11连动前述气阻环13旋动时,前述气阻环13会利用前述摩擦件133与 第一环件121间形成的摩擦阻力,带动前述滑差环12,使料管达到卷收物料的目的,同时, 若物料因为材质、或厚度不均一等差异,而在该轴心11转速相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收料 量,该滑差环12会克服前述摩擦阻力而打滑空转进而产生速差,借此,维持收料时的紧实 度与顺畅性。惟,由于前述摩擦件133是沿轴向设置在该气阻环13与滑差环12间,因此,若再 加上供该气动件132、前述摩擦件133滑移的空间,势必会延长每一对气阻环13与滑差环 12沿该轴心11长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及延长前述气阻环13沿轴向的长度,所以,该轴心 11所能设置的滑差环12数量有限。也就是说,同一长度的轴心11若能设置较多组的滑差 环12,就可以提升迫夹力。而产品要提升,就是要能符合高质量、高价值的需求,本案发明人 仍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以提升迫夹力及简化组件与组装程序为目标,积极潜心加以研 究开发,终有本实用新型的问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滑差轴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 全气压式滑差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以提高迫夹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 实用新型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包含一支轴本体、数个滑差环、数个气缸 环,及数个摩擦件。该轴本体具有导引气压进入的一条流道,及沿长度方向排列形成在一外 表面且分别连通该流道的数个气口与数个气孔。前述滑差环分别相对前述气口套置在该轴 本体,并分别具有以该轴本体为中心浮动的数个顶持件。前述气缸环分别相对前述气孔套 置在该轴本体且间隔前述滑差环,并导引气压产生推力作用于前述顶持件,使前述顶持件 以该轴本体为中心向外扩张。前述摩擦件穿置在该轴本体的气口与该滑差环间,分别受气压作用以该轴本体为中心向外扩张至与该滑差环磨擦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该轴本体沿一轴线延伸,前述气口分别环绕 该轴线排列成数圈,且依循该轴本体长度方向排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前述气孔分别环绕该轴线排列成数圈,且依 循该轴本体长度方向与前述气口间隔排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前述气缸环分别具有与相邻滑差环套接的一 个充气环件、穿置在该充气环件内且与该充气环件界定出一个气室的一个气阻环,及穿置 在该气阻环与该滑差环间且受气压驱动的一个气动件,该气室连通该气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前述滑差环分别还具有相互套合的一个第一 环件与一个第二环件,及设置在该第一环件与该第二环件间的至少一个弹性组件,该第一 环件具有供前述顶持件穿置的数个穿孔,该第二环件被该气动件推动而深入该第一环件, 并推顶前述顶持件穿出该第一环件,该弹性组件用于推顶该第二环件朝远离该第一环件的 方向位移,至释放前述顶持件隐藏在前述穿孔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前述气缸环还具有贯穿该充气环件且连通该 气孔与该气室的一个通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该气缸环是与该轴本体套固形成连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该全气压式滑差轴还包含有数个栓件,且该 轴本体还具有形成在一外表面的数个插槽,前述气缸环分别还具有形成在面向该滑差环的 一侧面且相对该插槽的一个限位槽,前述栓件分别具有插置在该插槽的一个端部,及穿置 在该限位槽的另一个端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每一个摩擦件分别具有与该气口气密接触的 一个气密垫,及与该气密垫相互结合的一个摩擦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设置在轴本体与前述滑差环间的摩擦件,产生传 递动力所需的摩擦阻力,不但能有效缩减前述气缸环沿轴向的长度,且能提升前述滑差环 与前述气缸环设置的数量及迫夹力。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 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台湾早期公开第200942480号案;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全气压式滑差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图4是沿图3直线IV-IV方向的一剖视图;图5是沿图3直线V-V方向的一剖视图;图6是一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个气动件推顶一个第二环件迫挤数个顶 持件向外扩张;及[0024]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数个摩I[0025]2 轴本体21 流道22 气口[0026]23 气孔24 插槽3 滑差环[0027]31 第一环件311 穿孔32 第二环件[0028]321 斜坡面33 顶持件331 斜推面[0029]34 弹性组件35 轴承4 气缸环[0030]40 气室41 充气环件411 限位槽[0031]42 气阻环43 通孔44 气动件[0032]45 栓件451 端部452 端部[0033]5 摩擦件51 气密垫52 摩擦垫[0034]6 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全气压式滑差轴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轴 本体2、数个滑差环3、数个气缸环4,及数个摩擦件5。该轴本体2具有导引气压进入且沿一轴线X延伸的一条流道21,及沿长度方向排 列形成在一外表面且分别连通该流道21的数个气口 22与数个气孔23,及形成在该外表面 且位于相邻气口 22与气孔23间的数个插槽24。前述气口 22分别环绕该轴线X排列成数 圈,且依循该轴本体2长度方向排列。前述气孔23分别环绕该轴线X排列成数圈,且依循 该轴本体2长度方向与前述气口 22间隔排列。前述滑差环3相对前述气口 22套置在该轴本体2,并分别具有相互套合的一个第 一环件31与一个第二环件32、沿垂直该轴线X方向用于浮动的设置在该第一、第二环件 31,32间的数个顶持件33、沿平行该轴线X方向穿置在该第一、第二环件31、32间的数个弹 性组件34,及套设在该第一环件31、第二环件32与该轴本体2间的两轴承35。该第一环件 31具有环绕该轴线X分布且分别供前述顶持件33穿置的数个穿孔311。该第二环件32具 有形成在一外表面的数个斜坡面321。前述顶持件33分别具有形成在一个端面且与该斜坡 面321契合的一个斜推面331。前述弹性组件34用于推顶该第二环件32朝远离该第一环 件31的方向位移,使前述斜坡坡面321释放前述顶持件33的斜推面331,至前述顶持件33 隐藏在前述穿孔311内。前述气缸环4相对前述气孔23套置在该轴本体2且间隔前述滑差环3,并分别具 有与相邻滑差环3的第二环件32套接的一个充气环件41、穿置在该充气环件41内且与该 充气环件41界定出一个气室40的一个气阻环42、贯穿该充气环件41且连通该气孔23与 该气室40的一个通孔43、穿置在该气阻环42与该滑差环3第二环件32间的一个气动件 44、,及数个栓件45。该充气环件41具有形成在面向该滑差环3的一侧面且相对该插槽24 的一个限位槽411。前述栓件45分别具有沿垂直该轴线X方向插置在该插槽24的一个端 部451,及沿平行该轴线方向穿置在该限位槽411的另一个端部452,使该充气环件41与该
5轴本体2轴肩形成连动。前述摩擦件5分别沿垂直该轴线X方向用于浮动地穿置在该轴本体2的气口 22 内,且位于该轴本体2与该滑差环3间。每一个摩擦件5分别具有与该气口 22气密接触的 一个气密垫51,及与该气密垫51结合的一个摩擦垫52。参阅图4、图5及图6、图7,当该轴本体2以该轴线X为中心旋动,且以该流道21 导入气压时,该轴本体2会通过前述栓件45的轴肩作用,而带动前述气缸环4旋动,同时, 气压会由该流道21充满前述气口 22,及由前述气孔23与相对位置的通孔43充满每一个气 缸环4的气室40,,使前述磨擦件5分别受气压作用,以该轴本体2为中心向外扩张至与该 滑差环3的第二环件32磨擦接触,且每一个气缸环4内的气阻环42与气动件44也会同时 受气压作用,沿该轴线X朝该滑差环3的方向推顶该第二环件32,使该第二环件32克服前 述弹性组件34的弹性作用力而深入该第一环件31,并以前述斜坡面321迫挤前述顶持件 33的斜推面331,使前述顶持件33以该轴本体2为中心向外扩张至突出该第一环件31,进 而能迫夹一个料管6形成连动。借此,该轴本体2是以前述磨擦件5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与前述滑差环3形成连动, 及以前述栓件45的轴肩作用与前述气缸环4形成连动,而能确实传递该轴本体2的动力, 使前述滑差环3带动料管6同步旋动,达到卷收物料的目的,且每一个滑差环3都可以在收 料量有差异时,克服前述磨擦件5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而打滑空转,进而产生速差,借此,维 持收料时的紧实度与顺畅性。据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1.由于前述磨擦件5是沿垂直该轴线X方向浮动,且埋设在该轴本体2的气口 22 内,因此,相较于先前技术,不但可以省略沿该轴线X方向的滑移空间,且每一个气缸环4也 会因为省略摩擦件5的设置,而能大幅缩短沿该轴线X方向的长度,所以,若同样以20cm的 轴本体2为例,则先前技术仅可套设4组滑差环与气阻环,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套设5组滑差 环3与气缸环4,不但可以提升该轴本体2设置的滑差环3数量,且能有效提升迫夹力。2.由于该轴本体2的动力是直接通过前述磨擦件5传递至前述滑差环3,而不需 要如同先前技术是先通过气阻环、摩擦件再传递至滑差环,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 术,不但动力传递确实,且能提升迫夹料管6时的稳固性。3.且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不但构造精简,组装、拆卸都相当简易,可以提 升安装与维修时的方便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支轴本体,具有导引气压进入的一条流道,及沿长度方向排列形成在一外表面且分别连通该流道的数个气口与数个气孔;数个滑差环,相对前述气口套置在该轴本体,并分别具有以该轴本体为中心浮动的数个顶持件;数个气缸环,相对前述气孔套置在该轴本体且间隔前述滑差环,并导引气压产生推力作用于前述顶持件,使前述顶持件以该轴本体为中心向外扩张;及数个摩擦件,穿置在该轴本体的气口与该滑差环间,分别受气压作用以该轴本体为中心向外扩张至与该滑差环磨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该轴本体沿一轴线延伸,前述 气口分别环绕该轴线排列成数圈,且依循该轴本体长度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前述气孔分别环绕该轴线排 列成数圈,且依循该轴本体长度方向与前述气口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前述气缸环分别具有与相邻 滑差环套接的一个充气环件、穿置在该充气环件内且与该充气环件界定出一个气室的一个 气阻环,及穿置在该气阻环与该滑差环间且受气压驱动的一个气动件,该气室连通该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前述滑差环分别还具有相互 套合的一个第一环件与一个第二环件,及设置在该第一环件与该第二环件间的至少一个弹 性组件,该第一环件具有供前述顶持件穿置的数个穿孔,该第二环件被该气动件推动而深 入该第一环件,并推顶前述顶持件穿出该第一环件,该弹性组件用于推顶该第二环件朝远 离该第一环件的方向位移,至释放前述顶持件隐藏在前述穿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前述气缸环还具有贯穿该充 气环件且连通该气孔与该气室的一个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该气缸环是与该轴本体套固 形成连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该全气压式滑差轴还包含有 数个栓件,且该轴本体还具有形成在一外表面的数个插槽,前述气缸环分别还具有形成在 面向该滑差环的一侧面且相对该插槽的一个限位槽,前述栓件分别具有插置在该插槽的一 个端部,及穿置在该限位槽的另一个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气压式滑差轴,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摩擦件分别具有与该 气口气密接触的一个气密垫,及与该气密垫相互结合的一个摩擦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全气压式滑差轴,包含用于导引气压进、出的一支轴本体、相互并邻且套置在该轴本体的数个滑差环与数个气缸环,及穿置在该轴本体与该滑差环间的数个摩擦件。前述滑差环分别具有数个顶持件。前述气缸环用于导引气压产生推力作用于前述顶持件,使前述顶持件向外扩张至迫夹一个料管。前述摩擦件同样受气压作用而向外扩张至与该滑差环磨擦接触。借此,以设置在轴本体与前述滑差环间的摩擦件,产生传递动力所需的摩擦阻力,不但能确实传动该料管,且能有效缩减前述气缸环沿轴向的长度,提升前述滑差环与前述气缸环设置的数量及迫夹力。
文档编号F16H35/18GK201705874SQ2010201636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陈锡彩 申请人:永易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