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6862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潜水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0m浅水域内具备续航能力的湿式载人潜水装置,具体地指一种 潜水推进器。
背景技术
潜水推进器是一种为水下工作者提供辅助推进动力的工具,以提高其水下的移动 速度和工作效率。国外的潜水推进器起步较早,最早主要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工业方面 主要应用于水下勘测、水下搜救和水下维护等,而军事方面主要用于蛙人运输等特种作战。 其显著特点是速度较快,但体积重量较大,携带不便。国内对于水下推进器的研制尚处在起 步阶段,有关船厂也曾组织过类似的研究,已有产品不仅推进速度低、续航能力差,而且普 遍存在密封性能及可靠性能差等缺点,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小型潜水推进器,尤其是适用于娱乐活动的潜水推进器发展很快,不久 的将来极有可能作为一种休闲运动用品进入普通家庭。市场上急需一种推进速度适宜,续 航能力较好、操作方便且安全可靠的潜水推进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潜水推进器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能够在浅水域 载人,且推进速度快、续航时间长、操作便利、可靠性高的潜水推进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潜水推进器包括壳体,控制手柄,密封于 所述壳体内的蓄电池、电机、减速器、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螺旋桨和螺旋桨导流 罩。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艏壳体、肿壳体和艉壳体。所述舯壳体与艉壳体之 间通过位于艉壳体空腔内的传动系统密封连接。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减速器 输出端和所述螺旋桨输入端的联接轴、以及固设于舯壳体和艉壳体之间的联接板。所述联 接板下方密封连接有中空的尾部支撑件,所述联接轴穿设于尾部支撑件内。所述尾部支撑 件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止挡圈和止挡铜套,用于限制所述联接轴的轴向位移。所述尾部支 撑件的下部内壁设有密封圈,用于尾部支撑件与联接轴之间的密封。所述艏壳体与舯壳体之间通过由0型密封圈、密封块和至少两个搭扣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块套设于舯壳体的筒口,所述搭扣的固定端与艏壳体固连,搭扣的活动端与舯壳 体固连。搭扣的固定端和活动端搭接配合,用于压紧位于所述艏壳体和密封块之间的0型 密封圈。所述搭扣的固定端为设置于艏壳体上的搭钩;所述搭扣的活动端包括与所述密封 块固连的底座、以及下支杆和上支杆,所述底座与下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下支杆与上支杆 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杆的另一端设有带弹簧的搭杆,用于与所述搭钩搭接配合。所述下支杆的另一端还铰接有解锁块,所述密封块的下端设有自锁座,用于同所 述解锁块扣合。所述控制手柄至少有一个、并设置于舯壳体的侧面,控制手柄包括由上盖板和下盖板围合构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干簧式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启闭。
所述螺旋桨的尾端设有反向螺母,所述反向螺母的旋向与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反向螺母上最好还设有螺母护套。所述艏壳体上还固设有提拉把手。所述壳体、控制手柄、螺旋桨和螺旋桨导流罩由PC+ABS材料注塑成形。所述潜水推进器的总重量等于其完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重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传动系统中,采用了轴向止挡圈和止挡铜套限制联 接轴的轴向位移,并用双唇形密封圈有效密封,较传统的船舶轴系传动系统体积更小、密封 性能更好、使用更可靠;搭扣采用了搭杆与搭钩、解锁块与自锁座的配合,需分两次、朝相反 的方向用力才能将其解开,可有效避免搭扣的意外松动,确保艏壳体与舯壳体的密封完好; 整个潜水推进器的外形呈鱼形,行进阻力很小,加上其水下静推力可达100N,其航速较普 通推进器快;本潜水推进器的重量与其排开水的重量一致,能够在水中悬浮,便于朝各方向 行进;三段式的壳体结构便于充电和设备日常维护;操作按钮的一键操作方式不仅使用简 单、而且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推进器推进速度快、续航时间长、操作便 禾U、可靠性高,可适用于浅水域的水下作业、水下摄影、水下娱乐等。

图1为一种潜水推进器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提拉手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并包含部分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并添加有前后搭扣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艏壳体与舯壳体之间密封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图9为图1中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螺旋桨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中,提拉手柄1,艏壳体2,电池固定架3,蓄电池4,电量指示装置5,集成电路板 6,0型密封圈7,密封块8,搭扣9 (其中自锁座9. 1、拉紧把手9. 2、解锁块9. 3、弹簧9. 4、 搭杆9. 5、搭钩9. 6、上支杆9. 7、底座9. 8、下支杆9. 9),舯壳体10,电机11,减速器12,控制 手柄13 (其中上盖板13. 1、下盖板13. 2、复位弹簧13. 3、操作按钮13. 4、磁铁13. 5、干簧管 13. 6),艉壳体14,传动系统15(其中,联接板15. 1、0型密封圈15. 2、轴向止挡圈15. 3、止 挡铜套15. 4、轴套15. 5、密封圈15. 6、联接轴15. 7、尾部支撑件15. 8),螺旋桨导流罩16, 螺旋桨17(其中反向螺母17. 1、螺母护套17. 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推进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推进器,包括提拉手柄1、壳体、蓄电池4、电机11、减速器12、传动系统15、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手柄13和螺旋桨17。其中壳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艏壳体2、舯壳体10和艉壳体14 提拉手柄1用螺栓固定在艏壳体2上,能够在提拉时承受整个潜水推进器的重量, 且提拉手柄1设计成鱼嘴形,不仅美观,行进过程中的阻力也较小;艏壳体2与舯壳体10之间通过由0型密封圈7、密封块8和至少两个搭扣9密封 连接。本实施例中,沿壳体一周均勻设置有四个搭扣9,以确保艏壳体2与舯壳体10密封连 接良好。密封块8套设于舯壳体10的筒口,搭扣9的一端为设置于艏壳体2上固定端,另一 端为与舯壳体10固连的活动端,搭扣9的固定端和活动端搭接配合,可使位于艏壳体2和 密封块8之间的0型密封圈7压紧。本实施例中,搭扣9的固定端为设置于艏壳体2上的 搭钩9. 6 ;搭扣9的活动端包括与密封块8固连的底座9. 8、以及下支杆9. 9和上支杆9. 7。 底座9. 8与下支杆9. 9的一端铰接,下支杆9. 9的中部与上支杆9. 7的一端铰接。上支杆 9. 7的另一端设有带弹簧9. 4的搭杆9. 5,用于与上述搭钩9. 6搭接配合。下支杆9. 9的另 一端还铰接有解锁块9. 3,在密封块8的下端设有自锁座9. 1,用于同解锁块9. 3扣合。为 方便解锁块9. 3的脱开,在下支杆9. 9的解锁块9. 3所在一端还设有拉紧把手9. 2。由图6 可以看出,搭扣9关闭时,必须分两次、朝相反的方向依次拉动解锁把手9. 2和搭杆9. 5才 能将搭扣9解开,该结构可避免搭扣9的意外松动。当然,搭扣9的固定端和活动端也可以 调换位置,并不影响其使用和效果;舯壳体10与艉壳体14之间通过位于艉壳体14空腔内的传动系统15密封连接。 与传统的船舶轴系传动系统不同,该传动系统15包括用于连接减速器12输出端和螺旋桨 17输入端的联接轴15. 7、以及固设于舯壳体10和艉壳体14之间的联接板15. 1。联接板 15. 1下方连接有台阶状的、中空的尾部支撑件15. 8并用0型密封圈15. 2密封,上述联接轴 15. 7即穿设于该尾部支撑件15. 8内。在尾部支撑件15. 8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止挡圈15. 3 和止挡铜套15. 4,用于对联接轴15. 7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轴向位移。尾部支撑件15. 8的 下部内壁设有一对密封圈15. 6,用于尾部支撑件15. 8与联接轴15. 7之间的密封;整个壳体的长度约700mm、宽度与成年人的胸宽相一致,符合人机工程学,在水下 操作非常舒适。蓄电池4、电机11、减速器12和电气控制系统密封于壳体内。其中,蓄电池4安装 在电池固定架3上,用于为电机11供电,且可反复充电。电机11输出的扭矩经减速器12 由传动系统15传输给螺旋桨17。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整个潜水推进器运行的集成 电路板6和蓄电池4的电量指示装置5。一对控制手柄13设置于舯壳体10的侧面。控制手柄13包括由上盖板13. 1和 下盖板13. 2围合构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干簧式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1的启 闭。该干簧式继电器包括位于下盖板13. 2内壁上的干簧管13. 6及必要的导线。操作按钮 13. 4与干簧管13. 6相对设置,操作按钮13. 4的一端设有复位弹簧13. 3,另一端设有磁铁 13. 4,用于使干簧管13.6内的常开触点闭合。当然,上述干簧式继电器只需在其中一个控 制手柄13的腔体内安装即可,一般安装在右边。如果使用者惯用左手,则根据需要,在制作 时也可将干簧式继电器安装于左手边的控制手柄13腔体内。另一控制手柄13仅用于人手 的握持。螺旋桨17的尾端设有反向螺母17. 1,该反向螺母17. 1的旋向与螺旋桨17的旋转方向相反,即螺旋桨17的旋转能够使反向螺母17. 1拧得更紧,能够有效避免反向螺母 17. 1的脱落。为防止衣物等丝状物体进入螺旋桨17造成操作者的危险和螺旋桨17的损 坏,在反向螺母17. 1上还设有螺母护套17. 2。螺旋桨导流罩16设置于螺旋桨17外侧,固定在艉壳体14上,能够控制螺旋桨17 的进出水方向,同时可防止螺旋桨17工作时对操作者造成伤害。整个潜水推进器(含提拉手柄1)的外形呈鱼形,水下的阻力很小,且其重量约 26kg,与其排开的水的重量基本相等,所以能在水中悬浮,便于朝各方向行进和其它水下操 作。上述提拉手柄1、艏壳体2、舯壳体10、艉壳体14、密封块8、控制手柄13、螺旋桨17及 螺旋桨导流罩16等部件均采用PC+ABS材料注塑成形,使得整个潜水推进器的耐冲击性能、 硬度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下水前准备解开搭扣9、打开艏壳体2与舯壳体10,通过充电器将蓄电池4充满 电能,当电量指示装置5显示充电完成即可。同时,根据使用地的水域情况,可以通过在壳 体内调节配重的大小与位置,使潜水推进器处于偏正浮力或负浮力状态。调节完成后即可 密闭艏壳体2与舯壳体10。使用当潜水推进器尾部浸入水下后,双手分别握住潜水推进器两侧的控制手柄 13,将潜水推进器置于胸部,然后按压操作按钮13. 4,此时,潜水推进器开始工作,电机11 依次通过减速器12、传动系统15带动螺旋桨17转动,进而带动操作者行进,操作者可以通 过手腕来调节潜水推进器的前进方向。当需要停止时,松开控制手柄13的操作按钮13. 4 即可。当潜水推进器的电量指示装置5显示电量仅剩一半时,操作者应根据情况选择返回 时机。经测试,本实用新型能够在30m以内的浅水域载人,其推进速度可达2Kn,续航时 间不小于60分钟,操作便利舒适。
权利要求1.一种潜水推进器,包括壳体,控制手柄(13),密封于所述壳体内的蓄电池(4)、电机 (11)、减速器(12)、传动系统(15)、电气控制系统,以及螺旋桨(17)和螺旋桨导流罩(16),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艏壳体(2)、舯壳体(10)和艉壳体(14);所述 舯壳体(10)与艉壳体(14)之间通过位于艉壳体(14)空腔内的传动系统(15)密封连接, 所述传动系统(15)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减速器(12)输出端和所述螺旋桨(17)输入端的 联接轴(15. 7)、以及固设于舯壳体(10)和艉壳体(14)之间的联接板(15. 1),所述联接 板(15. 1)下方密封连接有中空的尾部支撑件(15. 8),所述联接轴(15.7)穿设于尾部支 撑件(15.8)内,所述尾部支撑件(15.8)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止挡圈(15.3)和止挡铜套 (15. 4),用于限制所述联接轴(15. 7)的轴向位移,所述尾部支撑件(15. 8)的下部内壁设有 密封圈(15. 6),用于尾部支撑件(15.8)与联接轴(15. 7)之间的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艏壳体(2)与舯壳体(10)之 间通过O型密封圈(7)、密封块(8)和至少两个搭扣(9)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块(8)套设于 舯壳体(10)的筒口,所述搭扣(9)的固定端与艏壳体(2)固连,搭扣(9)的活动端与舯壳 体(10)固连,搭扣(9)的固定端和活动端搭接配合,用于压紧位于所述艏壳体(2)和密封 块⑶之间的O型密封圈(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9)的固定端为设置 于艏壳体(2)上的搭钩(9.6);所述搭扣(9)的活动端包括与所述密封块(8)固连的底座 (9. 8)、以及下支杆(9.9)和上支杆(9. 7),所述底座(9.8)与下支杆(9.9)的一端铰接,所 述下支杆(9. 9)与上支杆(9. 7)的一端铰接,所述上支杆(9. 7)的另一端设有带弹簧(9. 4) 的搭杆(9. 5),用于与所述搭钩(9. 6)搭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杆(9.9)的另一端还铰 接有解锁块(9. 3),所述密封块(8)的下端设有自锁座(9. 1),用于同所述解锁块(9.3)扣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 柄(13)至少有一个、且设置于舯壳体(10)的侧面,控制手柄(13)包括由上盖板(13. 1)和 下盖板(13. 2)围合构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干簧式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1)的 启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 (17)的尾端设有反向螺母(17. 1),所述反向螺母(17. 1)的旋向与螺旋桨(17)的旋转方向 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螺母(17.1)上还设有螺 母护套(17. 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艏壳体 (2)上还固设有提拉把手(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推 进器的总重量等于其完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重量。
专利摘要一种潜水推进器,涉及30m浅水域内具备续航能力的湿式载人潜水装置,它包括壳体,控制手柄,密封于壳体内的蓄电池、电机,减速器,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螺旋桨和螺旋桨导流罩。其中,壳体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艏壳体、舯壳体和艉壳体;舯壳体与艉壳体之间通过位于艉壳体空腔内的传动系统密封连接,传动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减速器输出端和螺旋桨输入端的联接轴、以及固设于舯壳体和艉壳体之间的联接板,联接板下方密封连接有中空的尾部支撑件,联接轴穿设于尾部支撑件内,尾部支撑件的上部内壁设有轴向止挡圈和止挡铜套,用于限制联接轴的轴向位移,尾部支撑件的下部内壁设有密封圈,用于尾部支撑件与联接轴之间的密封。
文档编号F16J15/10GK201834198SQ20102023993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刘丰, 吴永成, 孔繁军, 张浩立, 曾钕钋, 朱刚, 潘婧, 罗友高, 邓智勇, 高剑 申请人:武汉海王机电工程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