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885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动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的固定装置,尤指利用少数构件而方便组装、应用的固 定装置,凭借固定元件套设弹性元件并浮动穿设于套筒,且供套筒稳固焊设于预设板材,具 有方便操作、应用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的板材(板对板)于组装、接合时,是利用具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 予以锁接,可运用于工作母机或者其他板对板连接的板材所使用;然而,所述的这些工作母 机需要运用板材进行锁接处,可利用板材活动组装、锁接、拆卸方式,当动力装置发生当机 或故障、损坏时,或者速率调整装置进行速率的变化、调整时,将板材卸除以进行相关的维 修、调整作业,而板材通过复数定位螺丝予以锁固,所以在拆卸过程中容易造成定位螺丝的 脱落、遗失,则无法将板材重新再锁固回原位,影响组装、拆作业的不便与麻烦。即有业者为解决锁固螺丝容易遗失的缺点,研发出凭借套帽、螺杆部及定位座所 组成的固定装置,请参阅图14所示,现有固定装置于套筒A内组装锁接件B,而套筒A外套 设弹性体Al,以供弹性体Al —侧抵持于套筒A的止挡凸环A2,且弹性体Al另一侧即抵持 于锁接件B的帽头Bl内侧,并将锁接件B的帽头Bl —侧延伸的螺杆B2,穿入套筒A内部的 容置空间A0,凭借套筒A的容置空间AO内侧设有止挡体A3,供锁接件B的螺杆B2穿过止 挡体A3,即卡制于套筒A的容置空间AO内,即可利用锁接件B的螺杆B2穿出套筒A的容置 空间AO外,再锁设于螺帽C,而利用套筒A固设于板材D上,并通过锁接件B进行锁接,但现 有固定装置在实际应用、实施时,仍存在些许缺失,如(1)固定装置通过套筒A、弹性体Al、止挡体A3、锁接件B及螺帽C等,至少5个构 件所组成,所应用的零组件多、制造成本高、组装也相当耗时、费工。(2)套筒A于止挡凸环A2底部所设的焊接段A4,仅嵌设在板材D的套接孔中少许 深度,容易于锁接件B进行锁固时,造成套筒A晃动而与板材D脱离。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固定装置零件多、不易组装、耗时费工的问题,且套筒与板材 间焊接不稳固、容易产生脱离情况等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 方向所在。故,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 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通过少数 构件组成固定装置,且焊接在预设板材上相当稳固的浮动式固定装置的创设专利诞生。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解决现 有固定装置零件多、不易组装、耗时费工的问题,且套筒与板材间焊接不稳固、容易产生脱 离情况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10]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与固定元件,其中该套筒内部具有贯通的穿置空间,并相对穿置空间设有具有缩小孔径限位孔呈贯 通的壁面,且限位孔周缘具有形成增加厚度的环侧壁面,而套筒外部设有在对接面形成复 数定位区的定位环体;该固定元件浮动穿设于套筒的穿置空间,并具有露出穿置空间一侧限位孔外侧的 帽头,且帽头一侧向外延伸穿入限位孔、穿置空间的杆身,并在杆身外侧设有能够穿出穿置 空间外侧的固定部,而远离固定部在杆身另一侧与帽头连接位置,设有能够抵持限位孔外 侧面并在施力后产生变形卡制的嵌合部,再在杆身外套设有两侧分别顶持于帽头侧面、套 筒间的弹性元件。其中该套筒呈圆筒状,内部具有一侧向外贯通的穿置空间,且穿置空间另一侧边 设有具有缩小孔径的限位孔的壁面,而套筒外部凸设有环状的定位环体,并在定位环体一 侧边设有抵持面、另一侧边设有对接面。其中该套筒呈圆筒状,内部具有向外贯通的穿置空间,且穿置空间内部设有壁 面,并于壁面设有与穿置空间贯通而缩小孔径的限位孔,再于套筒外部一侧设有缩小外径 的定位环体,而定位环体的内侧形成梯肩式的对接面。其中该套筒外部凸设有圆环状的定位环体,而定位环体于远离限位孔的另一侧 设有对接面,并于对接面环设有复数定位区。其中该定位环体在对接面所设的复数定位区,是复数凹陷状的容置槽或复数凸 出的凸块。其中该固定元件在帽体一侧面向外延伸设有杆身,并在杆身外侧设有固定部,该 固定部是螺杆或插梢。其中该固定元件在帽头一侧面向外延伸设有杆身,而杆身外侧具有固定部,且于 杆身与帽头连接位置,凸设有环状嵌合部,再在嵌合部环设有复数抵持于套筒的限位孔外 侧面经施力产生变形的卡固区。其中该帽头与杆身连接位置凸设的嵌合部,呈斜面式,且在斜面式嵌合部上设有 复数卡固区,且卡固区在嵌合部呈凹陷的卡固槽或由嵌合部向外凸起的卡固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该固定装置于套筒内设有穿置空间及相互贯通的限位孔、外部则 设有定位环体,定位环体一侧对接面形成复数定位区,再利用限位孔、穿置空间供帽头一侧 向外延伸的杆身、固定部穿入,且于杆身外套设弹性元件二侧分别顶持于帽头侧面、定位环 体间,而杆身与帽头连接位置设有嵌合部,可由帽头施力顶推于套筒的限位孔外侧,通过嵌 合部于限位孔的外侧面产生推挤的嵌合,而供限位孔受力产生收缩、变形,并使杆身另一侧 的固定部穿出穿置空间外侧,待固定元件的帽头被驱动而离开套筒,套筒通过变形的限位 孔止挡固定部,达到固定元件浮动定位于套筒的目的,并利用少数构件组成固定装置,可降 低制造成本,且实际组装、应用时,也相当简易、省时、省工,符合经济效益。2.本实用新型的该固定装置的套筒,于外部定位环体一侧的对接面,设有复数定 位区,且复数定位区于对接面成型复数凹陷式的容置槽,或者于对接面成型复数凸出的凸 块,也可于对接面成型复数规则或不规则的起伏纹路等设计;而供套筒的对接面嵌合于预 设板材时,在对接面形成复数容纳焊料的空间,以供套筒焊固在预设板材后,具有稳固的焊接强度、不易脱离。3.本实用新型的该固定装置的套筒,于穿置空间一侧设有壁面,并于壁面设有缩 小孔径的限位孔,且限位孔周缘并形成增加厚尺寸的环侧壁面;且套筒也可于穿置空间内 部设有内隔离壁面,并于内隔离壁面设有缩小孔径的限位孔,以供限位孔贯通穿置空间,而 于限位孔周缘形成增加厚尺寸的内环侧壁面,再于套筒外部一侧具有缩小外径的定位环 体,则于定位环体内侧形成梯肩式的对接面,即可于对接面设有复数定位区。4.本实用新型的该固定装置的固定元件,于帽头一侧面向外延伸设有杆身,杆身 外侧再设有固定部,且供固定部外径大于杆身的外径,则杆身与帽头侧面连接位置,凸设有 嵌合部,并于嵌合部上设有复数卡固区,而复数卡固区可为凹陷的卡固槽或凸起的卡固体; 至于该嵌合部也可呈斜面式设计,并于斜面式嵌合部上成型复数卡固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移送前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移送时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拆解前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拆解后的侧视剖面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14是现有固定装置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10-穿置空间;120-定位区;101-壁面;1201-容置槽; 102-环侧壁面;1202-凸块;11-限位孔;121-对接面;12-定位环体;122-抵持面;2-固定 元件;21-帽头;230-卡固区;211-凹环槽;2301-卡固槽;212-驱动部;24-固定部;22-杆 身;25-弹性元件;23-嵌合部;3-模具组;31-模座;32-加压模头;310-模孔;4-吸引器; 5-板材;50-通孔;51-焊料;6-电动机具;7-配合板材;70-配合孔;A-套筒;AO-容置空 间;A3-止挡体;Al-弹性体;A4-焊接段;A2-止挡凸环;B-锁接件;Bl-帽头;B2-螺杆; C-螺帽;D-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于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方 向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分解剖面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包括套筒1、固定元件2,其中该套筒1内部具有穿置空间10,且设有呈缩小孔径的限位孔11与穿置空间10相 互贯通,而套筒1外部设有定位环体12,并于定位环体12 —侧边具有对接面121,另一侧边 形成抵持面122,则于对接面121设有复数定位区120。该固定元件2于帽头21—侧面,形成向内凹陷式的凹环槽211,另一侧面具有驱动 部212,并由凹环槽211表面向外延伸有杆身22,而帽头21侧面与杆身22连接位置,则凸 设有嵌合部23,再于嵌合部23设有复数卡固区230,且杆身22另一侧并设有固定部M,则 固定部M外径可大于杆身22的外径,再在杆身22外部套设有弹性元件25。上述各构件在组装时,利用套筒1的穿置空间10、限位孔11,供固定元件2的杆身 22、固定部M穿入,而使杆身22外部套设的弹性元件25,一侧抵持在帽头21侧面的凹环槽 211内、另一侧即抵靠于套筒1,并由固定元件2的帽头21外侧施力,将帽头21抵压、推移 至套筒1处,且利用帽头21与杆身22之间的嵌合部23抵持于套筒1限位孔11外侧,形成 迫紧配合的卡制、定位,杆身22另一侧的固定部M则穿出套筒1的穿置空间10外,即通过 套筒1、固定元件2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通过套筒1、固定元件2及弹性元件25等少数构件即可 组装应用,不仅降低制造成本、易于组装、应用,且实际使用、操作时,易相当省时、省工,达 到固定装置低成本、易安装、应用等多重实用的目的。而上述套筒1外部可凸设呈环状的定位环体12,且定位环体12接近限位孔11的 一侧边,具有抵持面122可供弹性元件25 —侧边抵靠,再于定位环体12远离限位孔11的另 一侧边,设有对接面121,对接面121设有复数定位区120,则复数定位区120于对接面121 成型复数凹陷式的容置槽1201(或复数凸出的凸块1202,如图11所示,也可成型复数规则 或不规则的起伏纹路等设计),以通过复数定位区120在对接面121形成吃锡空间;且套筒 1内部的穿置空间10,在一侧设有较软性质的壁面101,并在壁面101上设有缩小孔径的限 位孔11,则限位孔11相邻穿置空间10的内侧周缘,形成有增加厚度尺寸的环侧壁面102, 且环侧壁面102也为软材质,使壁面101、环侧壁面102在受力挤压、推顶时,会产生受力后 变形的现象。且上述固定元件2于帽头21 —侧面,向外延伸设有杆身22,并于杆身22外侧具有 较大外径的固定部M,而固定部M可为螺杆或插梢等,具有固定功能的设计;至于帽头21 一侧面的凹环槽211与杆身22连接位置,凸设有环状嵌合部23,而于环状嵌合部23成型有 复数卡固区230,则复数卡固区230于嵌合部23成型复数凹陷式的卡固槽2301 (或凸起的 卡固体等);至于帽头21相对杆身22于另一侧面设有驱动部212,而驱动部212于帽头21 另一侧面,设有呈凹陷状的一字槽、十字槽、内六角孔、多边形内孔或梅花孔等嵌合式槽孔, 或者驱动部212于帽头21的另一侧面,设有凸出帽头21的四角柱杆、六角柱杆或多边形柱 杆等,各种凸出型式的柱杆;并利用驱动部212分别供相对应的一字起子、十字起子、六角 扳手或开口扳手、梅花扳手或棘轮扳手等,各式手工具或电动式机具相对嵌合后,驱动帽头 21旋动。再者,固定元件2的帽头21 —侧面与杆身22连接位置,可凸设有斜面式的嵌合部 23,而于斜面式的嵌合部23上,成型有复数卡固区230,可通过斜面式嵌合部23与套筒1的 限位孔11周缘的壁面101、增加厚度的环侧壁面102,更容易进行相互嵌卡、扣合,以供固定元件2暂时定位于套筒1上方;而于利用手工具或电动机具6将固定元件2的帽头21旋 动,可凭借斜面式的嵌合部23的导引,以供帽头21更快与套筒1的壁面101、环侧壁面102 脱离。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分解剖面图、 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 1利用穿置空间10、限位孔11,供固定元件2的杆身22、固定部M穿入后,并将模具组3的 模座31穿入套筒1的穿置空间10内,而模座31内部的模孔310即供固定元件2的杆身 22、固定部M穿入,再通过模具组3的加压模头32,对固定元件2的帽头21外侧施力,将 帽头21推移至套筒1的限位孔11外侧,再施力抵推帽头21嵌压于限位孔11周缘的壁面 101,并通过穿置空间10内的模座31,顶持壁面101的环侧壁面102,使帽头21侧面的嵌合 部23 (或斜面式的嵌合部2 嵌入限位孔11,凭借嵌合部23上复数卡固区230,卡扣于限 位孔11周缘的壁面101、增加厚度的环侧壁面102,受帽头21的嵌合部23的挤压、推顶,而 造成壁面101、环侧壁面102受力后变形、收缩,即供帽头21 —侧的嵌合部23 (斜面式嵌合 部23),形成局部嵌卡入环侧壁面102内,同时造成壁面101上的限位孔11产生向内收缩的 变形、缩小孔径,为将固定元件2的帽头21暂时嵌扣于套筒1的限位孔11周缘,且将杆身 22外套设的弹性元件25 (弹簧),被挤压、缩合于帽头21侧面的凹环槽211与套筒1的定 位环体12侧边抵持面122之间。请参阅图7、图8、图9、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移送前的侧视剖面图、 较佳实施例移送时的侧视剖面图、较佳实施例拆解前的侧视剖面图、较佳实施例拆解后的 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套筒1、固定元件2,凭借吸引 器4 (可为真空吸盘)吸取固定元件2的帽头21,以将套筒1、固定元件2移送至预设板材5 上,并将套筒1装设于预设板材5的通孔50,且套筒1外部的定位环体12,则以对接面121 抵贴于预设板材5表面,并于预设板材5表面与对接面121之间,填注焊料51 (如锡膏、锡 球等),待进行过锡炉的焊接加工后,供套筒1、固定元件2焊固于预设板材5上,并凭借定 位环体12的对接面121的复数定位区120 (容置槽1201),被焊料51填入产生吃锡现象,达 到套筒1更稳固的定位于预设板材5的目的,不易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再利用固定元件2的帽头21外侧面所设驱动部212,供相对型式的电动式机具6 或手工具配合,以驱动该驱动部212带动帽头21旋动,该套筒1焊设在预设板材5上,通过 对接面121以复数定位区120,产生吃锡的稳定焊接效果,当帽头21被驱动时,即不易将套 筒1扳动,不易发生套筒1脱离预设板材5的现象,即可确实驱动固定元件2在套筒1内旋 动,以供帽头21的嵌合部23与套筒1的壁面101、环侧壁面102分离(斜面式的嵌合部23 更快与壁面101、环侧壁面102分离),并通过帽头21侧面与定位环体12的抵持面122间, 被压缩的弹性元件25,以弹性回复力推顶帽头21离开套筒1,而帽头21侧面延伸的杆身22 穿出限位孔11,并使外径大于杆身22的固定部M,被卡制、止挡于变形、收缩后的限位孔11 内侧的环侧壁面102,供固定元件2受到弹性元件25的顶持、呈浮动式组装于套筒1上方, 且固定元件2被驱动时,不易造成套筒1在预设板材5上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即于预设 板材5上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式固定装置。即可凭借套筒1上浮动式的固定元件2,以帽头21外侧的驱动部212供相对应的 手工具或电动机具6嵌合、驱动,将固定元件2的固定部M,推出套筒1的穿置空间10外,以供固定部M结合于另一预设的配合板材7的配合孔70内,且将预设板材5与预设配合 板材7组装、结合;该预设配合板材7的配合孔70,相对固定元件2的固定部M的型式,若 固定部M为螺杆,则配合孔70即为内螺孔,若固定部M为插梢、配合孔70即为梢孔,或者 各种相对型式的固定部24、配合孔70等,供固定部M与配合孔70呈相对型式的组装、结 合,固定装置组成的构件少,安装、应用均相当简易、省时又省工。请参阅图11、图12、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实施 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 套筒1也可为圆筒状,则于套筒1内部具有向外贯通的穿置空间10,且穿置空间10内部成 型有壁面101,而壁面101并设有缩小孔径的限位孔11,且限位孔11贯通穿置空间10,再于 限位孔11周缘形成增加厚度尺寸的环侧壁面102 ;另于套筒1外部一侧,设有缩小外径的 定位环体12,而定位环体12的内侧具有呈梯肩式的对接面121,且于对接面121可成型复 数定位区120。并利用套筒1的穿置空间10,供固定元件2的杆身22、固定部M穿入,而固定元件 2由帽头21 —侧面向外延伸设有杆身22,且帽头21侧面与杆身22之间凸设有嵌合部23, 且嵌合部23侧缘形成斜面状,并于斜面上设有复数卡固区230,则嵌合部23的外径小于帽 头21的外径,但嵌合部23的外径为大于杆身22的外径,即通过杆身22、固定部M穿入套 筒1的穿置空间10、限位孔11,并于杆身22外套设弹性元件25,供弹性元件25—侧抵持于 帽头21侧面、另一侧为穿入穿置空间10内抵靠于壁面101的侧面,即可对固定元件2的帽 头21施力,将帽头21朝套筒1的穿置空间10内顶推,以使帽头21侧面的嵌合部23进入 穿置空间10,凭借复数卡固区230的卡固槽2301,分别抵持于限位孔11周缘的壁面101,再 施力将帽头21推挤至抵贴于套筒1侧边,并压缩帽头21侧面与壁面101间,所抵持的弹性 元件25,而通过嵌合部23的复数卡固槽2301,分别挤压、卡扣于壁面101、增加厚度的环侧 壁面102,且同时挤压壁面101、环侧壁面102产生变形,也造成限位孔11产生向内收缩、变 形,并供固定元件2暂时嵌固于套筒1上,且将弹性元件25压缩、夹合于帽头21侧面与壁 面101侧边之间。即可通过套筒1的定位环体12,穿置于预设板材5的通孔50内,而定位环体12内 侧成梯肩状的对接面121,即抵贴于预设板材5表面,再于对接面21与预设板材5之间,填 注焊料51 (如锡膏或锡球等),并经由过锡炉的焊接加工方式,使套筒1焊固于预设板材 5上,且利用对接面121的复数定位区120的复数凸块1202,凭借各相邻凸块1202之间形 成的空隙,被焊料51填满,形成吃锡现象,供套筒1稳固的焊设在预设板材5上,在固定元 件2被驱动时,套筒1不易于预设板材5上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即可凭借帽头21外侧 所设驱动部212,供相对型式的手工具或电动机具6嵌合后,驱动帽头21旋动,并连动嵌合 部23与壁面101、环侧壁面102分离,再通过弹性元件25的弹性回复力,顶推帽头21往套 筒1外部推移,且杆身22穿过变形的限位孔11后,杆身22外侧的固定部24,即被止挡、卡 制于收缩、变形的限位孔11侧缘增加厚度的环侧壁面102,达到供固定元件2浮动式组装于 套筒1的目的。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凭借套筒1具有穿置空间10、限位孔11,供固定元件2的 杆身22、固定部M穿入,并于杆身22外套设弹性元件25,供弹性元件25 —侧抵持于帽头21侧面、另一侧抵靠于定位环体12侧边,即可施力推压固定元件2的帽头21,而由帽头21 侧面与杆身22间连接位置凸设嵌合部23,随帽头21推移则抵贴于套筒1的限位孔11周 缘壁面101,再将帽头21挤压,且使嵌合部23嵌扣入限位孔11周缘壁面101增加厚度的 环侧壁面102,供固定元件2暂时卡固在套筒1上,而套筒1利用定位环体12的对接面121 焊固于预设板材5,且利用对接面121上复数定位区120,与预设板材5间焊料51形成吃锡 现象的卡制、结合,并造成限位孔11受力挤压后收缩、变形,即可由固定元件2的帽头21外 侧驱动部212,供相对应的手工具或电动机具6驱动而旋转,使帽头21的嵌合部23与套筒 1的环侧壁面102分离,俾可达到利用变形的限位孔11止挡杆身22另一侧的固定部M,供 固定元件2浮动式结合于套筒1的目的,并通过套筒1的定位环体12于对接面121的复数 定位区120,稳固的焊固、结合在预设板材5上,则于固定元件2的帽头21被驱动、旋转时, 不易造成套筒1与预设板材5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形成套筒1、固定元件2所构成的固 定装置,可以稳固的在预设板材5上应用、操作的功效,且固定装置通过少数的构件组成, 具有制造成本低、易于组装使用、省时、省工等多重实用的功效,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 构造、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 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式固定装置于实际应用、实施时,为可具有下列的优点, 如(一 )固定装置只需通过套筒1、固定元件2及弹性元件25等,少数的3个构件即 可组成,实际应用时进行组装、操作时,均相当简易,且省时省工,而所需构件少,而制造成 本也降低,更符合经济效益。(二)套筒1利用外部定位环体12,于对接面121设有复数定位区120 (可为容置 槽1201或凸块1202),且套筒1穿入预设板材5的通孔50内较深长度,而套筒1与预设板 材5进行过锡炉的焊接加工时,通过对接面121的复数定位区120与预设板材5表面间,被 焊料51填满,且复数定位区120形成吃锡的稳定结合现象,则固定元件2被驱动时,也不易 造成套筒1自预设板材5上松动、脱离。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利用套筒、固定元件及弹性元件 等,少数构件组成固定装置,并利用套筒的穿置空间、限位孔供固定元件的杆身、固定部穿 设,并将固定元件的帽头推往套筒的限位孔周缘的壁面,以通过帽头侧面与杆身连接位置 所设嵌合部,嵌扣于限位孔周缘增加厚度的环侧壁面,待套筒通过定位环体的对接面稳固 焊设于预设板材,并以对接面的复数定位区产生稳固的吃锡、结合,而可达到固定元件被驱 动时,不会造成套筒在预设板材上产生松动或脱离的情况为主要保护重点,且凭借帽头侧 面的嵌合部,嵌扣于限位孔周缘的壁面,而造成限位孔受力后产生收缩、变形,即可卡制、止 挡固定元件的固定部,以供固定元件浮动式组装在套筒上,乃仅使套筒、固定元件及弹性元 件等,少数构件即可组成固定装置的优势,并具有制造成本降低、组装、操作简易等多重功 效。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与固定元件,其中该套筒内部具有贯通的穿置空间,并相对穿置空间设有具有缩小孔径限位孔呈贯通的 壁面,且限位孔周缘具有形成增加厚度的环侧壁面,而套筒外部设有在对接面形成复数定 位区的定位环体;该固定元件浮动穿设于套筒的穿置空间,并具有露出穿置空间一侧限位孔外侧的帽 头,且帽头一侧向外延伸穿入限位孔、穿置空间的杆身,并在杆身外侧设有能够穿出穿置空 间外侧的固定部,而远离固定部在杆身另一侧与帽头连接位置,设有能够抵持限位孔外侧 面并在施力后产生变形卡制的嵌合部,再在杆身外套设有两侧分别顶持于帽头侧面、套筒 间的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呈圆筒状,内部具有一侧 向外贯通的穿置空间,且穿置空间另一侧边设有具有缩小孔径的限位孔的壁面,而套筒外 部凸设有环状的定位环体,并在定位环体一侧边设有抵持面、另一侧边设有对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呈圆筒状,内部具有向外 贯通的穿置空间,且穿置空间内部设有壁面,并于壁面设有与穿置空间贯通而缩小孔径的 限位孔,再于套筒外部一侧设有缩小外径的定位环体,而定位环体的内侧形成梯肩式的对 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外部凸设有圆环状的定 位环体,而定位环体于远离限位孔的另一侧设有对接面,并于对接面环设有复数定位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体在对接面所设的复 数定位区,是复数凹陷状的容置槽或复数凸出的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在帽体一侧面向外 延伸设有杆身,并在杆身外侧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是螺杆或插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在帽头一侧面向外 延伸设有杆身,而杆身外侧具有固定部,且于杆身与帽头连接位置,凸设有环状嵌合部,再 在嵌合部环设有复数抵持于套筒的限位孔外侧面经施力产生变形的卡固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动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帽头与杆身连接位置凸设的 嵌合部,呈斜面式,且在斜面式嵌合部上设有复数卡固区,且卡固区在嵌合部呈凹陷的卡固 槽或由嵌合部向外凸起的卡固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一种浮动式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于套筒内设有穿置空间及相互贯通的限位孔、外部则设有定位环体,定位环体一侧对接面形成复数定位区,再于套筒的穿置空间、限位孔,供固定元件的帽头一侧向外延伸杆身、固定部穿入,且于杆身外套设弹性元件,二侧并分别顶持于帽头侧面、定位环体间,而杆身与帽头连接位置设有嵌合部,即于帽头施力顶推于套筒的限位孔外侧,并使固定部穿出穿置空间外侧,通过嵌合部于限位孔的外侧面产生推挤的卡制,而致限位孔受力变形,待固定元件被驱动而与套筒分离,凭借变形的限位孔止挡固定部,达到固定元件浮动定位于套筒的目的,利用少数构件即可组成固定装置。
文档编号F16B5/10GK201884391SQ201020647839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邱明忠 申请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