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932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尤指一种具有高低调整功能及保 持固定俯仰角的固定架,主要通过连动装置及U形连接单元的使用,增加支撑杆及连接座 的活动角度及活动范围,并增加固定架使用的功能及稳定性。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现有固定架的构造示意图。现有的固定架10包括有一底座11、一 悬臂13、一连杆15及一顶座17,其中悬臂13及连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1及顶座17。 底座11可用以设置在一固定物上,而顶座17则可用以承载显示器19。悬臂13为一具有两个侧壁的杆体,两个侧壁的下端可被设置在底座11上,并将一 第一轴杆111穿设于底座11及悬臂13上,使得悬臂13的下端与底座11可以第一轴杆111 为转动轴心,并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悬臂13的两侧壁的上端则与顶座17相连接,并可将 一第二轴杆171穿设于悬臂13及顶座17上,使得悬臂13的上端与顶座17亦可以第二轴 杆171为转动轴心,并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悬臂13的两个侧壁上端设置有一相对应的弧形槽孔131,并可将一第三轴杆173 穿设于弧形槽孔131内,并以第三轴杆173进行悬臂13及顶座17的连接。连杆15可与悬臂13相结合,且连杆的两个侧壁下端各设有一相对应的轴孔151, 并可将一第四轴杆113穿设于底座11及连杆15的轴孔151上,使得连杆15的下端与底座 11可以第四轴杆113为转动轴心,并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又,连杆15的两个侧壁下端还 设有一相对应的弧形槽孔153,该弧形槽孔153则可供第一轴杆111穿设。此外,亦可将第 三轴杆173穿设于连杆15的两个侧壁上端及顶座17上,并以第三轴杆173连接连杆15及 顶座17。第一轴杆111上还套设有一弹簧12,例如为一卷绕式弹簧,该弹簧12的一端顶住 于连杆15,其另一端则顶住第四轴杆113上,并可通过弹簧12对连杆15施力,使得连杆15 具有一适当的向上的作用力。连杆15两侧壁下端所设的轴孔151的孔径大于穿置于其中的第四轴杆113的轴 径,使得轴孔151与第四轴杆113之间会形成一可位移的空间。因此当连杆15微微往上移 动时,连杆15的圆弧边155将与止挡杆14脱离原先相互卡抵的状况,并可顺利的移动悬臂 13及连杆15,进而将可调整显示器19的高低位置。请参阅图2A及图2B,分别为现有固定架在使用时的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固定 架10可用以调整显示器19的位置,例如将显示器19至较高的位置,如图2A所示,或是将 显示器19调整到较低的位置,如图2B所示。通常悬臂13及连杆15之间会存在有一重叠 区域161/163,如图2A及图2B所示的虚线部分。在以固定架10进行显示器19的高低位置 的调整时,悬臂13及连杆15之间的重叠区域161/163亦会随之改变,并使得悬臂13与连 杆15的体积改变,例如图2A的重叠区域161将会大于图2B的重叠区域163。在调整固定架10所造成重叠区域161/163的大小的改变,将会造成悬臂13与连杆15的整体体积的改变,而不利于固定架10的配置及使用。此外,在调整固定架10的过 程中,使用者的手指有可能被卡在悬臂13与连杆15之间的缝隙,并导致使用者受伤的情形 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主要于支撑杆的两 端分别连接一底座及一连接座,且支撑杆包括有一空心的外杆体,并将一连动装置设置于 外杆体内部以缩小固定架的体积。在使用固定架的过程中支撑杆的体积将维持一定,不仅 有利于固定架整体配置的美观及使用时的便利性,亦可减低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受 伤的情形。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其中支撑杆的两 端分别通过一 U形连接单元连接底座及连接座,可避免设置在支撑杆、底座及连接座上的 轴杆妨碍了支撑架的转动,并有利于增加固定架的活动角度及活动范围,更进一步平均两 侧螺丝所承受的弹簧施力,以提高固定架使用的功能及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主要通过外杆体、 连动装置、底座及连接座的摩擦力来固定连接座的高低位置,并固定架上的各个构件在调 整的过程中不会自动闭锁,以方便使用者调整固定架所承载的被承载物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其中连动装置被 包覆在空心的外杆体内,不仅有利于缩小连动装置的体积及美化其外观,并可避免发生连 动装置夹到使用者的情形。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其中外杆体内部 的连动装置包括有一连动杆及一弹性单元,且连动杆穿设于弹性单元内,并于连动杆两端 设置有挡片以将弹性单元限制在两个挡片之间,藉此将可以弹性单元的弹力来固定连接座 的高低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主要将底座及连 接座设置于支撑杆的两端,并通过连接座与一显示器相连接,藉此将可以通过固定架调整 显示器的高低位置及角度并保持固定的俯仰角。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其中底座可插设 于一固定物上,且该底座可相对于固定物进行转动,并有利于提高固定架在使用时的便利 性。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包括有一支撑杆, 包括有一外杆体,包括有一空心柱体,并于空心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 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及一连动装置,包括有一连动杆设置于空心柱体内部,并于连动杆的 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一底座,包括有至少一翼片连接连动 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一 U形连接单元连接外杆体的第一连接部及翼片;及一 连接座,包括有至少一连接片连接连动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二 U形连接单元 连接外杆体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片。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第一 U形连接单元及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皆包括有一底板 及两个侧板,且该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两侧。
5[0019]所述的固定架,其中,包括有两个第一固定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第一 U形连接单元 的两个侧板上,并用以连接该第一连接部、该翼片及该第一 U形连接单元,及两个第二固定 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并用以连接该第二连接部、该连接片 及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第一 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皆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凹 槽,而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则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的固定架,其中,包括有一第一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一连接单元、该第一连接部 及该底座,一第二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二连接单元、该第二连接部及该连接座。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第一杆体卡固于该第一凹槽内,而该第二杆体则卡固于该 第二凹槽内。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弧形槽孔,且该第一杆体 位于该第一弧形槽孔内,而该第二连接部上则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弧形槽孔,且该第二杆体 位于该第二弧形槽孔内。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底座及该外杆体以该两个第一固定单元为轴心并进行转 动,而该外杆体及该连接座则以该两个第二固定单元为轴心并进行转动。所述的固定架,其中,包括有一弹性装置设置于该连动杆上。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单元、一第一挡片及一第二挡片, 且该连动杆穿设于该弹性单元内,而该杆体的两端则分别连接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 并使得该弹性单元位于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之间。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外杆体上设置有一卡抵单元用以对该弹性装置的一端进 行卡抵。本实用新型尚提供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包括有一支撑杆,包括有一外 杆体,包括有一空心柱体,并于空心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第 二连接部;及一连动装置,包括有一连动杆设置于空心柱体内部,并于连动杆的两端分别连 接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一底座,包括有至少一翼片连接连动装置的第一 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一轴杆连接外杆体的第一连接部及翼片;及一连接座,包括有至少一 连接片连接连动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二轴杆连接外杆体的第二连接部及连接 片。所述的固定架,其中,包括有一第一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一连接单元、该第一连接部 及该底座,一第二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二连接单元、该第二连接部及该连接座。所述的固定架,其中,包括有一弹性装置设置于该连动杆上,而该外杆体上设置则 有一卡抵单元用以对该弹性装置的一端进行卡抵。所述的固定架,其中,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单元、一第一挡片及一第二挡片, 且该连动杆穿设于该弹性单元内,而该杆体的两端则分别连接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 使得该弹性单元位于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之间。

图1为现有固定架的构造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现有固定架在使用时的构造示意图;[00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0035]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在使用时的透视图[0036] TX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在使用时的构造示/K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又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0038]其中,附图标记[0039]10固定架11底座[0040]111第一轴杆113第四轴杆[0041]12弹簧13悬臂[0042]131弧形槽孔14止挡杆[0043]15连杆151轴孔[0044]153弧形槽孔155圆弧边[0045]161重叠区域163重叠区域[0046]17顶座171第二轴杆[0047]173第三轴杆19显示器[0048]20固定架21底座[0049]211翼片221第一固定单元[0050]223第二固定单元23支撑杆[0051]231外杆体2311空心柱体[0052]2313第一连接部2315第二连接部[0053]2317卡抵单元241第一 U形连接单元[0054]Mll底板2413侧板[0055]M15第一凹槽M17第三凹槽[0056]243第二 U形连接单元 M31底板[0057]2433侧板M35第二凹槽[0058]M37第四凹槽25连接座[0059]251连接片261第一弧形槽孔[0060]262第一杆体263第二弧形槽孔[0061]264第二杆体265第一穿孔[0062]267第二穿孔[0063]33连动装置331第一连接单元[0064]332第二连接单元333连动杆[0065]335弹性装置3351弹性单元[0066]3353第一挡片3355第二挡片[0067]40固定架421第一轴杆[0068]423第二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如 图所示,固定架20主要包括有一底座21、一支撑杆23及一连接座25,其中支撑杆23的两 端分别连接底座21及连接座25,且底座可用以插设在一固定物(未显示)上,并相对于固 定物在水平面上进行转动,而连接座25则可用以连接被承载物(未显示),如显示器,藉此 将可以固定架20承载并调整被承载物的高低位置及角度。支撑杆23包括有一外杆体231及一连动装置33,外杆体231包括有一空心柱体 2311,并于空心柱体23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2313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 2315,而连动装置33则设置于空心柱体2311内部。底座21包括有至少一翼片211,例如翼片211的数量可为两个,翼片211可通过一 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连接外杆体231的第一连接部2313,例如第一连接部2313的数量亦 为两个,并分别连接两个翼片2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包括有一底板Mll及两个侧板 M13,其中底板Mll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对13相连接,使得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的外 观呈U字型。在使用时可使得外杆体231的第一连接部2313与底座21的翼片211重合, 并将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插设于两个第一连接部2313及/或两个翼片211之间,而后再 分别将两个第一固定单元221 (如螺丝及螺帽)锁合在第一 U形连接单元Ml的两个侧板 2413上,并用以连接第一连接部2313、翼片211及第一 U形连接单元Ml。通过上述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及两个第一固定单元221的使用,将可固定底座 21及外杆体231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使得底座21及外杆体231可以第一固定单元221为转 动轴心进行转动,并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此外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的两个侧板M13经 由底板Mll相连接,而成为一具有固定形状的构造,并可在外杆体231相对于底座21进行 转动时,进一步以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稳固两个第一固定单元221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座25包括有至少一连接片251,例如连接片251的数量可为两个,连接片251 通过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连接外杆体231的第二连接部2315,例如第二连接部2315的 数量亦为两个,并分别连接两个连接片25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 U形连接单元 243的构造与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相同,并包括有一底板M31及两个侧板M33。在使用 时可使得外杆体231的第二连接部2315与连接座25的连接片251重合,并将第二 U形连 接单元243插设于两个第二连接部2315及/或两个连接片251之间,而后再分别将两个第 二固定单元223 (如螺丝及螺帽)锁合在第二 U形连接单元M3的两个侧板M33上,并用 以连接第二连接部2315、连接片251及第二 U形连接单元M3,使得外杆体231及连接座25 以两个第二固定单元223为轴心并进行转动。在外杆体231相对于连接座25进行转动时, 将可进一步以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稳固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动装置33包括有一连动杆333设置于空心柱体2311内部, 并于连动杆3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连接单元331及一第二连接单元332。连动装置 33的连动杆333位于空心柱体2311内部,而有部分的第一连接单元331及第二连接单元 332外露于空心柱体2311。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连动装置33亦可为一平行四连杆, 并将该平行四连杆设置于空心柱体2311内部。连动装置33的第一连接单元331与外杆体231及底座21相连接,例如连动装置33的第一连接单元331与底座21的翼片211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杆体231 的第一连接部2313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弧形槽孔沈1,而底座21的翼片211上则设置有一 第一穿孔沈5。在设置时可以一第一杆体262连接第一连接单元331、第一连接部2313及 底座21,例如可将第一杆体沈2穿过翼片211上的第一穿孔沈5、第一连接部2313上的第 一弧形槽孔261及第一连接单元331,其中第一杆体沈2固定于第一穿孔265上,并可沿着 第一弧形槽孔261移动。此外,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凹槽2415,例如第一凹槽 2415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 U形连接单元Ml的两个侧板M13上,穿设于翼 片211、第一连接部2313及第一连接单元331的第一杆体262卡固于第一凹槽M15上。当 支撑杆23相对于底座21转动时,第一杆体262将会带动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进行转动, 以避免设置在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上的第一固定单元2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松脱的情 形。当然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上亦可增设有至少一第三凹槽对17,例如 第三凹槽M17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可使得第一杆体262卡固于第三凹槽M17上。连动装置33的第二连接单元332与外杆体231及连接座25相连接,例如连动装 置33的第二连接单元331与连接座25的连接片251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外杆 体231的第二连接部2315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弧形槽孔沈3,而连接座25的连接片251上 则设置有一第二穿孔267。在设置时可以一第二杆体264连接第二连接单元332、第二连接 部2315及连接座25,例如可将一第二杆体沈4穿过连接片251上的第二穿孔沈7、第二连 接部2315上的第二弧形槽孔263及第二连接单元332,其中第二杆体沈4固定于第二穿孔 267上,并可沿着第二弧形槽孔263移动。第二 U形连接单元M3的构造与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相同,并包括有至少一第 二凹槽M35,例如第二凹槽M35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二 U形连接单元M3的 两个侧板M33上,穿设于连接片251、第二连接部2315及第二连接单元332的第二杆体264 卡固于第二凹槽M35上。当支撑杆23相对于连接座25转动时,第二杆体264会带动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进行转动,以避免设置在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上的第二固定单元223在 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松脱的情形。当然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上亦可增设有 至少一第四凹槽M37,例如第四凹槽M37的数量可为两个,并可使得第二杆体264卡固于 第四凹槽2437上。通过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及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的使用,将可避免各个构件 之间的相互干扰,不仅可增加支撑杆23及连接座25的活动角度及活动范围,更可进一步平 均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两侧的第一固定单元221及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两侧的第二固 定单元223所承受的弹簧施力,以增加固定架20的使用功能及稳定性。外杆体231上设置有一卡抵单元2317,例如于空心柱体2311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向 内凸出的凸缘,或是在空心柱体2311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凸块。在使用时可以卡抵单元2317 卡抵住弹性装置335的一端,例如以卡抵单元2317卡抵第一挡片3353。当支撑杆23相对 于底座21及/或连接座25进行转动时,底座21及连接座25将会经由连动装置33而彼此 拉动,并使得连接座25与底座21之间保持一定的角度关系,例如连接座25与底座21平行。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连动装置33包括有连动杆333、弹性装置335、第 一连接单元331及第二连接单元332,其中弹性装置335设置于连动杆333上,例如弹性装置335包括有一弹性单元3351 (卷绕式弹簧)、一第一挡片3353及一第二挡片3355,且连 动杆333穿设于弹性单元3351内,而第一挡片3353及第二挡片3355则分别设置在连动杆 333的两端,使得弹性单元3351位于第一挡片3353及第二挡片3355之间。当然在不同实 施例中亦可不用设置有第一挡片337及第二挡片339,并使得弹性单元335被限制在第一连 接单元331及第二连接单元332之间。当支撑杆23相对于底座21及/或连接座25进行 转动时,弹性装置335将会被压缩或拉长,例如第一挡片3353会被卡抵单元2317卡抵,使 得弹性单元3351在第一挡片3353及第二挡片3355之间被压缩或拉长,并可对连接座25 或所承载的装置(如显示器)提供适当的支撑力。请参阅图4A、图4B、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在使 用时的透视图及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固定架20主要包括有一底座21、一支撑杆23及一 连接座25,其中支撑杆23的两端分别连接底座21及连接座25,且支撑杆23包括有一外杆 体231及一连动装置33,并将连动装置33设置于外杆体231内部。当使用者将连接座25往上抬时,连接座25与支撑杆23之间的夹角及高低位置将 会改变,且连接座25将会通过连动装置33拉动底座21,则底座21与支撑杆23之间的角度 将随之改变,并使得连接座25与底座21之间保持一定的角度关系,如图4A及图5A所示。反之,当使用者将连接座25往下拉时,连接座25与支撑杆23之间的夹角及高低 位置将会改变,且连接座25将会通过连动装置33拉动底座21,并使得底座21与支撑杆23 之间的角度随之改变,如图4B及图5B所示。通过上述的步骤使用者将可以任意调整固定 架20的连接座25及其承载的装置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当中主要通过第一 U形连接单元241连接底座21及外杆体231,并 通过第二 U形连接单元243连接连接座25及外杆体231,而不用通过轴杆进行底座21、外 杆体231及连接座25的连接,使得在调整固定架20的过程当中,支撑杆23不会受到现有 技术的轴杆(1113/113/171/17 的阻挡,并可有效增加固定架20的支撑杆23及连接座25 的活动角度及活动范围。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又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如图所示,固定架40主要包括有一底座21、一支撑杆23及一连接座25,其中支撑杆23包括 有一外杆体231及一连动装置33,外杆体231包括有一空心柱体2311,并于空心柱体2311 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2313及至少一第二连接部2315。连动装置33包括有连动杆333、弹性装置335、第一连接单元331及第二连接单元 332,其中连动杆333设置于空心柱体2311内部,并于连动杆33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 连接单元331及一第二连接单元3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架40与图3所述的固定架20相近,主要的差别在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通过第一轴杆421进行第一连接部2313与翼片211的连接,使得 支撑杆23可以第一轴杆421为轴心并相对于底座21进行转动,并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第 二连接部2315及连接片251则以第二轴杆423进行连接,使得支撑杆23可以第二轴杆423 为轴心并相对于连接部25进行转动,并形成一可转动的关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样以支撑杆23的空心外杆体231包覆住连动装置33, 可使得支撑杆23的体积在固定架40使用的过程中维持一定。通过固定架40的使用将可 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不仅有利于缩小固定架40的体积,并可避免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被连动装置33夹到的情形发生。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支撑杆,包括有一外杆体,包括有一空心柱体,并于空心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及 至少一第二连接部;及一连动装置,包括有一连动杆设置于该空心柱体内部,并于该连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 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一底座,包括有至少一翼片连接该连动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一 U形连接 单元连接该外杆体的第一连接部及该翼片;及一连接座,包括有至少一连接片连接该连动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二 U形 连接单元连接该外杆体的第二连接部及该连接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U形连接单元及该第二 U形连接 单元皆包括有一底板及两个侧板,且该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该底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两个第一固定单元分别设置于 该第一 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并用以连接该第一连接部、该翼片及该第一 U形连接单 元,及两个第二固定单元分别设置于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并用以连接该第 二连接部、该连接片及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皆设 置有至少一第一凹槽,而该第二 U形连接单元的两个侧板上则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一连 接单元、该第一连接部及该底座,一第二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二连接单元、该第二连接部及该 连接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卡固于该第一凹槽内,而该 第二杆体则卡固于该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弧 形槽孔,且该第一杆体位于该第一弧形槽孔内,而该第二连接部上则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弧 形槽孔,且该第二杆体位于该第二弧形槽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及该外杆体以该两个第一固定 单元为轴心并进行转动,而该外杆体及该连接座则以该两个第二固定单元为轴心并进行转 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弹性装置设置于该连动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单元、一第 一挡片及一第二挡片,且该连动杆穿设于该弹性单元内,而该杆体的两端则分别连接该第 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并使得该弹性单元位于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外杆体上设置有一卡抵单元用以对 该弹性装置的一端进行卡抵。
12.—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支撑杆,包括有一外杆体,包括有一空心柱体,并于空心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及 至少一第二连接部;及一连动装置,包括有一连动杆设置于该空心柱体内部,并于该连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 有一第一连接单元及一第二连接单元;一底座,包括有至少一翼片连接该连动装置的第一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一轴杆连接 该外杆体的第一连接部及该翼片;及一连接座,包括有至少一连接片连接该连动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并通过一第二轴杆 连接该外杆体的第二连接部及该连接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第一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一 连接单元、该第一连接部及该底座,一第二杆体用以连接该第二连接单元、该第二连接部及 该连接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弹性装置设置于该连动杆 上,而该外杆体上设置则有一卡抵单元用以对该弹性装置的一端进行卡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单元、一第 一挡片及一第二挡片,且该连动杆穿设于该弹性单元内,而该杆体的两端则分别连接该第 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使得该弹性单元位于该第一挡片及该第二挡片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固定架,主要包括有一支撑杆、一底座及一连接座,其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U形连接单元连接底座及连接座,且支撑杆包括有一空心的外杆体,并于外杆体内设置有一连动装置。通过外杆体内的连动装置的使用,使得连接座在进行位置调整的过程中可与底座保持一定的角度。此外通过U形连接单元的使用,可增加支撑杆及连接座的活动角度及活动范围,以避免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更可进一步平均承受两侧所受的弹簧力,以增加固定架使用的功能及稳定性。
文档编号F16M11/06GK201897066SQ20102065602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王章麟 申请人:王章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