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383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
背景技术
对于液力传动型内燃机车,适用于各工矿企业以及地方、森林、港口、铁路的调车 及小运转作业,特别适用于旅游观光用车。在液力传动型内燃机车上有变速装置,即液力变扭箱,在液力变扭箱中有前进轴 和后退轴,在这两轴上分别安装有液力变扭器(常称为液压联轴器),其结构是,在密封机壳 内,安装了一组与动力输入轴相连接的主动叶片和另一组与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被动叶片以 及与机壳相连的导向叶片。当在机壳内充满了压力液体后,与动力输入轴相连接的主动叶 片旋转时,压力液体被扰动而产生动压头;该压力液体被导向叶片引导在机壳内循环流动, 推动与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被动叶片旋转。因此,形成了动力输入轴向动力输出轴传递功率 的功能。如果压力液体的压力减小或压力液体消失,传递功率的功能随之消失。换言之,只 要控制机壳内压力液体的状态,就能控制动力输入轴向动力输出轴传递功率的状态。在通 常情况下,用受工控机控制的电控装置来控制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机壳内压力液体的状 态,最终控制动力输入轴向动力输出轴传递功率的状态。这样就实现了对内燃机车的前进 与后退的自动控制。目前的内燃机车液力变扭箱,起动牵引力小、制动力弱,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解决了以往起动牵引力小、制动力弱, 通过曲线半径较大,换向迟缓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包括箱盖、上箱体、下箱体、机座、挂架、支架、底脚、动力 输入轴、前进变扭装置、后退变扭装置、中间变速轴、动力输出轴、惰性轮轴、传动轴、齿轮、 油泵一、油泵二、变扭油压泵;所述动力输入轴、前进变扭装置、惰性轮轴、后退变扭装置、中 间变速轴、动力输出轴、传动轴通过轴承组与液力变扭箱箱体成转动配合;所述液力变扭箱 箱体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挂架,在挂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液力变扭箱箱体以底脚支撑 于内燃机车车体上。所述内燃机车的柴油机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与液力变扭箱的动力输入轴左端连 接,动力输入轴通过1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前进变扭装置,前进变扭装置通过2齿轮组将动 力传递给中间变速轴,中间变速轴通过3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通 过减速机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组以驱动内燃机车前进;动力输入轴通过4齿轮组将动力传递 给惰性轮轴,惰性轮轴通过5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后退变扭装置,后退变扭装置通过6齿轮 组将动力传递给中间变速轴,中间变速轴通过3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动力输 出轴通过减速机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组以驱动内燃机车后退;动力输入轴通过7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油泵一;前进变扭装置通过8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变扭油压泵;前进变扭装置通 过9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油泵二。所述前进变扭装置包括前进变扭轴以及与前进变扭轴固定连接的左轴套和右轴 套,在两轴套之间安装有活动轴套;所述轴承组包括滚柱轴承、滚球轴承;在左轴套上依次 安装有滚柱轴承、齿轮、滚柱轴承;在右轴套上依次安装有滚球轴承、滚柱轴承;在活动轴 套上依次安装有左变扭器、滚柱轴承、滚球轴承、齿轮、滚柱轴承、右变扭器。所述左变扭器包括左从动叶片、左主动叶片、左导向叶片及与左导向叶片固连的 左机壳;所述右变扭器包括右从动叶片、右主动叶片、右导向叶片及与右导向叶片固连的右 机壳;所述左机壳、右机壳都与固定于液力变扭箱箱体上的机架固定在一起。所述右从动叶片、右主动叶片、右导向叶片、左从动叶片、左主动叶片、左导向叶片 都是平板型。所述后退变扭装置与前进变扭装置结构相同,后退变扭装置的左变扭器与前进变 扭装置的右变扭器规格相同,后退变扭装置的右变扭器与前进变扭装置的左变扭器规格相 同。本发明即相当于在齿轮变速箱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安装一对变扭轴,每一根 变扭轴上安装两只大小不同的变扭器。在通常情况下,用受工控机控制的电控装置来控制 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变扭器机壳内压力液体的状态,最终控制动力输入轴向动力输出轴 传递功率的状态。这样就实现了对内燃机车的前进与后退的自动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具有 噪声低、运转平稳、可靠、安全的优点。本发明使得内燃机车起动牵引力大、制动力强、换向迅速。


图1、是本发明的液力变扭箱在内燃机车中的安装位置结构简图; 图2、是液力变扭箱中的前进变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3、是液力变扭箱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向视图; 图7、是图3中的E-E剖视图; 图8、是图6中的F-F剖视图; 图9、是图3中液力变扭箱的部分结构简图; 图10、是动力输入轴的结构简图; 图11、是前进变扭装置和中间变速轴配合的结构简图; 图12、是动力输出轴的结构简图; 图13、是图5中的D-D剖视图; 图14、是齿轮组配对齿轮表图。图中后机室1、真空泵2、动力室3、第三万向联轴器4、风扇齿轮箱5、第二万向联 轴器6、液力变扭箱7、左轴套7-1、前进变扭轴7-2、活动轴套7-3、机架7_4、滚柱轴承7_5、 齿轮7-6、滚柱轴承7-7、左主动叶片7-8、左从动叶片7-9、左机壳7_10、左导向叶片7_11、滚球轴承7-12、齿轮7-13、滚柱轴承7-14、右导向叶片7_15、右主动叶片7_16、右从动叶 片7-17、右机壳7-18、滚球轴承7-19、右轴套7_20、动力输入轴7_21、惰性轮轴7_22、后退 变扭轴7-23、中间变速轴7- 、动力输出轴7-25、箱盖7_26、上箱体7_27、下箱体7- 、机 座7-29、齿轮7-30、齿轮7-31、齿轮7_32、齿轮7_33、齿轮7_34、齿轮7_35、齿轮7_36、齿 轮7-37、齿轮7-38、齿轮7-39、齿轮7_39a、变扭油压泵7_40、油泵一 7_41、齿轮7_42、齿轮 7-43、B向控制阀7-44、A向控制阀7_45、动力输出轴左端7_46、动力输入轴左端7_47、齿 轮7-48、齿轮7-49、齿轮7-50、传动轴7_51、齿轮7_52、齿轮7_53、控制阀7巧4、风缸7_55、 压盖7-56、滚柱轴承7-57、滚球轴承7-58、滚柱轴承7_59、轴套7_60、滚球轴承7_61、滚柱 轴承7-62、动力输入轴右端7-63、滚柱轴承7-64、滚柱轴承7_65、滚柱轴承7_66、滚柱轴承 7-67、右变扭器进口 7-68、左变扭器进口 7-69、油泵二 7-70、滚柱轴承7-71、滚球轴承7-72、 滚柱轴承7-73、动力输出轴右端7-74、滚球轴承7-75、换向阀7_76、挂架7_79、支架7_80、 底脚7-81、第一万向联轴器8、柴油机9、控制装置10、前机室11、第四万向联轴器12、真空 齿轮箱13、司机室14。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给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机车速度为30km/h,通过最小曲线半径为80m,整备重量为80吨的内燃机车为 例,机车上的柴油机9为CATC32型。参见附图1,本发明所述的液力变扭箱所在的内燃机车 包括车体、车轮组以及安装在车体内的传动装置和控制装置10 ;利用车轮组将车体支撑在 双轨上,车体从前到后依顺序布置有前机室11、司机室14、动力室3、后机室1,它们之间均 用螺栓联接,并用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在动力室3内,从前到后依顺序安装有柴油机9、液力 变扭箱7、风扇齿轮箱5、真空齿轮箱13以及真空泵2 ;控制装置10安装在司机室14内。参见附图1 附图14,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包括箱盖746、上箱体7-27、 下箱体7- 、机座7- 、挂架7-79、支架7-80、底脚7_81、动力输入轴7_21、前进变扭装置、 后退变扭装置、中间变速轴7-24、动力输出轴7-25、惰性轮轴7-22、传动轴7_51、齿轮、油泵 一 7-41、油泵二 7-70、变扭油压泵7-40。动力输入轴7-21、前进变扭装置、惰性轮轴7-22、后退变扭装置、中间变速轴 7- 、动力输出轴7-25、传动轴7-51通过轴承组与液力变扭箱箱体(图中未示)成转动配 合;在液力变扭箱箱体的两侧对称地安装有挂架7-79,挂架7-79以螺栓与箱体及支架7-80 固定连接,液力变扭箱箱体以底脚7-81支撑于内燃机车车体(图中未示)上。前进变扭装置包括前进变扭轴7-2以及与前进变扭轴7-2固定连接的左轴套7-1 和右轴套7-20,在两轴套之间安装有活动轴套7-3 ;在左轴套7-1上依次安装有滚柱轴承 7-5、齿轮7-31、齿轮7-6、滚柱轴承7-7 ;在右轴套7_20上依次安装有滚球轴承7_19、滚柱 轴承7-67 ;在活动轴套7-3上依次安装有左变扭器、滚柱轴承7-66、滚球轴承7_12、齿轮 7-30、齿轮7-13、滚柱轴承7-14、右变扭器。左变扭器包括左从动叶片7-9、左主动叶片7-8、左导向叶片7-11及与左导向叶 片7-11固连的左机壳7-10 ;右变扭器包括右从动叶片7-17、右主动叶片7-16、右导向叶片 7-15及与右导向叶片7-15固连的右机壳7-18 ;左机壳7_10、右机壳7_18都与固定于液力 变扭箱箱体上的机架7-4固定在一起。
后退变扭装置与前进变扭装置结构相同,后退变扭装置的左变扭器与前进变扭装 置的右变扭器规格相同,型号是B85 ;后退变扭装置的右变扭器与前进变扭装置的左变扭 器规格相同,型号是B45。以内燃机车的柴油机9为动力,柴油机9的输出轴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8与液力 变扭箱7的动力输入轴左端7-47连接,动力输入轴7-21通过1齿轮组7-32/7-13将动力 传递给前进变扭装置的前进变扭轴7-2,前进变扭轴7-2通过2齿轮组7-6/7-36将动力传 递给中间变速轴7-24,中间变速轴7- 通过3齿轮组7-36/7-37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 7-25,动力输出轴7-25通过减速机(图中未示)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组以驱动内燃机车前进; 同样地,动力输入轴7-21通过4齿轮组7-33/7-48将动力传递给惰性轮轴7_22,惰性轮轴 7-22通过5齿轮组7-49/7-43将动力传递给后退变扭装置的后退变扭轴7_23,后退变扭轴 7-23通过6齿轮组7-42/7-36将动力传递给中间变速轴7_24,中间变速轴7- 通过3齿 轮组7-36/7-37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7-25,动力输出轴7_25通过减速机将动力传递 给车轮组以驱动内燃机车后退;动力输入轴7-21通过7齿轮组7-35/7-34将动力传递给油 泵一 7-41,使得油泵一 7-41运转;前进变扭轴7-2通过8齿轮组7-30/7-38、7-39/7-39a 将动力传递给变扭油压泵7-40,使得变扭油压泵7-40运转;前进变扭轴7-2通过9齿轮组 7-31/7-50,7-52/7-53经传动轴7-51将动力传递给油泵二 7-70,使得油泵二 7-70运转。在通常情况下,用受工控机控制的电控装置来控制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机壳内 压力液体的状态,最终控制动力输入轴7-21向动力输出轴7-25传递功率的状态。这样就 实现了对内燃机车的前进与后退的自动控制。在本实例中,机车的换档系统有自动和手动 两种方式,分别由自动换挡开关,换挡电磁气阀,换挡操纵风缸7-55的控制阀7巧4所组成。 控制阀7-M是换档系统的执行机构,它的功能是分别使两个变扭器“充油”或“排油”,控制 机壳内压力液体的状态,最终控制动力输入轴7-21向动力输出轴7-25传递功率的状态前 进或后退或停止。液力变扭箱7的动力输出轴7-25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6与风扇齿轮箱5连接,风 扇齿轮箱5通过第三万向联轴器4与真空齿轮箱13连接,真空齿轮箱13通过第四万向联 轴器12与真空泵2连接,使风扇和真空泵2与液力变扭箱7的动力输出轴7-25同步运转。机车的换挡是通过两个变扭器交替工作,即对两个变扭器适时“充油”和“排油”来 实现的。本机车具有三个速度档,即“0— I一II”。当两个变扭器都不充油时,机车处于“0” 档,此时,柴油机空转,机车速度为0。当B45变扭器充油,B85 “排油”,机车处于“I”档,即 起动时低速运行工况;当B45 “排油”,B85 “充油”,机车处于“II”档,即高速运行工况。变扭箱装有三个结构相同的阀换向阀7_76、A向控制阀7_45 (机车前进)、B向控 制阀7-44 (机车后退)。它们的功能是分别使两个变扭器“充油”或“排油”,阀安装在两变 扭轴中间体的控制阀孔中,滑阀在滑套中有三个位置即0、I和II档。滑阀处于“0”档时, 两个变扭器均处于排油状态;滑阀处于“I”档时,油泵一 7-41的压力油进入起动变扭器B45 使其充油,运转变扭器B85处于排油状态,此时机车处于“ I,,档运行;滑阀处于“ II ”档时, 油泵一 7-41的压力油进入B85使其充油,而B45则排油,此时,机车处于“II”档运行。控制阀7巧4的操纵由换档操纵风缸7-55来完成,风缸7_55安装在控制阀7巧4 的上方,它具有两个活塞,在风缸7-55的阀盖上设有两个进气口,在“0”档时,气路不通,上 下活塞均处于上极端位置,此时,对应于控制阀7巧4的“0”档。当司机拨动换档开关并置于“ I ”档时,接通了 “ I ”档电磁气阀的电路并做其工作,压缩空气通过“ I,,档电磁气阀进入 风缸7-55上活塞的上方,使活塞下移^mm,并推动滑阀下移^mm,此时,对应于控制阀7巧4 “I”档即B45充油,B85排油;当司机拨动换档开关并使其置到“II”档时,接通了“II”档电 磁气阀的电路,并使其工作,压缩空气通过“II”档电磁气阀进入风缸7-55下活塞的上方, 推动控制阀7巧4的滑阀再下滑^mm (总的位置56mm)达到滑阀的下极端位置,此时,对应 于控制阀7-54的“II”档即B45排油,B85充油。 本发明采用了先进的液力换向,电子自动换档、PLC等技术,使得内燃机车具有起 动牵引力大、制动力强,通过曲线半径小,换向迅速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7-26)、上箱体(7-27)、下箱体 (7-28)、机座(7-29)、挂架(7-79)、支架(7-80)、底脚(7-81)、动力输入轴(7-21)、前进变 扭装置、后退变扭装置、中间变速轴(7-24)、动力输出轴(7-25)、惰性轮轴(7-22)、传动轴 (7-51)、齿轮、油泵一(7-41)、油泵二(7-70)、变扭油压泵(7-40);所述动力输入轴(7-21)、 前进变扭装置、惰性轮轴(7-22)、后退变扭装置、中间变速轴(7-24)、动力输出轴(7-25)、 传动轴(7-51)通过轴承组与液力变扭箱箱体成转动配合;所述液力变扭箱箱体的两侧对 称地安装有挂架(7-79),在挂架(7-79)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架(7-80),液力变扭箱箱体以底 脚(7-81)支撑于内燃机车车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车的柴油 机(9)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8)与液力变扭箱(7)的动力输入轴左端(7-47)连接,动力 输入轴(7-21)通过1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前进变扭装置,前进变扭装置通过2齿轮组将动 力传递给中间变速轴(7-24),中间变速轴(7-24)通过3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 (7-25),动力输出轴(7-25)通过减速机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组以驱动内燃机车前进;动力输 入轴(7-21)通过4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惰性轮轴(7-22),惰性轮轴(7-22)通过5齿轮组将 动力传递给后退变扭装置,后退变扭装置通过6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中间变速轴(7-24), 中间变速轴(7-24)通过3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出轴(7-25),动力输出轴(7_25)通 过减速机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组以驱动内燃机车后退;动力输入轴(7-21)通过7齿轮组将动 力传递给油泵一(7-41);前进变扭装置通过8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变扭油压泵(7-40);前 进变扭装置通过9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油泵二( 7-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变扭装置包 括前进变扭轴(7-2)以及与前进变扭轴(7-2)固定连接的左轴套(7-1)和右轴套(7-20),在 两轴套之间安装有活动轴套(7-3);所述轴承组包括滚柱轴承、滚球轴承;在左轴套(7-1) 上依次安装有滚柱轴承(7-5)、齿轮(7-31)、齿轮(7-6)、滚柱轴承(7-7);在右轴套(7_20) 上依次安装有滚球轴承(7-19)、滚柱轴承(7-67);在活动轴套(7-3)上依次安装有左变扭 器、滚柱轴承(7-66 )、滚球轴承(7-12 )、齿轮(7-30 )、齿轮(7_13 )、滚柱轴承(7_14 )、右变扭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变扭器包括 左从动叶片(7-9)、左主动叶片(7-8)、左导向叶片(7-11)及与左导向叶片(7-11)固连 的左机壳(7-10);所述右变扭器包括右从动叶片(7-17)、右主动叶片(7-16)、右导向叶片 (7-15)及与右导向叶片(7-15)固连的右机壳(7-18);所述左机壳(7-10)、右机壳(7-18)都 与固定于液力变扭箱箱体上的机架(7-4)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从动叶片 (7-17)、右主动叶片(7-16)、右导向叶片(7-15)、左从动叶片(7-9)、左主动叶片(7-8)、左 导向叶片(7-11)都是平板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退变扭装 置与前进变扭装置结构相同,后退变扭装置的左变扭器与前进变扭装置的右变扭器规格相 同,后退变扭装置的右变扭器与前进变扭装置的左变扭器规格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车的液力变扭箱,在液力变扭箱的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安装一对变扭轴,每一根变扭轴上安装两只大小不同的变扭器。在通常情况下,用受工控机控制的电控装置来控制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变扭器机壳内压力液体的状态,最终控制动力输入轴向动力输出轴传递功率的状态,这样就实现了对内燃机车的前进与后退的自动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具有噪声低、运转平稳、可靠、安全的优点。本发明使得内燃机车起动牵引力大、制动力强、换向迅速。
文档编号F16H47/02GK102080715SQ201110002489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王槐庭, 薛祖敏 申请人:常州市万航工矿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