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437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器,尤其涉及使用于住宅用门或抽屉等上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阻尼器,已知的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阻尼器。该阻尼器利用具有在轴向上连通的阻尼孔的活塞,在轴向上将缸体分成两部分,并且利用在活塞沿轴向在缸体内移动时的通过阻尼孔的粘性流体的阻力,产生制动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8869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阻尼器等中,作为在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且产生过载的情况下的粘性流体泄漏对策,将内部部件的强度设定成比壳体的强度弱。由此,能够防止壳体破坏而粘性流体泄漏,但是由于阻尼器的内部部件破损而不能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况,其课题是得到能够防止在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的破损的阻尼器。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具有缸体,封入流体;活塞,滑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缸体内,且具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外周部,若上述缸体内的内压达到预定值,则通过上述外周部弹性变形,在该活塞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部之间形成阻尼孔;以及活塞杆,一端固定于上述活塞上,且另一端延伸设置到上述缸体的外部。在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中,若一端固定于活塞且另一端延伸设置到缸体的外部的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且滑动自如地设置于封入流体的缸体内的活塞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从而缸体内的内压达到预定值、则通过由弹性体构成的活塞的外周部弹性变形,在活塞的外周部与缸体的内周部之间形成阻尼孔。由此, 通过流体经过所形成的阻尼孔,能够防止缸体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其结果,在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阻尼器破损。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所述的阻尼器的基础上,在上述活塞上形成有沿轴向的贯通孔;以及流量调整部,该流量调整部用于调整经过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流体的量而进行制动力的转换。在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中,利用形成于活塞上的流量调整部、调整经过沿轴向形成于活塞上的贯通孔的流体的量,从而能够进行制动力的转换。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具有缸体,封入流体;活塞,滑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缸体内,且具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外周部,若上述缸体内的内压达到预定值,则通过上述外周部弹性变形,在该活塞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部之间形成阻尼孔;贯通孔,沿轴向形成于上述活塞;流量调整机构,滑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缸体内,并且用于调整经过上述活塞的贯通孔的上述流体的量而进行制动力的转换;以及活塞杆,一端固定于上述活塞,且另一端延伸设置到上述缸体的外部。在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中,利用设置于活塞上的流量调整机构,调整经过沿轴向形成于活塞上的贯通孔的流体的量,从而能够进行制动力的转换。另外,一端固定于活塞上且另一端延伸设置到缸体的外部的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且滑动自如地设置于封入流体的缸体内的的活塞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从而缸体内的内压达到预定值,则通过由弹性体构成的活塞的外周部弹性变形,在活塞的外周部与缸体的内周部之间形成阻尼孔。由此,通过流体经过所形成的阻尼孔,能够防止缸体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其结果,在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阻尼器破损。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 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的基础上,上述活塞在上述外周部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沿上述活塞的轴向设为预定宽度,且因上述内压而变形。在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中,在内压作用于活塞的情况下,在活塞的外周部沿活塞的轴向设为预定宽度的变形部发生变形。由此,通过调整变形部的宽度,能够容易调整因内压引起的变形部的变形量。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 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的基础上,上述活塞在上述外周部的一部分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的沿上述活塞的轴向的宽度比上述外周部的其他部位窄。在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中,在内压作用于活塞的情况下,形成于活塞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且沿活塞的轴向的宽度比外周部的其他的部位窄的薄壁部容易变形。由此, 在活塞的外周部上的预定的位置上形成阻尼孔。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方案3 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阻尼器的基础上,上述阻尼器具有加力机构,该加力机构设置于上述缸体内,并且相对于上述内压向从上述活塞离开的方向对上述流量调整机构加力。在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阻尼器中,设置于缸体内的加力机构,相对于内压向从活塞离开的方向对流量调整机构加力。由此,通过调整加力机构的作用力,能够容易进行制动力的转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的阻尼器,由于是上述结构,因此能够防止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的破损。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的阻尼器,由于是上述结构,因此能够进行制动力的转换。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的阻尼器,由于是上述结构,因此能够防止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的破损。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的阻尼器,由于是上述结构,因此容易调整因内压引起的变形部的变形量。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的阻尼器,由于是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在活塞的外周部上的预定的位置上形成阻尼孔。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的阻尼器,由于是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制动力的转换。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立体图。图4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阻尼器的活塞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作用的正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立体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作用的正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侧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的活塞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中10-阻尼器,12-缸体,12C-缸体的内周部,14-活塞,14C-活塞的外周部,16-活塞杆,26-滑块(流量调整机构),27-贯通孔,30-螺旋弹簧(加力机构),32-阻尼孔,38-活塞的变形部,38A-活塞的变形部的外周面,38B-活塞的凸壁部,40-阻尼孔,50-切口,52-活塞的变形部的薄壁部,56-配合爪,58-盖子,70-活塞的连接部(流量调整部),74-阻尼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尼器,根据图1 图5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的缸体12的底面12A被关闭,在缸体12的内部沿缸体12的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活塞14。另外,在活塞14上固定有活塞杆16的一端 16A,活塞杆16的另一端16B延伸设置到缸体12的外部。在缸体12的顶部12B侧安装有蓄能器18。蓄能器18由具有适度的弹发力且若施加预定的压力则鼓起的例如橡胶等形成为鼓形,并且通过内衬19保持于缸体12的顶部 12B侧的内周面。此外,在内衬19上形成有连通缸体12的内部和蓄能器18的内侧部的阻尼孔21,缸体12的开口部用盖子20闭塞。在盖子20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22。在该贯通孔22中,通过油封M插通活塞杆 16,活塞杆16的另一端16B向缸体12的外方突出。此外,在缸体12的内部,封入适当粘度的作为流体的一个例子的硅油。活塞14固定于活塞杆16的一端16A上。另外,活塞14具有大径部14A ;以及小径部14B,直径比大径部14A小,并且从大经部14A的端面向缸体12的底面12A侧延伸设置。另外,在活塞14的小径部14B的外周上,沿活塞14的轴向可移动地配置作为流量调整机构的滑块26。此外,在活塞杆16的一端16A的前端部安装有E形环17,用于防止活塞14 和滑块沈从活塞杆16的一端16A脱落。
如图4(A)所示,滑块沈具有内周壁部^A、外周壁部26B以及彼此连接内周壁部 26A与外周壁部^B的缸体12的底面12A侧的端部的底壁部^C。另外,在滑块沈的底壁部26C与活塞14的大径部14A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30。该螺旋弹簧30在活塞14的轴向上向形成图1所示的间隔观的方向(图4的箭头C方向)对活塞14和滑块沈加力。另外,在滑块26的底壁部^C,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使硅油流过的适当的口径的阻尼孔32。从而,若抵抗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滑块沈与活塞14接近,则滑块沈与活塞14 的间隔观变窄。由此,根据硅油的流动阻力引起的制动力提高。并且,如图4所示,若抵抗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滑块沈与活塞14抵接,则滑块沈与活塞14的间隔观消失。如图3所示,在活塞14的大径部14A上,沿活塞14的轴向形成有贯通孔27。另外,贯通孔27在活塞14的周方向隔开间隔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贯通孔27 的截面形状成为沿活塞14的周方向的圆弧状。如图4㈧所示,活塞14的贯通孔27连通于滑块沈的内周壁部与外周壁部 26B之间的内部空间29。另外,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由作为弹性体的橡胶、 TPE (热塑性弹性材料)等弹性材料或PP (聚丙烯)构成。另一方面,活塞14的大径部14A 的内周部14D和小径部14B,由刚性比外周部14C高的POM (聚缩醛)或PP (聚丙烯)的树脂等构成。此外,在构成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的材料、与构成活塞14的大径部 14A的内周部14D的材料的接合性不好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还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形成于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的内周侧上的凹部14E内,嵌入形成于内周部 14D的外周侧上的凸部14F。如图3所示,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上的小径部14B侧的端部,成为预定宽度Wl的变形部38。该变形部38成为直径比大径部14A的其他的部位还大,如图4 (A) 所示,活塞14的变形部38的外周面38A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滑动。从而,如图5所示,在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且预定值以上的压力(内压)P1施加于活塞14的变形部38上的情况下,活塞14的变形部38向压力Pl 的作用方向如图5中以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所示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活塞14的变形部38 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之间形成阻尼孔40。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若从活塞杆16从盖子20的贯通孔22向缸体12的外部突出得比图1所示的状态大的状态,向缸体12的内侧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压入活塞杆16,则滑块沈与缸体 12的底面12A之间的硅油,经过滑块沈的阻尼孔32、活塞14与滑块沈之间的间隔28以及活塞14的贯通孔27向缸体12的顶部12B侧移动。利用此时的硅油的流动阻力,对活塞杆16施加的能量被衰减。此时,由于活塞14和滑块沈因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而分隔,活塞14与滑块沈的间隔观保持得较宽,因此制动力保持在低的范围。此外,若活塞杆16进入缸体12的内部,则缸体12的内容积相应地减少而硅油的封入压力提高,而这用蓄能器18的变形来吸收。另外,由于硅油的流动阻力相对于活塞14的移动速度递增,因此,若设定成例如在活塞14以某一速度以上移动时螺旋弹簧30因施加于活塞14的硅油的阻力而收缩,则滑块26很难以某一速度以上移动,因此螺旋弹簧30收缩,滑块沈接近活塞14。其结果,由于活塞14与滑块沈的间隔观变窄,因此根据硅油的流动阻力引起的制动力提高。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螺旋弹簧30的强度,能够容易进行制动力的转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由弹性体构成。由此, 当活塞杆16向图1的箭头A方向移动时,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在活塞14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对活塞14施加预定值以上的压力P1,活塞14的外周部14C的变形部38如图5中以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所示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在活塞14的外周部14C的变形部38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之间形成阻尼孔40,通过硅油经过所形成的阻尼孔40,能够防止缸体12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另一方面,当活塞杆16向与图1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的箭头B方向) 移动时,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如图5所示,即使在对活塞14施加预定值以上的压力P2的情况下,活塞14的外周部14C的变形部38向与图5中以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缸体12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中,在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缸体12内的内压上升到预定值以上。其结果,即使为了防止硅油泄漏而将缸体12等的壳体的强度设定得较强,也能够防止阻尼器10的活塞14等的内部部件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变形部38的沿活塞14的轴向的宽度Wl变窄,在压力(图5的箭头PI、P2)作用于活塞14的情况下,能够在活塞14的外周部14C与缸体12 的内周部12C之间容易形成阻尼孔40。此外,通过调整变形部38的宽度W1,能够容易调整根据压力(图5的箭头P1、P》引起的变形部38的变形量。由此,变形部38的宽度W1,考虑变形部38的一般使用时的刚性和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时的弹性变形而适当决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中,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通过对滑动沈按压活塞14,活塞14通过弹性变形向外周方向鼓起,直至在活塞14的外周部14C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之间形成阻尼孔40。由此,活塞14的外周部14C相对于缸体12的内周部12C的尺寸跟踪性提高。其结果,活塞14的外周部14C和缸体12的内周部12C相对于尺寸精度的允许范围变大,因此能够降低上述尺寸精度的要求水平。换言之, 用于得到相同性能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如图5所示,若将活塞14的变形部38考虑成悬臂梁,则其挠曲(歪斜量), 与长度(沿径向的长度)Ll和负载(压力)P1成正比,与厚度(沿轴向的长度)W1、拉伸弹性模量(橡胶的弹簧常数)以及惯矩(根据形状决定)成反比。由此,通过将厚度(宽度) Wl变厚,且使用弹簧常数大的橡胶、一般是硬度高的橡胶,能够提高变形部38的耐负载性能。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尼器,根据图6及图7进行说明。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塞14的变形部38的外周边缘部的小径部14B 侧的端部,沿活塞14的轴向形成凸壁部38B。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且对活塞14施加预定值以上的压力Pl的情况下,活塞14的外周部14C的变形部38如图7中以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所示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之间形成阻尼孔40,通过硅油经过阻尼孔40,能够防止缸体12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其结果,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阻尼器10破损。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活塞14的变形部38形成凸壁部38B,根据压力Pl引起的变形部38的变形变小,因此能够加大变形部38的耐负载。此外,还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变形部38的外周边缘部的轴向的两端部形成凸壁部38B,从而进一步加大变形部38的耐负载。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阻尼器,根据图8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的整个区域成为变形部38,变形部38的厚度Wl变厚。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10中,能够进一步加大变形部38的耐负载。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阻尼器,根据图9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上的变形部38,在周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从大径部14A侧向小径部14B侧形成切口 50。由此,利用切口 50,沿活塞14的轴向的宽度W2比变形部38的其他部位的宽度Wl窄的薄壁部52, 形成于一处,或者在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定值以上的压力作用于活塞14的变形部38的情况下,活塞14的变形部38的薄壁部52,与图5中以点划线或双点划线所示相同地且容易地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活塞14的外周部14C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之间,比第二实施方式容易形成阻尼孔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14的变形部38的薄壁部52成为变形部38的变形点, 能够使变形部38的相同部位以相同的形状稳定地变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活塞14的变形部38的薄壁部52设置多个的情况下, 变形时的负载集中于一处,能够防止变形部38的耐负载变低。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阻尼器,根据图10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塞14的小径部14B的前端14G附近的外周部 14H上,突出形成配合爪56。就该配合爪56而言,活塞14的前端14G侧成为倾斜面56A,与活塞14的前端14G相反的一侧成为垂直面56B。另外,在活塞14的小径部14B上,安装有单向用的盖子58。该盖子58由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构成为在中央部形成圆形的贯通孔60的圆形的薄的板状。另外,盖子58通过在贯通孔60中插入活塞14的小径部14B,且盖子58的内周部与配合爪56的倾斜面56A滑动而弹性变形,越过配合爪56,安装于配合爪56与大径部14A之间。由此,盖子58沿活塞 14的小径部14B能够向活塞14的轴向移动,在向前端14G方向(图10的箭头D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与配合爪56的垂直面56B抵接,能够防止从活塞14的小径部14B脱落。一方面,盖子58在向与前端14G相反的方向(图10的箭头E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与活塞14的大径部14A抵接,堵塞活塞14的所有的贯通孔27。由此,在活塞杆16向缸体12内侧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被压入而活塞14向图10的箭头A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利用根据硅油引起的压力,盖子58向箭头E方向移动,堵塞活塞14的所有的贯通孔 27。另一方面,在活塞14向与图1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利用根据硅油引起的压力,盖子58向图10的箭头D方向移动,打开活塞14的所有的贯通孔27。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盖子58,能够使阻尼器10具有单向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设置滑块26及螺旋弹簧30。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阻尼器,根据图11 图13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活塞14上,具有作为流量调整部的连接部70,该连接部70用于调整经过活塞14的贯通孔27的硅油的量而进行制动力的转换。该连接部70 由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并固定于活塞14上而成为一体。此外,连接部70还可以通过一体成形而与活塞14成为一体。 如图12所示,连接部70具有内周壁部70A、外周壁部70B以及彼此连接内周壁部 70A与外周壁部70B的缸体12的底面12A侧的端部的底壁部70C。另外,在连接部70的外周壁部70B的端部与活塞14的大径部14A之间,形成有用于使硅油流过的适当的间隙72, 在连接部70的底壁部70C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使硅油流过的适当的口径的阻尼孔74。如图13所示,若通过活塞14的移动,通过硅油而预定的压力Pl作用于由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的连接部70的底壁部70C,则连接部70的底壁部70C弹性变形,外周壁部70B 的端部与活塞14的大径部14A接近或抵接。由此,间隙72变小或堵塞,从而经过贯通孔27 的硅油的流量变少或消失。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不需要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26和螺旋弹簧30,因此能够简化阻尼器10的结构。其他的实施方式在以上说明中,对本发明关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其他的各种实施方式,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外周部14C,由作为弹性体的橡胶、TPE (热塑性弹性材料)等弹性材料或PP (聚丙烯)构成,且活塞14的大径部14A的内周部14D和小径部14B,由刚性比外周部14C高的POM(聚缩醛)或PP (聚丙烯)的树脂等构成,但是,作为其替代,也可以将活塞14的整体由作为弹性体的橡胶等构成。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做成阻尼器10不具有向从缸体12推出活塞杆16的方向对活塞14加力的弹簧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阻尼器10具有向从缸体12推出活塞杆16的方向对活塞14加力的弹簧。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组合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缸体,封入流体;活塞,滑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缸体内,且具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外周部,若上述缸体内的内压达到预定值,则通过上述外周部弹性变形,在该活塞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部之间形成阻尼孔;以及活塞杆,一端固定于上述活塞上,且另一端延伸设置到上述缸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活塞上形成有沿轴向的贯通孔;以及流量调整部,上述流量调整部用于调整经过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流体的量而进行制动力的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在上述外周部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沿着上述活塞的轴向设为预定宽度,且因上述内压而变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在上述外周部的一部分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的沿上述活塞的轴向的宽度比上述外周部的其他部位窄。
5.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缸体,封入流体;活塞,滑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缸体内,且具有由弹性体构成的外周部,若上述缸体内的内压达到预定值,则通过上述外周部弹性变形,在该活塞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部之间形成阻尼孔;贯通孔,沿轴向形成于上述活塞上;流量调整机构,滑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缸体内,并且用于调整经过上述活塞的贯通孔的上述流体的量而进行制动力的转换;以及活塞杆,一端固定于上述活塞上,且另一端延伸设置到上述缸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在上述外周部具有变形部,该变形部沿着上述活塞的轴向设为预定宽度,且因上述内压而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塞在上述外周部的一部分具有薄壁部,该薄壁部的沿上述活塞的轴向的宽度比上述外周部的其他部位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阻尼器具有加力机构,该加力机构设置于上述缸体内,并且相对于上述内压对上述流量调整机构向从上述活塞离开的方向加力。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阻尼器具有加力机构,该加力机构设置于上述缸体内,并且相对于上述内压对上述流量调整机构向从上述活塞离开的方向加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得到能够防止活塞杆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的破损的阻尼器。若活塞(14)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且对活塞(14)施加预定值以上的压力,则活塞(14)的外周部(14C)的变形部(38)向活塞(14)的轴向弹性变形。由此,在活塞(14)的外周部(14C)与缸体(12)的内周部(12C)之间形成阻尼孔(40),通过硅油经过该阻尼孔(40),能够防止缸体(12)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其结果,在活塞杆(16)的移动速度成为设想使用速度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阻尼器(10)破损。
文档编号F16F9/512GK102410332SQ20111021500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8日
发明者富田重光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