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增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040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紧急增压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急增压阀。
背景技术
在铁标TB3146. 2-2007的规定中,对于紧急增压阀要求其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应大于如,而在施行单独缓解到零,即打开风门,使工作风缸压力由 450kPa降到50 100 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然而对于目前的紧急增压阀来说,其通常只能满足上述一个条件,即当其能实现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应大于4s,却不能满足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50 100 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当其能满足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50 100 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时,又无法实现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应大于如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紧急增压阀在处于增压末位时,副风缸与容积室一直处于连通状态,从而无法解决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下,从增压末位到缓解末位过程中副风缸与容积室两者之间平衡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应大于4s,同时也能满足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 50 100 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的紧急增压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紧急增压阀,包括增压阀套,所述增压阀套的上端与列车管连通,增压阀套下部与容积室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阀套内设置有增压阀杆,所述增压阀杆顶端与增压阀套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在所述增压阀杆上部四周与增压阀套内壁之间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在所述增压阀套上、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副风缸连通的通孔A,在所述增压阀杆上、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容积室连通的通孔B,在所述增压阀杆内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上端与增压阀杆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其下端套接在设置在增压阀杆内、上下贯通的拉杆套内部,在所述拉杆下端设置有向外侧的凸起,所述拉杆套上端为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凸台,在所述增压阀杆内设置有垫圈,在所述拉杆套上、 垫圈与拉杆套之间套接有压力弹簧,在所述增压阀杆与拉杆之间设置有柱塞,所述柱塞与增压阀杆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所述通孔B位于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上方,所述柱塞的下端抵靠在拉杆套上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紧急增压阀,其在所述柱塞与拉杆之间有间隙,在所述拉杆套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与容积室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阀套内增压阀杆、拉杆和柱塞的移动,再配合各密封圈位置的设置,以有效控制在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和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 50 100 Ua时突然加快缓解到零两个动作过程中副风缸与容积室通断的状态,从而实现能够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应大于4s,同时也能满足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50 100 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的两个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初始位和缓解末位的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增压位的原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增压末位的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缓解位的原理图。图中标记1为增压阀套,2为增压阀杆,3a为第一密封圈,3b为第二密封圈,3c为第三密封圈,3d为第四密封圈,!Be为第五密封圈,4为通孔A,5为通孔B,6为拉杆,7为密封件,8为柱塞,9为弹性部件,10为垫圈,11为间隙,12为缺口,13为列车管,14为容积室,15 为拉杆套,16为压力弹簧,17为副风缸,L为通列车管,R为通容积室,F为通副风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一种紧急增压阀,包括增压阀套1,所述增压阀套1的上端与列车管 13连通,增压阀套1下部与容积室14连通,在所述增压阀套1内设置有增压阀杆2,所述增压阀杆2顶端与增压阀套1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9,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在所述增压阀杆 2上部四周与增压阀套1内壁之间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a、第二密封圈北和第三密封圈3c,在所述增压阀套1上、第一密封圈3a和第二密封圈北之间设置有8个与副风缸17连通的通孔A4,在所述增压阀杆2上、第二密封圈北和第三密封圈3c之间设置有6 个与容积室14连通的通孔B5,在所述增压阀杆2内设置有拉杆6,所述拉杆6上端与增压阀杆2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其下端套接在设置在增压阀杆2内、上下贯通的拉杆套15 内部,在所述拉杆6下端设置有向外侧的凸起,所述拉杆套15上端为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凸台,在所述增压阀杆2内设置有垫圈10,在所述拉杆套15上、垫圈10与拉杆套15之间套接有压力弹簧16,在所述增压阀杆2与拉杆6之间设置有柱塞8,所述柱塞8与增压阀杆2 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3d和第五密封圈!Be,所述通孔B5位于第四密封圈3d和第五密封圈 3e上方,所述柱塞8的下端抵靠在拉杆套15上端,在所述柱塞8与拉杆6之间有间隙11, 在所述拉杆套15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隙11连通的缺口 12,所述缺口 12与容积室14连通,所述通孔B则通过间隙与容积室连通。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初始位,此时增压阀套上与副风缸连通的通孔A 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副风缸与容积室未连通,增压阀杆在向下的列车管空气压力及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最下端。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位,当列车施行紧急制动时,列车管快速排风。在增压初始位时,增压阀杆受力方程为F1±= Fs+ Pfi+G,其中F1±为增压阀杆上端受到的压力、Fs为增压阀弹簧的作用力、Pl为列车管中压力空气的压强、Si为列车管中压力空气作用在增压阀杆上端的面积、G为其自身重力;Fit=F+ PkS2,其中Fit为增压阀杆下端受到的压力、F为摩擦力、Pk为容积室中压力空气的压强、$为容积室中压力空气作用在增压阀杆下端的面积。随着容积室压力的增大,摩擦力F逐渐减小,当减小到零时,又开始上升,但其方向由向上变为向下,此时增压阀杆的受力方程为T1上=Fs+ Pl S^G+ FjFit= Pe S2,当F1± <F1T时,增压阀杆及其内部的拉杆和柱塞在容积室内压力空气的作用下整体上升,而此时, 容积室内压力空气的作用力还不足以使增压阀杆内的拉杆和柱塞在增压阀杆内作向上移动,即增压阀杆与其内部的拉杆和柱塞相对静止,当增压阀杆向上移动、且第二密封圈越过增压阀套上同平面的8个Φ 1通孔A后,与副风缸连通的通孔A与设置在增压阀杆上、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的6个Φ 1通孔B连通,副风缸通向容积室的通路连通,副风缸中的压力空气依次经通孔Α、通孔B、间隙和缺口开始向容积室充风。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末位,随着容积室压力的增大,拉杆在增压阀杆内上移,当拉杆下端凸起移动到拉杆套的凸台位置时,拉杆带动拉杆套向上运动,并同时带动抵靠在拉杆套上端的柱塞上移,此时压力弹簧被压缩,即F2±<F2下,F2i= PLS+Gi+F' +Fsl, 其中F2±为拉杆上端受力、S为列车管中压力空气作用于拉杆上端的面积、G1为拉杆重力、 F'为拉杆摩擦力、Fsl为拉杆所受的压力弹簧作用力;F2t= PkS,其中F2t为拉杆下端受力、S 为容积室中压力空气作用于拉杆下端的面积。当柱塞上移、且第四密封圈越过增压阀杆上 6个通孔B后,通孔B则位于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之间,从而截断了副风缸与容积室的通路,副风缸停止向容积室内充气。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缓解位,在列车施行单独缓解时增压阀杆受力为增压末位时。司机下压手把,将排风阀打开,使作用管通大气,即实现机车单缓作用。此时,由于作用管排风,容积室压力减小,增压阀杆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由下变为向上,增压阀杆受力方程为F'1±= G+ Fs,其中上为增压阀杆上端受力、G为自身重力、Fs为增压阀弹簧的作用力,F'1T= F+PKS2,其中F'口为增压阀杆下端受力、Pk为容积室中压力空气的压强、S2为容积室中压力空气作用在增压阀杆下端的面积,当F'1±> F'1T时,增压阀杆动作到初始位置。随着增压阀杆上端压力的逐渐增大,增压阀杆内拉杆的受力方程为F'2±= Fsl+ G1,F'2 T= PeS+ F',当F'2±> F'2T时,增压阀杆内的拉杆和柱塞动作到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的缓解末位,即增压初始位。这样,在从增压末位到缓解位再到缓解末位的动作过程中,由于增压阀杆和柱塞的配合,使副风缸与容积室始终处于无法连通的状态,所以在上述过程中,副风缸没有向容积室进行充风动作,从而解决了两者平衡的矛盾,使其既够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超过4s,同时又能满足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50 100 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的两个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紧急增压阀,包括增压阀套(1),所述增压阀套(1)的上端与列车管(13)连通, 增压阀套(1)下部与容积室(14)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阀套(1)内设置有增压阀杆 (2),所述增压阀杆(2)顶端与增压阀套(1)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9),在所述增压阀杆(2) 上部四周与增压阀套(1)内壁之间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a)、第二密封圈(3b) 和第三密封圈(3c),在所述增压阀套(1)上、第一密封圈(3a)和第二密封圈(3b)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副风缸(17)连通的通孔A (4),在所述增压阀杆(2)上、第二密封圈(3b)和第三密封圈(3c)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容积室(14)连通的通孔B (5),在所述增压阀杆(2) 内设置有拉杆(6),所述拉杆(6)上端与增压阀杆(2)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其下端套接在设置在增压阀杆(2)内、上下贯通的拉杆套(15)内部,在所述拉杆(6)下端设置有向外侧的凸起,所述拉杆套(15)上端为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凸台,在所述增压阀杆(2)内设置有垫圈(10 ),在所述拉杆套(15 )上、垫圈(10 )与拉杆套(15 )之间套接有压力弹簧(16 ),在所述增压阀杆(2)与拉杆(6)之间设置有柱塞(8),所述柱塞(8)与增压阀杆(2)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3d)和第五密封圈(3e),所述通孔B (5)位于第四密封圈(3d)和第五密封圈 (3e )上方,所述柱塞(8 )的下端抵靠在拉杆套(15 )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增压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塞(8)与拉杆(6)之间有间隙(11),在所述拉杆套(15)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隙(11)连通的缺口(12),所述缺口(12)与容积室(14)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急增压阀,包括分别与列车管、副风缸和容积室连通的增压阀套,在所述增压阀套内设置有增压阀杆,在增压阀杆内设置有拉杆、拉杆套和柱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压阀套内增压阀杆、拉杆和柱塞的移动,再配合各密封圈位置的设置,以有效控制在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和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50~100kPa时突然加快缓解到零两个动作过程中副风缸与容积室通断的状态,从而实现能够使容积室的压力由0升至400kPa,增压时间不应大于4s,同时也能满足使工作风缸压力由450kPa降到50~100kPa时能突然加快缓解到零的两个要求。
文档编号F16K3/34GK201963920SQ2011200113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伊松年, 徐海, 杜新民 申请人: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